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環保稅的徵收標準是怎樣的
據報道,自2018年1月1日,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正式實施,按照規定四大類污染需要征稅 建築和交通雜訊暫未納入,同時居民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未納入征稅范圍。
按照《環境保護稅法》規定,納稅人應當向應稅污染物排放地的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
希望環保稅的實施有助於環境治理的改善!
⑵ 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繳納嗎
《環境保護稅法》規定
第十八條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納稅人申報繳納時,應當向稅務機關報送所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2)環保稅可以按照工作時間徵收嗎擴展閱讀:
環境保護稅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庇古最先提出的,他的觀點已經為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接受。歐美各國的環保政策逐漸減少直接干預手段的運用,越來越多地採用生態稅、綠色環保稅等多種特指稅種來維護生態環境,針對污水、廢氣、噪音和廢棄物等突出的「顯性污染」進行強制征稅。
201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施行。
這些環境稅收手段加強了環保工作的力度,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芬蘭全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從80年代初的每年60萬噸減少到幾萬噸;
美國多年來堅持利用環保稅收政策,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是雖然汽車數量不斷增加,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卻比70年代減少了80%,空氣質量得到很大的改善。
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雖然也採取了一些稅收措施,但比較零散且在整個稅收體系中所佔比重較小,無法充分起到調節作用,也無法滿足環境保護所需資金。
嚴格地說,中國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生態稅,而且某些稅收優惠政策在扶持或保護一些產業或部門利益的同時,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壞。
如對農膜、農葯尤其是劇毒農葯免徵增值稅,雖然有利於降低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保護農民的利益,促進農業的發展,但農葯和農膜的大量使用卻直接造成對生態和環境的嚴重污染和破壞。
現行消費稅雖然對某些污染產品、高能耗消費品及不能再生和替代的資源性消費品進行徵收,但主要政策目標仍是控制和調節奢侈消費行為,強調財政作用,其環保意義不大。
⑶ 環保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環境保護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當日。納稅人按次申報繳納的,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繳納稅款。
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百分之三十的,減按百分之七十五徵收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低於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百分之五十的,減按百分之五十徵收環境保護稅。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稅務機關應當建立涉稅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配合機制。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將排污單位的排污許可、污染物排放數據、環境違法和受行政處罰情況等環境保護相關信息,定期交送稅務機關。稅務機關應當將納稅人的納稅申報、稅款入庫、減免稅額、欠繳稅款以及風險疑點等環境保護稅涉稅信息,定期交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第十六條規定,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當日。
⑷ 環境保護稅征稅范圍
環保稅的征稅對象和范圍是:1、征稅范圍為直接向環境排放的大氣、水、固體和雜訊等污染物。2、環保稅的征稅對象,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這意味著,不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不繳納環保稅。居民個人也不屬於納稅人,不用繳納環保稅。
有下列情形,不屬直接向環境排放污染物,不繳納環境保護稅: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向依法設立的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設施、場所貯存或者處置固體廢物的。
排污稅徵收標准如下:應稅大氣污染物適用稅額為每污染當量3.9元,應稅水污染物適用稅額為每污染當量2.8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標准為每噸5元—1000元;雜訊按超標分貝數,稅額標准為每月350元—11200元。
下列情形,暫予免徵環境保護稅:(一)農業生產(不包括規模化養殖)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二)機動車、鐵路機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動污染源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三)依法設立的城鄉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場所排放相應應稅污染物,不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四)納稅人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符合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標準的;(五)國務院批准免稅的其他情形。前款第五項免稅規定,由國務院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第七條
應稅污染物的計稅依據,按照下列方法確定:
(一)應稅大氣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摺合的污染當量數確定;
(二)應稅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摺合的污染當量數確定;
(三)應稅固體廢物按照固體廢物的排放量確定;
(四)應稅雜訊按照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分貝數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第十八條
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
納稅人申報繳納時,應當向稅務機關報送所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⑸ 環境保護稅什麼時候開繳
今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施行,標志著中國有了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稅種。依照規定,環保稅按季申報繳納,2018年4月1日至15日是環保稅首個征期。
在具體徵收標准方面,環保稅法規定,大氣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稅額幅度為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稅額為每噸5—1000元。雜訊按超標分貝數,稅額為每月350—11200元。各省(區、市)可依照稅法授權,來確定環保稅適用稅額。
⑹ 環保稅什麼時候徵收的
環保稅是為了保護環境而推出的一個征稅政策。那麼,環保稅什麼時候徵收的?作為企業,不知道自己要不要交環保稅的話,可以打電話咨詢下。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環保稅的相關介紹。
環保稅什麼時候徵收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環境保護稅將於2018年1月1日開征。4月1日,環境保護稅將迎來首個征期.
作為我國第一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線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實施,這也意味著我國已經實施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將退出歷史舞台。
同時,在稅收征管方面,將環保費改為稅收後,將徵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為稅務機關,環保部門將配合開征稅收。「企業申報,稅收征管,環保監測,信息共享」的收集管理模式。需要說的是,環保稅是新徵收的獨立綠色稅。它以應稅污染物排放為征稅對象。稅收計算的依據與其他稅收不同。它具有很強的專業素養和復雜的收集和管理。
企業怎麼知道自己要交環保稅
如果說你的企業有自己的污水集中處理場,或者說有自己的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廠,或者說有符合環保標準的一些設施啊,場所啊,處置一些廢棄物品的固定的地方,那也不用徵收環境保護稅。所以說,講白了就是除開那一些不需要進行排污的企業之外,其他的企業如果說按照國家規定,正常的繳納了處置費和一些污水處理費之後就可以不用徵收環保稅了。
哪些企業要交環保稅
1.環境保護稅納稅人,是指將納稅人直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及《環境保護法》管轄范圍內的其他海域環境聯系起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 污染物進入環境。
2.有必要將污染物排放到依法設立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場所,並繳納處理費的,不繳納環境保護稅。
⑺ 環保稅從什麼時候開始徵收
環保稅從2018年1月1日開始徵收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相關的環境保護稅。
一、環保投訴電話12369受理范圍:
1.對屬於各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職責范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舉報事項,應當予以受理。
2.對不屬於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處理的舉報事項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舉報人依法向有關機關提出。
3.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或者已經進入上述程序的,應當告知舉報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向有關機關和單位提出。
4.舉報事項已經受理,舉報人再次提出同一舉報事項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舉報人受理情況和辦理結果的查詢方式。
5.舉報人對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做出的舉報件答復不服,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舉報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舉報人可以依照《信訪條例》的規定提請復查或者復核。
6.對涉及突發環境事件和有群體性事件傾向的舉報事項,應當立即受理並及時向有關負責人報告。
7.涉及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舉報事項,由舉報事項涉及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協商受理;協商不成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協調、決定受理機關。
8.對舉報人提出的舉報事項,環保舉報熱線工作人員能當場決定受理的,應當當場告知舉報人;不能當場告知是否受理的,應當在15日內告知舉報人,但舉報人聯系不上的除外。
二、環保噪音污染的標準是:
1.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分貝、夜間40分貝。
2.以居住、文教機關 為主的區域,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
3.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
4.工業區,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
5.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 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夜間指22點到次日晨6點)。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三十八條 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條 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發生糾紛,行為人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條 兩個以上侵權人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濃度、排放量,破壞生態的方式、范圍、程度,以及行為對損害後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確定。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 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
⑻ 環境保護稅征稅范圍
環境保護稅征稅范圍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雜訊。
環境保護稅是對在我國領域以及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徵收的一種稅。
環境保護稅採用定額稅率。固體廢物和雜訊的稅額標準是全國統一的。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的確定和調整,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考慮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要求,在《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規定的稅額幅度內提出,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環境保護稅計稅應稅污染物的計稅依據:
應稅大氣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摺合的污染當量數確定。
應稅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摺合的污染當量數確定。
應稅固體廢物按照固體廢物的排放量確定。
應稅雜訊按照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分貝數確定。
環保稅的徵收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稅務機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單位分工協作工作機制,加強環境保護稅徵收管理,保障稅款及時足額入庫。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當日。納稅人應當向應稅污染物排放地的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
應稅污染物排放地是指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口所在地;應稅固體廢物產生地;應稅雜訊產生地。
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
納稅人申報繳納時,應當向稅務機關報送所排放應稅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濃度值,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納稅人按季申報繳納的,應當自季度終了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繳納稅款。納稅人按次申報繳納的,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繳納稅款。
稅務機關發現納稅人的納稅申報數據資料異常或者納稅人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可以提請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進行復核,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稅務機關的數據資料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機關出具復核意見。稅務機關應當按照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復核的數據資料調整納稅人的應納稅額。
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除依照環境保護稅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外,應當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即納稅不能免除污染責任。
⑼ 環保稅開征,環保稅怎麼徵收
環保稅是通過各地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法定稅額幅度內決定法定稅額幅等方式進行徵收。據悉,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
江蘇、海南和四川確定的稅額適中。其中,江蘇規定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徵收稅額分別是每污染當量4.8元和5.6元,四川為3.9元和2.8元。京津冀和周邊省份則普遍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確定了較高的具體適用稅額。日前召開的北京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北京市應稅大氣污染物適用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應稅水污染物適用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4元,均按環保稅法規定的稅額幅度上限執行。河北省將環保稅大氣主要污染物和水主要污染物稅額分為3檔,分別按照環保稅法規定的最低標準的8倍、5倍和4倍執行。最高一檔稅額為:應稅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9.6元,應稅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1.2元。其他污染物實行全省統一標准,按環保稅法規定的最低稅額的4倍執行。
除北京市、河北省稅額較高之外,山東省也將執行較高的大氣污染物稅額,但將對不同種類的大氣污染物區別對待。根據該省確定的方案,應稅大氣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6元,其他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2元。
稅法規定,納稅人應當向應稅污染物排放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環保稅。環保稅按月計算,按季申報繳納。不能按固定期限計算繳納的,可以按次申報繳納。
根據稅法,納稅人應當自季度終了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繳納稅款;按次申報繳納的,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並繳納稅款。
⑽ 環保稅將於何時開始徵收
2018年1月1日,中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正式實施,這也意味著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將退出歷史舞台。
《環境保護稅法》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現行的排污費是實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