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灶心土是什么东西
灶心土,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
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又名伏龙肝。主要含硅酸、氧化铅、氧化铁,此外,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等。
灶心土的识别注意
1、必须煅烧到中间没有生土的程度,如果将整块灶心土切开,中间还有土黄色的生土,这种灶心土就不能入药。
2、灶心土是指位于炉篦子四周的烧结土块,这个位置刚好位于灶膛中心,所以称为灶心土。
❷ 灶心土要几年的灶
20年以上的。伏龙肝,中药名。为经多年用柴草熏烧而结成的灶心土。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这个土块具有最好药效的要20年以上的。
❸ 农村烧火用的灶台里面的“灶心土”是中药吗有什么功效
灶心土,说白了其实就是农村做饭用的灶台之内的土。这真的是一味中药材吗?朋友们可千万不要惊讶,灶心土还真的是一味良药!
3、灶心土外用可以疗疮痈、止出血。
中医认为灶心土具有一定的解毒散邪、行气止血的作用,故而对于皮肤上常见的邪毒疮痈、轻微的创伤出血等症,灶心土也是可以使用的。
灶心土在缓解皮肤疮痈诸疾的时间多外用,古人就常用灶心土和芝麻油一起混匀,然后搅拌成泥糊状,外敷可疗疮消痈。
相信在农村的不少朋友还有这样的经验,小时间当皮肤有轻微创伤而出血的时间,家里人就直接用些黄土面涂抹在伤口上,这样就可以起到止血的效果。
而若是换用灶心土的粉末来缓解轻微皮肤创伤出现的话,其止血的作用更好。
❹ 中药“灶心土”是什么有哪些药用价值
灶心土其实就是农村烧火用的土灶内的土,其入药有“温脾胃而止呕泻、敛出血而止血疗疮”的功效,可惜这种东西只有农村才有。如今灶心土已经非常难找了,哪怕在农村也很少有人用土灶烧火了。
灶心土本身并无害,所以在日常使用的话并不一定要拘泥于定量,一般情况下可以视情况而定,少者20g、多者100g也是可以的。
❺ 灶心土怎么煮水喝
灶心土汤的做法:
配方:灶心土(煎汤代水)30克,鲜藿香30克,鲜紫苏叶30克。
制法:
(1) 先取灶心土加水300〜500毫升煮30分钟,去渣取上清液,入后2味药煎沸5〜10分钟
(2) 水煎2次,取汁混合。
用法用量:每日1剂,日服1或2次。
功效:温胃止呕。
主治:呕吐(外邪犯胃型)。
特别说明:选择此方,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收起]
❻ 伏龙肝也就是农村土灶里面常见的“灶心土”,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灶心土也就是伏龙肝,是一种焦黄土块,可以用来入药,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用灶心土缓解,可以用来缓解胃寒所致的呕吐,可以起到止泻止血的作用。可用于胃寒呕吐、脾虚久泄、虚寒性便血、吐血、崩漏(经血多、滴漏不止)等。
温馨小提醒:
综上所述,灶心土作用非常多,也是中医上常用的药材之一,在农村很常见,随处可得并不昂贵,适量的灶心土可以对身体起到一定效果,温养胃肠,止血补血,因为里边含有一些化学成分,长期服用可能对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建议大家合理使用。
❼ 什么是灶心土
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又名伏龙肝。
【药性】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应用】
1.出血证。本品性温,能温暖中焦,收摄脾气而止血,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对脾气虚寒,不能统血之出血病证,皆可应用,尤其对吐血、便血的疗效更佳。如《广利方》治吐血、衄血,单以本品用水淘汁,和蜜服;若便血属下焦寒损者,可与干姜、阿胶、黄芩等同用,如伏龙肝汤(《外台秘要》);凡脾气虚寒之大便下血、吐血、衄血、崩漏等,以之与附子、白术、地黄等同用,如黄土汤(《金匮要略》)。
2.胃寒呕吐。本品性温质重,长于温中和胃而降逆止呕。主治脾胃虚寒,胃气不降所致的呕吐,与干姜、半夏、白术等同用;也可用治反胃、妊娠呕吐。如《百一选方》治反胃呕吐,用本品研细,米饮送服;《本草蒙筌》治妊娠呕吐,以本品捣细,调水服。
3.脾虚久泻。本品既能温脾暖胃,又能涩肠止泻,主治脾虚久泻,常配伍附子、干姜、白术等。若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者,可以山楂、黑糖为丸,用本品煎汤代水送服,如伏龙肝汤丸(《张氏医通》)。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1.《名医别录》:“主妇人漏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消痈肿毒气。”
2.《本草汇言》:“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如《金匮》之疗先便血;《名医别录》方之止妇人血漏,漏带赤白;《蜀本草》之治便血血痢,污秽久延;《杂病方》之定心胃卒痛,温汤调服七剂即定。他如藏寒下泄,脾胃因寒湿而致动血络,成一切失血诸疾,无用不宜尔。”
3.《本草便读》:“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金匮》黄土汤即此意。”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硅酸、氧化铅、痒化铁,此外,尚含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缩短凝血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增加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等作用,能减轻洋地黄酊引起的呕吐,有止呕作用。
❽ 煎中药有什么讲究应该煎多长时间为谊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
❾ 100克的灶心土能煎几次水
100克的灶心土能煎5次水,一次20克。
1、灶心土中含有重金属化合物,比如二氧化硅、氧化钙、氧化镁等,也可能含有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会引起消化道不适或中毒症状,因此炮制过程必须严格规范化。
2、伏龙肝,中药名。为经多年用柴草熏烧而结成的灶心土。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用于虚寒失血,呕吐,泄泻。
❿ 温经止血之要药——灶心土
灶心土,居然也是一味中药,相信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中医黑”会说中医又在骗人,封建迷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灶心土确实是一味很不错的止血药。灶心土,并不是灶台里面烧完的灰,而是灶台内部中心焦黄的土块。灶心土又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伏龙肝”。
灶心土, 味辛,性温 ,归属 脾经、胃经 。灶心土主要的功效是: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
温中止血的灶心土,对应治疗的是各类出血证,灶心土性温味辛,能温煦中焦脾土,脾主统血,能收摄脾气从而起到统血止血的作用,灶心土也是中药宝典里温经止血的要药。尤其针对脾气虚寒,无法统血而造成出血的各类疾病,例如吐血、便血等。古籍《广利方》治疗吐血、衄血,用单味灶心土用水淘汁,最后用蜜调和服食。还有经典的黄土汤便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脾气虚寒的各类出血证,例如便血、吐血、衄血、崩漏等,均可以黄土汤治疗。这也说明中医辨证为主,而不以疾病为选方思路。
灶心土还能止呕,灶心土性温质重,擅长温中和胃,降逆止呕,尤其是脾胃虚寒,胃气上逆,无法下降所导致的呕吐,可以取灶心土、干姜、半夏、白术等治疗。
灶心土还能治疗泄泻,尤其适合治疗脾虚久泄的患者。灶心土能温暖脾胃,又能够涩肠止泻,主治脾胃虚弱,久泄无力等症状。其中取灶心土、配伍附子、白术、干姜等等使用,疗效很不错。
相关论述:
不卖药!不卖药!不卖药!(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