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北省優秀運動員選招和退役安置辦法
第一條為促進本省體育事業的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凡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省優秀運動隊選招和安置優秀運動員,均適用本辦法。第三條省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優秀運動員的選招和退役安置工作。
省人事、勞動、計劃、教育等部門應積極協助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優秀運動員的選招和退役安置工作。第四條優秀運動員的選招范圍:
(一)省體育院校及市(地區)、縣體育運動學校和業余體育學校在校生;
(二)普通中、小學在校生;
(三)城鎮、農村具有體育運動特長的青少年。第五條從普通中、小學在校生中選招的優秀運動員,應保證其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第六條選招優秀運動員應當按照有關標准進行考核,並經一定時間的集訓和試訓考察。合格的招為正式運動員,不合格的退回原輸送地(單位)。第七條選招優秀運動員所需招工指標和「農轉非」指標,由省人事、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年度計劃內安排,由勞動行政主吵茄敏管部門負責辦理調入手續。第八條各地在辦理選招和退役安置優秀運動員戶口、糧食關系轉入手續時,不得收取除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規定之外的各種費用。第九條退役優秀運動員由原輸送市(地區)安置。
因特殊情況需要異地安置的升枝,須經省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省人事或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第十條曾獲得全運會、亞運會或世界三大賽冠軍,運齡超過十年的退役優秀運動員,由省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報經省人事或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予以安置。第十一條凡年滿十八周歲(小年齡運動項目年滿十六周歲),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運齡在五年以上的退役優秀運動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由省人事行政主管部門在計劃內辦理幹部錄用手續:
(一)曾獲得全國三大賽、亞洲三大賽或世界三大賽錄取名次的;
(二)集體項目全國甲級隊擔任主力的;
(三)被全國、亞洲或世界比賽紀錄的;
(四)獲運動健將稱號的。第十二條獲奧運會前八名,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前三名,亞運會或全運會冠軍的優秀運動員,在退役之前經本人申請,由省人事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幹部錄用手續,退役後按幹部安置。第十三條退役優秀運動員不具備錄用幹部條件的,按工人安置。第十四條田徑、球類項目比賽獲奧運會、世界錦標賽前八名,世界盃賽、亞運會前六名,亞洲錦標賽、亞洲杯賽或全國三大賽前四名,年齡在二十三周歲以下的優秀運動員,退役後可入高中進行文化補習,達到高中文化程度後納入當年招生計劃,免試保送普通院校學習。第十五條獲全國三大賽冠軍,亞洲三大賽前三名或世界三大賽前八名的優秀運動員,退役後免試保送體育學院或其它院校體育系(科)學習。第十六條獲一級運動員及其以上稱號的優秀運動員,退役後經體育學院或其它院校體育系命題考試,自定分數線,報省教育考試部門批准,可錄取到納源體育院校或其它院校體育系(科)學習。第十七條退役優秀運動員被院校錄取後,戶口、糧食關系遷入院校,畢業後由院校統一分配工作。工資標准按照國家有關運動員退役後重新定級的規定辦理。低於大、中專畢業生定級工資標準的,按應屆畢業生定級的規定辦理。第十八條接收退役優秀運動員的企業,經當地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增加相應的工資總額。已實行工效掛鉤的企業,可適當調整工資總額基數。第十九條退役優秀運動員安置工作每年集中辦理二次。省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按期將安置計劃報省人事或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批轉有關市(地區)人事或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安置。
安置地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協助做好安置中的有關工作。第二十條自批准安置退役優秀運動員之日起,省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將本人六個月體育津貼一次性撥至安置地體育行政主管部門,由安置地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按月發給本人。
退役優秀運動員到安置單位報到後,由省體育行政主管部門一次性計發退役費。第二十一條退役優秀運動員安置到單位後,當地人事或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可根據需要對其進行職業培訓。培訓期間的工資由安置單位照發,所需培訓費用由省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支付。第二十二條凡無正當理由超過期限未到安置單位報到的,當地體育行政主管部門可停發其體育津貼。超過六個月的,當地人事或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可按自動離職處理。
⑵ 省隊運動員退役安置
法律分析:運動員退役,兩個結果,一是貨幣分配,直接給你錢,按照你的工齡和運動數知慶成績和上年度本省城鎮職工的平均工資的幾倍(有的省份貨幣錢很少的),二是直接安排工作,但是對運動成績是有要求的。
法律依據:《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辦法》
第三十一條 總局對全國范圍內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三級運動員的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二條 一級運動員審批單位根據本辦法及其制定的管理辦法,對其管理許可權范圍薯握內的二級運動員、三級運動員的管理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三條 任猛世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違反本辦法或等級標准等規定從事運動員技術等級有關活動的,有權舉報。
⑶ 國家級運動員退役後怎麼安置
法律分析:政府安置,這種方式是較普遍的安置方法,即回歸本地工作。入學深造。因國家安排繼續教育的對象只佔小部分,其他運動員想繼續學習只能靠自己考學。則山
法律依據:《關於印發「運孫唯中動員退役費」實施辦法的通知》第二十條一、發放范圍市體委系統所屬優秀山洞運動隊(包括市體委下放到區、縣體委的優秀運動隊)的正式運動員,退役時均發給一次性退役費。二、退役費基數1.運動年齡不足三個月的不發退役費,運動年齡滿三個月不足六個月的,發給50元退役費;運動年齡滿六個月不滿一年的,退役費基數為100元;運動年齡滿一年不滿二年的,退役費基數為200元;運動年齡滿二年不滿三年的,退役費基數為300元。2.運動員運動年齡雖然不滿三年,但在全國青少年比賽,甲、乙級聯賽等全國性的比賽中,取得獲獎名次的,退役費基數按300元計發。
⑷ 什麼級別的運動員安排工作
二級運動員。
國家二級運動員證高考是不加分的。錄取也不會降低。你二級運動員證可以考體育單招。
國家二級運動員,國家負責他們服役期間的所有費用及工資;各體校、特長慎碰生,因個人技能獲得國家二野伍級運動員的,工作後,除了單位給工資外,在給予一定的補貼。
國家二級運動員是在比賽中獲得一定成績就可申報。《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三十條:國家實行運動員技術等級、裁判員技術等級和教練員專業技術職務等級制度。
只要在比賽中獲得一定成績就可申報國家二級運動員,全國銀牌可以申報的,個人是田徑方面的也快申報800米頌孝或2分的二級。
⑸ 2022年雲南運動員省級安置需要什麼條件
三擾橡級甲等醫院體檢合格,並能適應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的訓練強度和畝碰特點。
取得成績符合雲南省省級運動員聘用標准專項運動成績條款之一。訓練單位編制、崗位不足時擇優聘用。
中國的運動員等級稱號分為六個級別:國際級運動健將、運動健將、緩耐旁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三級運動員、少年級運動員。
⑹ 運動員退役後國家安排工作嗎
法律分析:如果是為國爭光的運動員一般都會安排去讀大學,然後到事業單位工作。或者當老師。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五、構建和完善運動員職業轉換社會扶持體系,幫助運升型動員順利實現職業轉換
(十八)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與體育行政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拓寬就業渠道,引導和支持退役運動員進入高等學校和各類職業學校培訓和學習,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幫助運動員實現職業轉換。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積極為運動員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等服務。符合條件的運動員,可按規定享受職業介紹補貼和職業培訓廳脊補貼政策;對持《再就業優惠證》的就業困難運動員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限國家規定實行就業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種)、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可按規定享受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各類體育職業教育機構要積極為運動員提供就業指導和職業培訓服務。
(十九)運動員退役時,按規定領取退役費或自主擇業經濟補償金。建立運動員自主擇業經濟補償標準的動態調整機制,各地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指數等因素適時調整經濟補償金扮笑滲標准。運動員自主擇業的,按規定享受相應的就業扶持政策。對退役運動員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政策性支持。
⑺ 安徽省運動員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工作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運動員隊伍建設,提高我省競技體育水平,促進體育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運動員,是指體育行政部門組織體育運動訓練單位依照本辦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選招的運動員。第三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運動員的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適用本辦法。第四條體育行政部門負責運動員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的管理工作。計劃、人事、勞啟喊動保障、財政、教育、公安、糧食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運動員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相關工作。第五條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支持運動員的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工作。第六條在運動員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人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運動員的選招第七條選招運動員應當遵循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注重運動員的體育運動成績和發展潛力。第八條運動員的選招每年進行一次。選招計劃方案由體育行政部門提出,經人事、勞動保障、公安、糧食等部門辦理有關手續。第九條運動員從下列人員中選招:
(一)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
(二)取得全國青少年單項體育競賽、全省綜合體育運動會錄取名次或者全省單項體育競賽前三名的青少年;
(三)身體條件特別適宜從事某一單項體育運動的青少年。第十條運動員的選招,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體育運動訓練單位和有關的體育運動科研機構共同選拔試訓運動員,報體育運動訓練單位所屬的市或者省體育行政部門審定;
(二)體育運動訓練單位對試訓運動員進行試訓;
(三)體育運動訓練單位所屬的市或者省體育行政部門組織測試和考核。測試和考核合格的,簽訂體育運動訓練協議,辦理運動員選招手續;不合格的,退回原輸送單位。
試訓運動員的試訓期限,由省體育行政部門確定;測試和考核的標准由省體育行政部門制定。第十一條中小學校、中等專業技術學校、高等院校應當積極開展課余體育訓練,發現和培養體育後備人才。
實行體育後備人才注冊登記制度。省體育行政部門應當每年對體育後備人才進行一次注冊登記。
經注冊登記的體育後備人才參加課余體育訓練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略高於當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50%的標准給予訓練補貼。
體育後備人才標准,由省體育行政部門制定。第三章運動員的培養第十二條體育運動訓練單位應當對運動員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第十三條體育運動訓練單位應當運用體育科研成果,制定科學的訓練方案,對運動員進行系統的體育運動技術訓練。第十四條體育運動訓練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優化教練員隊伍結構,提高教練員的業務素質和運用科學方法指導體育運動技術訓練的能力,保證運動員訓練質量。第十五條體育運動訓練單位應當完善運動員的訓練、學習和生活條件,加強體育運動技術訓練中的醫務監督,為體育運動技術訓練提供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
體育運動訓練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為運動員辦理社會保險和運仔咐動傷殘保險。第十六條教育行政應當配合體育行政部門做好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工作,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質。
體育運動訓練單位應當保證未完成義務教育的運動員繼續接受義務教育。
在役運動員申請到高等院校學習的,有關部門和高等院校應當給予優待。第十七條體育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運動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其適應社會需要的能力。第十八條禁止在體育運動訓練、競賽中使用有關體育組織禁止使用的物質、方法。第四章運動員的退役安置第十九條運動員退役,由體育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指導就業、就學。第二十條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計劃由省體育、勞動保障、人事行政部門按年度編制,退役運動員原戶籍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第二十一條取得世界三大賽前三名或者亞洲、全國三大賽第一名的退役運動員,可以申請在合肥市或者省內其他城市安置就業。其他退役運動念旁純員申請就業的,由原戶籍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負責接收、安置。
體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安置計劃,將退役運動員的檔案和戶籍、糧食關系移送其原戶籍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勞動保障或者人事行政部門。
⑻ 運動員退役後安排工作嗎
法律分析:會積極為退役運動員創造條件,但不會直接安排工作。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 第六條 退役運動員的就業安置工作,要逐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發展趨勢。各級教育、人事、勞動保障、體育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拓寬退裂早役運動員就業渠道。體育部門要教育運動員轉變就業觀念,引導運動員主動適應社會的需要,鼓勵退役運動員通過市場自主擇業。對自主擇業的退役運動員,改革現行退役補助辦法,根據其參加運動隊的年限、取得的成績和本人退役前的工資待遇等因素,給予經圓源滾濟補償。所需資金納入年度預算統籌考慮,不足部分通過自籌資金、社會捐助、歸體育部門橘余使用的彩票公益金等彌補,具體辦法由人事部、財政部、體育總局共同研究確定。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建立的體育運動場所,要根據需要優先安置退役運動員就業。
⑼ 運動員退役安置
法律分析:一、運動員退役改或,由體育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指導就業、就學。
二、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計劃由省體育、勞動保障、人事行政部門按年度編制,退役運動員原戶籍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
三、取得世界三大賽前三名或者亞洲、全國三大賽第一名的退役運動員,可以申請在合肥或者省內其他城市安置就業。其他退役運動員申請就業的,由原戶籍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負責接收、安置。
體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安置計劃,將退役運動員的檔案和戶籍、糧食關系移送其原戶籍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勞動保障或者人事行政部門。
四、退役運動員在安置地勞動保障、人事行政部門規定的期內到就業單位報到的,體育行政部門按有關規定一次性計發退役費。無正當理由,超過期限3個月未報到的,視為放棄就業安置,由安置地勞動保障、人事行政部門將其檔案轉入當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辦的職業介紹機構或者人事行政部門舉辦的人才服務機構,戶籍、糧食關系轉入原戶籍地的街道、鄉、鎮。
五、鼓勵退役運動員自謀職業。對自謀職業和退役運動員,有關方面給予照顧的支持。
六、退役運動員申請到高等院校學習,符合國家或者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優待條件的,省教育、體育行政部門和有關的高等院校應當依照規定給予優待。
七、退役運動員報考體育行政部門國家公務員的,在符合錄用條件的情況下優先錄用。
八、運動員退役時未滿16周歲,未安置進入中等專粗悄業學校或者高等院校學習的,由法定監護人監護,待年滿16周歲後,按本辦法規定安置就業。
法律依據:《安徽省運動員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工作管理辦法》
第四條 體育行政部門負責運動員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的管理工作。計劃、人事、勞動保障、財政、教育、公安、糧食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運動員選招岩殲渣、培養和退役安置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 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支持運動員的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工作。
第六條 在運動員選招、培養和退役安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人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給予表彰和獎勵。
⑽ 廣東省退役運動員安置辦法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我省運動隊伍建設,激勵、培養優秀人才,促進我省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妥善安置退役運動員,特製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退役運動員是指經省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省體育運動隊正式招收,經多年訓練和比賽,由於身體、技術、年齡等原因,不適宜繼續從事訓練和比賽,經批准退出訓練的體育運動員。第三條退役運動員原則上回原輸送市安置工作。曾獲得奧運會前8名,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前6名,亞運會前3名鬧伍,亞洲、全國最高水平比賽單項冠亞軍、集體項目前3名,破世界、亞洲、全國紀錄及獲國家體育榮譽獎章的退役運動員,可根據本人意願和工作需要留廣州或其他城市安置。第四條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工作,在各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進行。由市人事、勞動部門負責落實安置單位;市體委協助做好安置工作並負責安置期間的生活接待。考慮退役運動員為體育事業所作的貢獻及其特長,有關部門和接收單位應妥善安排適當的工作。
符合條件的非廣州籍退役運動員留廣州安置工作,由羨早省人事局、勞動局協助省體委落實接收單位。第五條退役運動員按照下列條件分別作幹部或工人安置工作:
凡獲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亞運會獎勵名次,亞洲賽、全國最高水平比賽團體前6名(主力隊員)、個人前3名,全國青年賽冠軍,運動健將,破世界、亞洲、全國紀錄及獲國家體育榮譽獎章,具有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學歷,表現良好的退役運動員,由省體委提出意見,經省人事局批准錄用為幹部,按幹部進行安置工作。
凡不具備轉干條件的退役運動員,作為工人安置工作。對接收退役運動員的企業,可按照接收統配人員的辦法,相應增加工資總額;已實行工效掛鉤的企業,可適當調整掛鉤工資總額基數。第六條退役運動員報考高等院校或中等專業學校,應給予照顧。
凡獲奧運會前8名,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賽前3名,亞運會、亞洲、全國最高水平比賽冠軍,破世界、亞洲、全國紀錄及獲國家體育榮譽獎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退役運動員,由本人提出申請,經省體委報省招生委員會批准,納入當年招生計劃,免試保送院校學習。
退役運動員保送院校學習,戶口、糧食關系遷入院校,由院校負責管理。學習期間,由省體委發給體育津貼。畢業後由院校負責統一分配,運動員期間的工齡連續計算,工資按國家關於運動員退役後重新定級的規定辦理,低於大學或大、中專畢業生定級工資的,則按畢業生工資定級辦法辦理。第七條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工作,每年度辦理一次。具體程序如下:
一、每年第一季度,由省體委報省人事局、勞動局批轉各市人事、勞動部門負責安置;
二、退役運動員一經省人事局、勞動局批准安置,不再屬體育運動隊的在編人員,由省體委將檔案轉到負責安置的市人事、勞動部門;
三、自批准安置之日起一個月內,由省體委負責將退役運動員送至安置地,在等待安置期間,由當地體委做好生活接待工作;
四、各安置地人事、勞動部門應在退役運動員批准安置通知下達之日起3個月內,落實接收單位,並出具證明和通知省體委辦理行政、戶口和糧食關系遷移手續。第八條退役運動員自批准退役之月起兄彎雀,由省體委計發6個月的體育津貼。到新崗位報到後,工資按國家關於運動員退役後重新定級的規定辦理,並由省體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計發退役費。第九條年齡未滿16周歲的運動員退役,由省體委負責安排文化學習,年滿16周歲後,再行安置。第十條在安置工作期間,退役運動員要求離職自謀職業的,由安置地人事、勞動部門審批,給予辦理離職有關手續,並出具證明和通知省體委辦理戶口和糧食關系遷移手續。第十一條各市可參照本辦法對市屬運動隊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工作作出具體規定。第十二條本辦法自1991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