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絡堵塞百病生!每晚花上10分鍾,3招通經拔病根
「經絡不通,走路中風」
現在很多人為了 養生 ,會去推經絡。有的人在推經絡的時候會感覺非常的疼痛,甚至疼痛的堅持不下去。正常情況下,推經絡是不會很痛的,即使有疼痛感也不會特別的強烈。
先學點最基本的辨別知識,最後還會送大家一套 國家執業中醫師老師的 伸筋拔骨操 : 伸開經絡,拔除老病根
麻酸脹痛分別是什麼情況?
我們只要具備能夠看懂這個信號的能力。如果身體上的哪個部位出現問題,相對應的經絡也會出現問題:
心經屬於心臟,絡於小腸;
肝經屬於肝臟,絡於膽;
肺經屬於肺臟,絡於大腸;
腎經屬於腎臟,絡於膀胱;
……
麻: 表明氣能過來,而血過不來;
木: 麻得厲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氣都過不來了;
酸: 表明經絡是通的,但氣血不足;
脹: 表明氣很足。此類人是愛生氣的體質,若體內的氣出不去就鼓脹;
痛: 單純性的痛則是因為有血淤;
癢: 表明氣和血正在過來,傷口癒合的時候都會發癢。
人體經絡休息時間表
各種不通的信號代表著不同的情況,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法和穴位來調理,這也就是我們說常的辯證經絡灸療法。具體來說:
身體的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
冷
很多人的手腳一年到頭都是涼的,即使是夏天,也不怎麼熱。如果出現悔族這種情況,多半是經絡不通導致的。經絡暢通,氣血通暢的人,手腳一直都是很溫暖的,也不怎麼怕冷。但經絡不通,氣血流通不暢,氣血無法流暢地運行到手腳處,才會出現冰涼的情況,並且還很怕冷。
熱
其主要表現是身體某些地方低熱、乾燥,或者部分異樣出汗,這也是體內經絡不通,熱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發散出去的緣故。
氣血在體內運行周而復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會從鄰近的經絡那裡尋找沖破口,首先易影響的就是存在表裡關系或者子母關聯的經絡,使該經絡發熱。
比如頭部低熱不一定全是膀胱經的問題,而可能是與它相表裡的腎經氣血不足或者不暢造成的。
疼痛
「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
人體上,穴位是「點」,經是「線」是,絡則是「面」。
要想知道自己體內的經絡通不通,其實最好的辦法碧橡弊就是用手捏一下身上的肉,如果明顯感覺到肉痛的話,說明自己經絡不通了。因為這種痛感是由於氣血流暢不通,導致身體肌肉的柔韌性開始降低,身體也會變得更加敏感,所以捏肉的時候,身體會明顯出現疼痛感的情況。
「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就是這個情理。其中,穴位是「點」,經是「線」,絡則是「面」。碰到疼痛類的問題,可以採用點面聯合的辦法來疏通經絡。
面積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裡痛就按摩哪裡。面積如液稍大一些可以刮痧,這樣經絡慢慢就通了。
麻木
我們平常盤坐了很長時間,短時間內血流不通,經絡被堵,就會特別麻。等到起身之後,能夠得到緩解。但如果身體經常有麻木的感,像是手腳和腿部發麻,說明經絡堵的已經比較嚴重了,要及時的疏通。
「麻為氣虛,木為血虛」。如果麻得重,說明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
肢體呈現麻痹時,需要引起重視,血管造影做一下,中醫方面主要是針灸和理療, 尤其對高血壓病患者來說,必定要留神並及時暢通經絡,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產生幾率。
酸
酸說明經絡氣血供給減慢,不能滿足身體需要。
如果身體某個部位無緣無故地發酸,說明該部位多半是經絡不暢。現在很多人會經常久坐,經常久坐,腰背的經絡就容易出現疏堵。這個時候,可以用手去按摩一下腰背。如果按摩的時候腰背出現了酸脹的感覺,說明可能是腰背上的經絡堵塞了。如果按腿部,腿部有發酸和發麻的感覺,說明可能是腿部的經絡堵住了。 這個時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症狀。
腫脹
1、 如果好端端的身體出現腫脹的話,說明自己的經絡也堵住了
和身體發涼以及發痛情況不同的是,有些身體部位發腫,可能是因為氣血太足導致的。氣血過足,在運行的時候很容易就堆積在身體的某些部位,因此就造成了發腫的情況,也比較容易堵住經絡,如果身體腫的厲害的話,身體也會出現明顯性疼痛的感覺。
2、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
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形成的「渦氣」,身體某部位發脹,首先可以對該部位經絡上循經艾灸,找到疼痛點再進行艾灸
。
其次,可以在三焦經查找有關痛點,《難經》言:「三焦主氣」,凡是「氣病」,都可以通過三焦經來治療,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療小腿抽筋,支溝穴可以治療脅痛。
獨家 養生 「伸筋拔骨」操
經脈具備聯絡五臟六腑和身體的功效。身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骨筋皮和肉等組織人體器官主要是藉助經脈系統的聯系溝通交流,使機體融洽統一。
經絡不通該怎麼辦?
如果出現了經絡不通的表現,想要疏通經絡,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按摩。哪裡有經絡堵塞的感覺,就堅持按哪裡。即使是痛也要堅持按。堅持按摩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會發現,疼痛感會消散很多,說明經絡在慢慢地疏通。繼續堅持按,經絡能夠得到很好的疏通。
除了按摩,還有運動也是很好的疏通經絡的辦法。現在很多人經絡不通和長期久坐、缺乏鍛煉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經絡不通了,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像是跑步、游泳等方式,促進血液的流通,加速身體濕氣和寒氣的排出,改善氣滯血淤的情況,經絡能得到很好的疏通。
注意: 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經絡影響著身體的氣血運行以及五臟六腑的正常運作,當經絡不通時會引起身體各個部位的疼痛,不妨選擇這3種方式來疏通經絡。
1
第一式:前臂拉筋,頂天立地
作用:疏通手三陰和肝膽經絡,幫助心肺系統
時間:一分鍾,手臂要用力,底盤要扎實。
腳與肩同寬,站直,雙手平舉,兩側手掌往上翻,手指挺直,感覺前臂內側有拉伸感,用意念讓手往外無限延伸。
要領:全身放鬆,沉肩墜肘,呼吸自然。延伸意念不能鬆懈。
時間:一分鍾,手臂要用力,底盤要扎實。
腳與肩同寬,站直,雙手從側面上抬到耳邊,肘伸直,手掌托天,指尖相對,眼睛往上看。意念往上延伸,感覺手掌觸碰到天空。
要領 : 全身放鬆,肩膀放鬆,呼吸自然,延伸意念不能鬆懈。
功效: 能夠打開胸腔、上背和肋骨關節,拉伸肩、肘、腕和手指各關節。疏通手三陰和肝膽經絡。有效幫助心肺系統疾患、頸肩部疼痛和有助睡眠。
2
第二式:疏通龍骨
作用:疏通任督二脈肝膽經絡,背心不痛不冷
時間:一分鍾,三個不同方位展示動作,手臂要用力,底盤要扎實。
兩腿並攏,身體中正,雙手放到背後,手指交叉撐開,掌心隨即向下,手臂屈直,手心下按,頭後仰,身體後彎,隨將肩膀、胸部、腹部逐一打開,拉到即止,維持一分鍾再返回原處。
要領: 呼吸自然,氣沉丹田,肩膀放鬆。
功效: 緩解整個背部疼痛,調整脊柱弧度,疏通任督二脈肝膽經絡,有助提升人體陽氣。
3
第三式:扭轉乾坤
作用:強腎,通暢帶脈、督脈和膽經
時間:一分鍾,手臂要用力,底盤要扎實,腰部要放鬆,旋轉要大力。
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平行向前,雙腿伸直,雙手從兩側緩緩升起與肩平,隨腰向左轉,雙肘松開微彎曲,身體保持中正。
頭往左轉反回來看自己的右腳後跟, 若看不見,不能勉強,用餘光去看。
要領 : 呼吸自然,氣沉丹田,沉肩墜肘,轉腰後感覺腰部微微拉到,酸痛即止,不能過度。
時間:一分鍾,兩邊都要轉一下。
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平行向前,雙腿伸直,雙手從兩側緩緩升起與肩平,隨腰向右轉,雙肘松開微彎曲,身體保持中正,頭往左轉反回來看自己的左腳後跟,若看不見,不能勉強,用餘光去看。
要領 :呼吸自然,氣沉丹田,沉肩墜肘,轉腰後感覺腰部微微拉到,酸痛即止,不能過度。
功效 : 緩解腰背疼痛,有助於婦科疾患和便秘等問題。能強腎,通暢帶脈、督脈和膽經。
溫馨提示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之外,也可以堅持喝薄荷茶來疏通經絡,把15剋薄荷葉和三克綠茶放在水裡面浸泡20分鍾左右,然後加入適當的冰糖調拌均勻就可以喝了,此方法具有健胃以及通絡的效果,但是不能長時間服用,以免出現腹瀉。另外也可以使用老絲瓜來引導經絡,把一條老絲瓜切碎炒成微黃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出10克使用開水沖服,通過使用老絲瓜器來引導身體上的經絡,讓全身氣血變得更加順暢。
B. 背部經絡不通怎麼辦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經絡不通是百病之源,猶如煙囪、水溝、水管、道路不通一樣,麻煩多多。因此,保持經絡通暢是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的根本保證。那麼如何判斷自己的經絡是否通暢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兩種簡便易行的小方法。
一、捏肉法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因此,可以用捏肉法來判斷您的經絡是否通暢。方法很簡單:用手捏自己身上的肉,尤其是腿上胃經、膽經、肝經、腎經及上臂的三焦經、心經、小腸經等經脈循行的部位,如果捏著非常痛,那麼說明您可能是經絡不通了,而且疼的越厲害說明經絡堵塞的越厲害。此外,有些朋友,後背像一塊板一樣硬,別人稍微捏一下,就生痛生痛的,且這樣的人常會感覺一天到晚特別疲倦。這說明他後背的膀胱經全堵住了,也是經絡不通的表現。
二、過血法
用自己一隻手攥緊另一隻手的手腕,當過一分鍾左右的時候,會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漸從紅色,變成了白色,這時候,突然松開手腕,你會感覺一股熱流一直沖到了手指尖,同時碰物手掌也會逐漸從白色變成紅色,這種現象就稱為過血。如果您的手掌在半分鍾內恢復正常的顏色,那說明你的經絡是通的,如果您的手掌在半分鍾內不能恢復正常的顏色,那就說明你的經絡可能不夠通暢。
一是要經常運動。因為「動形以達郁」,「動則不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經常運動,氣血才能周流全身,經絡也才能通暢。
二是要多吃蒿子桿、蔥、蒜、海帶、海藻、蘿卜、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氣活血作用的食物。也可以服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中成葯進行調節。
四是通過刮痧按摩拔罐等來解決。刮痧、按摩、拔罐等都能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做這些都要到正規的中醫醫鍵帶療機構,否則會起到相反的效笑亮液果。
C. 如何疏通於堵
萬病之源源於血,百病之由由於氣。經絡通百病消,血液清顏如玉讓戚。可見經絡疏通相當重要的。
中醫認為,氣不足則血不暢,血不暢則水不流,水不流則毒不排。一旦身體被「堵」住了,各種疾病也會隨之而來。以下給大家分享穴位疏通經絡,讓疾病遠離,找准下面這些穴位,每天按十分鍾即可!
1.氣堵了——氣郁!
常常嘆氣、胸悶、煩躁、郁悶,咽部有異物感,女性還有乳房脹痛,這大多就是氣郁了。
疏通法:「出氣穴」——膻中穴
人體中疏通氣機的穴位有很多,但很多中醫名家都以膻中穴為首選畢爛,《黃帝內經》認為「氣會膻中」,可調節人體全身的氣機,俗稱「出氣穴」。
工作、生活壓力大,難免煩躁生悶氣,按按膻中就可使氣機順暢,煩惱減輕;女性朋友按此穴不僅能防治乳腺炎,還可豐胸美容。
膻中穴位於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平第四肋間處。特別要強調的是,疏通手法很重要,比如傳統的按揉法,氣機郁結,堵在裡面了,往往要逆時針往外按揉,就像擰螺絲一樣,擰開螺絲要逆時針擰,這樣螺絲才能擰出來,反之會越擰越緊。
也可以通過下面的疏通方法,雙手在胸前合十,以手腕作高頻率屈伸式的擺動帶動大魚際側部著力,對著膻中穴處,作快速而有節奏的運動,長期如此效果也會很好。
2. 血堵了——血淤!
皮膚易淤青,臉上易生斑,牙齦易出血,舌頭紫暗、有時胸肋會感到針刺般疼痛,小便少且顏色深,皮膚還易乾燥……這些都是血瘀的表現。
疏通法: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疼痛——合谷穴
我們知道,血在身體內流動的,如果血行遲緩不暢,瘀阻在哪裡,哪裡就要出事。
比如瘀阻在肺,就會胸痛、咳血;
瘀阻在心,就會胸悶、心痛、口唇青紫;
瘀阻在肝,就會脅痛;
瘀阻在女性胞宮,就會小腹疼、月經不調、痛經;
瘀阻在肢體,就會局部腫痛、青紫;
瘀阻在脈絡,就會半身不遂等。
為什麼血會停下來不流動呢?
中醫認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所以血瘀很重要原因是出在氣的問題上。如果氣虛,就像風沒有力量吹不動帆,提供不了前進的動力;如果氣滯,本身氣的流動就出現了問題,血自然隨之瘀滯。所以,解決血瘀的問題,很多時候要從解決氣的問題入手。其中重要的一個穴位就是合谷穴,可以宣通氣血、行氣活絡,能夠治療血瘀引起的各種疼痛、色斑等。
合谷就在我們的虎口處,有個簡易的取穴方法:將五指並攏,虎口處肌肉隆起的最高點就是合谷。如果找得准,按壓合谷會有明顯的酸、麻、脹的感覺。
注意:按壓時要順著經脈的方向。合谷所在的手陽明大腸經是從食指走向頭面部的,所以在掐按合谷時,拇指指甲應該是平行於掌骨的,而不是垂直於掌骨。
3. 濕堵了——濕邪!
有時遇到回南方,濕度過高、陰氣過重,身上就容易出濕疹、風疹、痤瘡,肢體時不時有沉重、乏力感,精神不振,老是睡不醒,這多是被濕邪侵犯了。
疏通法:最有效祛濕穴位——承山穴
很多人點按承山穴時,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是因為體內有濕氣的緣故。按揉一段時間後,便會覺得身體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效用了,身上的濕邪,正跟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逃逸。
足太陽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點按承山穴可以振奮人體陽氣,起到解除濕邪,振奮精神,緩解疲勞的作用。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面正中,在小腿肚下「人」字型的中點。
按揉方法:
用四指輕輕握住小腿,用大拇指指腹按揉,開始輕輕地按、輕輕地揉,以感覺到酸脹微痛為宜,逐步地可以加強力度。每次兩側各按揉5~10分鍾或者兩側穴位同時按揉。
也可以每天早上睡醒時,將兩腿伸到床外,讓承山穴恰恰擱在床沿上,兩腿左右晃動,以推拿承山穴。
用四指輕輕握住小腿,用大拇指指腹按揉穴位,每次兩側各按揉5~10分鍾,也可以兩側穴位同時按揉。
4. 熱堵了——熱毒!
一說有「熱毒」,你可能想像不出什麼樣,但熱毒堵在體內的症狀卻很常見:渾身發熱、皮膚容易出現紅腫熱痛、容易起痤瘡、全身關節肌肉酸痛,這些都是熱毒的主要症狀。
疏通法:解熱要穴——曲池穴
中醫上講,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而陽明經又是多氣多血之脈,經脈氣血猶如水流坦數陵注入池中,因此曲池穴對全身的氣血有較強的調節作用。常按可以解表熱、清熱毒,特別適合夏季清熱、解暑。
由於曲池穴為大腸經的合穴,大腸與肺相表裡,肺主皮毛,故曲池穴可以加強解肌透表、調和營衛,達到疏風邪而清血熱而止癢止痛。治療風疹、濕疹、瘡疥、丹毒等皮膚疾病,常與血海穴配合使用。
曲池穴,位於肘部,尋找穴位時應該正坐、曲肘,肘橫紋的外側,尺澤穴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即為此穴。
注意:按揉時要用拇指指面著力於曲池穴上,垂直向下按壓,其餘四指放置在曲池穴對側(手肘關節內側)協同用力,並旋轉前臂,產生酸、麻、脹、痛等感覺,再輕揉放鬆。如此反復操作,左右交替,每次每穴按壓5一l0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
5. 寒堵了——寒邪!
一整個冬天,身體多少受了些寒氣,如果受寒過重,堵在體內,就會傷及陽氣,出現畏寒腰冷、手腳冷、面色發白、容易拉肚子等。
疏通法:陽中之陽溫熱袪寒——大椎穴
大椎穴為督脈之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故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而手足三陽經,都會匯聚到督脈的大椎穴上,故大椎被稱為「陽中之陽」。只要給大椎適當的刺激,就可以增強陽氣,趕走寒氣,精神抖擻!
按大椎穴時,若深按感覺手底有個筋團疙瘩,這就是寒氣聚集的外在體現。經常按摩大椎穴可以補充陽氣,間接的補充人體的腎中之陽-元陽。腎中元陽充盛,就可以保持強有力的抗禦外邪的能力。
大椎穴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低頭時用手順著脖子向下摸,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突起的骨頭,那就是第七頸椎。
刺激大椎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按揉也可以艾灸,也可以在洗澡的時候,將水溫適當調高一些,利用淋浴用的噴頭對准大椎穴噴灑,持續沖洗大椎穴能起到通絡散寒的作用
D. 打通任督二脈有哪些方法
打通任督二脈的方法很多,都不外乎:「恬惔虛無,真氣從之」,「呼吸精氣,獨立守神」,「抱神以靜,形將自正」這些宗旨。
比如我們楊氏周天靜功主要是依據《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中提出的「恬惔虛無,真氣從之」,「呼吸精氣,獨立守神」,「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等養生理念,培養真氣充足,暢通於十森冊二正經和奇經八脈,滋養五臟六腑,使其正常工作。《靈樞·經脈》曰「經脈此昌宏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如果把十二經比作大河的話,那麼奇經八脈就可以比作湖澤。十二經中的真氣的盛衰,要靠奇經八脈來平衡,其中尤以任督二脈為最重要。任脈,在身前正中屬陰,總領一身之陰經。督脈,在身後正中屬陽,總統一身之陽經。在迅螞周天靜功實踐中,任督脈一通,全身各條經絡就先後都通暢了,經脈通,體質會有一個飛躍。
祝你堅持,成功!
E. 如何打通任督二脈
-.- 我告訴你 去吃人參 鹿茸 靈芝 .... 在加上一點葯材陪比
其實最好的還是自己去鍛煉,這個更有助於大通任督二脈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1. 方法。做好練功准備,放鬆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內守,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
2. 時間。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練習,在時間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條件許可的話,每天固定時間練功,養成習慣,對穩定思想更有幫助。沒有固定的時間也不要緊,只要抽空抓緊練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練習三次,每次二十分鍾。如認真操作,一個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3. 效果。開始幾天由於不習慣,姿勢也不夠准確,有的同志會感到頭暈,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齶等,這都是自然的現象。不要有顧慮,只要按要求堅持鍛煉慢慢就會好了。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1. 方法。當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氣即覺心窩部發熱時,就可意息相隨,自心窩部開始,呼氣注意丹田,不可操之過急。用力太大產生高熱也不舒服。
2. 時間。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鍾或半個小時,十天左右就可以氣沉丹田。
3. 效果。由於真氣已通過胃區,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後,周圍臟器如大小腸、膀胱、腎等都逐步發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感到食慾增進;大小便異常現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第三步,凝神調息守丹田。
1. 方法。當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顯感覺,就可以把呼氣有意無意地止於丹田。不要過分注意呼氣往下送,以免發熱太過,耗傷陰液,犯「壯火食氣」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溫養。「少火生氣」正是此義。
2. 時間。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時以上。這一段是培養丹田實力階段,需要數橘時間較長,一個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3. 效果。由於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夢,以及心臟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轉。通過練功不斷的給腸胃增加熱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體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患有陽痿病症的虧塌大有好轉,女子月經不調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腎水旺盛,肝得滋榮。因此,在這一階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顯好轉。堅持鍛煉,自然痊癒。
第四步,通督勿忘復勿肋。
1. 方法。原則上還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氣沿督脈上行的時候,意識應該跟隨上行的力量。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處停下來,不要用意念去導引。這就是勿肋。
2. 時間。每天練功次數可適當增加,每次的時間也應延長到四十分鍾或一小時左右。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通督的時間和力量不可能一樣。有的人一剎那就通過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動很大。有的人通督時間稍長,並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數在十天左右通督。
3. 效果。通督之後,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刻形成任督循環,養生界稱此為「小周天」。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感覺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實際情況。真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凡是由於腎精虧損和內分泌紊亂所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月經不調、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氣短、性慾減退等神經官能症狀,都可得到改善。長期堅持,可以康復。因練功經絡通暢,有些多年不愈的頑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顯。一般情況表現為精力充沛,身體輕捷。
第五步,元神蓄力育生機。
所謂元神,就是大腦調節管制的本能力量。與識神對立。識神是有意識的精神狀態。元神和識神是體和用的關系,元神為體,識神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脈,腎氣不斷灌溉腦髓,元神的力量不斷得到補充。心主神明,心氣上照於腦,才能發揮其全面的調節管製作用。
1. 方法。原則上還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長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後各個經脈相繼開通。如果頭頂百會穴(上丹田)處有活動力量,也可以意守頭頂。可以靈活掌握,這叫「有欲觀竅,無欲觀妙」。
2. 時間。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時或更長一些。總的說時間越長越好。大約一個月左右,身體內的各種觸動現象才能逐漸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現象。
3. 效果。根據身體的表現,尤其是丹田與頭頂百會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說明,大腦皮層的本能力量增強,內分泌協調而旺盛。這種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現的越明顯活潑,對全身的生理生活機能調節就更好,真氣也就更加充實銷畢圓,不斷地補償和增強身體的代謝機能,可充分發揮機體的潛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強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減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痾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癒。堅持鍛煉,就可以達到身心健康、益壽延年的效用。分享給你的朋友吧:i貼吧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空間人人網豆瓣MSN
對我有幫助
10
F. 每天疏通任脈的小方法
1、簡便易行的獨特連通方式:
一、叩頭叩技巧(小周天連通法之一)
叩頭說白了便是叩頭,有些人說叩頭也是鍛練嗎?那自然,叩頭還是道教修身養性密法之一呢!
「學道本無果,叩最先有利」。可是我們練的叩頭並不是頭碰地,只是頭叩手臂。就像是我們趴到桌子打瞌睡時將前額壓手中身上的覺得。換句話說怕我們的前額立即磕在木地板上面疼痛負傷,用力墊個。那樣前額撞手中身上,既不容易因表面過軟而失效,也不會覺太硬而負傷。
隨後按拜佛叩頭的模樣。以前額一部分(鼻樑骨至前發髻線)碰撞手臂。力度和幅度,因人而異,秉著由輕而重的標准。仰頭再叩時要有一個頭往後仰的姿勢。十五次為一小標題。然後從鼻樑骨到下頜輕輕地「撞揉」手臂,反復十次為一小標題。「撞揉」時臉部自始至終與手臂緊貼著開展(「撞揉」時頻率要快,如震顛一般)。二節為一組,姿勢進行。若覺不舒服,可再作2組。
做了此功後,會覺得心曠神怡,有清目、醒神、通竅、益智類之作用。能夠醫治眼病(對小兒近視有特效)鼻病(鼻塞及時會通)頭痛、頭昏等症。對頸椎病有非常好的防止功效。可使任督二脈在頭部順接。為打通小周天的第一步。(高血壓病人暫未練此功)
四、梯步擺頭法(小周天連通法之四)
釋放壓力平卧於木地板,雙手抱於頸,好像要做仰卧起坐,頭被稍微伸出,如今我們剛開始做原地踏步走的姿勢。你問了:原地踏步走,腳底碰不上路面呢,對,並不是給你踏踏實實,而便是一種想像,你也就躺在那邊,腳後跟貼緊木地板,兩腳一收一伸踩著虛空,做原地踏步走的姿勢就正確了,姿勢不必大,另外頭伴隨著腳的伸縮式而向上下晃動,收左腿時頭會往右邊擺,收右腿時頭會往左邊擺。潛意識惦記著,站在一個空閑地上,懷著頭,悠閑自在的做著原地踏步走。姿勢緩和坦然,作用不用勁。這一姿勢主要是鍛練全部脊柱,也就是督脈,督脈是陽經之船,總攝各調陽經。可以升發身體氣血,因此 這一內功心法,要是練上兩下,便會令人渾身發熱,血氣充沛。特別是在針對腎臟功能有非常好的健壯功效。且活血通絡功效很強,可醫治陰虛內熱證及腰腿病,對心臟及腦供血不足的人實際效果顯著,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是有非常好的醫治功效。但是要留意的事,練此功時脊柱血供十分充沛,更是要連通督脈,可是有的人脊柱長期性有淤血阻礙,或脊柱側彎,或突出,或增厚。這時候便會覺得脊柱一些位置會造成一過性的較明顯疼痛感,也就是好血在沖擊性這種疾病。無須擔憂,這類疼痛感迅速便會以往。但以便使我們的鍛練更為暢順安全性,鍛練要由淺入深,時間寧少勿多,以不疲憊為標准。此外,當在練完此功後,取俯卧位,讓自身的家人用掌根從頸一直推拿到尾椎骨,總會發覺有分外疼痛的點,需稍稍細心推拿,那樣可加快連通督脈。也可避免 較明顯的疼痛產生,實際效果會更加明顯
2、傳統式真氣運行連通方式:
任督二脈是氣之壓根,說白了連通,實際上是重歸壓根,人剛剛出生時是通的,但接著的日常生活違反了自然法則,導致氣不可以全線貫通二脈,只能根據修行來做到全線貫通的目地.
G. 督脈的准確位置圖 督脈不通的症狀有哪些
1督脈的准確位置圖
督脈起於小腹內胞宮,下出會陰部,向後行於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長強穴,沿脊柱上行,經項後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沿頭部正中線,上行至巔頂百會穴,經前額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過人中,至上齒正中的齦交穴。具體經脈位置如下:
2
督脈的作用和功能
調陽經氣血
督脈是為「陽脈之海」,督脈循身之背,背為陽,說明督脈對全身陽經脈氣具有統率、督促的作用,此外,人體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穴,督脈對陽經有調節作用,故有「總督一身陽經」之說。
關聯腦、腎、脊髓
督脈屬腦,腎生髓,腦為髓海。督腦、腎、脊髓的關系十分密切。
影響生殖
督脈絡腎,與腎氣相通,腎主生殖,故督脈與生殖功能有關。
3督脈不通的症狀有哪些旅大
邪犯督脈,則會出現角弓反張,脊柱拆派豎強直,牙關緊閉,頭痛,四肢抽搐,甚則神志昏迷,發熱,苔白或黃,脈弦或數。
督脈之海空虛不能上榮於充腦,髓海不足,則頭昏頭重,眩暈,健忘,兩耳通於腦,腦髓不足則有耳鳴耳聾。
督脈虛衰經脈失養,則腰脊酸軟,佝僂形俯,舌淡,脈細弱為虛衰之象。
督脈陽氣虛衰,則背脊畏寒,男子陽事不舉,精冷薄清,遺精,女子小腹墜脹冷痛,宮寒不孕,腰膝酸軟,舌淡,脈虛弱亦為虛象。
4督脈不通怎麼樣調理
督脈起於長強穴、止於齦交穴,如羨納果督脈不通造成身體不適的話,可以通過針灸、艾灸、按摩等方法調理改善,針灸針刺疼痛區域及周邊的穴位,可以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艾灸能改善督脈不暢,起到循環氣血、疏通堵塞的作用,此外還可以用擦法或按揉等按摩推拿手法刺激病變部位,從而疏通阻滯的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