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錄音時間怎麼看
錄音時間怎麼看需要先明確是看錄音的創建時間還是錄音的時長。查看錄音創建時間
1、將所錄的音頻文件導入電腦;
2、用滑鼠在音頻文件上單擊右鍵,再在彈出的菜單中點擊「屬性」;
3、在之後彈出的屬性框中就會顯示音頻文件的創建時間、修改時間及訪問時間。
查看錄音時長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
1、將所錄的音頻文件導入到電腦中;
2、將滑鼠移動至音頻文件上,單擊右鍵,在彈出的菜單中點擊「屬性」;
3、再點擊屬性框中的「詳細信息」,在所顯示的信息中有個「長度」,即是音頻文件的時長,可精確到秒。
方法二:
1、將所錄的音頻文件導入到電腦中;
2、將音頻文件拖到專業的音視頻剪輯軟體中,比如Pr(Premiere)中,可以看到音頻顯示在音頻軌道中,並且自動生成序列;
3、在序列面板的左上角,會顯示音頻文件的名稱,名稱下面有一個時間碼,並且此時時間線里的時間指示針自動在0處;
4、按空格鍵開始播放音頻,當整個音頻播放完畢,時間碼所顯示的數字就是該音頻文件所播放的時長,可精確到毫秒(1秒=1000毫秒)。
小提示:
相對來說,專業的音視頻剪輯軟體所顯示的音頻總時長會更加精準。
B. 英文音頻轉中文音頻時間碼
用計算機軟體或單片機電路,對SMPTE 30格式的音頻時間碼解碼,要求在輸入端輸入SMPTE格式音頻,在輸出端輸出同步的時間顯示出來即可,可以計算機軟體顯示,或也可用數碼管顯示。
C. 時間碼怎麼弄
時間碼信號來自於音頻或視頻錄制工具,同步起來很簡悶頃升單,所以每一個裝置里的時間碼數值都是相同的。裝置可以整體工作,或者同步和運行可以分開。兩個或更多不相連接的裝置同步的流程又稱為」Jam同步」,這就是為什麼兩個或更精確的TC能使已經jam同步的裝置保持時間碼的同步,並能保證和時間碼數值的匹配。
TC流是一個速率,這個速率是關於兩個時間碼值慢慢變得不同的。時間碼時鍾越穩定,同步時時鍾能單獨運行的時間越長。建議定期用時間碼裝置做重新jam或同步。
不同的螞老TC模式應用的場景是不同的。比如FreeRun模式,就算裝置是在備用或錄制模式,還是會一直輸出時間碼信號,反之,RecordRun Timecode模式只有在裝置錄制的時候,輸出運行時間碼數值。
External Timecode模式要求有一個外部時間編碼源。這個模式可以用於避開低質量的內部編碼電路,用由高精度的間碼裝置生產的時間碼信號乎念代替。
External TC Auto Rec模式中,從主設備到子設備,時間碼信號能自動控制開始或停止錄制。後一種模式廣泛應用於在授權的RecRun TC裝置上遠程操作記錄儀。利用Genlock或給所有的裝置發一個參考視頻信號,是一個習慣性的做法,一般所有的裝置都能同步准確運行。
D. 國粵音軌怎麼對齊
國粵音軌可通過:對齊視頻畫面、調整延遲、使用時間碼、手動調整四步來對齊。
1、對齊視頻畫面:在錄制視頻時,要盡量將畫面對准音頻源,可以用音頻峰值來輔助。然後在音頻編輯軟體中找到視頻幀率,然後在視頻編輯軟體中將兩段視頻同步為同一幀率,這樣可以確保音頻和視頻保持一致。
2、調整延遲:使用數字音頻工作站調整每個音軌的延遲,以使兩個音軌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點相同。可以使用DAW的視覺波形來幫助匹配開始和雹談滲結侍團束的時間點。
3、使用時間碼:時間碼使音頻對齊處理變得更加簡單。如果每個音軌都有一個時間碼,那麼可以將它們與視頻的時間碼對齊。這樣在視頻編輯軟體中可以直接通過時間碼將音軌和視頻對齊。
4、手動調整: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法解決時間碼和自動延遲調整,則可以手動調整音軌以對齊。使源脊用可移動的控制桿仔細調整音軌,並使用耳機仔細監聽兩個音軌之間的差異並進行調整。
E. premiere cc 時間線 變成幀顯示了 怎麼弄成時間顯示的如圖
如果你是用的自定幀,且時基設置在15幀/秒以下時,顯示格式就只有畫框模式選擇,而沒有時間碼格式顯示。如果非要改世禪拆為時間碼顯示,襲激只有將該序列的時基改為15幀/秒以上時,時間碼格式顯示才有效。具體操作如下:
在項目面板裡面找到需要修改的序列,點擊右鍵,選擇「序列設置」
在播放指示器位置點右鍵即可出現時間碼顯示格搜棗式,而不僅僅是只有畫框一個選項了。
F. 急急急!有誰知到 LTC時間碼 的編碼方式和的解碼方法嗎
時間編碼
一、概念
這里我們要說明一下媒體流處理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時間編碼。
時間編碼是一個為了視頻和音頻流的一種輔助的數據。它包含在視頻和音頻文件中,我們可以理解為時間戳。
SMPTE timecode 是一個SMPTE 時間和控制碼的總和,它是一視頻和音頻流中的連續數字地址楨,標志和附加數據。它被定義在ANSI/SMPTE12-1986。它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可用計算機處理的視頻和音頻地址。
最多SMPTE時間碼的數據結構是一個80bit的一楨,它包含下面的內容:
a、 一個hh::mm::ss::ff(小時::分鍾::秒::楨)格式的時間戳。
b、 8個4位的二進制數據通常叫做「用戶位」。
c、 不同的標志位
d、 同步序列
e、 效驗和
這個格式在DirectShow中被定義為TIMECODE_SAMPLE。
時間碼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線性的時間格式LTC(縱向編碼),在連續時間中每一個時鏈知間碼就代表一楨。另外一種時間碼是VITC(橫向編碼),它在垂直消隱間隔中儲存視頻信號的兩條線,有些地方在10到20之間。
LTC時間碼要加到比如錄像帶中會非常容易,因為它是分離的音頻信號編碼。但它不能在磁帶機暫停、慢進、快進物喚悶的時候被讀取。另外在非專業的錄像機中它有可能會丟失一路音頻信號。
VITC時間碼和LTC不同,它可以在0-15倍速度的時候讀取。它還可以從視頻捕獲卡中讀取。但是它要是想被錄制到磁帶上可能就需要一些別的設備了,通常那些設備比較昂貴。
SMPTE時間碼同時支持有兩種模罩彎式,一種是非丟楨模式,一種是丟楨模式。在非丟楨模式中,時間碼是被連續增長的記錄下來。它可以完成時實的播放工作達到30楨,或更高。
NTSC制式的視頻播放標准為29.97楨/ 每秒,這是考慮到單色電視系統的兼容性所致。這就導致一個問提,在非掉楨模式下會導致一個小時會有108楨的不同步,就是真實時間中一個小時的時候,時間碼只讀了00:59:56:12,當你計算流媒體的播放時間的時候會有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我們可以在可以容忍的情況下跳楨實現。這種方式的實現是通過在每分鍾開始計數的時候跳過兩楨但00,20,30,40,50分鍾時不跳楨。採用這樣的方案我們的網路測試結果每小時誤差少於一楨,每24小時誤差大概在3楨左右。
在現在的實際工作中,雖然兩種模式都被同時提供,但丟楨模式通常被我們採納。
二、 時間碼的典型應用
控制外圍設備來進行視頻捕獲和編輯是一種典型的應用程序。這種應用程序就需要標識視頻和音頻楨的每一楨,它們使用的方法就是使用SMPTE時間碼。線性編輯系統通常會控制三個或者更多的磁帶機器,而且還要盡可能的切換視頻於光碟刻錄機之間。計算機必須精確的執行命令,因此必須要在特定的時間得到錄像帶指定位置的地址。應用程序使用時間碼的方法有很多中,主要有下面這些種:
a、 在整個編輯處理過程中跟蹤視頻和音頻源
b、 同步視頻和音頻。
c、 同步多個設備
d、 在時間碼中使用未定義的位元組,叫做:userbits。這裡面通常包含日期,ascii碼或者電影的工業信息等待。
三、 捕獲時間碼
通常,時間碼是通過一些有產生時間碼能力的捕獲卡設備來產生的。比如一個rs-422就需要時間碼來控制外圍設備和主機通信。
在時間嗎產生以後,我們需要從流格式的視頻和音頻中獲得時間碼,這是可以在以後進行訪問的。然後我們處理時間碼通過下面兩步:
a、 建立一個每一楨位置的非連續的索引,將時間碼和每一楨一一對應。這個列表是在捕獲完成後的文件末尾被寫入的。列表可以是一個象下面的這個結構的矩陣數組,為了簡明起見,這里提供的只是DirectShowTIMECODE_SAMPLE結構的一個簡化。
struct {
DWORD dwOffset; // 在楨中的偏移位
char[11] szTC; // 在偏移值中的時間碼的值
// hh:mm:ss:ff是非掉楨的格式 hh:mm:ss;ff 是掉楨的格式
} TIMECODE;
例如,這里可以給出一個視頻捕獲流中的時間碼:
{0, 02:00:00:02},
{16305, 15:21:13:29} // 位於16305楨的時間格式
使用了這張表,任何楨的時間碼都會很好計算。
B、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將時間碼作為視頻和音頻數據寫入。這種我們不推薦使用因此不作介紹了。
被寫入時間碼的文件就可以編輯,復合,同步等操作了。這里就寫到這里,對於我們理解時間碼已經足夠了。其它的很多是關於標準的介紹,大家感興趣可以參閱一下。
G. pr從音頻更新時間碼
pr從音頻更新時間碼步驟:打開Adobe Premiere Pro並進入主界面。進櫻尺攔入主界面點擊菜單欄的編輯進入編輯菜單,選擇首選項選擇媒體。在首選項中選擇媒體。找到時間碼並更改。最後點擊確定困罩即可脊胡
H. 音頻基本知識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人耳鼓膜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傳給大腦,這樣就聽到了聲音。
音調 :聲音的高低,由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響度 :又稱音量、音強,由振幅和距離聲源的距離決定。
音色 :又稱音品,由發聲物體本身材料、結構決定。
單聲道 :單聲道是指把來自不同方位的音頻信號混合後統一由錄音器材把它記錄下來,再由一隻音箱進行重放。在單聲道的音響器材中,你只能感受到聲音、音樂的前後位置及音色、音量的大小,而不能感受到聲音從左到右等橫向的移動。
雙聲道 :雙聲道就是有兩個聲音通道,其原理是人們聽到聲音時可以根據左耳和右耳對聲音相位差來判斷聲源的具體位置,在電路上它們往往各自傳遞的電信號是不一樣的,電聲學家在追求立體聲的過程中,由於技術的限制,在最早的時候只有洞扮飢採用雙聲道來實現。
立體聲 :就是指具有立體感的聲音。是一個幾何概念,是指在三維空間中佔有位置的事物。因為聲源有確定的空間位置,聲音有確定的方向來源,人們的聽覺有辨別聲源方位的能力,尤其是有多個聲源同時發聲時,人們可以憑聽覺感知各個聲源在空間的位置分布狀況。
模擬信號 :音頻信號是典型的連續信號,在時間和幅度上都是連續的。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間點都有一個對應是幅值。我們把時間和幅度上都是連續的信號稱為模擬信號。
數字信號 :在某些特定的時刻對這種模擬信號進行測量叫做采樣。在有限個特點時間的采樣得到的信號叫做離散時間信號。採到的幅值是一個實數,因此幅度還是一個連續的值,當我們將幅值限定為有限個數值,就稱為離散數值信號。我們把時間和幅值都用離散的值表示的時候,此時表示的信號就是數字信號。
人們日常生活聽到的各種聲音信息是典型的連續信號,它不僅在時間上連續,而且在幅度上也連續,我們稱之為模擬音頻。在數字音頻技術產生之前,我們只能用磁帶或膠木唱片來存儲模擬音頻,隨著技術的發展,聲音信號逐漸過渡到了數字化存儲階段,可以用計算機等設備將它們存儲起來。
模擬音頻數字化 :對於計算機來說,處理和存儲的只可以是二進制數,所以在使用計算機處理和存儲聲音信號之前,我們必須使用模數轉換(A/D)技術將模擬音頻轉化為二進制數,這樣模擬音頻就轉化為數字音頻了。所謂模數轉換就是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模數轉換的過程包括采樣、量化和編碼三個步驟。模擬音頻向數字音頻的轉換是在計算機的音效卡中完成的。
采樣 : 采樣是指將時間軸上連續的信號每隔一定的時間間隔抽取出一個信號的幅度樣本,把連續的模擬量用一個個離散的點表示出來,使其成為時間上離散的脈沖序列。
著名的采樣定理(Nyquist 定理)中給出有明確的答案:要想不產生低頻失真,采樣頻率至少應為所要錄制的音頻的最高頻率的2 倍。例如,電話話音的信號頻率約為3.4 kHz ,采樣頻率就應該≥6.8 kHz ,考慮到信號的衰減等因素,一般取為8kHz 。
量化 :將采樣後離散信號的幅度用二進制數表示出來的過程稱為量化。每個采樣點所能表示的二進制位數稱為量化精度,或量化位數。量化精度反映了度量聲音波形幅度的精度。
編碼 :采樣和量化後的信號還不是數字信號,需要將它轉化為數字編碼脈沖,這一過程稱為編碼。模擬音頻進采樣、量化和編碼後形成的二進制序列就是數字音頻信號。
PCM編碼 : PCM(Pulse Code Molation),即脈沖編碼調制,指模擬音頻信號只經過采樣、模數轉換直接形成的二進制序列,未經過任何編碼和壓縮處理。PCM編碼的最大的優點就是音質好,最大的缺點就是體積大。
非平衡音頻 : 使用兩根線(一根信號線,一根地線)傳送一路(單聲道)音頻信號。非平衡音頻傳輸過程中信號不穩定,舉例說明:比如我們需要將音頻信號A從一段傳送到另一端,這個過程會有其他型號進入到這一根線,比如電腦的wifi信號B,手機產生的信號C等。等到音頻接收端收到的信號就變為了信號A+B+C。
平衡音頻信號 :使用三跟線(分別是熱端、冷端、地線)來傳送一路音頻信號。傳輸原理:熱端和冷端傳納返送的信號是同一個信號,信號的發送端把一個聲音信號分成兩路,一路正相進入熱端,一個反相後進入冷端。在信號的接收端把冷端進行反相和熱端合並,得到最終的信號。
抗干擾原理:我缺正們將音頻信號A從一端發送另一端。在發送前,先兵分兩路,讓原始的A進入熱端,把A做一個反相之後進入冷端,變成-A,然後出發! 路上遇到了變壓器來的干擾B進入線路,。熱線上的信號變成了A+B,冷線上的信號變成了-A+B。還有手機干擾C,熱線上變成了A+B+C,冷線上變成了-A+B+C。 現在到接收端了,先把冷端做一個反相-(-A+B+C)=A-B-C 。然後,把這個反相過的冷端和熱端的信號混合,也就是(熱端)+(冷端):(A+B+C)+(A-B-C)。
結果呢,不用我說了吧,B和C這兩個干擾源在這里正好被完全抵消了!消得乾乾凈凈!剩下的只有我們要傳送的信號A!
AES/EBU 是一種無壓縮的數據音頻格式,以單向串列碼來傳送兩個聲道的高質量數字音頻數據(最高24bit量化),及傳送相關的控制信息 ( 包括數字信道的源和目的地址、 日期時間碼、 采樣點數、 位元組長度和其它業 務 信息) 並有檢測誤碼的能力。
AES/EBU信號數字格式
同步符 :也稱引導符,占據每個子幀開頭的4bit,用以標識每一個子幀的開始。子幀的開始:分三種情況,分別是一般子幀A,一般子幀B,既是塊的開始也是子幀A的開始;用於區分上述三種情況,AES/EBU規定了X、Y、Z三種同步符,用以分別標識。
音頻數據 :AES/EBU 支持 16- 24 bit 的音頻樣本數據。 在音頻樣本大於 20 bit 時, 數據同時占據輔助和音頻數據域; 在等於、小於 20
bit 時, 僅存放在音頻數據域中, 4 bit 輔助域可用於存放其它數據。
V(合法標記)位 :合法標記位表示此音頻采樣是否正確、有無包錯誤、是否適合作為數模轉換。
U(用戶)位 :沒有定義,可以用戶定義使用。
C(通道狀態)位 :每一個子幀的音頻樣本都對應一個C(通道狀態)位,所以一個塊中的A、B子幀各送了192個bit C(通道狀態)位;在節目端,各自的192bit被分別記憶組合,形成了兩個24位元組的數據集合,稱為通道狀態塊。子幀 A、B 的通道狀態塊是獨立的, 與 A、B 聲道的音頻樣品對應。 通道狀態塊每192 幀更新一次。
P(奇偶校驗)位 :為偶校驗位, 可檢出子幀中奇數個錯。
通道狀態塊數據結構 :
同步符 :也稱引導符,占據每個子幀開頭的4bit,用以標識每一個子幀的開始。子幀的開始:分三種情況,分別是一般子幀A,一般子幀B,既是塊的開始也是子幀A的開始;用於區分上述三種情況,AES/EBU規定了X、Y、Z三種同步符,用以分別標識。
音頻數據 :AES/EBU 支持 16- 24 bit 的音頻樣本數據。 在音頻樣本大於 20 bit 時, 數據同時占據輔助和音頻數據域; 在等於、小於 20 bit 時, 僅存放在音頻數據域中, 4 bit 輔助域可用於存放其它數據。
V(合法標記)位 :合法標記位表示此音頻采樣是否正確、有無包錯誤、是否適合作為數模轉換。
U(用戶)位 :沒有定義,可以用戶定義使用。
C(通道狀態)位 :每一個子幀的音頻樣本都對應一個C(通道狀態)位,所以一個塊中的A、B子幀各送了192個bit C(通道狀態)位;在節目端,各自的192bit被分別記憶組合,形成了兩個24位元組的數據集合,稱為通道狀態塊。子幀 A、B 的通道狀態塊是獨立的, 與 A、B 聲道的音頻樣品對應。 通道狀態塊每192 幀更新一次。
P(奇偶校驗)位 :為偶校驗位, 可檢出子幀中奇數個錯。
通道狀態塊 :
Data Burst Format :
I. LTC/SMPTE In 是什麼
線性(或縱向岩派)時間碼(LTC)是SMPTE時間碼數據的編碼,作為曼徹斯特雙相編鄭羨碼的音頻信號。 音頻信號通常喊棗拍記錄在VTR軌道或其他存儲媒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