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運動讓自己變得精力充沛
以下幾種恢復的方法供你參考。
1、做深呼吸 ,深呼吸可以減慢心跳速度,減少神經張力,降低血壓。每天做10-15次深呼吸。另外,任何時候,當你感覺緊張或壓力很大時,就做做深呼吸。讓空氣充滿你的胸部和腹部,然後再慢慢地呼出。邁克爾·施密德特著有《厭倦疲勞》一書,建議每分鍾呼吸12-16次。
2、沉思,人們常常通過沉思來放鬆自己。沉思確實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疲勞。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然後舒舒服地坐著、放鬆,閉上眼睛,想像一個像「一」那樣簡單的字。當其他想法侵入時,集中精力,再去想先前的那個字。
3、慢慢地做一些伸展運動,做伸展運動的效果跟做深呼吸差不多。它可以減輕肌肉張力,加速血液在體內的循環,以及幫助把氧氣輸送到大腦。
每天開始時都來一次和緩和、適度的、給身體增加活力的伸展。彎曲脊柱可以加速體內的循環。最好的伸展運動是:雙手和膝蓋著地,然後慢慢地、用勁地把背彎成弓形。保持這種姿勢10秒鍾,然後慢慢地放鬆。或將腳以肩寬分開,身體略微向前傾斜、屈膝,把你的手放在大腿中部,然後輕輕地彎腰,保持10秒鍾,再放鬆。再重復做。
4、尊重你的生物鍾,我們中的有些人早晨時精力旺盛,而其他人晚上精力最好。「如果你起床後,需要喝三到四杯咖啡才能提起神,那你很可能不是一個『早上精力旺』的人。」查爾斯·昆茲勒曼如是說,他著有《如何讓你的能量和生產能力最大化》一書。
找出你的「黃金時間」,把你最重要的工作留到你「高能量的時間段」。比如,如果你是一個「雲雀」,那就在上午安排一天中最重要的事,而不要安排在下午,因為下午時,你的精力已經衰退了。
5、少吃多餐,吃飯時,血液將更多地跑到腸胃,大腦供血相對不足,所以我們會變得遲鈍、不想動。部分專家相信每天吃5到6頓,一頓吃一點點,那麼你的血糖將保持穩定。不要過多食用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肥肉、冰淇淋等。消化這些食物,需要的時間長,因而大腦供血不足的時間也長。但是不要忽略那些帶有基本的脂肪的食物,比如魚和堅果。它們是很重要的營養滋補品。
6、多曬太陽,陽光能抑制身體中褪黑激素的生長。沒有充足的陽光,尤其是冬天裡的那幾個月,有些人就會患季節性的「情感性精神病」,一種可能引起疲勞的抑鬱症。
7、注意站姿,當你沒精打采地行走時,你把你的重量從身體的重心處移開,因而你得耗費更多的氣力來保持平衡。約瑟夫·斯威爾解釋說:「我們一天中搬運的物體就是保持身體的平衡。約瑟夫·斯威爾解釋說:「我們一天中搬運物體就是我們自己的身體,只要我們保持它在我們支撐點的中心,我們就不會那麼疲勞。」
下面是一些保持平衡的簡單方法:保持你的頭在骨盆上方,耳朵在肩膀上方,腰背部向前傾。如果你坐在計算機前,你的眼睛應與屏幕的中間在同一水平線上。女人們脫下高跟鞋,把沉重的手袋留在家裡----因為這兩樣東西都會使你的體重偏離重心。
8、 檢查你的睡眠習慣睡多久才夠?人與人不同。可以這樣測量;如果你在不瞌睡的時候睡,或者周末時睡到很晚,那說明你沒有得到充足的睡眠,你要爭取在以後的幾個星期里每晚多睡一個小時,然後看看你感覺如何。
結果是,我每晚睡八小時不夠----多睡45分鍾左右可使我整天都精神爽爽的。我也做了一些其他的改變。我現在喝的白開水,不喝咖啡;我時不時地離開辦公室,到戶外快速地走一走,享受一點陽光,呼吸一點新鮮空氣,讓頭腦更清醒。我還需要學會沉思。我也仍然在向我的生物鍾挑戰----但現在我的同事們計劃周五晚上怎麼過時,我也有精神參加。
❷ 為什麼鍛煉身體能使人精力充沛
首先針對腦力工作者,最好進行室外健身活動,能夠充分利用日光和新鮮空氣的保健作用,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游泳、廣播體操、太極拳、氣功等。腦力工作者一般長期低頭彎腰工作,由於頸部長時間向前彎,流向腦部的血液受限,容易頭暈腦漲,另外長期使用電腦的人容易患神經衰弱。而腦力工作者參加體育鍛煉即意味著積極性休息,能使肺部得到充分擴展,氧氣供應更加充足,還能加快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同時在運動中神經細胞的興奮、抑制過程得到很好的鍛煉,能使人精力充沛。對於體力工作者而言,盡管體力勞動有鍛煉身體的作用,但並不能代替體育鍛煉。因為許多體力工作需要長期保持某種固定姿勢,或只是身體某些肌群在活動,容易產生局部疲勞、勞損甚至職業病。因此體力工作者需要進行全身性活動,建議參加長跑、打球、游泳、武術、體操等以達到全身鍛煉的目的。除此以外,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選擇項目,健康水平不同,適宜的運動項目也不同。身體強壯的人可以參加任何喜愛的體育項目,且應針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有意識地加強對薄弱環節的鍛煉,如可以通過打羽毛球、器械練習等重點提高臂部力量,通過練習瑜伽等力求身體各部位得到均衡發展,增強柔韌性。相反,體質弱的人可以選擇太極拳、氣功、八段錦及徒手操等。
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運動項目對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而通過針對性的健身運動,可以糾正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狀態。對於膽小、害羞、性格靦腆的人應多參加游泳、溜冰、拳擊、單雙杠、跳馬等項目,這些活動能培養人克服膽怯、越過障礙、戰勝困難的精神;而性格孤僻的人要避免獨自運動,需要選擇足球、籃球、排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團隊項目,而參加集體項目能增強自身活力與合作意識,逐漸改變孤僻性格;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跳高、擊劍等項目因為要求運動者頭腦冷靜、思維敏捷、判斷准確、當機立斷,能改變人多疑、猶豫的毛病,因此比較適合容易焦慮的人;足球、籃球、排球等競爭激烈的運動項目則適合遇事易緊張的人,這些項目在進行中形勢多變,緊張激烈,只有冷靜沉著地應對才能獲勝。如能經常在這種場合中接受考驗,遇事則能從容面對而不再驚慌失措;沖動急躁的人可選擇象棋、太極拳、氣功、長距離散步、游泳等項目,這類活動多屬靜態,需要單獨完成,不會帶來情緒的過度波動,有助於調節神經,增強自我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