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腫瘤患者應該如何鍛煉
腫瘤患者更需要鍛煉。因為適當的鍛煉是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可以預防腫瘤的復發甚至進展。那麼腫瘤患者應該怎麼鍛煉?
腫瘤患者運動不宜過於激烈。比如吃完飯之後,可以進行慢慢的散步。剛開始的時候應該是強度不怎麼大的運動,然後再慢慢增加到理想值。不要是每天運動到筋疲力盡,畢竟腫瘤患者於正常人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像一些肺癌患者,已經有骨轉移的情況,骨頭裡面已經有腫瘤,那麼就不能過於劇烈地運動,否則容易出現病理性骨折。
腫瘤患者剛做完手術,雖然術後虛弱,也建議適當的運動,這樣對肌肉和腸胃都會有好處。畢竟長時間不運動,肌肉也會萎縮啦。
在化療或者放療期間,副作用很大,又容易嘔吐,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動?這也不是絕對的,胃口不好的腫瘤患者,除了吃止吐葯之外,還可以進行散步,八段錦等運動來改善食物,增加免疫力。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適當運動才是最好的。醫生也提倡和鼓勵腫瘤患者多動一動。不過運動要適度,不過度就好。關於運動,若還是不確定的話,可以咨詢主治醫生,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腫瘤這個疾病不可怕,關鍵在於積極應對,不管是治療、飲食、還是運動方面,都認真做到位,病情也會有改善,爭取到更長的生存時間。
指導專家:胡煒,副主任醫師,錦州市中心醫院腫瘤科。從事腫瘤科工作14年,擅長呼吸系統,消化系統,血液系統等惡性腫瘤的早、中、晚期化療、生物治療及分子靶向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部鄭瑩主任醫師介紹:
腫瘤患者適當運動是需要的,運動就涉及到運動的頻率跟運動的量,對於腫瘤患者來說,堅持運動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怎麼堅持運動其實就是要挑一種自己能夠堅持的運動方式,比如快走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運動多長時間?一般來說最低要求是每周有五次運動,每次超過30分鍾,這個是最低要求,如果能多一些最好,但是太多也不好,因為會搞得身體非常疲憊,有一個標准,運動後晚上睡一覺,第二天精神非常好,體力恢復得非常正常,那這個就是適合你的運動量,如果第二天休息以後覺得非常疲憊,就要適當地減少運動量。另外每次運動的強度需要把握好,一般來說推薦中等強度的運動,當運動的時候呼吸稍稍有急促,也有一些出汗,但是運動停止以後適當休息就能恢復正常的心率,這個就是中等強度。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這些都是推薦的運動方式。
隴原 健康 邀請蘭大一院臨床營養科負責人袁文臻回答如下:
我們常說「活動活動」,活著就得動,運動才能更好的活著。但是腫瘤患者往往因為疾病的影響、加上手術、放化療的打擊、再加上心理的恐慌,往往攤在床上不想動、不敢動,時間長了肌肉萎縮就不能動。腫瘤像彈簧,你弱它就強。
實際上,腫瘤是一種慢性病(請看何裕民教授的書《腫瘤只是慢性病》),腫瘤的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條長路上,鍛煉是必不可少的。越鍛煉,越精神,免疫力越強。
鍛煉的方式,要根據腫瘤患者的身體狀況來選擇。
身體很虛弱的朋友,可以從按摩和被動的肢體運動開始,請參考康復操。無法主動運動的朋友,也可以做一些「靜功」,比如甘肅特色的「真氣運行法」,或者其他氣息導引的方法。
能夠自理的朋友,可以從簡單的散步、太極拳、五禽戲開始。
體力恢復的朋友,可以從快走、慢跑開始。還可以器械鍛煉,比如啞鈴、彈力繩、乒乓球、游泳等等。
我十幾年前有一個胃癌手術的病人,是一個修鞋匠。他做完手術出院時已經60歲了,我告訴他要鍛煉。從那時開始,他每天打籃球一直到現在,疾病完全得到控制,生活質量很高!
健康 人需要鍛煉,但這對於腫瘤患者更是重要。一句話:「生命不止,運動不息!」當真是至理名言。因為這的確是事實:研究顯示,癌症患者適當運動則能預防、緩解治療不良反應,還能防止復發,提高生存率。
適當的運動能夠有效的緩解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後的後遺症,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治療癌症是一個「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過程。恢復性運動訓練相當有必要。運動能夠預防和緩解多種不良反應如:疲勞、肌肉無力、心和全身功能下降、神經痛、身體成分變化和生活質量下降。
例如:乳腺癌患者進行緩慢的漸進式阻力運動(例如輕度舉重),不僅可以鍛煉上肢力量,還能夠降低淋巴水腫發生率或緩解水腫程度。
結腸癌和乳腺癌患者在治療中和治療後進行一定的恢復性運動訓練,降低30%-60%的癌症復發風險和因癌症而死亡的風險。
又如前列腺癌患者運動能夠緩解雄激素阻斷治療所引起的肌無力、身體成分改變(激素水平)、機體功能退化、疲勞和生活質量下降。
這樣看來,好處真是大大的呢!那麼,腫瘤患者應該如何鍛煉呢?
患者的運動計劃應根據個體身體機能、以往的運動經驗、虛弱程度和並發症的數量和種類來制定。例如,如果癌症患者因多種並發症而非常虛弱、體能受限,那麼最適合的方案就是在理療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的步行鍛煉,而不是整天的躺在床上。
運動分許多種:有氧運動、阻力訓練、靈活性訓練。癌症患者因為各自病情、治療手段差異,並不適合所有運動;癌症患者進行訓練的強度,漸進程度和注意事項也與 健康 人有區別。應聽從醫生和理療師的指揮,選擇合適的運動進行恢復性鍛煉。
大多數情況下,患者遭受著各種治療副作用的困擾,往往難以在運動鍛煉上邁開第一步,也難以保證鍛煉持續。這時就需要家屬和看護人員的鼓舞和陪伴。2017年10月腫瘤學姑息與支持治療研討會上,MD安德森癌症中心姑息治療與康復醫學團隊發現瑜伽可為晚期肺癌患者及其看護人員帶來獲益。
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沒有什麼能夠阻擋腫瘤患者運動的步伐!
運動確實是個好辦法,腫瘤患者如何鍛練。方法多鍾多樣。最好的辦法就是走路。感覺好的。走路:多走一點。以什麼為標准,感到身體微熱剛要出汗為好。但一定要堅持。怎樣的話能提高免疫力,增進食慾。對病情就好了一半。鍛練是一點,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加強營養。不要忌口。感覺I好就吃。什麼多要吃。蘿卜,青菜,香菇,翻茄,花菜,山葯土豆,雞鴨鵝,豬羊牛,魚黃善泥鰍,甲魚,水果,只要能吃的,多要吃,除非過敏就不能吃。反正我覺得。只要吃好。吃雜。身體好了。免疫力強了。再加上適當治療。這病不就好了么?望大家早日康復。
腫瘤患者應該怎樣鍛煉,從我患癌的十五年經歷中,我的體會是,要根據自己不同的康復階段,選擇不同的鍛煉的方式。
一是在手術後,一段時間我卧床,不能下地,就在床上做些適合自己體力的保健操,避免關節僵直、肌肉萎縮。
二是我在化療結束後,由於體質虛弱,全身無力,就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出去散散步,練練氣功,覺得活動總比不活動強。
三是我在體力逐漸恢復後,病情穩定了,就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散步、打太極拳和游泳,來增強自己的體質,提高免疫力,促進身體的康復。
由於自己的體質還是比較虛弱的,我只能做運動量比較小的活動,不能做劇烈運動。俗話說,癌症怕累著。如果超負荷運動,有點閃失,就不劃算了。
一些陳舊的觀念認為生病就該好好休息,然而大量研究已經證實,無論腫瘤患者在康復期還是在治療期,適量運動是安全的,並且有許多實際的好處,因此,運動也可以說是一種積極的「休息」。
(一)運動的好處
腫瘤患者適量運動的好處包括
(二)運動方案
鼓勵腫瘤康復人群每天至少進行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30 分鍾,每周累計150 分鍾,包括隔天1 次的力量訓練,同時應注意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的生活方式,坐1 小時起來活動一下,每日累計的活動時間在2小時以上。
如果體力較差,也可以每天散步10 15 分鍾,循序漸進,也會對改善體能有幫助。運動前最好做熱身運動2 3 分鍾,以減少運動損傷。運動結束後進行拉伸15 30 秒,有利於放鬆肌肉,減少肌肉酸痛。
(三)培養運動興趣的方法
(四)運動注意事項
雖然在腫瘤治療過程中身體活動有很多好處,但每個人的運動計劃應該在安全、有效和愉快的基礎上進行。
正在接受化療和(或)放療的患者,即使平時有運動的習慣,也需要採取較低強度的運動形式或縮短鍛煉時間。
如果患者平時沒有運動的習慣,則建議從拉伸和簡短、緩慢的行走開始。如果患者有骨轉移、骨質疏鬆症、關節炎、冠心病、神經受損、白細胞數低、電解質紊亂、重度貧血等並存疾病,則建議和主管醫生充分溝通,並且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制訂個體化的運動計劃,包括運動類型、頻率、持續時間及強度等,以減少運動損傷的風險。
重建肌肉的運動營養方案:
別人說我們腫瘤患者就要適當鍛煉才對身體好 !說是鍛煉身體,有助於增強免疫力,增強對細菌的抵抗力!又不能太累,也不能太輕松 !我每天就快走,走個幾千步吧 !因為我比較懶 !
你好,我是齊醫生,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研究證明:癌症診斷後,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癌症復發風險,改善總體生存情況,幫助患者保持力量,改善治療中及治療後身體消瘦情況。
1、運動潛在的好處
• 增強患者抗癌能力
• 減少疲勞、減輕壓力,增加全身的血液流動
• 降低骨質疏鬆的風險
•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患者的自尊
2、重要一點:選擇運動時要以身體感覺舒適為宜。
散步:建議從5分鍾慢慢開始,根據自己的耐受度增加。
走路:生活中適度的走走路,或爬爬樓梯,活動一下,對身體有益。
太極:可以很好的保持骨骼 健康 ,增強力量,改善平衡能力。
注意:運動的時候一定要及時補充水分,注意呼吸,良好的運動可以減少疲勞, 骨轉移患者,選擇運動方式要量力而行。
腫瘤患者應該在身體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度的鍛煉,以改善體質,增加免疫力,同時呢適度的鍛煉對於改善腫瘤造成的不良情緒比如抑鬱,焦慮症狀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腫瘤患者鍛煉的時候應該選擇一些強度相對比較小,節奏舒緩的方法。
比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對於腫瘤術後的患者,則適合根據手術部位選擇有針對性的方法來鍛煉,可以幫助恢復功能,比如乳腺淋巴結清掃術後的患者,在康復醫生指導下進行患側上肢的鍛煉,可以減輕手術造成的活動障礙和淋巴水腫。腹部手術的患者做卧位抬臀深呼吸,有助於防止術後腹膜黏連,便秘,腹脹等等。肺部術後患者做一些胸部肌肉的鍛煉,則有助於排痰,增加肺活量。
腫瘤患者在鍛煉的時候應該遵循一個原則,就是鍛煉以後不感覺過度疲勞,最好是在鍛煉以後半個小時內脈搏,血壓和呼吸頻率就可以恢復到靜息時的水平。
② 癌症患者可以通過走路鍛煉身體嗎醫生怎麼說
研究結果顯示,經常運動的人患息肉(可能發展為全癌疾病、結腸癌)和結腸癌的風險較低。缺乏運動,久坐會增加患癌症的危險。德國一項研究表明,久坐可能會增加某些癌症的發病風險。另外,久坐的人容易因運動量減少而引起肥胖問題,肥胖和超重會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等發病風險。歐洲和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體育活動可以減少食管癌、肝癌、肺癌、腎癌、心臟胃癌、子宮內膜癌、絲瓜性白血病、骨髓瘤、結腸癌、頭頸癌、直腸癌、膀胱癌、乳腺癌等13種癌症的風險。
運動會抗癌的好處是什麼?
科學家認為適當的運動對癌症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有積極的作用。例如,緩解化療副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延長生存、增加患者抗癌積極性等。
1.緩解化療副作用
眾所周知,化療有惡心、嘔吐、便秘、脫發、無力、虛汗、嗜睡等副作用。因為化療會破壞和妨礙細胞的生存和生長,殺死癌細胞。但是,這是因為,這也會對正常的細胞產生一定的影響。適當的運動可以加強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肌肉力量,緩解化療引起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提高免疫功能
人體內免疫細胞在健康狀態下可以吞食癌細胞,避免腫瘤形成,但如果人體免疫力不足,癌細胞就會成倍聚集,形成病灶,誘發癌症。癌症屬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癌症患者免疫力往往下降。研究表明,適當的運動可以使身體強壯,提高機體免疫力,更好地阻止癌細胞,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
3.延長生存時間
大部分觀察性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疲勞感。以乳腺癌為例,大量研究表明,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對16項研究的元分析顯示,運動可以降低乳腺癌總死亡率48%,乳腺癌異性死亡率28%。
4.提高抗癌積極性
良好的心態對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運動是緩解壓力的有效手段,可以消除抑鬱、消極、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使心情愉快,提高癌症患者的抗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