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運動損傷可以熱療法嗎
擴展閱讀
在網上可以補異地卡 2025-08-15 21:05:07

運動損傷可以熱療法嗎

發布時間: 2023-05-03 18:51:07

㈠ 運動損失可以去哪裡治療

你好,運動損傷最好到專科醫院治療;運動損傷不單單指運動時出現的損傷。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諸如踝關節扭傷、肌肉拉傷勞損、足跟痛等等其實都可以稱為運動損傷。 所謂運動損傷,不單單指運動時出現的損傷。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諸如踝關節扭傷、肌肉拉傷勞損、足跟痛等等其實都可以稱為運動損傷。 急性運動損傷在最初24-48小時內,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發生的損傷可引起諸如肌肉撕裂、血管破裂,損傷處開始發生腫脹以及疼痛。破損的血管出血增加進一步引發繼發性低氧性損傷,導致細胞組織壞死。因此,早期治療目的在於有效地控制過度出血。在醫生的指導下,如有必要還可以進行物理治療和葯物治療。物理治療可以使用超聲波等理療機,對於局部挫傷的軟組織和韌帶有消腫,促癒合的合用。除此之外,可以使用肌貼的爪形貼扎法,對於局部軟組織水腫效果非常顯著,望採納。

㈡ 出現運動損傷後,應該選擇熱敷還是冷敷

使用熱敷還是冷敷,具體使用何種方式治療,需要根據損傷的種類來判斷。冷敷適用於局部組織受傷後的24小時內。通過將冰袋或者冷水毛巾等覆蓋於受傷部位,使擴張或者破裂的小血管收縮,進而起到止血功效。熱敷則適用於局部組織受傷24小時以後。

先冷敷後熱敷

在臨床上一般在軟組織損傷早期,也就是損傷1-2天內主張採用冷敷,兩敗兄明天以後可以採用熱敷。軟組織損傷沒有合並局部骨折時會出現局部組織腫脹、疼痛,其根本原因是因為鈍力外傷導致局部毛細血管滲血、破裂及軟組織滲液,所以出現局部腫脹、疼痛。

當局部受到熱刺激時,由於抑制交感神經對血管收縮的沖動,使受熱部位及周圍皮膚的小血管擴張,隨著血管的擴張,血管的滲透性增加,可以降低受傷部塵乎位的組織水腫,促進外傷的好轉。熱敷能夠擴張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的代謝,有益於疾病的恢復,熱敷本身也可以緩解肌肉痙攣,促進炎症、瘀血的吸收,此外,使用葯物熱敷,還可以使葯物作用於患處,使治療更加有效。

㈢ 跑步時肌肉拉傷怎麼辦

在運動中,當准備活動不充分,某部分肌肉還沒有活動開,沒有達到運動所需的狀態,或在肌肉疲勞、機能下降、動作錯誤、動作粗暴、溫度過低時都可導致肌肉拉傷。大腿後群肌肉、腰背肌、小腿三頭肌和上臂肌肉是最易拉傷的部位。

處理方法:

(1)停止運動立即停止運動,讓受傷的肌肉休息,避免加重損傷。

(2)冷敷把冰袋放在受傷部位,注意不要凍傷,也可用冰塊直接在受傷部位摩擦。如果沒有冰袋,可將冷毛巾敷在患處,2~3分鍾換一次,或用冷水直接浸泡。每2~3小時冷敷一次,每次10~15分鍾。

(3)包紮對拉傷的肌肉局部加壓包紮,但要注意不要過緊,以包紮處以下部位無發紫、發麻、發涼為宜。

(4)拉傷早期處理拉傷早期(24小時內)不要進行熱敷或者局部按壓、揉捏,以免加重腫脹和出血。

(5)就醫處理若肌肉拉傷嚴重,導致肌肉斷裂了,就要及時去醫院做相應的處理。

㈣ 運動損傷了膝蓋熱敷好還是冷敷好

一般認為運動損傷早期進行運中冷敷,24小時後可改用熱敷。
但是,不論冷敷還是熱敷,都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例如,當損傷的部位起水皰或有破損,形成「開放性傷口」時,就不適宜冷敷;懷疑有臟器內出血的,禁忌腔畢熱敷;軟組織挫傷或關節扭傷旁圓山的初期也都禁忌熱敷,否則會加重病情。

㈤ 運動損傷後,到底是熱敷還是冷敷為什麼

有很多人在運動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扭傷到腳踝或者是拉傷了大腿肌肉等等,所以有些人比較好奇,在運動損傷之後到底是熱敷還是冷敷呢?其實在運動損傷之後應該選擇冷敷。

㈥ 運動性損傷怎麼調理

運動損傷的一般處理方法 冰療法:冰療法是運用比人體溫度低的冰水、冰、蒸發冷凍劑等來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主要用於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早期治療。 作用:因冷的刺激作用能使周圍血管收縮,減少局部血流量,降低局部新陳代謝,麻醉止痛。因此有止血、退熱、鎮痛、防腫的作用。 方法:(1)冰敷法: 將毛巾浸透冰水或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冷敷,每次約20—30min,也可用冰塊在治療部位來回摩擦,或將傷肢直接浸泡在冰水中,時間長短視情況而定。(2)蒸發冷凍法: 利用一些容易蒸發的物質接觸體表,帶走熱能而使局部溫度降低。 注意事項:傷後盡快使用冰療法。防止過冷引起組織凍傷。 熱療法 作用:熱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有利於腫脹的吸收消 散,緩解肌肉痙攣。具有促進壞死組織的消除,促進再生修復的作用。因此熱療有消腫、散 淤、解痙、鎮痛的作用及減少粘連和促進損傷癒合的功效。 方法:(1)熱敷法: 將毛巾或敷料浸透熱水放於傷處。每次敷30min左右,每天1—2次,也可用熱水袋熱敷。 (2)蒸熏法: 用配好的葯物加水煮沸,將需治療部位直接在蒸汽上熏。每次治療20一40min,每日1次。此法能使葯物通過溫熱作用滲入局部而起到治療作用,有時也可用稀釋的溫熱葯液直接浸泡傷處。 (3)紅外線療法: 紅外線由熱光源產生,治療時把紅外線燈移至治療部位上方,一般以舒適溫熱,皮膚出現桃紅色的均勻紅斑為合適。每次治療時間為15—30min,每日l一2次,15—20次為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 (1)防止燙傷,皮膚出現紅紫或灼痛,應停止治療。(2)凡有皮膚過敏,或在紅外線治療中有頭暈、心慌、疲倦等反應,應停止治療。 (3)紅外線治療時避免直接輻射眼部。 常見的運動損傷 我們應該警惕在健身運動中產生的一些運動損傷;運動損傷的種類很多,但常見的有以下幾類:挫傷、肌肉拉傷、腱鞘炎、關節韌帶扭傷、疲勞性骨膜炎、骨骺損傷及骨軟骨炎、腦震盪、頸部軟組織損傷、肩袖損傷、肱骨外上髁炎、肘關節內側軟組織損傷、掌指和指間關節損傷、急性腰扭傷、膝關節急性損傷、髕骨勞損等;受傷後要及時進行正確的處理和治療,以利於損傷的控制和恢復。 挫傷的處理方法 指鈍力作用於身體某一部位而引起的閉合性李帶孫損傷。 原因:在球類運動或器械健身鍛煉時,身體互相碰撞、身體與器械碰撞或者物體以很快的速度打擊身體的某一部位而導致的損傷。 症狀:輕者只有局部疼痛和壓痛,重者出現腫脹,形成血腫、青紫、淤斑和功能障礙,甚至造成復雜的合並損傷 處理:一般發生在肢體的單純挫傷,用冰袋敷患行仿處,抬高患肢,加壓包紮。48小時後出血即可停止,然後用熱敷、按摩或電療。 預防:鍛煉時,應穿戴好保護用具、糾正錯誤動作、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等。 膝關節急性損傷的處理方法 原因:內側韌帶傷:膝關節屈曲(約130度一150度),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 及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都可使內側韌帶損傷。 外側韌帶傷:與內側韌帶傷相反,膝內側受暴力沖擊也會造成膝關節外側韌帶傷。 半月板傷:膝關節伸屈過程中如果同時有膝關節的扭轉、內外翻動作而最容易受傷。 症狀:輕度損傷:傷部疼痛、壓痛,局部輕度腫脹,功能無明顯障礙,韌帶緊張牽拉試驗疼痛加重。 韌帶部分斷裂:傷部疼痛較重、壓痛、明顯腫脹,活動受限,膝關節不敢伸直,輕度跛行。若伴滑膜損傷,可有關節積液或浮髕現象。 韌帶完全斷裂 : 傷部劇痛、腫脹、大面積淤斑,跛行,關節不穩感,功能明顯障礙或喪失,傷部可觸及韌帶斷裂的凹陷。 半月板傷 :受傷時常聽到響聲。關節內有積血或積液,走路不穩,可出現交鎖現象等。 處理: 對輕度損傷者按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處理。局部可外敷新傷葯,先消腫止痛。腫痛減輕後,傷部按摩、理療、針灸等,並可進行股四頭肌力量練習。 部分斷裂者早期局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固定膝關節於微屈位1—2周;內服中、西止痛葯物,48小時以後可按摩、理療,外敷或內服中葯,並配合股四頭肌力量練習。 對完全斷裂者應盡早手術縫合。 半月板傷者的患膝應停止活動,由醫生進行抽液、理療、敷葯等辦法消腫。半月板撕裂,應及早進行手術。手術後積極參加功能鍛煉。 預防: 做好准備哪鏈活動,重視大腿股四頭肌及小腿三頭肌的力量訓練,避免場地因素致傷與局部負擔過重,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等。 肌肉痙攣 肌肉痙攣是由肌肉不自主的強直性收縮所造成的,俗稱抽筋。 病因:身體受寒冷刺激或大量出汗使體內鹽分大量丟失,肌肉收縮和舒張失調等是造成肌肉痙攣的主要原因。 症狀:痙攣的肌肉僵硬,疼痛難忍,關節屈伸功能暫時受限,痙攣緩解後,局部仍有酸痛不適感,緩解後易再發。 處理:肌肉痙攣時,通常可以通過緩緩加力、持續牽引痙攣的肌肉,即可使痙攣的肌肉緩解。 另外,還可配合局部按摩,如揉捏等。肌肉痙攣緩解後,不宜繼續進行運動,應根據病因進行補充鹽水、保暖、放鬆按摩或牽引等治療。 預防:健身鍛煉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對主要肌群可進行適當的按摩和拉伸。冬季鍛煉時,要注意保暖;夏季鍛煉時,要及時補充鹽分。 肌肉拉傷的處理方法 肌肉突然猛烈收縮或被動牽張而引起的肌肉損傷,叫肌肉拉傷。 原因:肌肉訓練不足.柔韌性差。大腿前後肌群力量發展不平衡、肌力弱等易發生拉傷。 症狀:肌肉拉傷時,有的傷員可聽到響聲。受傷前也可感到肌肉痙攣或酸痛,受傷時局部疼痛、壓痛、腫脹.出現肌肉痙攣、僵硬及功能障礙。 處理:輕度拉傷時局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或使肌肉處於放鬆狀態。48小時後開始按摩或針灸理療。 預防:加強易傷肌肉力量練習,使伸屈肌成比例發展,充分做好准備活動 踝關節韌帶扭傷的處理方法 原因: 在外力作用下,關節超過正常范圍的活動造成關節韌帶損傷。 症狀: 傷後踝關節外側疼痛、腫脹,活動受限。 處理: 傷後立即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傷葯,重者外翻固定。兩天後可在關節周圍進行按摩。亦可配合理療、針灸和葯物治療等。 預防: 平時重視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和關節協調性鍛煉,充分做好准備活動,搞好場地設施,培養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急性腰扭傷的處理方法 形體鍛煉中由於負重運動或體位變換時,腰部的肌肉、韌帶、筋膜、滑膜等受到牽扯、扭轉,或肌肉驟然收縮,使少數纖維被拉傷,稱急性腰扭傷。 原因: 運動負荷量過大,超過了脊柱肌肉的負荷能力,肌肉突然強烈收縮致傷。 症狀: (1) 肌肉輕度扭傷: 患處隱痛,隨意運動受限。損傷較重時,疼痛顯著,脊柱不能伸直,因肌肉痙攣而引起脊柱生理曲線改變。(2) 腰椎韌帶拉傷: 受傷時即感到局部突然疼痛,過度前彎腰時疼痛加重,腰伸展時疼痛較輕。 處理: (1)腰部急性損傷後,如果起立、坐下或腰旋轉活動困難者,應卧平板床休息2—3天。(2)按摩和針灸治療,先用按摩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然後用穴位按摩或針灸,點按或針刺腎俞、扭傷、委中等穴位。(3)還可用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其他療法。如理療、中西葯物治療、封閉等,均有比較好的療效。 預防: 形體鍛煉前要做好熱身運動。加強腰背肌肉力量訓練,並重視腰腹肌的協調性練習。另外還要適當使用保護腰帶,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經常進行腰部自我按摩和功能鍛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