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洗澡在水中時間太長對身體好嘛
不好,過長時間在水中,無論熱水涼水都對身體及皮膚不好。而且還會使體內水分丟失嚴重,影響新陳代謝…
⑵ 洗澡時間長是利還是弊
洗澡時間一般在15分鍾即可,最短不少於10分鍾,最長不宜超過20分鍾,這是比較科學的沐浴時間,既能保證清潔度,也能避免洗太久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建議在晚餐後2個小時,睡前半小時來一個熱水澡,水溫在35-45℃,未避免皮膚燙傷不宜超過50℃,此時洗澡可以放鬆全身,鬆弛肌肉和關節,加速血液循環,能幫你安然入睡。
一天洗澡不宜超過2次,以洗1次為最佳,因為洗澡過於頻繁,對皮膚角質層的損傷極大,易引起皮膚細胞脫水,導致皮膚乾燥瘙癢,這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生活。
洗澡時間短
洗澡時間短不能到達洗澡的目的,由於時間倉促,皮膚毛孔未完全打開,不能很好的清除皮膚上的污垢,身體並未在洗澡中得到放鬆,起不到放鬆身體,消除疲勞,促進血循環的作用。
洗澡時間長
洗澡時間長,浴室蒸汽縈繞,易造成大腦缺氧現象,皮膚角質層易受損,皮膚會因脫水乾燥,嚴重導致瘙癢,最不利的影響就是水蒸氣中的有害物質易進入人體血液,危害健康。
洗澡時間過長的危害
易使人疲勞
洗澡本身有解乏,清醒的功效,但是若是洗澡時間長,會適得其反,洗澡時由於水傳熱快,其實是一個消耗人體熱量的過程,會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若是洗澡時間長,機體會消耗過多的能量,易致疲勞,特別是在空腹洗澡的時候,洗澡時間長,還易發生低血糖。
大腦易缺氧
洗澡時間長,熱氣縈繞,浴室內的空氣會逐漸減少,溫度又較高,氧氣會供應不足,加之熱水浴的刺激,會導致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易使人腦部供血不足,出現頭暈,胸悶等缺氧症狀。
皮膚易脫水
洗澡時間過長會使皮膚脫水,皮膚容易因此乾燥,長期如此,皮膚瘙癢明顯。洗澡時間長,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易受傷害,其保護皮膚的作用也容易失去,皮膚細胞內的水分易因此蒸發掉,皮膚就會脫水乾燥,經常這樣,只會加劇皮膚乾燥程度。
吸收有毒物質
洗澡時間長,熱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而自來水中的有毒物質如三氯甲烷,三氯乙烯等會被蒸發到50%-80%以上等,有毒物質隨蒸汽進入人體,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會對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易致癌
自來水中的氯氣有很好的殺菌消毒之效,但是自來水加熱後產生的三氯甲烷對人有致癌作用,人們在洗澡之時,氯氣經加熱生成三氯甲烷,其揮發後會通過人的呼吸系統和皮膚進入人體,在密封的空間內洗澡,時間越長,人體所攝入的三氯甲烷就會越多,有致癌的風險。
⑶ 洗澡時間長有危害嗎
有危害。
首先,如果洗澡的時間太長,那麼有可能容易出現缺氧,以及暈倒的情況。因為在洗澡的過程中,浴室裡面熱氣比較多,空氣就會逐漸減少,溫度也會比較高,氧氣就會出現不足的情況,時間長了,人就容易發生缺氧的現象,甚至還有可能會頭暈胸悶,甚至發生暈倒的情況。
其次,如果洗澡時間太長,人還會比較疲勞,因為這個時候,一般溫度都比較高,血液循環還比較快,體能消耗的也比較快,就容易造成疲勞的情況。這個時候,如果是空腹洗澡,還有可能出現低血糖等現象。
另外,如果洗澡的時間太長,還有可能造成脫水的情況出現,皮膚也會容易出現乾燥的現象,不利於皮膚的健康。建議在日常,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水溫也不要過高。建議洗澡的時間,最多不要超過半個小時為好。
(3)洗澡時間很長可以嗎擴展閱讀
洗澡注意
1、飽餐後和飢餓時不應洗澡。飽餐後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熱水刺激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2、酒後不應洗澡。酒精會抑制肝臟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的恢復。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後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3、勞動後不應立即洗澡。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暈厥。
4、血壓過低時不應洗澡。在水溫過高時,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易出現一時性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5、發燒時不應洗澡。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另外,即使沒有高燒,疾病在急性發展期最好也不洗澡。患嚴重心臟病、高度貧血、尿毒症、高壓達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壓、心肌梗死、急性腎炎、急性肝炎、外傷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6、腦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產生的熱刺激,會使患者體內血流加速,進而增加血液對血管的壓力。當血流通過某些局部病變部位時,容易發生血管破裂。
7、癲癇患者不宜常洗澡。洗澡時,由於大量的水蒸氣被吸入體內,使得體內含氧量下降,加之機體排出的汗液增多,電解質平衡被打亂,易造成暫時性機能紊亂,誘發癲癇。
8、老年人洗澡不宜過頻。老年人體力較弱,皮膚變薄,皮脂腺逐漸萎縮,洗澡過勤,皮膚容易變得乾燥,引起瘙癢。洗澡時水溫過高,體內熱量不易散發,還易造成毛細血管擴張而引起大腦缺血,發生頭暈,甚至暈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洗澡
⑷ 洗澡洗的時間太長(1小時)對身體有什麼危害
洗澡洗的時間太長會導致疲勞感上升。
洗得時間久了,反而會覺得渾身無力。疲勞與血液中的乳酸濃度有關。有研究顯示,劇烈運動後,洗澡5分鍾,血液中的乳酸濃度幾乎沒有變化;而洗10分鍾,乳酸濃度會降低7~8毫克;洗30~60分鍾,乳酸濃度就基本恢復到疲勞前的水平了。
對一般的上班族或輕微勞動者來說,洗澡15分鍾,體內的乳酸濃度就可以恢復正常水平,否則時間長了,會消耗體力,反倒使疲勞感卷土重來。
(4)洗澡時間很長可以嗎擴展閱讀:
頻繁洗澡危害:
「快節奏的生活和便利的生活條件增加了人們的洗澡頻率,」負責這項研究的阿拉伯病理學家賈德巴·胡濃妮說道,「而過於頻繁的洗澡會帶來與人們做這件事的初衷恰恰相反的結果——有害健康。」
先前的研究表明頻繁的洗澡會洗去身上本來就不多的皮脂,加劇皮膚乾燥,從而導致皮炎;用力的搓洗也會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損,細菌、真菌趁虛而入,造成皮膚感染。而最近的這項研究明確顯示經常性的皮膚受損會引起免疫能力下降,各種隨之而來的炎症日積月累下的產物就是——皮膚癌。
⑸ 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這是為什麼
很多人在洗澡的時候都喜歡一直待在衛生間里,不出來不捨得關掉熱水,尤其是在秋冬季節氣候寒冷,室內外溫差大,在衛生間洗一個熱水澡,非常的舒服,所以很多人都不捨得關掉水龍頭,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洗澡的時間是不可以太長的,洗澡時間太長也會對身體有損害。
2、大腦缺氧。如果在洗浴間水蒸氣比較多的話,加上通風較差,洗具的時間過長,很容易會造成大腦缺氧,甚至會暈倒腦出血,心絞痛。
3、頭暈虛脫多汗。尤其是低血糖的人空腹洗澡的話風險非常大,因為在洗澡的時候血液的循環會加速增加血糖消耗容易引起眩暈,心慌多汗。
⑹ 洗澡用多長時間好
許多人在鍛煉之後喜歡美美地洗個澡,不僅可以除去臭汗,還能使身心獲得徹底放鬆,疲勞的身體得以迅速恢復。但專家同時指出,沐浴方法要注意適度適量,否則會造成更大的疲勞。
沐浴是一種簡單而極有效的消除疲勞的方法,人體疲勞時經常表現為肌肉酸痛,而溫水浴對交感神經有刺激作用,可以達到鎮定效果,國外有專家測試表明:運動員在進行大運動量的訓練後,在43攝氏度的浴水中泡洗5分鍾後,血液中的乳酸幾乎沒有變化,而泡洗10分鍾後則乳酸濃度降低7-8毫克,繼續泡洗30-60分鍾後,血液中的乳酸就基本恢復到疲勞前的水平。
但也不是說沐浴的時間越長越好。沐浴時間因人而異、因運動量而異,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的控制,此外還要注意水溫,適宜的水溫可以加速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機體,使機體興奮,一般來說能忍受溫度較高一些的熱水浴更能降低血液中的乳酸濃度,但水溫過高反而會因為體內能量消耗大而造成疲勞。
對於大多數普通健身者來說,沐浴的水溫以40-42攝氏度最適宜,時間一般為10-15分鍾,最長不超過20分鍾,每天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入浴時間過長、次數過頻對消除疲勞的作用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