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寶寶吞異物後時間久了會有什麼後果
好奇的寶寶,喜歡啃咬各種東西,更過分的是,能放入嘴裡的,還放到嘴裡嘗一嘗。可一個不小心,這些東西就容易跑到胃裡啦! 3 歲以下寶寶最易誤吞 3歲以下的寶寶,好奇心強,已有較完善的吞咽能力,如果寶寶身邊有散落的小物件,寶寶放入口中,很可能被誤吞下去。紐扣、硬幣、大頭針、游戲幣、水鑽、螺絲釘、葯片、玩具...小零件等等,這些都是易誤吞的危險分子。 吞下了葯物 不要馬上催吐,應先判斷寶寶吃了什麼,吃了多少,什麼時候吃的,然後帶上寶寶誤食葯物的容器就醫。 已經清楚知道誤吞葯物的份量及時間,如果葯性不太嚴重(比如少量維生素類葯),可給寶寶喝一些牛奶,減低胃裡的葯性。如果葯性嚴重,應立即去醫院在醫生指導下處理,切忌自己想當然地蒙行處理,加重葯物的毒性作用。 美媽提示 ▲平時食物與葯物要分開擺放,且葯物應放在高處,讓寶寶無法碰觸。若為罐裝葯物,應選擇寶寶不易開啟的開關設計。 ▲葯物的外包裝上應有葯名,萬一寶寶不小心吃下,至少能知道他吞下什麼葯。 ▲盡量不要在寶寶面前吃葯,以免他誤以為葯物可任意食用。 ▲不要稱口服糖漿類葯物為糖水,以免寶寶真的當糖水喝。 吞下了尖的物品 如吞入的異物是有稜角或較尖銳的物體,如釘子、大頭針、小叉子等,則有可能刺傷口腔、食管及胃黏膜,或卡在消化道內的某一部位。所以一旦發現,家長須立即將寶寶送往醫院。 千萬別讓寶寶服瀉葯,這是無用而又可能是有害的。比如回形針等異物,如果葯物作用使腸管蠕動加快,很可能使異物鉤到腸壁上,甚至引起腸壁穿孔。 蒙媽提示 ▲一些有危險的尖尖的物體,不要放在寶寶易觸碰的地方。 ▲吃魚時要把魚刺挑干凈,或是給寶寶吃魚丸,防止魚刺進入寶寶消化道。 ▲吃棗的時候一定先去核,一些棗核兩端很尖,誤吞也可能損傷胃腸。 吞下了圓的物品 寶寶吞入的是光滑、無棱刺的物體,寶寶多仍較安靜,無哭鬧、嘔吐等其他痛苦表現,異物可較順利地直達胃中,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此時應適當多給寶寶吃些粗長纖維的蔬菜,如韭菜、芹菜、菠菜,以起到包裹異物並盡早排便的作用。一般來說,在1~2天內異物即可隨大便一起排出。如果是扣子、硬幣等物,在寶寶排便後,家長應用小棍撥開大便檢查, 以發現有無異物。如3天後異物仍未見排出,則須去醫院就診。 蒙媽提示 ▲給寶寶選擇合適的玩具,不要給寶寶玩易拆卸成小塊的玩具。有些玩具標注著不適合3歲以下寶寶,買玩具時要注意。 ▲在吞下異物後,寶寶如果出現腹痛、嘔血、黑便甚至血便等症狀時,說明有嚴重的消化道損傷,必須及時去醫院就診。 吞下了乾燥劑 媽媽要初步判斷寶寶咬的是哪一種。市面上的食品乾燥劑大致有4種:一種是透明的硅膠,沒有毒性,誤食後不需做任何處理;另一種是三氧化二鐵,咖啡色的,具有輕微的刺激性;還有兩種白色的粉末,一種是氯化鈣,只有輕微的刺激性;另一種是氧化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生石灰,是白色或灰白色的塊狀物,有很強的吸收空氣中水分的功能。氧化鈣遇水變成氫氧化鈣的過程中會釋放熱量,灼傷人的眼睛、口腔或食道。同時,氫氧化鈣呈鹼性,對口咽、食道有腐蝕作用;如濺入眼中還會引起結膜和角膜的損傷。由於石灰乾燥劑成本相對較低,而吸濕率好且持久,因此被海苔、米餅、糖果、魚乾等乾燥度要求較高的兒童食品類包裝廣泛應用。 如果是硅膠的,不用處理。如果是其他,要拿著乾燥劑的袋帶著寶寶一起去看醫生。當不清楚是何成分時,切忌給寶寶喝牛奶或水。 蒙媽提示 ▲拿到寶寶的用具或者食品要耐心地看清說明,別用習慣來左右你的行動,很多使用信息都會有提示。 ▲仔細檢查寶寶的食物,如有乾燥劑,要毫不猶豫地扔掉。 吞下了口香糖 口香糖所含的口膠多不被消化,人的腸胃內壁很光滑,並且分泌有大量黏液,口香糖不可能被粘住,吞進肚子後消化不了便會自動排出。多吃點粗纖維類食物,如茴香、韭菜等刺激腸蠕動。 美媽提示 ▲家長吃口香糖時避開寶寶,5歲以上再讓寶寶嘗試。 ▲口香糖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 蒙媽經驗: 買玩具看看是不是有小零件: 每次給寶寶買玩具的時候,我一般會看看適合幾歲寶寶,如果上面標有內有小零件,不適合3歲以下寶寶,我一般選擇不買。再有我家女兒喜歡玩具熊,有些熊的鼻子、眼睛用的是扣子狀的,我會經常用手揪揪,看看結實不結實,如果不結實就重新縫,或是收起來。對寶寶來說,給她一個安全的環境最重要。 包餃子不要放硬幣: 一到過年的時候,家裡人總愛討個吉利,往餃子里包個硬幣。自從有了寶寶後,我提議不能包硬幣,可以包塊糖來代替。萬一寶寶吃到,吞到肚子里也不用怕。我愛選酥糖,因為易咬碎,不會硌著牙。 樟腦球不要亂放: 當秋冬之交,收拾衣服的時候,我把樟腦丸拿了出來,不知什麼時候,寶寶來了,並且把樟腦球拿起來放在了嘴裡,嚇得我不知怎樣才好。後來我拿著別的食物,逗著寶寶吐出了樟腦球。我趕緊給他多喝水,又咨詢了做醫生的朋友,觀察了一天,看沒事才放下心。我想寶寶的照顧一點不能疏忽。 Do you know 當發現寶寶將異物吞下後,只要當時沒有嗆咳、呼吸困難或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的症狀,就不必過分緊張。無需設法使異物再吐出來,尤其是圓形的小物體,因為刺激寶寶吐出異物可能會導致異物吸入氣管而發生窒息,造成嚴重後果。
B. 嬰兒誤食硬幣該怎麼辦
首先真的要批評作家長的了,注意避免讓孩子拿到直徑2厘米以下的小物品,以免他將小物體塞入身體任何部分。 如果誤食小玩具等固體異物,基本都會從糞便中排出來。因此需要格外仔細觀察糞便,擔心時就去急診檢查。另外,也有一吃下去就堵住氣管、呼吸困難的例子。 首先應做的事: ·檢查到底吃了什麼,吃了多少 ·觀察嬰兒情況 ·窒息的話,幫嬰兒取出異物 ·可以吐得出來的話,讓嬰兒吐出來 必須立刻送醫院的狀況: 吃下去的東西堵住氣管、窒息時,劇烈地咳嗽;吃下去尖的大頭針或別針時。 緊急救護 ·卡住嗓子不能呼吸時,要立刻把孩子倒著拎起來,猛拍背部,讓其吐出來。或者雙手從後摟住孩子,用力壓腹部。 ·不斷地咳嗽時,即使能勉強呼吸也要盡快上醫院。要吐但卻反而卡在氣管里的話,會導致呼吸更困難。 ·如果吞食了尖的東西,要取的話在胃裡時比較好,所以別讓嬰兒吐,立刻送醫院。吐的話反而可能會卡住食道。 ·如果誤食鈕扣電池的話,請立即去醫院就診,如果是晚上,請等到早上。 可待觀察的狀況: ·誤食小玩具之類的(不是尖東西) ·一旦落到胃裡,若孩子顯出沒什麼事的樣子,就不必擔心,也不必非讓吐出來不可。 注意觀察過後情況: ·注意2~3天大便狀況,檢查是否排出異物。 ·即使沒隨同大便一起排出,如果情緒和食慾漸漸恢復的話,也不必擔心。 ·誤食後,吃奶越來越不好,情緒也不好,常哭,也可能是被卡在哪兒的緣故,需去醫院就診。
C. > 寶寶吃了螺絲釘怎麼辦
成人一旦發現孩子的氣管里進了異物,可以倒提寶寶兩只腳,使孩子的頭朝下,輕拍他的背部,有時可把異物排出。當異物進入氣管引起窒息時,成人站在寶寶後面,寶寶立或坐著,成人用兩手臂抱住寶寶,一隻手握拳,大拇指朝內,放在寶寶肚臍和劍突之間;另一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有節奏地使勁向內、向上方推壓,使橫隔膜抬起,壓迫肺底,使肺內產生一股強大的氣流從氣管內沖出,可將異物沖出口腔,解除窒息。在按壓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寶寶口腔,看異物是否已排出,如已排出應及時拿掉,否則會被再次吸入氣管內。如果使用上法無效,而立即把寶送往醫院耳鼻喉科搶救。 吞下帶有尖銳稜角的東西如雞、魚硬骨、大頭針、紀念章等,須立即去醫院診治。若是順利通過幼兒的腸道,一周之內,便會從大便排出。螺絲釘夾吞下時,若在體內鉤著內臟某處,便需帶孩子到醫院照X光,查出螺絲釘所在。假如不幸吞下的是尖銳的或帶尖鉤的異物,必須火速去醫院;對於吞下棋子、硬幣、回形針、紐扣或玩具的小零件等,如果當時未出現嗆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的症狀,無須強迫寶寶把誤吞的異物吐出來,因為催吐反而有可能使異物誤入氣管而發生窒息。一般情況下,這些東西大都可以隨胃腸道的蠕動而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這時可多給寶寶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大多數的異物吞下後會在三天內排出,所以寶寶每次大便時家長都應仔細檢查,以確認異物是否排出。但如果寶寶出現了腹痛、發燒、黑便甚至血便,則有可能消化道受到了損傷,這時必須馬上去醫院。
D. 不知道寶寶是不是吞下異物了怎麼辦
如果發現嬰幼兒的氣管里進了異物,可以倒提小孩的兩只腳,使孩子的頭朝下,輕拍他的背部,有時可把異物排出.當異物進入氣管引起窒息時也可採用下列方法急救:不論病人站著或者坐著,你站在他的後面,用兩手臂抱住他,一隻手握拳,大拇指朝內,放在病人肚臍和劍突之間,另一隻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有節奏地使勁向內,向上方推壓.目的是使橫膈膜抬起,壓迫肺底,使肺內產生一股強大的氣流從氣管內沖出,以便將異物沖到口腔里,從而解除窒息.
E. 孩子不小心吃一顆大頭針,現在在胃裡怎麼弄出來
你好,這種情況一般的可以自行排出體外,可多吃一些韭菜。另外可以用胃鏡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