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失眠的按摩穴位方法
失眠的按摩穴位方法
失眠的按摩穴位方法?失眠了要選擇什麼方法來治療好?其實失眠最重要的方式還是自我調節。失眠的原因非常多,解決方法也很多,下面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失眠的按摩穴位方法有哪些,希望對你有用!
失眠的按摩穴位方法1
1、安眠穴
安眠穴是一個常用的經外奇穴,位於項部,當翳風穴(耳後凹陷處)與風池穴(枕骨下凹陷處)連線的中點。此穴能平肝息風,寧神定志,有效紓緩緊張的情緒,幫助入睡。
2、 神門穴
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乃心經原氣留止的部位,位於掌側腕橫紋的尺側,當尺側腕屈肌腱橈側處。此穴乃心氣出入之門戶,能養心安神,為治療失眠的`主要穴位。
3、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位於足內踝高點上3寸(自己的手橫放,約4根手指橫放的寬度),當脛骨內側後緣處。此穴乃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故能通調肝脾腎之經氣,達到健脾、益腎、養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統攝於脾,受藏於肝,內養於腎,心氣下交,則神志安寧。
失眠的按摩穴位方法2
失眠的原因主要為臟腑機能紊亂,所以治療失眠我們可以運用交通心腎、調節氣血的手法。中醫指出,經常失眠可以按摩這三個穴位:內關,神門,三陰交。
內關穴位於掌心面,手腕橫紋上2寸(同身寸,即每個人自身大拇指的寬度為1寸,下同),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神門穴位於掌心面的手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脛骨,它就在脛骨的後方。這三個穴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至10分鍾,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所以也應該重視頭部的氣血供養。在休息或看電視等閑暇時間,我們可以用單手梳理頭皮數次。方向是從額頭的發際線開始,沿頭皮到頸部的發際線終止。這樣,五個手指可以分捋頭部的督脈、膀胱經、膽經,達到鎮靜安神,平肝潛陽的作用。
根據中醫辨證的不同,還可以添加不同的按摩手法:如果是心情煩躁引起肝鬱化火型失眠,可以用手指揉擦腳掌心,即我們常說的湧泉穴。這樣可以引火下行,平抑肝火。如果是體質虛弱,屬心脾兩虛型,可以做摩腹手法。具體方法是,躺在床上,用手掌心環繞神闕穴(即肚臍)做逆時針撫摸(注意一定要逆時針)。如果平時多表現面色潮紅,感覺手心發熱,多屬陰虛火旺型,可以揉捏太溪穴。太溪位於足內側,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拇指點按可以交通心腎,安心睡眠。
如果說您經常失眠的話建議您經常按摩上述的這三個穴位,對於改善您的失眠有非常好的效果,甚至對於完全治癒輕度的失眠障礙症,當然如果是您想要徹底的改善失眠的話僅僅通過穴位按摩還不過,還需要從改善您的睡眠環境開始,只有好的睡眠環境才可以讓人盡快的進入睡眠狀態。
『貳』 失眠按哪個部位可以快速入睡
失眠按哪個部位可以快速入睡
失眠按哪個部位可以快速入睡,睡覺質量對於大家來說是很重要的,睡覺是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動,在每天我們睡眠不足的時候還需要「補覺」,有的人經常失眠的,經常失眠對人體的危害特別大,下面看看失眠按哪個部位可以快速入睡。
失眠按哪個部位可以快速入睡1
1、神門穴
神門穴,心藏神,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由於神門穴有安心養神,補益心氣的功效,我們可以每次按壓5-10分鍾,改善心火旺造成的失眠。神門穴位於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手腕關節的橫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
2、三陰穴
可以疏通脾腎之經氣,為足三陰經穴(肝、脾、腎)的交會穴。在腳踝內側上三寸,脛骨後凹陷處用四指按壓踝骨上,用拇指按壓5-10分鍾。
3、印堂穴
在額頭上兩眉毛內側中間的凹陷處,可以按壓5-10分鍾。印堂穴可以有安神調節督脈經氣的作用。
失眠會令我們睡眠質素變差,同時會影響我們健康,想一覺睡到自然醒來,我們可以在睡前飲用推薦的龍眼棗仁飲,酸棗仁能安睡,改善睡眠問題。
龍眼棗仁飲
材料∶酸棗仁10g 龍眼肉10g 百合10g
做法∶將以上三款材料加水煮成汁,可按個人口味加糖,即可飲用。
失眠按哪個部位可以快速入睡2
內關穴:內關穴位於掌心面,手腕橫紋上2寸(同身寸,即每個人自身大拇指的寬度為1寸,下同),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神門穴位於掌心面的手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脛骨,它就在脛骨的後方。這三個穴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至10分鍾,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神門穴:在手腕部,手腕掌側橫紋的尺側一段,尺側的.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取穴的時候可以把手掌朝上,手掌小魚際上角有一個突起的圓骨,從圓骨的後緣向上用手按,能按到一條大筋,這條大筋外側緣與掌後橫紋的交點就是神門。
心主神明,心藏神。看名字就知道,神門這個穴位善治「神」之疾病。神門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所以神門通治各種神志疾病。
百會穴:在頭頂,前發際直上正中5寸。大家看看人體經絡穴點陣圖就知道,百會是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厥陰經、督脈的交會處,通常所說的「三陽五會」就是百會。
百會有提陽氣、醒神開竅的作用,能夠治療氣血不足、肝火旺盛、風邪侵襲引起的各種頭昏、頭疼,我們臨床上常將它作為治療頭頂痛的首選穴。
治療失眠,單獨灸百會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在晚上臨睡前做一做。先將百會周圍的頭發分開,讓頭皮露出來,然後將艾條點燃,置於離頭皮2厘米左右處溫和灸,以頭皮感覺到溫熱為度。
如果感覺有點兒燙可以將艾條移遠一點兒。每天晚上灸15分鍾左右,有利於入睡。這個方法對婦女產後失眠效果尤其好,患產後失眠的人,使用這個方法,每天灸1次,一般連續灸四五天就能治癒失眠問題。
失眠按哪個部位可以快速入睡3
內關穴
內關穴歸屬手厥陰心包經,有幫助入眠,可調節自律神經,對於改善陰虛火旺型失眠有著很好的療效。
取穴位置:手掌向上,在腕橫紋中央正上方約2 吋處,於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曲肌腱之間。
按摩方式:以拇指按壓穴位,每次5秒鍾,於早晚、左右手各按5分鍾。
太沖穴
太沖五行屬土,瀉肝火,其如肝臟的保護將軍,具有補充氣血,疏肝理氣,志定安神的作用,因肝火擾心而不寐的患者尤適合取太沖穴。
取穴方法:足背,由第1、第2趾間縫紋頭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前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按摩方法:以空的塬子筆筆頭按壓3秒後停為1次,連續按壓7次。
三陰交
三陰交穴是肝經、腎經、脾經,三經的交會點,可以調節內分泌及肝、腎、脾經。此穴乃心氣出入之門戶,能養心安神,為治療失眠的主要穴位。
取穴方法:取穴時,先找到內踝尖,再將四指並攏來確定內踝尖上 3 寸這一點, 再找到脛骨後緣,即是三陰交穴。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按揉1分鍾為1回,早、中、晚都可各做1回。
『叄』 失眠治療的穴位按摩法
失眠治療的穴位按摩法
失眠治療的穴位按摩法,在失眠的時候想睡都睡不著,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失眠該怎麼辦,不妨試一下中醫的穴位按摩療法。今天我為大家介紹失眠治療的穴位按摩法,希望對失眠的你有幫助。
失眠治療的穴位按摩法1
1、印堂穴
位置: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操作:用中指螺紋面按揉2分鍾。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用中指螺紋面按揉2分鍾。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2、攢竹穴
位置:兩眉頭凹陷處。
操作:用雙手食指或中指指端按揉1分鍾。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太陽穴
位置: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的凹陷處。
操作:用雙手中指指端按揉1分鍾。具有醒腦安靜的作用。
用雙手中指指端按揉太陽穴1分鍾。具有醒腦安靜的作用
4、安眠穴
位置:耳垂後的凹陷與枕骨下的凹陷連線的`中點處。
操作:用雙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鍾。具有鎮靜助眠的作用。
失眠治療的穴位按摩法2
失眠的原因主要為臟腑機能紊亂,所以治療失眠我們可以運用交通心腎、調節氣血的手法。中醫指出,經常失眠可以按摩這三個穴位:內關,神門,三陰交。
1、內關穴
位於掌心面,手腕橫紋上2寸(同身寸,即每個人自身大拇指的寬度為1寸,下同),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2、神門穴
位於掌心面的手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乃心經原氣留止的部位,位於掌側腕橫紋的尺側,當尺側腕屈肌腱橈側處。此穴乃心氣出入之門戶,能養心安神,為治療失眠的主要穴位。
3、三陰交
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脛骨,它就在脛骨的後方。此穴乃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故能通調肝脾腎之經氣,達到健脾、益腎、養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統攝於脾,受藏於肝,內養於腎,心氣下交,則神志安寧。
『肆』 失眠按什麼穴位有效果
中醫中常用於改善失眠的穴位為安眠穴,主要在耳後乳突部位進行按摩,可以有效改善睡眠。同時可以按壓湧泉穴、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穴、內關穴等穴位,均可以改善睡眠,部分情況下按摩胸部,也可以改善睡眠。此類按壓穴位的中醫方法,可以起到安神作用並改善較輕度的失眠。
『伍』 按身體的哪些部位有助於睡眠
1、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在我們的手腕部位,具體是手腕有橫紋的地方,以上2寸的位置,這個關節,每天按摩5-10分鍾左右,可以對失眠心悸、焦慮煩躁、輾轉反側睡不著覺的情況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以幫助人體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上班族和更年期女性更適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穴位按摩
『陸』 最近總多夢失眠睡不好,按摩哪些穴位好
不知怎麼了?最近失眠的人特別多,失眠是指無法入睡或無法保持睡眠狀態,導致睡眠不足。又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lMS),為各種原因引起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是一種常見病。
失眠對人的 社會 性也會造成極大的危害,由於長期陷入對於睡眠的擔心與恐慌中,人會變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當的缺乏自信,這些勢必影響其在家庭和工作中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從而產生孤獨感、挫敗感。
失眠的經歷每個人都有過,有的是因為興奮或悲傷短暫失眠,而有的人則是經年累月睡不著,那麼失眠了該怎麼辦呢?
怕失眠就常按這8個穴位
1
安眠穴
位置: 耳垂後的凹陷與枕骨下的凹陷連線的中點處。
操作: 用雙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鍾。具有鎮靜助眠的作用。
2
攢竹穴
位置: 兩眉頭凹陷處。
操作: 用雙手食指或中指指端按揉1分鍾。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
印堂穴
位置: 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操作: 用中指螺紋面按揉2分鍾。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4
太陽穴
位置: 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的凹陷處。
操作: 用雙手中指指端按揉1分鍾。具有醒腦安靜的作用。
5
率谷穴
位置: 耳尖直上1.5寸。
操作: 用雙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鍾。具有除煩鎮靜的作用。
6
內關穴
位置: 腕部橫紋上2寸。
操作: 用拇指端螺紋面輕輕按揉約1分鍾。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
7
三陰交
位置: 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操作: 用拇指指端輕輕按揉1分鍾。具有除煩安眠的作用。
8
神門穴
位置: 小指側腕部橫紋頭凹陷處。操作:用拇指指端輕輕按揉1分鍾。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失眠應該按摩哪些地方?
失眠症多是因為沒有正常的生活規律,精神緊張造成的。通過對膻中穴和風池穴的按摩,可以有效地緩解上述症狀的發生,改善睡眠。
造成入睡困難、睡眠深度過淺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原因主要有環境、個體、軀體、精神、情緒等因素。她建議,失眠者可嘗試自我按摩。
1
頭部按摩
以中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按摩印堂穴30次,再沿眉按摩眉棱骨,太陽穴各30次。
2
耳部按摩
以雙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30,再揉雙側耳垂 30次,至紅為度。
3
腹部按摩
臨睡前取仰卧位,將雙手搓熱,環形按揉腹部,順時針和逆時針各30次,除有安眠作用外,還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作用。
4
頸部按摩
以食指按摩耳後乳突旁凹陷安眠穴30次,拿捏頸項30次,以頸部有壓迫感為度。
5
足心按摩
晚上洗腳過後,以拇指按揉足心湧泉穴各90次,有強腎調肝安眠作用。
在睡眠用具以及睡姿方面頗有講究。應選擇一張舒適的床,睡姿以右側卧為好,可有利於肌肉組織鬆弛,避免心臟受壓。同時,要避免睡前興奮,勿進食,少飲水。建議睡前用熱水泡腳。此外,要想晚上睡得深,白天也應定期做適當的運動,建議選擇下午作為鍛煉時間。
提醒:安眠葯不能長期服
健康 的睡眠狀態應該是能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一般應維持7至8小時,但不一定強求,應視個體差異而定。專家提醒,除了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外,失眠者應主動積極尋求並消除失眠的原因,適當運用睡眠誘導,如聆聽催眠音帶,飲一杯熱牛奶,適當食用蘋果、香蕉、梨等一類水果。
對於安眠葯的運用問題,失眠者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按需服葯有利於治療失眠。但治療失眠不能只靠葯物,並非所有人都必須長期服用。
失眠是由於很多情況引起的,心臟病、脾胃失調、恐懼、抑鬱症、肺病、受風引起的頭疼、肩周炎、腰疼等均可造成失眠,看似無病卻有病,在治療上無法一概而論。
另外,臨睡前敲敲帶脈,對改善腸胃功能會起到促進作用,那時您就能「吃得飽,睡得香」了。
治療失眠按摩的順序
1
先取坐位,全身放鬆,全神貫注
1、用右手中間三指摩擦左足心湧泉穴;然後換成右足心。
2、雙手握拳,用拇指 關節沿脊柱旁兩橫指處,自上而下慢慢推按。
2
然後脫衣仰卧於被蓋內,雙目自然閉合。
1、用手掌根部輕輕拍擊頭頂囟門處。
2、將兩手疊放在腹部,然後用手掌大魚際輕輕揉按中脘穴。
3、將兩手移至下腹部,然後用手掌大魚際徐徐揉按丹田。
4、用兩手食指第第二節內側緣從兩眉內側推向外側。
5、用兩手拇指端揉按風池穴。
6、用兩手中指端輕輕揉按太陽穴。
7、用兩手拇指羅紋面,沿兩側顳部由前向後推摩。
失眠按摩一組穴位:神闕穴、安眠穴、百會、太陽、風池、翳風、合谷、神門、內外關、足三里、三陰交、湧泉。按摩次數以大眠程度為准,失眠輕少按摩幾次,失眠重多按摩幾次。按摩後立即選一種舒適的睡姿,10分鍾左右可入睡。如果仍不能入睡,可繼續按摩一次即可入睡。
『柒』 經常失眠,壓力很大,按摩哪幾個穴位能夠緩解失眠
經常失眠會導致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力下降,失眠後起床時會發生頭暈,精神萎靡,長期失眠會加速衰老的速度。人體免疫功能會下降,內分泌失調,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風險。經常失眠,壓力很大,可以按摩哪然谷穴、失眠穴、四神聰緩解失眠?
1.經常失眠可以按摩然谷穴緩解。
然谷穴在足部內側,腳窩中間的位置。按摩然谷穴的時候,首先找准然谷穴的位置,然後手部對其進行輕柔的按壓,以此穴位有酸脹的感覺為准。每次按摩的時間保持在3分鍾左右便可以了,能有效緩解在晚上的亂想一通,因為心煩意亂而導致的失眠。對然谷穴進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緩解失眠的症狀。
健康的睡眠是入睡時間不超過半個小時,沒有噩夢,睡醒後不會覺得疲乏,精力充沛。當我們壓力大,失眠時可以試試配合上面按摩穴位來緩解失眠。
『捌』 失眠除了吃安眠葯,按摩也可以促進睡眠,按哪些穴位促進睡眠
1,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可以摸到脛骨,它就在脛骨的後方。這三個穴互相配合,每天按揉5至10分鍾,就可以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2,太溪穴。腎虛或陰虛火旺者,按摩太溪穴。此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經常按摩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效。
3,太沖。腳背上大拇趾和第二趾結合的地方向後,在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就是太沖穴之所在。每晚臨睡前花10分鍾來按摩,有明顯的酸、麻、脹、痛的感覺為准。那些平時容易發急、火氣特旺的人以及平時愛生悶氣、不愛言語的人,經常按一按太沖穴,心情就會舒暢一些,失眠的症狀也會緩解。
4,湧泉。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做前後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按摩此穴位,有良好的補腎作用,可補腎安神。經常按摩也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的功效。
『玖』 失眠按摩哪裡最管用圖失眠可按摩這8個穴位
每當人心裡藏了事總是特別容易失眠,而嚴重的失眠卻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導致一整天都是迷迷糊糊的樣子,甚至影響工作和形象,今天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失眠可以按摩的穴位,幫助促進睡眠,效果也是棒棒的!失眠按摩湧泉穴
位置:此穴位於人體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
方法: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做前後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功效:按摩此穴位,有良好的補腎作用,可補腎安神。經常按摩也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的功效。
失眠按摩太溪穴
位置:此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
功效:腎虛或陰虛火旺者,按摩太溪穴。經常按摩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效。
失眠按摩神門穴
位置:此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是心經的原穴。
方法:按摩神門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
功效:心氣虛或心血虛者選神門。可補益心氣,安定心神,有安神助眠之效。
失眠按摩太沖穴
位置:此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
方法:點揉太沖穴,從太沖揉到行間。
功效:肝火旺盛或肝氣郁滯者選太沖。有清瀉肝火,疏肝解郁之效。
位置:此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胃經的合穴。
方法: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祛邪扶正之功。而後仰卧揉腹,將雙手搓熱,環形按揉腹部,順時針和逆時針各30次,可健脾和胃。胃痛甚者加手三里,此穴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功效:脾胃不適者可按摩足三里。按摩之可調理腸胃,和胃止痛。
失眠按摩印堂穴
位置:此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為經外奇穴。
方法: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壓印堂穴,並作輕柔和緩的揉動,以局部感覺發麻、發脹為宜。一般輕揉2分鍾。
功效:心虛膽怯者加按印堂。有安神定志之功。
失眠按摩百會穴
位置: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
方法: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下,可安神定志,緩解由失眠引起之頭痛。
功效: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以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
失眠按摩失眠穴穴
位置:此穴位於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為經外奇穴。
方法:以雙手拇指指面按揉失眠穴,其餘四指輕扶頭部作支撐,力度輕柔適中。
功效:按揉失眠穴有良好的安眠作用,無論分型,均有奇效。
『拾』 最全失眠穴位整理!趕快收藏備用!
穴位按摩是中醫治療失眠的常用方法之一。人體中蘊藏著多個與睡眠相關的穴位,只要准則這些治療失眠穴位並加以按摩,就能把失去的睡眠「找回來」。
1. 湧泉穴
此穴位於人體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做前後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2. 太溪穴
腎虛或陰虛火旺者,按摩太溪穴。此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經常按摩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效。
3. 神門穴
位置:神門穴為手少陰心經原穴,位於腕橫紋小指側端凹陷處,有安定心神的作用。
按揉方法: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點按神門穴各50次,以按揉時不感到酸痛為佳。每天睡前按一次神門穴可以有效的改善睡眠。
4. 太沖穴
肝火旺盛或肝氣郁滯者選太沖。此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點揉太沖穴,從太沖揉到行間。有清瀉肝火,疏肝解郁之效。
5. 足三里
脾胃不適者可按摩足三里。此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胃經的合穴。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祛邪扶正之功。
6. 印堂
心虛膽怯者加按印堂。此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為經外奇穴。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壓印堂穴,並作輕柔和緩的揉動,以局部感覺發麻、發脹為宜。一般輕揉2分鍾。有安神定志之功。
7. 百會
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以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方法: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下,可安神定志,緩解由失眠引起之頭痛。
8. 安眠穴
位置:安眠穴在頸部,風池與翳風連線的中點。在家取穴時可以取坐位,頭略低,耳後有兩個大筋的凹陷處或枕骨下凹陷處即是。翳風在耳垂的後方。
按揉方法:按揉前可以結合頭部的左右側彎各3次拉伸經絡後,用同側食指按揉同側安眠穴,由輕到重,至指壓處產生酸麻重脹感為佳。左右交換,每天睡前一次可以有效的改善睡眠。
9. 神庭穴
位置:神庭穴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按揉方法:拇指指腹按揉50次。每天睡前按揉數次。
中醫經絡理論認為眼瞼的開合主要由陰陽蹺脈負責,陰蹺脈起於足踝內側的照海穴,陽蹺脈起於足踝外側的申脈穴,因此適當按揉這兩個穴位對改善失眠有較大的幫助。
10. 申脈穴
位置: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
按揉方法:用大拇指按揉申脈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緩解失眠。
11. 照海穴
位置:位於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按揉方法:用大拇指按揉照海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緩解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