1.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應注意哪些問題
產婦尤其要注意產後的衛生。首先在環境方面,要保證產婦生活在一個舒適、安靜、明亮、清潔的環境里,房間的溫度最好保持在22至24℃,濕度保持在55%左右。房間一定要注意通風,夏天天氣比較熱,最好選擇在上下午或早晚各通風20、30分鍾,但要注意的是通風時產婦和寶寶最好換個房間。另外,夏天家庭里普遍使用空調...或風扇,一定不能直接對著產婦和寶寶吹。 在產婦的個人衛生方面,產婦一般在產後3天可以淋浴,前提是體力允許,但如果是剖腹產一定要等到刀口完全癒合、拆線後才能淋浴;此前可以用溫水擦洗身體。產婦淋浴的時間不要太長,最好在5到10分鍾之內,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最好在45℃左右,夏天再熱產婦也千萬不能洗冷水澡。要注意產婦不能盆浴。有的老人認為產婦不能刷牙這也是不對的,要知道產婦的牙齒更容易受到細菌傷害。建議產婦每天早晚都要用溫水刷牙漱口。另外,產婦的衣服尤其是內衣一定要勤換,月經墊也要勤換。 另外,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上,產婦一定要保證生活規律,保證足夠的睡眠,飲食要清爽,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也不要吃冰鎮的食品和冷飲。產婦坐月子時可以適當活動,但不能久站或久蹲。 坐月子十問(上) 常聽到人們說可以利用坐月子期間調理體質,真的是這樣嗎?如何調理?如何坐月子?如何根據不同體質進補?這些問題經常困擾著產婦們,我們特地列出十大坐月子問題,由專業中醫師為您解答。 一 為什麼產後要坐月子?目的是什麼?可以改變體質嗎? 產婦由於分娩時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損體力,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時候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因此產後必須坐月子才能恢復健康。坐月子的目的是在這段期間內作適度的運動與休養、恰當的食補與食療,能使子宮恢復生產前的大小,氣血經過調理也都能恢復,甚至比以前更好,也就將不好的體質在這段時間慢慢改變過來。 二 坐月子的基本原則為何? 1 慎寒溫 隨著氣候與居住環境的溫、濕度變化,產婦穿著的服裝與室內使用的電器設備,應做好適當的調整,室內溫度約25~26攝氏度,濕度約50%~60%,穿著長袖、長褲、襪子,避免著涼、感冒,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2 適勞逸 適度的勞動與休息,對於惡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復很有幫助。產後初始,產婦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必須多卧床休息,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時間還是以1小時至2小時為限,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導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關節的疼痛。 3 勤清潔 頭發、身體要經常清洗,以保持清潔,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 4 調飲食 前面三項每一個人都沒有差別,飲食方面就有個人體質的差異性,應該有所不同;再者,產後排惡露、哺乳也許有不順的情形,或者有感冒、頭痛、口破、皮膚癢、胃痛等等疾病發生,飲食與葯物就必須改變。古代由於環境簡陋,生活條件差,又沒有電器設備,因此規定較嚴,而有一個月不能洗頭、洗澡的限制,現代人不必如此辛苦,但是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最好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作調配比較妥善。 三 坐月子的料理一定要加酒嗎? 坐月子的料理應該加薑片同煮,同為生薑有溫暖子宮、活絡關節的作用;酒的作用是活血,有助於排惡露,若惡露已經干凈,食物仍然用酒烹調,可能導致子宮不收縮、淋瀝不盡。 四 人參大補元氣,為什麼坐月子期間禁止服用? 人參補氣止血,剛生產完的住院期間,正在開始排惡露,若服人參(高麗紅參)會使得血暈變少,惡露就難以排出,導致血塊淤滯子宮,引起腹痛,嚴重的還會有胎盤剝落不完全,引起大出血的案例。因此,必須等到產後第二三星期左右,血塊沒有了,才能服用人參茶。 五 季節對產婦進補的影響 春夏秋冬四季由於溫度差異大,因此產婦的飲食必須有所調整,否則會有副作用發生。一般傳統的坐月子飲食,性質溫熱,適用於冬季,春秋時節生薑和酒都可稍稍減少,若是夏天盛熱之際,可不用酒烹調食物,但是薑片仍不可完全不用,每次約用2~3片。(轉下文) 坐月子十問(下) 六 不同體質的產婦其坐月子原則為何? 依女性體質屬性及其適用食物分析如下: 1 寒性體質 特性 面色蒼白,怕冷或四肢冰冷,口淡不渴,大便稀軟,頻尿量多色淡,痰涎清,涕清稀,舌苔白,易感冒。 適用食物 這種體質的產婦腸胃虛寒、手腳冰冷、氣血循環不良,應吃較為溫補的食物,如麻油雞、燒酒雞、四物湯、四物雞或十全大補湯等,原則上不能太油,以免腹瀉。食用溫補的食物或葯補可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而且筋骨較不易扭傷,腰背也較不會酸痛。 忌食 寒涼蔬果,如西瓜、木瓜、葡萄柚、柚子、梨子、楊桃、橘子、蕃茄、香瓜、哈密瓜等。 宜食 荔枝、龍眼、蘋果、草莓、櫻桃、葡萄。 2 熱性體質 特性 面紅目赤,怕熱,四肢或手足心熱,口乾或口苦,大便干硬或便秘,痰涕黃稠,尿量少色黃赤味臭,舌苔黃或干,舌質紅赤,易口破,皮膚易長痘瘡或痔瘡等症。 適用食物 不宜多吃麻油雞;煮麻油雞時,姜及麻油用量要減少,酒也少用。宜用食物來滋補,例如山葯雞、黑糯米、魚湯、排骨湯等,蔬菜類可選絲瓜、冬瓜、蓮藕等較為降火,或吃青菜豆腐湯,以降低火氣。腰酸的人用炒杜仲五錢煮豬腰湯即可,才不會上火。 不宜多吃 荔枝、龍眼、蘋果。 少量吃些 柳橙、草莓、櫻桃、葡萄。 3 中性體質 特性 不熱不寒,不特別口乾,無特殊常發作之疾病。 適用食物 飲食上較容易選擇,可以食補與葯補交叉食用,沒有什麼特別問題。如果補了之後口乾、口苦或長痘子,就停一下葯補,吃些上述較降火的蔬菜,也可喝一小杯不冰的純柳丁汁或純葡萄汁。 七 產後常見並發症有哪些? 產後貧血、乳汁少、乳腺炎、子宮炎、筋骨疼痛、腰酸、頭痛、腹瀉、便秘等。貧血產婦可多吃高鐵質食物,包括肉類、黑糯米粥、紅豆湯等。若是漲奶,可用1兩麥芽糖、3錢蒲公英、3錢王不留行,共同燉煮食物吃,可促進排乳。便秘則可吃香蕉、芝麻糊(煮開加蜂蜜調味),可促進排便。若因乳腺炎、子宮炎而有發燒現象,或有極度不適症狀時,必須立即就醫治療。 八 產後筋骨酸痛的原因為何? 由於產後嬰兒邊吸奶邊睡,餵奶時間長,媽媽維持坐姿太久,且許多嬰兒有日夜顛倒的狀況,晚上哭鬧不休,嚴重的,要父母親一整夜抱著走來走去,因此一個月下來腰背部、手肘及手腕疼痛不堪。要避免這些筋骨酸痛的現象產生,媽媽抱孩子要注意姿勢,腰背要有依靠的地方;多休息,少走動,下床時間勿超過1小時。可燉煮杜仲豬腰湯,惡露干凈後可吃十全大補湯(內含杜仲、續斷),對解除筋骨酸痛都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