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感染性關節「炎」重性,你了解多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感染性關節炎等各類慢性疾病接踵而至,使患者疼到苦不堪言。作為一種不常見的疾病,感染性關節炎常常得不到患者的重視或被誤診。那麼,什麼是感染性關節炎?如何預防感染性關節炎?
海慈醫療集團骨關節與創傷外科中心主任侯增濤介紹,感染性的關節炎是細菌或病毒侵入到人體的關節腔之後,引起關節部位的感染。感染性關節炎常常侵犯到抵抗力較弱的兒童或老年人。最常見的病原體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但各種分枝桿菌、螺旋體、真菌和病毒也可感染關節腔。感染最主要的病因是敗血症,除此之外,外傷攜型、手術、關節附近的軟組織感染,也是發病的重要原因。
感染性關節炎的表現症狀
感染性關節炎以單關節受累為主,多關節受累者較少見。患者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還有功能障礙。
1、發熱:體溫38.3~38.9 ,有時可更高。但也可能不發熱,尤其是在患有類風濕關節炎、肝腎功能不全或需要免疫抑制治療的人群中。
2、關節腫痛:除髖關節、肩關節、踝關節等深關節外,一般都會發生關節腫脹、疼痛表現。
3、關節腔積液:關節腔內可積聚大量漿液性、纖維素性或膿性滲出液。
4、患肢活動受限:由於炎症及疼痛的刺激,患肢肌肉發生保護性痙攣,肢體多呈屈曲位。同時因炎症發展,關節內膿液增加,使患肢固定在關節間隙充分擴大位置,關節不能主動活動。
侯增濤主任團隊手術
常見發病部位
大約90%患者表現為單關節受累。最常見的是膝關節,其次是髖關節,肩、腕、肘關節最少。手足小關節關節炎多在直接接種或咬傷後出現。
如何治療感染性關節炎
感染性關節炎治療分為一般治療、葯物治療、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患者應卧床休息,制動。增加營養,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少量多次輸血或清蛋白,提高全身抵抗力。控制原發感染灶,減輕疼痛等。
葯物治療
1、全身用葯
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有條件時應盡量做關節積液的細菌培養與葯物敏感試驗,並根據結果選擇最敏感的抗生素。
2、局部用葯
根據情況隔日或隔3~4日作關節腔穿刺,盡量排盡關節腔內積液,然後注入有效的抗生素。
手術治療
1、穿刺引流
每天穿刺引流,然後用生理鹽水或林格液沖洗。注意不宜將抗生素直接注入關節腔內,以免引起局部炎症。
2、手術引流
一般治療4~7天後仍無改善時,才做手術引流。徹底清除膿腫和壞死的滑膜,但不要破壞干骺端的血運,注意保持引流通暢。
感染性關節炎可否使用中醫治療
感染性關節炎與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關節炎並不相同,它是由細菌或真菌引起的一類病理性的改變,這類疾病不推薦大家進行燙洗、針灸、服帖、艾灸、穴位注射等中醫葯療法,應到正規醫院進行正規的抗菌治療、手術治療,避免因為延誤病情,而導致關節功能的喪失。
如何預防感染性關節炎
感染性關節炎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避免關節外傷、積極治療感染性疾病等,均可以有效減少感染性關節炎發病風險。
1、避免關節外傷,注意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安全,避免受傷。運動之前先熱身,運動量由小逐漸加大,切忌開始就進行重負荷的運動。大量運動後及時放鬆。老年人行走時要避免跌倒。
2、積極治療敗血症、軟組織感染等疾病。
3、加強 體育 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專家推介辯稿猜
侯增濤
骨關節與創傷外科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中醫葯學會骨科分會委員、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分會委員、山東省老年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山東省規培基地委員、青島市醫學會創傷骨科分會會員等。曾在上海六院和北醫三院進修學習,在德國AMEOS醫院及韓國延世有愛醫院做訪問學者。近5年發表SCI論文3篇,發表國家級學術論文10餘篇,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敬賀型專利1項,主持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2項。2015、2017榮獲「青島市優秀青年醫學人才」稱號。
擅長各類復雜骨折的處理,人工髖膝關節置換和翻修術,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運動損傷性疾病(半月板損傷、前後交叉韌帶斷裂、髕骨復發性脫位、膝軟骨損傷、凍結肩、肩袖撕裂、肩關節復發性脫位、盂唇損傷、踝關節不穩及髖關節撞擊症等)。
② 老媽的膝關節置換手術(一)
前幾天在頭條記述了一些假期陪伴術後老媽的點滴,發現有讀者朋友的老人,也和我老媽一樣飽受膝關節病痛之苦,想了解膝關節置換手術。作為至親和病人家屬,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不算經驗的經歷。
老媽,75歲,一個普通的農村勞動婦女,雙膝勞累過度,步履蹣跚,行動受限。同時,還有老年冠心病,偶見血壓不穩。
一、自願決定手術
前幾年我和弟弟就希望老媽做膝關節置換術,看著老媽每天腿腳越來越不利索,進出行動不便,特別是早上想起,伸腿直腿疼痛。老媽還是想挨著,一是不想給子女添麻煩,二是害怕手術。作為從來沒有經歷過大手術的農村老人來講,自願決定手術治療也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
直到今年下半年,老媽遇到了本村一個做過膝關節手術的老太太,後來又見到了一個做過手術的老大爺,之前疼痛難忍,做完後行動自如。
經過打聽,都是本村一個大叔女婿的同學,在齊魯醫院的孫醫生主刀做的。
弟弟剛開始希望在當地醫院做,目前膝關節置換術已經相當成熟,益都中心醫院就可以做。一貫通情達理的老媽堅決反對,非齊魯醫院的孫醫生不做。
作為子女,在這件事情上當然要慎重。首先齊魯醫院是省內最好的醫院,再加上有老家大叔介紹,還有老媽的信任,天時地利人和。
弟弟去大叔家聯系,大叔非常熱情,立即致電孫醫生,通知我們有床位就可以入院治療。
二、做好住院前准備
住院前的准備主要有兩條,一是醫保備案;二是入院前注意事項;三是術後用具。
1.醫保備案。我們國家已經全民醫保,農村也有居民醫保。以山東省為例,可以很方便的聯網,異地結算。
山東省內異地就醫備案渠道
2.入院前需要注意的問題:
(1)如果病人正咐如巧在服用 阿司匹林;復方利血平;北京降壓0號等葯物,需要提前一周停葯。停用利血平和北京降壓0號以後一定要找一種替代的控制血壓葯物繼續高血壓治療,而不是僅僅停葯不管血壓。阿司匹林會增加術中出血,利血平和橡悶北京降壓0號會影響術中血壓控制。
(這是重點,老年人普遍有基礎病,如果因高血壓服用利血平,一定提前一周停葯,並替代。同病房的一個大姨,到手術室時,醫生問她平時服什麼葯,她說服過利血平,立即停止手術,耽誤的時間和治療)
(2)如果病人有過關節穿刺治療病史或者膝關節周圍有針灸病史,需要間隔一個月才能手術。
(3)如果病人膝關節周圍皮膚曾經有過手術史,皮膚病或者瘢痕等情況,一定提前告知,需要醫生評估一下。
(4)目前疫情期間住院患者都需要進行新冠肺炎核酸檢測,同時住院期間醫院只允許有一個陪人在病房照顧病人,陪人也需要做核酸檢測。所以病人及陪人最好在當地醫院做完核酸檢測再來住院,這樣就免除您來以後再做核酸檢測的等待之苦(來我們醫院做核酸檢測最快也要等待6-9個小時才能出結果)。但是我們醫院只承認72小時之內的核酸檢測結果,所以您最後在來住院的前一兩天做完核酸檢測,這樣您來了以後就可以直接辦理住院手續。
(這也是重點,我們住院時病房有個病人晚上9點才住進去,就是因為核酸結果沒出來。所以盡可能提前做核酸)
3.術後用具。
膝關節置換手術後,下地鍛煉的工具是助行器,這個醫院附近有賣,也可以提前網上下單,我是住院那天下單的,檢查用了兩天,手術後就到了,正好用上。老媽還帶了一個拐杖,底下是四個腿,能站住的那種,術後5天,可以拄著拐杖練習走路。
三、入院後的各種檢查
老媽入住齊魯醫院後,孫醫生第一時間評估了老媽的雙腿,鑒於她年齡較大,又有基礎病,建議先做比較嚴重的左腿。
做例行檢查,包括肺功能檢查,顱腦和頸動脈加強CT,心電圖,超聲心臟彩超,雙腿雙股靜脈彩超,胸部和膝關節X光衡鍵拍片。
例行檢查比較耗時、費力。我借病房輪椅推著老媽,在齊魯醫院華美樓的-2樓至3樓,上上下下,等電梯也比較費時,有時等到了電梯,滿員。
大部分檢查都需要登記預約,我是獨自一人帶老媽完成的,足足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才勉強完成,顱腦和頸動脈加強CT報告出得最晚,第二天下午才出來,精疲力竭。
特別提示顱腦和頸動脈加強CT需要留置針和一種特殊的葯,是醫生開具從病房拿過去檢查的。
有條件的一定要兩人以上陪同檢查。
以上是第一階段經歷。
③ 膝關節關節腔穿刺
可再觀察一段時間,估計沒大問題!!!
關節里那有肌肉啊!不可能舉腔握!在觀察正慶!圓陸要不去醫院先做個x線片!!
④ 請問小兒做腰椎穿刺的間隔時間為幾天
小兒做腰椎穿刺的間隔時間這個還是要看寶寶的恢復情況的,但是一般情況下是1-2個星期左右可以再做一次的,如果太頻繁對寶寶傷害也蠻大的
⑤ 做了骨穿刺第四天可以做腰穿吧
這是兩種不同的操作,骨穿主要診斷血液病,而腰穿則是診斷神經系統疾病,只要是需要,隔四天是可以做的。
⑥ 膝關節腔穿刺術的注意事項
1.穿刺器械及手術操攔虧纖作均需嚴格消毒,以防無菌的關節腔滲液發生繼發感染。
2.動作簡仿要輕柔,避免損傷關節軟骨。
3.如關節腔積液過多,於抽吸後空沒應適當加壓固定。
⑦ 膝關節穿刺有那些缺點有後遺症嗎有危險嗎我不懂希望有識之士能給予解答謝謝了!
缺點就是疼痛,這是顯而易見的,有些關節疾病可能要反復穿刺抽吸多次才能將關節積液抽吸干凈。後遺症就是如果術者消毒不幹凈或無菌觀念不強可能會造成關節攔飢內感染。但是,對於關模明節積液來講,穿刺是首選的方法,也是最簡簡碼返便、直接、經濟的方法,因為靠葯物或關節自身吸收太慢了,積液里纖維素性的東西會使關節產生粘連。所以說,關節穿刺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檢查、治療方法,沒有想像中那末可怕。也不要放大它的不良反應。
⑧ 骨髓穿刺二次須間隔多少天
只要有經驗的醫生做很高,很少需要做第二次的,除外診斷治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