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點滴對人體的危害
在醫院接受靜脈輸液治療時,患者常因急於求成而自行調整輸液速度。然而,快速輸液可能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1. 免疫力下降:葯物未經胃腸道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跳過了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可能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2. 肝臟和腎臟損傷:葯物輸入人體後,多數需通過肝臟代謝並最終由腎臟排出,這可能加重肝腎的負擔。
3. 菌群失調與反復感染:過度輸液可能導致細菌產生抗葯性,為未來的治療帶來困難。
4. 血管硬化:長期輸入高濃度、刺激性強的葯液可能引發靜脈炎,甚至造成血管硬化。
5. 微小顆粒阻塞毛細血管:輸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可能阻塞毛細血管,長期潛伏體內,可能導致肺內肉芽腫、靜脈炎,甚至腫瘤。
無需輸液的疾病清單(兒科)
-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內,體溫38℃以下,患者精神狀態良好。
- 小兒腹瀉病: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的患者。
- 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的患者。
- 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良好,血象正常者。
無需輸液的疾病清單(婦科)
- 慢性盆腔炎。
- 慢性子宮頸炎。
- 無症狀的子宮肌瘤。
- 前庭大腺囊腫。
- 陰道炎、外陰炎。
- 原發性痛經。
- 不合並貧血的月經不調。
輸液的分類及臨床用途
- 電解質輸液:補充水分、電解質,糾正酸鹼平衡,如氯化鈉、乳酸鈉注射液。
- 營養輸液:用於不能口服吸收營養的患者,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輸液。
- 膠體輸液:調節體內滲透壓,如右旋糖酐、澱粉衍生物、明膠。
- 含葯輸液:含有治療葯物,如替硝唑、苦參鹼輸液。
不合理靜脈輸液的危害
- 抗生素濫用:過度輸液導致抗生素濫用,菌群失調,免疫力下降,抗葯性增加。
- 輸液風險增加:可能出現發熱反應、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等。
- 微粒污染增多:橡膠微粒、玻璃微粒、葯物配伍產生的化學微粒等可能導致靜脈炎、栓塞。
- 葯品不良反應、醫院感染、醫患糾紛增加:輸液大廳擁擠,非醫療環境輸液,不利於病情觀察,增加醫療風險。
- 增加經濟負擔:不必要的輸液治療,如感冒發燒、防血栓、溶栓、降脂、補充營養等,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⑵ 不吃不喝掛脂肪乳有大便嗎
不吃不喝掛脂肪乳有大便。
不吃不喝只打營養針的情況下,身體無法攝入食物,因此無法產生正常的大便。脂肪乳是通過靜脈輸注的營養液,不會經過消化系統,因此不會形成正常的大便。而是可能會排出少量的稀水樣糞便。這是因為脂肪乳無法提供足夠的纖維和其他營養物質來刺激腸道蠕動和產生正常的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