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運動損傷怎樣急救處理
生活在於運動,健康在於鍛煉,運動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雖然運動有很多好處,但人們經常擔心運動損傷。雖然運動損傷有時候是無法避免的,但其實並不重要,只要掌握一些解決運動損傷的急救措施就可以了。
運動損傷有哪些急救措施?
對於不同類型的運動和不同類型的傷害,現場急救措施會有所不同。
1.對於運動造成的瘀傷一般的急救措施是先將傷口清洗消毒,再塗適量的紅糖漿或紫糖漿。但如果是嚴重的瘀傷,最好局部冷敷減少出血,然後消毒敷。
運動損傷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因此有必要掌握運動損傷的急救措施。有時正是因為這些急救措施的及時應用,才可以避免受災地區的症狀,甚至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2. 運動損傷怎麼分類
(1)擦傷,刺傷
擦傷即皮膚的表皮被粗糙物摩擦而引起的損傷。刺傷是尖銳物件切入 軟組織的損傷。如果損傷部位較淺,首先用生理鹽水或涼開水沖洗傷口,用碘酒,酒精,雙氧水,紅葯水,紫葯水,消炎膏外塗患部,然後用醫用紗布覆蓋包紮固定或者用創可貼貼於患處。若出血較多,應在傷口處撒上雲南白葯,止血。若大量出血,應採取止血帶止,並立即送往醫院。
(2)肌肉,肌腱拉傷
肌肉,肌腱拉傷是指肌纖維超過了限度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的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鍾以上,以是小血管收縮,輕傷在全天冷敷3—5次,傷勢嚴重者的在48小時冷敷5-8次,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在受傷後的24小時或者48小時內切記搓揉以及熱敷,和用活血化瘀的葯,在48小時之後可用活血化瘀葯以及按摩和熱敷,促進血液流通。
(3)挫傷
挫傷是指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要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叮劑,局部可用傷濕止痛膏貼上,在傷後第一天一冷敷,第二天熱敷。約一周後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可用雲南白葯加白酒調敷傷處並包紮,隔日換葯一次,每日2-3次,外加理療。
(4)脫臼
脫臼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咐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要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吧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頻纏過胸部,在對側胸作結。
(5)骨折
常見的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於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於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直接接觸傷口,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做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往醫院處理。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照木板,塑料板等獎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果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體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體,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
3. 運動損傷如何處理
常見的運動損傷包括疲勞骨折、外脛夾、肌腱炎、跑步者膝、繩肌損傷、舉重者腰、網球肘、頭部損傷和足損傷。
治療
1、急救
在多種損傷中,找出主要矛盾進行急救,如出血時,首先止血。休克時,首先抗休克,切勿猶豫,延誤時機。
2、一般處理
擦傷:不幹凈的傷口用清水沖洗干凈,傷口乾凈者,塗上紅葯水或紫葯水或貼上創可貼即可自愈。較嚴重的擦傷首先需要止血,酌情採取冷敷法、抬高肢體法、綳帶加壓包紮法、手指直接指點壓止血法等方法進行處理,必要時到醫院進行傷口清洗、縫合、上葯、包紮等處理,以免感染或流血過多。
鼻出血:讓受傷者坐下來,頭向後仰,暫時用口呼吸,鼻孔用紗布或干凈的軟紙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額和鼻樑上,一般即可止血。如仍不止,應到醫院檢查、處理,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大量出血出現休克。
扭傷:首先應該採取止血、止痛措施。可把受傷肢體抬高,用冷水淋洗傷部或用冷毛巾進行冷敷,使血管收縮,減輕出血程度和疼痛。不能亂揉動,防止加大出血量。在受傷處墊上棉花,用綳帶加壓包紮。簡單處理後應立即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醫療處理。
挫傷:用冷毛巾進行冷敷,使血管收縮,減輕出血程度和疼痛。在受傷處墊上棉花,用綳帶加壓包紮。簡單處理後應立即將傷者送往醫院進行進一步的醫療處理。
腦震盪:輕度腦震盪的患者,安靜卧床休息一、二天後,即可恢復。對於中、重度的腦震盪,要保持傷員絕對安靜,仰卧在平坦的地方,頭部冷敷,注意身體的保暖,並及時送醫院治療。
脫臼:動作要輕巧,不可亂伸亂扭,可以先冷敷,紮上綳帶,保持關節固定不動後,立即送醫院請醫生矯正治療。
骨折:首先應安撫受傷者,防止休克,注意身體保暖,立即送醫院治療。
運動損傷預防
熱身運動包括劇烈活動前的放鬆活動,幾分鍾即可讓肌肉溫度上升至38℃,並使其更柔韌,強健和耐損。主動熱身運動比用熱水,熱墊,超聲或紅外線燈被動加熱效果更好。
牽拉活動雖然不能預防損傷,但可使肌肉產生較大的拉力,應在熱身運動後或訓練後進行,為避免直接受傷,時間不宜超過10秒鍾。
降溫指訓練結束前逐步放鬆可預防頭暈和暈厥。如果劇烈活動後突然停止,血液蓄積在肢體遠端靜脈中,可能引起頭暈甚至暈厥。最後的放鬆運動可以促進血循環和血中乳酸排泄,但不能防止第二天的肌肉酸痛,因為這與肌纖維損傷有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運動損傷、網路-運動性損傷
4. 運動損失可以去哪裡治療
你好,運動損傷最好到專科醫院治療;運動損傷不單單指運動時出現的損傷。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諸如踝關節扭傷、肌肉拉傷勞損、足跟痛等等其實都可以稱為運動損傷。 所謂運動損傷,不單單指運動時出現的損傷。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諸如踝關節扭傷、肌肉拉傷勞損、足跟痛等等其實都可以稱為運動損傷。 急性運動損傷在最初24-48小時內,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發生的損傷可引起諸如肌肉撕裂、血管破裂,損傷處開始發生腫脹以及疼痛。破損的血管出血增加進一步引發繼發性低氧性損傷,導致細胞組織壞死。因此,早期治療目的在於有效地控制過度出血。在醫生的指導下,如有必要還可以進行物理治療和葯物治療。物理治療可以使用超聲波等理療機,對於局部挫傷的軟組織和韌帶有消腫,促癒合的合用。除此之外,可以使用肌貼的爪形貼扎法,對於局部軟組織水腫效果非常顯著,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