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北省优秀运动员选招和退役安置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本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省优秀运动队选招和安置优秀运动员,均适用本办法。第三条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优秀运动员的选招和退役安置工作。
省人事、劳动、计划、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协助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做好优秀运动员的选招和退役安置工作。第四条优秀运动员的选招范围:
(一)省体育院校及市(地区)、县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育学校在校生;
(二)普通中、小学在校生;
(三)城镇、农村具有体育运动特长的青少年。第五条从普通中、小学在校生中选招的优秀运动员,应保证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第六条选招优秀运动员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考核,并经一定时间的集训和试训考察。合格的招为正式运动员,不合格的退回原输送地(单位)。第七条选招优秀运动员所需招工指标和“农转非”指标,由省人事、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年度计划内安排,由劳动行政主吵茄敏管部门负责办理调入手续。第八条各地在办理选招和退役安置优秀运动员户口、粮食关系转入手续时,不得收取除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规定之外的各种费用。第九条退役优秀运动员由原输送市(地区)安置。
因特殊情况需要异地安置的升枝,须经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事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十条曾获得全运会、亚运会或世界三大赛冠军,运龄超过十年的退役优秀运动员,由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报经省人事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安置。第十一条凡年满十八周岁(小年龄运动项目年满十六周岁),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运龄在五年以上的退役优秀运动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省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在计划内办理干部录用手续:
(一)曾获得全国三大赛、亚洲三大赛或世界三大赛录取名次的;
(二)集体项目全国甲级队担任主力的;
(三)被全国、亚洲或世界比赛纪录的;
(四)获运动健将称号的。第十二条获奥运会前八名,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前三名,亚运会或全运会冠军的优秀运动员,在退役之前经本人申请,由省人事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干部录用手续,退役后按干部安置。第十三条退役优秀运动员不具备录用干部条件的,按工人安置。第十四条田径、球类项目比赛获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前八名,世界杯赛、亚运会前六名,亚洲锦标赛、亚洲杯赛或全国三大赛前四名,年龄在二十三周岁以下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可入高中进行文化补习,达到高中文化程度后纳入当年招生计划,免试保送普通院校学习。第十五条获全国三大赛冠军,亚洲三大赛前三名或世界三大赛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免试保送体育学院或其它院校体育系(科)学习。第十六条获一级运动员及其以上称号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经体育学院或其它院校体育系命题考试,自定分数线,报省教育考试部门批准,可录取到纳源体育院校或其它院校体育系(科)学习。第十七条退役优秀运动员被院校录取后,户口、粮食关系迁入院校,毕业后由院校统一分配工作。工资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运动员退役后重新定级的规定办理。低于大、中专毕业生定级工资标准的,按应届毕业生定级的规定办理。第十八条接收退役优秀运动员的企业,经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增加相应的工资总额。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可适当调整工资总额基数。第十九条退役优秀运动员安置工作每年集中办理二次。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按期将安置计划报省人事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转有关市(地区)人事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安置。
安置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助做好安置中的有关工作。第二十条自批准安置退役优秀运动员之日起,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本人六个月体育津贴一次性拨至安置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由安置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按月发给本人。
退役优秀运动员到安置单位报到后,由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一次性计发退役费。第二十一条退役优秀运动员安置到单位后,当地人事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职业培训。培训期间的工资由安置单位照发,所需培训费用由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支付。第二十二条凡无正当理由超过期限未到安置单位报到的,当地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停发其体育津贴。超过六个月的,当地人事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可按自动离职处理。
⑵ 省队运动员退役安置
法律分析:运动员退役,两个结果,一是货币分配,直接给你钱,按照你的工龄和运动数知庆成绩和上年度本省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的几倍(有的省份货币钱很少的),二是直接安排工作,但是对运动成绩是有要求的。
法律依据:《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 总局对全国范围内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一级运动员审批单位根据本办法及其制定的管理办法,对其管理权限范围薯握内的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三条 任猛世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办法或等级标准等规定从事运动员技术等级有关活动的,有权举报。
⑶ 国家级运动员退役后怎么安置
法律分析:政府安置,这种方式是较普遍的安置方法,即回归本地工作。入学深造。因国家安排继续教育的对象只占小部分,其他运动员想继续学习只能靠自己考学。则山
法律依据:《关于印发“运孙唯中动员退役费”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二十条一、发放范围市体委系统所属优秀山洞运动队(包括市体委下放到区、县体委的优秀运动队)的正式运动员,退役时均发给一次性退役费。二、退役费基数1.运动年龄不足三个月的不发退役费,运动年龄满三个月不足六个月的,发给50元退役费;运动年龄满六个月不满一年的,退役费基数为100元;运动年龄满一年不满二年的,退役费基数为200元;运动年龄满二年不满三年的,退役费基数为300元。2.运动员运动年龄虽然不满三年,但在全国青少年比赛,甲、乙级联赛等全国性的比赛中,取得获奖名次的,退役费基数按300元计发。
⑷ 什么级别的运动员安排工作
二级运动员。
国家二级运动员证高考是不加分的。录取也不会降低。你二级运动员证可以考体育单招。
国家二级运动员,国家负责他们服役期间的所有费用及工资;各体校、特长慎碰生,因个人技能获得国家二野伍级运动员的,工作后,除了单位给工资外,在给予一定的补贴。
国家二级运动员是在比赛中获得一定成绩就可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三十条:国家实行运动员技术等级、裁判员技术等级和教练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制度。
只要在比赛中获得一定成绩就可申报国家二级运动员,全国银牌可以申报的,个人是田径方面的也快申报800米颂孝或2分的二级。
⑸ 2022年云南运动员省级安置需要什么条件
三扰橡级甲等医院体检合格,并能适应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的训练强度和亩碰特点。
取得成绩符合云南省省级运动员聘用标准专项运动成绩条款之一。训练单位编制、岗位不足时择优聘用。
中国的运动员等级称号分为六个级别: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缓耐旁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少年级运动员。
⑹ 运动员退役后国家安排工作吗
法律分析:如果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一般都会安排去读大学,然后到事业单位工作。或者当老师。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五、构建和完善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帮助运升型动员顺利实现职业转换
(十八)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与体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和支持退役运动员进入高等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帮助运动员实现职业转换。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积极为运动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符合条件的运动员,可按规定享受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厅脊补贴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运动员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特殊工种)、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规定享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各类体育职业教育机构要积极为运动员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
(十九)运动员退役时,按规定领取退役费或自主择业经济补偿金。建立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等因素适时调整经济补偿金扮笑渗标准。运动员自主择业的,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对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按规定给予政策性支持。
⑺ 安徽省运动员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运动员队伍建设,提高我省竞技体育水平,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运动员,是指体育行政部门组织体育运动训练单位依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选招的运动员。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运动员的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适用本办法。第四条体育行政部门负责运动员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的管理工作。计划、人事、劳启喊动保障、财政、教育、公安、粮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运动员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相关工作。第五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支持运动员的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工作。第六条在运动员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运动员的选招第七条选招运动员应当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运动员的体育运动成绩和发展潜力。第八条运动员的选招每年进行一次。选招计划方案由体育行政部门提出,经人事、劳动保障、公安、粮食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第九条运动员从下列人员中选招:
(一)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
(二)取得全国青少年单项体育竞赛、全省综合体育运动会录取名次或者全省单项体育竞赛前三名的青少年;
(三)身体条件特别适宜从事某一单项体育运动的青少年。第十条运动员的选招,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体育运动训练单位和有关的体育运动科研机构共同选拔试训运动员,报体育运动训练单位所属的市或者省体育行政部门审定;
(二)体育运动训练单位对试训运动员进行试训;
(三)体育运动训练单位所属的市或者省体育行政部门组织测试和考核。测试和考核合格的,签订体育运动训练协议,办理运动员选招手续;不合格的,退回原输送单位。
试训运动员的试训期限,由省体育行政部门确定;测试和考核的标准由省体育行政部门制定。第十一条中小学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实行体育后备人才注册登记制度。省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对体育后备人才进行一次注册登记。
经注册登记的体育后备人才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50%的标准给予训练补贴。
体育后备人才标准,由省体育行政部门制定。第三章运动员的培养第十二条体育运动训练单位应当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第十三条体育运动训练单位应当运用体育科研成果,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体育运动技术训练。第十四条体育运动训练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优化教练员队伍结构,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和运用科学方法指导体育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保证运动员训练质量。第十五条体育运动训练单位应当完善运动员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强体育运动技术训练中的医务监督,为体育运动技术训练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体育运动训练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为运动员办理社会保险和运仔咐动伤残保险。第十六条教育行政应当配合体育行政部门做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体育运动训练单位应当保证未完成义务教育的运动员继续接受义务教育。
在役运动员申请到高等院校学习的,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应当给予优待。第十七条体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运动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其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第十八条禁止在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使用有关体育组织禁止使用的物质、方法。第四章运动员的退役安置第十九条运动员退役,由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指导就业、就学。第二十条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计划由省体育、劳动保障、人事行政部门按年度编制,退役运动员原户籍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第二十一条取得世界三大赛前三名或者亚洲、全国三大赛第一名的退役运动员,可以申请在合肥市或者省内其他城市安置就业。其他退役运动念旁纯员申请就业的,由原户籍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接收、安置。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安置计划,将退役运动员的档案和户籍、粮食关系移送其原户籍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或者人事行政部门。
⑻ 运动员退役后安排工作吗
法律分析:会积极为退役运动员创造条件,但不会直接安排工作。
法律依据:《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 第六条 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工作,要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各级教育、人事、劳动保障、体育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拓宽退裂早役运动员就业渠道。体育部门要教育运动员转变就业观念,引导运动员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鼓励退役运动员通过市场自主择业。对自主择业的退役运动员,改革现行退役补助办法,根据其参加运动队的年限、取得的成绩和本人退役前的工资待遇等因素,给予经圆源滚济补偿。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统筹考虑,不足部分通过自筹资金、社会捐助、归体育部门橘余使用的彩票公益金等弥补,具体办法由人事部、财政部、体育总局共同研究确定。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建立的体育运动场所,要根据需要优先安置退役运动员就业。
⑼ 运动员退役安置
法律分析:一、运动员退役改或,由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指导就业、就学。
二、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计划由省体育、劳动保障、人事行政部门按年度编制,退役运动员原户籍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三、取得世界三大赛前三名或者亚洲、全国三大赛第一名的退役运动员,可以申请在合肥或者省内其他城市安置就业。其他退役运动员申请就业的,由原户籍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接收、安置。
体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安置计划,将退役运动员的档案和户籍、粮食关系移送其原户籍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或者人事行政部门。
四、退役运动员在安置地劳动保障、人事行政部门规定的期内到就业单位报到的,体育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一次性计发退役费。无正当理由,超过期限3个月未报到的,视为放弃就业安置,由安置地劳动保障、人事行政部门将其档案转入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或者人事行政部门举办的人才服务机构,户籍、粮食关系转入原户籍地的街道、乡、镇。
五、鼓励退役运动员自谋职业。对自谋职业和退役运动员,有关方面给予照顾的支持。
六、退役运动员申请到高等院校学习,符合国家或者省人民政府规定的优待条件的,省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有关的高等院校应当依照规定给予优待。
七、退役运动员报考体育行政部门国家公务员的,在符合录用条件的情况下优先录用。
八、运动员退役时未满16周岁,未安置进入中等专粗悄业学校或者高等院校学习的,由法定监护人监护,待年满16周岁后,按本办法规定安置就业。
法律依据:《安徽省运动员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工作管理办法》
第四条 体育行政部门负责运动员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的管理工作。计划、人事、劳动保障、财政、教育、公安、粮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运动员选招岩歼渣、培养和退役安置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支持运动员的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工作。
第六条 在运动员选招、培养和退役安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人员,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⑽ 广东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省运动队伍建设,激励、培养优秀人才,促进我省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妥善安置退役运动员,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退役运动员是指经省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省体育运动队正式招收,经多年训练和比赛,由于身体、技术、年龄等原因,不适宜继续从事训练和比赛,经批准退出训练的体育运动员。第三条退役运动员原则上回原输送市安置工作。曾获得奥运会前8名,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前6名,亚运会前3名闹伍,亚洲、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单项冠亚军、集体项目前3名,破世界、亚洲、全国纪录及获国家体育荣誉奖章的退役运动员,可根据本人意愿和工作需要留广州或其他城市安置。第四条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在各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由市人事、劳动部门负责落实安置单位;市体委协助做好安置工作并负责安置期间的生活接待。考虑退役运动员为体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及其特长,有关部门和接收单位应妥善安排适当的工作。
符合条件的非广州籍退役运动员留广州安置工作,由羡早省人事局、劳动局协助省体委落实接收单位。第五条退役运动员按照下列条件分别作干部或工人安置工作:
凡获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亚运会奖励名次,亚洲赛、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团体前6名(主力队员)、个人前3名,全国青年赛冠军,运动健将,破世界、亚洲、全国纪录及获国家体育荣誉奖章,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表现良好的退役运动员,由省体委提出意见,经省人事局批准录用为干部,按干部进行安置工作。
凡不具备转干条件的退役运动员,作为工人安置工作。对接收退役运动员的企业,可按照接收统配人员的办法,相应增加工资总额;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可适当调整挂钩工资总额基数。第六条退役运动员报考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应给予照顾。
凡获奥运会前8名,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前3名,亚运会、亚洲、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破世界、亚洲、全国纪录及获国家体育荣誉奖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退役运动员,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省体委报省招生委员会批准,纳入当年招生计划,免试保送院校学习。
退役运动员保送院校学习,户口、粮食关系迁入院校,由院校负责管理。学习期间,由省体委发给体育津贴。毕业后由院校负责统一分配,运动员期间的工龄连续计算,工资按国家关于运动员退役后重新定级的规定办理,低于大学或大、中专毕业生定级工资的,则按毕业生工资定级办法办理。第七条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每年度办理一次。具体程序如下:
一、每年第一季度,由省体委报省人事局、劳动局批转各市人事、劳动部门负责安置;
二、退役运动员一经省人事局、劳动局批准安置,不再属体育运动队的在编人员,由省体委将档案转到负责安置的市人事、劳动部门;
三、自批准安置之日起一个月内,由省体委负责将退役运动员送至安置地,在等待安置期间,由当地体委做好生活接待工作;
四、各安置地人事、劳动部门应在退役运动员批准安置通知下达之日起3个月内,落实接收单位,并出具证明和通知省体委办理行政、户口和粮食关系迁移手续。第八条退役运动员自批准退役之月起兄弯雀,由省体委计发6个月的体育津贴。到新岗位报到后,工资按国家关于运动员退役后重新定级的规定办理,并由省体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计发退役费。第九条年龄未满16周岁的运动员退役,由省体委负责安排文化学习,年满16周岁后,再行安置。第十条在安置工作期间,退役运动员要求离职自谋职业的,由安置地人事、劳动部门审批,给予办理离职有关手续,并出具证明和通知省体委办理户口和粮食关系迁移手续。第十一条各市可参照本办法对市属运动队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作出具体规定。第十二条本办法自1991年1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