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心臟不好的人適合做什麼運動
1、適度快走。目前最推薦的有氧運動是適度快走。美國心臟病協會(AHA)曾表示,適度快走和快速跑一樣能強健心肌,調控血脂。
(1)心臟萎縮可以劇烈運動嗎擴展閱讀:
心臟病人運動原則:
大量研究證明,有規律的運動對心臟病有積極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對那些糖耐量低的患者來說,如果他們每天多走2000步或進行約20分鍾的適度步行運動,一年下來,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減少8%。目前建議,心臟病患者運動應遵循「1、3、5」原則。
「1」指運動時的心率不超過170減去年齡數。運動處方通常包括運動強度、頻率、時間和類型等方面。拿運動強度來說,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測定結果,制訂一個「靶心率」,即運動時所要達到的心率。
但一般來說,運動時的心率不超過170減去年齡數。此外,運動前後要數脈搏,以運動後增加不超過20次/分鍾為宜。
「3」指每天步行約3000米,時間在30分鍾左右。一般情況下,運動要定量,避免運動強度過小或過大。很多時候,心臟病患者剛開始運動時,也許僅能維持5~10分鍾,隨著心功能的恢復,運動時間會慢慢延長到30分鍾或更久。
臨床上認為,合適的運動量應是運動後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覺舒暢,無明顯疲勞感,第二天睡醒後心率仍然穩定。
「5」指初始運動每周不超過5天。最開始的時候,依據個人情況,每周活動最好別超過5天,隨後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動。
大家要將運動變成生活中的固定環節,就好像吃飯一樣。要知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效果,可能比干坐著不動更糟糕。
B. 心衰病人通過鍛煉身體會不會減輕
心衰病人通過鍛煉身體,增強心臟的能力,心衰症狀會減輕,但必須要注意:
①避免劇烈運動項目。要選擇緩慢不過分用力的運動,如步行、慢跑、氣功、太極拳等。對長期卧床的病人,要經常做深呼吸運動,並幫助和鼓勵作肢體活動,特別是下肢活動,以預防肌肉萎縮。體育鍛煉前,最好經醫生全面體檢,了解情況,以便合理選擇運動項目和掌握適度的運動量。
②鍛煉要循序漸進,隨時調整運動量。開始運動量要小,適應後,逐步增加強度,要量力而行。運動過程中,應了解自己的心率情況,更具個人特點及運動中出現的問題(如胸悶,呼吸困難等),控制運動量的大小,並隨時調整。
③ 集中注意力,認真鍛煉,按時鍛煉,持之以恆。練功,打太極拳,全神貫注,准備活動和整理活動,也應認真做。
④ 保持輕松和舒暢。老年人易感疲勞,在活動中應有張有弛,注意使氣氛輕松,活動後精神愉快,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