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吃了飯多少時間可以打籃球
擴展閱讀
dcp文件可以復制 2025-08-18 21:38:11

吃了飯多少時間可以打籃球

發布時間: 2023-03-26 01:45:38

Ⅰ 飯後多長時間可以進行體育運動

吃完飯很多人為了減肥等都會選擇運動,那麼,你知道飯後多久可以運動嗎?

按運動強度來說,散步、走路、廣場舞、太極拳等輕度運動,飯後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可以進行。慢跑、減肥操、騎自行車等中度運動,可在飯後一個小時至兩個小時進行。長跑、跳繩、踢足球、打籃球等高強度運動,宜在飯後兩小時至三小時再進行。

按用餐量來說,如果運動前的用餐量較大,並且吃的是以蛋白質和脂肪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好消化,最好在飯後兩個小時以上再運動。如果用餐量較少,並且食物以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或流食為主,吃飯與運動之間的間隔時間可以根據運動強度相對縮短。

為什麼飯後不能立即運動

吃完飯後是不可以立即運動的,比如跑步等劇烈的運動,因為這會引起消化不良等,那麼,飯後為什麼不能立即運動呢?

飯後跑步或者運動是不可取的。因為吃飯後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進行緊張的工作。若在這時跑步或運動,勢必使骨骼肌搶走許多血液,結果造成消化道缺血, 不但胃腸的蠕動減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會顯著減少,這將引起消化不良。

Ⅱ 吃完飯,幾小時後才能做劇烈運動

吃完飯後,兩小時至三小時才能做劇烈運動。

飯後運動要講究科學,如果想散步,建議飯後休息至少10分鍾再進行,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飯後散步應該緩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適合控制在每分鍾30步左右。

其他運動則要看強度大小,太極拳等輕度運動,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進行;慢跑、減肥操、騎自行車等中度運動,可在飯後一小時至兩小時進行;長跑、跳繩、踢足球、打籃球等高強度運動,宜在飯後兩小時至三小時再進行。

(2)吃了飯多少時間可以打籃球擴展閱讀

飯後不宜做的事:

1、立即吃水果

飯後吃水果是一種錯誤的生活習慣。時間長了,就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食物進入胃以後,需要經過1~2小時的消化,如果飯後立即吃水果,就會被先前吃進的食物阻擋,致使水果不能正常消化。

2、飯後飲濃茶

吃飯前後喝濃茶可是非常惡劣的行為,會消化不良,缺鐵性貧血。

吃飯時應配有湯和水。這樣有助於溶解食物中營養成分,有利於小腸中的消化吸收。如果餐前或餐時不補充水分,飯後由於消化液大量分泌可引起體液失水,勢必引起口渴,此時再飲水就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飯後喝茶,應改濃茶為淡茶,不要指望濃茶可減少困意,這反而會影響營養的吸收。

Ⅲ 吃完飯多長時間才能運動

飯後半小時就可以運動。

按運動強度來說,散步、走路、廣場舞、太極拳等輕度運動,飯後半小時至一個小時可以進行。慢跑、減肥操、騎自行車等中度運動,可在飯後一個小時至兩個小時進行。長跑、跳繩、踢足球、打籃球等高強度運動,宜在飯後兩小時至三小時再進行。

按用餐量來說,如果運動前的用餐量較大,並且吃的是以蛋白質和脂肪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不好消化,最好在飯後兩個小時以上再運動。如果用餐量較少,並且食物以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或流食為主,吃飯與運動之間的間隔時間可以根據運動強度相對縮短。

(3)吃了飯多少時間可以打籃球擴展閱讀:

飯後運動注意事項:

一、循序漸進

在進行運動健身時,要遵循由低強度運動量逐漸增大到高強度運動量的原則,因為人的體力、耐久力、靈巧度等都是逐步提高的。人體的內臟器官、功能活動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不能急於求成,應以不產生疲勞為度。

二、動靜適度

無論何種運動,都應使全身各部肌肉、骨關節等得到鍛煉,但過度的運動,對健康反而不利,容易引起疲勞,甚至造成內臟或軀體的傷害。所以,在運動時應注意適當休息。

所謂動靜適度,應以「輕、柔、穩」為原則,在運動鍛煉初期,寧少勿多,寧慢勿快,逐步遞增,同時避免快速、旋轉或低頭的動作,或者有可能跌倒的動作。

Ⅳ 吃完飯之後多長時間才能運動

根據不同的運動方式,飯後間隔的時間不同。

散步,建議飯後休息至少10分鍾再進行,若吃得過飽則需適當延長休息時間。飯後散步應該緩步慢行,走路的速度適合控制在每分鍾30步左右。

其他運動則要看強度大小,太極拳等輕度運動,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進行。慢跑、減肥操、騎自行車等中度運動,可在飯後一小時至兩小時進行。長跑、跳繩、踢足球、打籃球等高強度運動,宜在飯後兩小時至三小時再進行。

原因:

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來進行初步消化。因為短短十幾分鍾的進餐過程,連消化食物都來不及,更不用說吸收了。而飯後適當休息一下,胃腸道便能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量。如果此時匆忙起身而走,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

(4)吃了飯多少時間可以打籃球擴展閱讀

最佳運動時間:

研究表明,人體體力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受機體「生物鍾」的控制,一般在傍晚達到高峰。比如,身體吸收氧氣量的最低點在下午6:00,心臟跳動和血壓的調節在下午5:00到6:00之間最平衡,而身體嗅覺、觸覺、視覺等也在下午5:00到7:00之間最敏感。因此,綜合來看傍晚鍛煉效果比較好。

此外,人體在下午4:00到7:00之間體內激素的活性也處於良好狀態,身體適應能力和神經的敏感性也最好。所以,專家提倡傍晚鍛煉,但在晚間時段,要注意運動強度,否則強度過高會使交感神經興奮,妨礙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