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航母使用滑跃式甲板, 有什么优缺点
3楼4楼的回答完全错误。
滑跃式起飞和弹射式起飞各有利弊。
滑跃式甲板根本不会占用甲板面积,因为舰载机滑跳起飞临界区(不是指整个起飞区,滑跃式是在甲板开始上仰至舰首)是专用的,不能进行其他作业。
单位时间内出动架次其实还是滑跃式多,因为弹射式起飞需要把飞机牵引到弹射锁定器区由专门的人员固定到锁定器上,等该人员离开后才能开始起飞。而滑跃式只要前边没有障碍只管起飞就行了。
高海情下,飞机起飞危险还是弹射式大,因为滑跳离舰时一瞬间飞机会获得向斜上的惯性,不易坠落。且离海面较高,不易触到大浪。而弹射式是平着离舰,高度也低。
滑跃起飞瞬间对飞行员的操控要求两种方式各有各的难点,差距不大。
在航模上起降飞机确实没有成功的,很多人想不到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因为飞机不管是在滑跃式还是弹跳式甲板上起飞,都必须达到飞机的最小起飞速度才能飞起来,而军迷们玩的航母模型又能造多大?其滑跑距离太短了,模型飞机的加速度也太小了。根本达不到最小起飞速度。而对航母来说,起飞速度必须比平飞速度还要大。如果真要让模型飞机从航母模型上起飞,那么航母模型要造的很大很大。所以如果没条件的话只能做静态模型。
但从陆地上做到模拟滑跳起飞还是可行的,如果楼主愿意可以补充问题。
② 请问:美国航母的舰载机,加油、挂弹是分别在机库和甲板进行,还是全在甲板运作多谢了!
机库只是存放飞机 而导弹之类的是放在弹药库里边
当然是在甲板啦 其实你去买一些关于航母的书 你会发现美国现役航母上面有许多穿着红色衣服的人在运送像AIM-120 AIM-9之类的导弹呀 而且机库里的飞机中 如果你拿照片仔细观察 你会发现其实这些飞机上面都灰灰的 说明这些飞机并不是常用的飞机 而且加油在机库里边进行 不一定说爆炸什么的 你在机库里加油再通过升降机弄上去 不是很麻烦吗? 还不如直接在上面加油好一点 对吧?
③ 尼米兹级航母甲板会上浪吗
一般情况是不会的,因为舰桥非常高,但是在一些恶劣海况下还是可能的,当然这个时候甲板上的飞机要全部收到机库里,并且不能放飞和回收飞机了。
④ 运动中的航母,舰载飞机能起降吗
可以,而且都是在运动中起降的。航空母舰起飞必须要有很大的相对风速,这必须要逆风高速前进,起飞时航母逆风行驶,可以增大飞机相对海面的速度,加上迎面而来的风,可以减小对弹射器的功率需求。降落时航母同样行驶,这样可以减小飞机相对航母甲板的速度,容易降落。这就是简单的相对运动的知识。
⑤ 为何航母上的飞机起飞都在甲板上进行呢有没有在航母体内起飞的例子吖个人想在体内起飞应该会更好!
这个相对于船舱而言,甲板面积大,而且可能存在的障碍物最少,同时具有最好的视野,利于飞机起落。同时留下较大内部空间便于储存物资,战机,以及人员。
⑥ 航母舰载机靠什么动力在飞行甲板移动
航母舰载机靠牵引动力在飞行甲板移动。
⑦ 航母后面甲板为何不能做舰载机跑道是为了避免哪些情况的发生
现代有斜甲板的航母,后半段用于飞机降落,而前半段用于飞机起飞,这样可以使起飞降落操作互不干扰。
而二战时期的航母,即使是直通甲板,实战中机群的起降也不会用到全长度:可以从这些当年的照片中看到,如果是起飞,那会把甲板的后半部分堆满飞机,只留前半部分用作跑道。
那么,现代航母搭载的战术飞机单机性能很强大,所以,每次出击的架次就相对减少。一般认为,一艘尼米兹级航母一次出击大约能出动20来架作战飞机。而在二战时期,一艘航母一次放出30架以上,是挺常见的。所以二战期间,航母需要用半个甲板来存放待起飞的飞机,而现代航母,则只需要在甲板边上和跑道边上放就行了。
⑧ 甲板上迎风飘扬的红旗相对于出海的航母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正在起飞的舰载机相对于甲板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以甲板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
以舰载机中的人或机舱为参照物时,舰载机是静止的;
舰载机离机起飞过程中动能转化为 势能.
舰载机起飞前后,航母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始终等于重力,舰载机飞离航母,航母总重减小,所以浮力相应减小.
故答案为:运动;机舱;动;势;减小.
⑨ 航母的飞行甲板问题
我想不可能,因为飞机着陆的时候也在平面,如果着陆之后马上又转到下层(假设下层作着陆区的话),要求飞机的起降以及转下层的时间太短,根本作不到,而且航母就是在战时的作用才明显,如果在种环节上浪费太多时间,在战时是不合适的!
因此我认为哥们儿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只因为是没有必要实现!
祝你好运!
⑩ 航母的飞行甲板有什么作用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舰艇。它是现代海军中最重要的舰种之一。说到宽度,它有两个标准,一是飞行甲板宽度,二是舰体宽度。航空母舰上的飞行甲板主要是用来供舰载机停放和起落。为了能停放尽可能多的飞机,让飞机起飞、降落时所受的干扰尽量小一些,航母需采用比起舰体宽度要大得多的飞行甲板,以增大“机场”面积。特别是斜直两段式甲板出现后,将起飞段板和着陆段板区别开来,飞行甲板宽度进一步增加了。一般说来,大型航母的飞行甲板宽度约是舰体宽度的15倍。例如,美国“罗斯福”号航母的飞行甲板最大宽度为784米,而它的舰体宽度则仅有408米。
航母上的飞行甲板能否无限制地加宽呢?答案是否定的。一般地说,大中型航母飞行甲板的宽度与水线处舰体宽度的比值不能超过20,否则将可能危及航母本身的航行安全。对于这一点,人们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美国海军在对“中途岛”号航母进行改装时,曾经将飞行甲板的宽度与舰体的宽度比值提高。结果在航行的时候发现它的稳定性下降了很多,该舰经常出现长时间倾斜而不容易扶正的现象。同时,由于飞行甲板宽度增大,航空母舰的吃水更深,这增加了该舰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航行的危险性。出现了这么多的不安全因素,美国海军立即对该舰进行了第三次改装,使比值降到191,消除了隐患。
现代战斗机和攻击机的起飞时速,大都在250~350千米,如果自行加速滑跑,至少需要2000~3500米长的跑道才能飞起来。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也不过330多米。在这种情况下,舰上的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呢?
办法是借用助力帮助它们上天。所谓助力,就是在飞机起飞的时候,用一种很大的力量把它弹射到空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解决弹力问题,有的国家曾用过火箭助推的方式,但火箭喷出的燃气温度高、费用多,又不太稳定,所以就没有进一步地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度采用一种液压弹射方式,但是液压装置非常笨重、而且功率不够大,只好放弃。以后才逐步研制出现在所用的蒸汽弹射器。它的原理就是用蒸汽做动力,推动活塞和弹射装置运动,舰载机在活塞带动和自身的动力作用下,如箭一样弹射上天空,飞机迅速达到离舰起飞的速度。
飞机降落的时候也需要帮助才能停下来。航空母舰上设置了一道如绊马索般的拦阻装置,使飞机可在着舰后70~90米的距离内停止下来。拦阻索自斜角甲板尾端60米处开始设起,向前每隔14米横设一根粗钢索,连续设置4~6根。飞机降落的时候,在放下起落架和襟翼后,要放下专门设计的可伸缩的尾部舰钩,当这种钩子挂住拦阻索的任意一根时,飞机便能迅速被拦阻,并在前冲60~90米处停下来。为防止意外,舰上另一端还可以临时架设高约45米,宽比拦阻索略大些的拦机网,保证飞机安全降落。
另外,有的国家的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是垂直起降(如英国的“海鹞”式、美国的V-22等),但它们的运载能力有限。另外,俄罗斯和英国还设计了滑橇式甲板,使飞机只需滑跑更短距离就可以离舰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