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下眼皮里面有个肿块,不痛不痒
应该是针眼!不要紧,我也得过,用不了几天就会好的! 针眼就是麦粒肿。刚发生针眼时,眼皮肿痛可用冰敷,并点消炎眼药水,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大部份的病例在三至四天内可以消退;若腺体肿胀化脓,则须手术切开排脓。 麦粒肿(睑腺炎)由感染所致通常为葡萄球菌感染,一般可累及睑缘或眼睑内一个或多个腺体。 本病可形成脓肿,并有穿破皮肤、释放脓液的趋势。麦粒肿可自发形成,也可由脸缘炎引起、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发生l—2次麦粒肿,也有人反复发生。 麦粒肿初发期表现为局部充血,张力增高,险缘疼痛,然后形成一个小圆形有触痛感的肿胀区,眼泪增多,畏光并有异物感。眼睑肿胀多为局限性,有时也可累及整个眼睑,后期在肿胀区中心可形成—一个小黄色脓点。 虽然可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明显。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热敷。每天热敷数次,每次10分钟。热敷有助于麦粒肿局限和加速脓肿破溃,使脓液得以引流。 在眼睑深部腺体形成的麦粒肿(内麦粒肿),疼痛和其他症状更重。疼痛、充血、肿胀均局限在一个小区域,一般位于脸缘。因为这种麦粒肿很少自行穿破,有时需要医生切开引流脓液。内麦粒肿有复发趋势。 麦粒肿分两种: 外麦粒肿:睫毛的毛囊部的皮脂腺受葡萄球菌感染,叫睑缘疖,俗称“针眼”,卫生条件差、体质弱或屈光不正的人,易得此病。得病时,眼睑局部红肿、充血和触痛,近睑缘部位可触到硬结,有时耳前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甚至有怕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黄色脓点,脓排除后症状逐渐好转而痊愈。外麦粒肿化脓后如任其自破排脓,常因疤痕收缩而引起眼睑变形、外翻、上下睑裂闭合不全等后遗症,所以应引起注意。 内麦粒肿:又称睑板炎。开始眼睑红肿,但因睑板较深,新的疼痛较重。脓肿未溃破时在睑结膜上常露出黄色脓头,成熟后可自行穿破排脓而愈。 无论内外麦粒肿,如果加压挤脓,细菌、毒素容易倒流到颅内,引起眼眶蜂织炎、海绵栓塞的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长“针眼”时,切忌挤压。 麦粒肿初期或脓肿未形成时,都可局部湿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热敷能加快眼部的血液循环,有消肿止痛的作用。结合膜囊内涂0.&127;5%金霉素药膏或其他抗生素药膏等。每日2~3次。有全身症状者,可服抗生素或磺胺药,也或肌注青霉素。 外麦粒肿局部明显软化,但尚未溃破时,可不用麻醉,与睑缘平行切开排脓;内麦粒肿结合膜面上有明显脓头时,可滴0.5%的卡因3次,待表面麻醉后,用刀尖与睑缘垂直切开排脓。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不吃刺激食物,多次水并保持大便通畅。如果麦粒肿长期未退留下硬结,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可在睑结合膜面切开刮除内容物,并剪除残囊及肉芽肿。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8261375.html?fr=qrl3
㈡ 眼皮上长了个小疙瘩,有点红肿,怎么办
你好!看了你叙述有可能是麦粒肿或是霰粒肿,这两种眼病,都发生在眼皮。临床上很类麦粒肿是毛囊或腺体的急性细菌感染发炎,所以眼皮会红、肿、热、痛。发生部位在眼睑缘。霰粒肿是麦氏腺体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肿块, 较不痛,发生部位距离眼睑缘较远。所产生之肿块由眼皮可以摸到,或是将眼皮翻过来时,在眼睑的结膜上可以看到肿块。 麦粒肿如何治疗: 刚发生针眼时,眼皮肿痛.可用冰敷.并点消炎眼药水.必要时口服抗生素。大部分的病例在三至四天内可以消退。若腺体的开口被堵塞,引起腺体肿胀化脓,则须手术切开排脓。方法如下: 1.口服抗生素或类固醇眼药水点眼。 2.热敷:煮一个水煮蛋,用毛巾包裹敷10~15分钟,每天三至四次(水煮蛋较易保温),热敷是一种治疗及预防麦粒肿最佳的方法。 霰粒肿如何治疗: 若霰粒肿很小且无症状,则不需治疗;若霰粒肿很大,则可能使眼睛变形引起视力模糊。治疗方式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合并两种以上的方法: 1. 抗生素或类固醇眼药水点眼,或局部注射类固醇药物。 2. 热敷:以干净的毛巾浸在热水中(约摄氏五十至六十度一稍微拧干后,敷在眼皮上)要闭着眼睛(五至十分钟,每天三至四次。热敷之目的在使堵塞的腺体开口打开,让化脓物排除。 3. 按摩挤压肿块部位,使腺体分泌物推挤出来。 4. 手术切开排脓或将肿块切除。但记得不要自己随便使用未经消毒的针去挑,以免细菌感染。
㈢ 右眼上眼皮内有个硬块=-=
您好,可能患的是霰粒肿 小型睑板腺囊肿可自行消退,完全消失。肿块较小,长期不变,无明显自觉症状且不影响美观者,亦无须治疗。肿块较大者或逐渐增大,或自觉症状明显、有不适感者则需手术治疗。切口一般在结膜面,垂直睑缘。术闭压迫止血、无须缝合。皮肤已经破溃或者即将破溃者,手术切口位于皮肤面,平行睑缘,需缝合伤口。切除时如不能刮出胶样物质,尤其是老年患者,应考虑睑板腺癌的可能,应切除一块送病理以明确。 肿块小者可自行消退,完全消失或者长期无变化,如无明显自觉症状及美观要求,可不予治疗。 清淡饮食,少油腻。注意眼部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