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孔雀東南飛主要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的建安時期。少女劉蘭芝自幼便習女紅,善彈琴,能誦詩書。十七歲嫁給焦仲卿為妻,日夜辛勞,勤於家務,卻不為婆婆所容,於是就去信給正在廬江郡府做小吏的丈夫,訴說不堪忍受之苦。仲卿回來為妻子求情,卻遭母親斥責,並令其休妻另娶。
仲卿長跪,言「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娶。」母親大怒。因仍要趕回郡府任上,仲卿只得先請妻子回娘家,暫避一時。蘭芝自然明白,如此一別,類乎休棄,今後恐難再見,便將自己常用的香囊、妝奩等物留給仲卿以作紀念。
雞鳴天亮,蘭芝精心梳妝之後,上堂別過婆婆和小姑,流淚登車而去。此時仲卿已等候在大道旁,夫妻相見。兩情依依,低頭耳語道:「誓天不相負。」
劉蘭芝被遣回家十餘日,縣令即派媒人來為其子求婚,被蘭芝婉言回絕;又數日,太守也托郡丞登門提親,明言太守的五公子尚未婚配,願與劉家結為百年之好,又被謝絕。
這下早惹惱了蘭芝那位性情雷暴的大哥。兄命難違,蘭芝被逼迫不過,只得一切任人安排。那邊媒人回報,說劉家已允婚事。恰好三天過後便是良辰吉日,太守馬上四處派人備下金帛彩禮,人馬舟車,以便早日完婚。仲卿在任上聞知此變,急忙乞假告歸。
第二天,蘭芝整日默默無語,只是和淚裁衣。忽聽得一陣熟悉的馬嘶聲,出門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蘭芝手撫馬鞍,一一訴說原委。仲卿提及當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約「黃泉下相見」。
各自回家去了。仲卿回家後對母親說道:「今天大風吹折了樹木,院子里的蘭花上結滿了嚴霜;孩兒的性命猶如西山的落日,母親今後一人,要多多保重」,遂再拜長嘆而去。
這一天,迎親的車馬格外熱鬧,新婦已進門。黃昏後人群漸漸散去,夜深沉,萬籟無聲,蘭芝攬裙投水自盡。仲卿得知,徘徊樹下,亦自縊殉情。後兩人合葬於華山旁。
(1)懷寧縣過年的時間可以辦婚禮嗎擴展閱讀
《孔雀東南飛》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樂府詩發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後人盛稱它與北朝的《木蘭詩》為「樂府雙璧」。作者不詳。
《孔雀東南飛》的寫作年代,歷來有所爭論。根據此詩「小序」,應是漢末建安時代的作品,故屬「漢樂府」范圍。
《孔雀東南飛》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今安徽懷寧、潛山一帶)的一樁婚姻悲劇。原題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因詩的首句為「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詩350餘句,1700餘字。主要講述了焦仲卿、劉蘭芝夫婦被迫分離並雙雙自殺的故事,控訴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歌頌了焦劉夫婦的真摯感情和反抗精神。
《孔雀東南飛》在藝術上標志著中國古代敘事詩已臻成熟,其主要表現為:一、成功地塑造了劉蘭芝、焦仲卿等藝術形象。
作者不僅寫出了人物性格中的個性,而且寫出了他們性格中所特有的復雜性,有血有肉兼有神,可歌可泣又可信,這決非短小的抒情詩和一般的敘事詩所能達到的境界,這種藝術造詣是當時其他敘事詩中所看不到的。二、故事情節完整,矛盾沖突不斷。
《孔雀東南飛》通過描敘人物性格之間的沖突,把普遍存在於當時社會中的矛盾現象集中概括,從而通過一個家庭,反映一個社會,使這首詩成為復雜社會的寫真。
這又是當時其他敘事詩所無法企及的。三、語言通俗化、個性化,明白如話而又神情畢肖。清代陳祚明曰:此詩「佳處在歷述十許人口中語,各各肖其聲情,神化之筆也」,這的確說出了《孔雀東南飛》的語言藝術所達到的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