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膝關節術後角度怎麼鍛煉
單純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康復,關於膝關節活動角度的練習是分階段性的。具體建議為:術後第一階段(第0~2周)至少要達到90度,術後第二階段(第3~6周)要達到125度,術後第三階段(第7~8周)達到135度(註:此階段以維持穩健為主),術後第四階段(第9~14周)達到正常的關節活動度。
由於每個人的損傷情況、體質和對疼痛的耐受度等原因,在康復過程中會存在差異,所以在康復過程中不要完全依照他人的方式來進行康復練習(可以參考)。
膝關節活動度練習是所有涉及膝關節術後的必要項目,而髕骨活動度練習在關節活動角度練習中更是重中之重,在拆完棉花腿之後就可以進行向上、向下、向內、向外四個方向推動髕骨至最大限度(不要有向下壓的力),在此之前可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牽動髕骨預防髕骨在此階段活動受限。
下面來說一下膝關節被動活動度練習(所有練習方法都需要大腿肌肉處於放鬆狀態,所有關節角度練習時所產生的疼痛級數應不超過六級):
一、坐位垂腿(0到90 度)
二、仰卧滑牆(70到120度)
三、屈膝抱腿(80到140度)
四、跪坐(建議時間為術後四個月)
一:坐位垂腿,是術後康復角度練習中最常見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引起肌肉緊張的方法。
我們可以坐在床邊,術腿伸直位,用好腿托著術腿(術腿重量全部放於好腿)並緩慢下放,感覺到疼痛時可停留,直至感覺疼痛減輕,也可以好腿向下壓,來輔助被動角度的增加,直至最大角度(在被動角度練習中盡量不要抬屁股,這樣的話角度就是不準的)。後期活動可在此活動范圍內活動膝關節,維持時間1-2分鍾,每天活動膝關節3-5次。(建議每次彎腿到最大角度兩三次即可)
二:仰卧滑牆,是術後康復角度90度以後練習中可選擇性方式,是為較輕松的方法。
我們可以躺在床上,術腿腳搭在牆上,好腿腳托在術腿腳踝處,術腿處於完全放鬆狀態,使術腿腳自然下滑,膝蓋隨即向下彎曲,如出現疼痛的話可停留片刻,待疼痛減輕視情況還可以繼續下滑(如果感覺放鬆狀態下角度卡住了,那可以適當的用好腿向下輔助下滑)。直至最大角度。
三:屈膝抱腿,當角度達到80就可以採取這個方法來練習被動角度了。
我們可以做的床上,術腿大腿抬起,膝蓋彎曲,雙手抱住腳踝(也可以在腳踝纏一條毛巾),胳膊緩慢發力使術腿腳踝處去靠近我們的軀干,感覺疼痛可停留片刻,待疼痛減輕視情況還可以繼續直至最大角度出現(屁股不要向後頂)。
四:跪坐:當角度達到130以上時,上述三個方法對於一些人來說就不大好使了,跪坐這個方法呢!對術後時間是有要求的,術後時間滿四個月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了。在跪坐的過程中要注意身體重心要均勻的分布在兩側腿上,不要偏移,速度也不宜過快,要緩慢。(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