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有氧運動啊!是不是有利有呼吸的運動
7月13日 21:06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也就是說,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簡單來說,是指任何富韻律性的運動,其運動時間較長(約15分鍾或以上),運動強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5%)。是不是「有氧運動」,衡量的標準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鍾的運動量為有氧運動,因為此時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 因此,它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要求每次鍛煉的時間不少於1小時,每周堅持3到5次。這種鍛煉呀,氧氣能充分酵解體內的糖分,還可消耗體內脂肪,增強和改善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調節心理和精神狀態,是健身的主要運動方式。所以說,您要是體重超標,要想通過運動來達到減肥的目的,建議您選擇有氧運動,象慢跑、騎自行車呀什麼的,這些運動呀,不僅能夠很好的起到消耗體內脂肪的目的,而且還簡單易行。
【常見的有氧運動】
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跳健身舞、做韻律操等等。有氧運動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不中斷和持續,時間長。同舉重、賽跑、跳高、跳遠、投擲等具有爆發性的非有氧運動相比較,有氧運動是一種恆常運動,是持續5分鍾以上還有餘力的運動。
【有氧運動的好處】
有氧運動的目的在於增強心肺耐力。在運動時,由於肌肉收縮而需要大量養分和氧氣,心臟的收縮次數便增加,而且每次壓送出的血液量也較平常為多,同時,氧氣的需求量亦增加,呼吸次數比正常為多,肺部的收張程度也較大。所以當運動持續,肌肉長時間收縮,心肺就必須努力地供應氧氣分給肌肉,以及運走肌肉中的廢物。而這持續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當心肺耐力增加了,身體就可從事更長時間或更高強度的運動,而且較不易疲勞。
汽油的燃燒離不開氧氣,所以我們也可以把發動機的工作稱為有氧運動。同樣,人類在運動中也要燃燒燃料,人類的「燃料」是糖類、蛋白質和脂肪。人類的這些「燃料」都儲存在人體的細胞中,當你運動時,就會消耗這些「燃料」以獲得動力。
與發動機燃燒汽油一樣,人類在燃燒「燃料」(即氧化)的時候也需要氧氣助燃。人們在運動時大口大口地呼吸,使空氣中的氧氣通過肺泡進入到血液循環系統之中,然後隨著動脈血流向全身的組織細胞中,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低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基本上都是有氧運動,比如,走步、慢跑、長距離慢速游泳、騎自行車、跳舞等。有氧運動能夠有效地鍛煉心、肺等器官,能改善心血管和肺的功能。
人在利用氧氣的過程中,有一個相當大的時間差,這個時間差就決定了劇烈的、短時間的運動成為了無氧運動。而當你運動的時間足夠長時,氧氣已經溶入到細跑中,身體內的葡萄糖得到了充分的「燃燒」,從而轉化為新的能量,這樣的運動就是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需要大量呼吸空氣,對心、肺是很好的鍛煉,可以增強肺活量和心臟功能。
長期堅持有氧運動能增加體內血紅蛋白的數量,提高機體抵抗力,抗衰老,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動脈硬化,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減肥者如果在合理安排食物的同時,結合有氧運動,不僅減肥能成功,並且減肥後的體重也會得到鞏固。有氧運動對於腦力勞動者也是非常有益的。另外,有氧運動還具備恢復體能的功效。
Ⅱ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以及脂肪肝患者,一定要做有氧運動,患有心律不齊、心腦動脈血管硬化的人,以及年齡大的人,也都應該做有氧運動。如果是為了強壯肌肉、健美體形,預防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以及骨質疏鬆、骨質軟化的人, 應當做無氧運動。
【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人體運動是需要能量的,如果能量來自細胞內的有氧代謝(氧化反應),就是有氧運動;但若能量來自無氧酵解,就是無氧運動。有氧代謝時,充分氧化1克分子葡萄糖,能產生38個ATP(能量單位)的能量;而在無氧酵解時,1克分子的葡萄糖僅產生2個ATP。有氧運動時葡萄糖代謝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以通過呼吸很容易被排出體外,對人體無害。然而在酵解時產生大量丙酮酸、乳酸等中間代謝產物,不能通過呼吸排除。這些酸性產物堆積在細胞和血液中,就成了「疲勞毒素」,會讓人感到疲乏無力、肌肉酸痛,還會出現呼吸、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嚴重時會出現酸中毒和增加肝腎負擔。所以無氧運動後,人總會疲憊不堪,肌肉疼痛要持續幾天才能消失。
人體預存的ATP能量只能維持15秒,跑完一百米後就全部用完,跑二百米時後面的一百米,必須由血糖在無氧狀態下,迅速合成新的熱能物質ATP來提供能量,其副產品是乳酸。跑二百米或四百米、一百米游泳、網球和足球等運動,是利用血糖無氧分解所提供的能量,故運動後肌肉里累積大量乳酸,乳酸是運動後引起肌肉痛的物質。這類運動所需的血糖由澱粉提供,故也燒不到脂肪,這不是有氧運動,對減肥無益。
血糖(澱粉)無氧分解所提供的能量,只能維持四十秒,跑完四百米後就全部用完。跑八百米時,後面的四百米,必須由血糖、血脂肪酸和血氨基酸在有氧狀態下,合成新的熱能物質ATP來提供能量,而血糖由澱粉分解後供應,血脂肪酸由脂肪分解後供應,血氨基酸由蛋白質分解後供應,這整個過程需要氧氣,也就是靠氧氣燃燒澱粉、脂肪和蛋白質來生產熱能物質ATP,供應後段運動所需的熱量,這後段的運動就是有氧運動。
跑八百米或一千五百米、二百和四百米游泳、拳擊等運動,都需要開始利用氧氣燃燒澱粉、脂肪和蛋白質,故此類運動的後段都是有氧運動,作為有氧運動,心率一般在130次/分為最佳。運動的前段大約五分鍾先燒澱粉,運動持續越久會燒掉越多的脂肪,只要持續半小時至一小時,所消耗熱量的五成,就由燃燒脂肪來供應,如不節食,即使一小時的有氧運動,只能燒掉食物里的澱粉和脂肪,燒不到人體內積存的脂肪,對減肥仍然無益;節食後,一小時的有氧運動才有機會燒到體內的肥油。
【怎樣掌握有氧運動的要領和尺度 】
●運動前預熱每次運動前需要有個熱身過程即准備活動,活動關節韌帶,抻拉四肢、腰背肌肉。然後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進入適當強度的運動狀態。熱身,一般是指用小強度的有氧健身來使自己的身體漸入佳境,體溫慢慢升高,心率提高,呼吸勻速變快。血液循環也更迅速,這樣氧和養料就會被輸送到心臟和肌肉,為你的運動做好准備,熱身活動目的達到後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身體微微開始出汗。熱身的時間5~10分鍾就可以了。天冷時,熱身時間要長,並多穿些衣服。
有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不熱身就直接進入高強度的有氧訓練,如果這樣的話,由於心血管系統和肺部還都沒有進入狀態,體溫也比較低,肌肉的柔韌性不好,就很容易造成損傷。另外熱身之後再運動,感覺也會好一些,運動時間也可以更長。換句話說,不熱身就運動,你更容易疲勞。
●接近而不超過「靶心率」一般來說,靶心率為170-年齡的數值。如果你60歲,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你在運動時,可隨時數一下脈搏,心率控制在110次/分以下,運動強度就是合適的,當然這是指健康的運動者,體弱多病者不在此列。如果運動時的心率只有70~80次/分,離靶心率相差甚遠,就說明還沒有達到有氧運動的鍛煉標准。
●自我感覺自我感覺是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包括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面色微紅、津津小汗,這表明運動適量;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心口發熱、頭暈、大汗、疲憊不堪,表明運動超限。如果你的運動始終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遠,那就說明你的鍛煉不可能達到增強體質和耐力的目的,還需要再加點量。
●後發症狀即運動過後的不適感覺,也是衡量運動量是否適宜的尺度。一般人在運動之後,可有周身輕度不適、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覺,休息後很快會消失,這是正常現象。如果症狀明顯,感覺疲憊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一兩天不能消失,這說明中間代謝產物在細胞和血循環中堆積過多。這是無氧運動的後果,你下次運動可就要減量了。
●放鬆與熱身有同樣的作用,在運動中,血液循環加快,血液的量也增加了,特別是四肢部分。如果馬上停止運動,血液會囤積在下肢而給心臟造成多餘的負擔。嚴重時會影響到大腦供血,甚至出現眩暈和頭昏。所以運動目的達到後應該有5~10分鍾的放鬆,也就是逐步減小運動強度,慢慢地恢復到安靜狀態。
【有氧運動一周需要幾次】
關於運動的頻率,美國運動醫學會推薦正常人應該每周運動2~5次,如果你以前沒有運動習慣,就要從少量開始,每周兩次,然後慢慢增加到三次、四次。初學者常犯的錯誤是開始健身時由於熱情高漲,想要盡快達到效果,就一下子每天鍛煉,每次鍛煉的強度也很大,這樣做往往會訓練過度,短時間內就會出現疲勞、失眠、渾身過度酸痛等症狀。於是就又會停止下來。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健身是個長期的習慣,想有健美的體魄,一生都應該堅持健身。最佳體型和健康狀況,得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堅持才可以做到。循序漸進才是最佳方案。
循序漸進這是所有運動鍛煉的基本原則。運動強度應從低強度向中等強度逐漸過渡;持續時間應逐漸加長;運動次數由少增多。以上這些都要在個人可適應的范圍內緩慢遞增,不要急於求成。年老體弱者或有慢性疾患的人,更要掌握運動的尺度。最好在運動前去看醫生,全面查體,由醫生根據個人情況,開出具體的有氧運動處方,再依方進行鍛煉。 此外,運動產生的疲勞是否能在第二天消除,也是衡量是不是有氧運動的一個標准:如果疲勞在第二天不能消除,則說明運動過量了,已超出有氧運動的范圍。
【有氧運動的理想減肥速度】
一般人慢跑一分鍾消耗15千卡左右熱量(體重越大消費越多),而一公斤的脂肪是3500千卡。如果每天慢跑30分鍾,在飲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一星期可減一公斤。
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推算,實際上運動後多少都會多吃一點兒,專家建議的減肥速度是一星期半公斤,這樣減下來的體重不易反彈。
【有氧運動的八大誤區】
●誤區一:有氧運動比力量訓練在控制體脂方面效果更好。
事實:有氧運動與力量訓練結合進行是將體脂控制在理想水平的最好方法。許多人出於以下兩點理由,錯誤地以為單獨進行有氧鍛煉對控制和減少體脂最有效。⑦ 有氧運動首先消耗的是脂肪,而力量訓練消耗的是儲存在體內的糖:②在設定的心率范圍之內,45分鍾的有氧鍛煉要比同樣時間的力量訓練消耗更多的熱量,練練停停的力量訓練需要每組之間休息,消耗的熱量要少得多。 道理是這樣的:有氧鍛煉能達到消耗熱量的目的,但卻不能長時間地提高新陳代謝率。力量練習雖不能長時間提高心率,但它卻增加了肌肉總量,從而使新陳代謝率得到提高,使人在休息時也能消耗更多的熱量。這就是有氧鍛煉與力量練習結合進行才是最佳減肥方法的原因。
●誤區二:有氧運動越多越好。
事實:一件好事做過了可能會變成壞事,導致相反結果。有氧運動也是如此。雖然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脂肪消耗辦法,但長時間的有氧鍛煉消耗的不僅僅是脂肪,而且還包括肌肉[研究發現,兩小時中量的有氧鍛煉可耗盡體內90%的白氨酸——對肌肉生長非常重要的一種氨基酸。通常情況下,正常的白氨酸水平可防止因鍛煉過度引起的肌肉分解。
●誤區三: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消耗更多脂肪。
事實:不正確。減脂的原理在於你每天消耗的熱量要多於吸收的熱量,較高強度的鍛煉比低強度的訓練能消耗更多的熱量。
運動生理學家發現,運動量達到最大心率的60%時,身體消耗的脂肪比糖(糖元)或蛋白質(肌肉)要多。但如果運動強度再大一些,即最大心率的75%以上時,身體就會直接將脂肪、糖、蛋白質全部作為能量來源。也就是說你練得越苦,消耗的熱量也越多。但是,對初練者來說,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加運動量,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有可能適應較大強度的運動量。
●誤區四:先做有氧鍛煉,然後進行力量練習,才能變苗條。
事實:為了消耗更多的熱量,在有氧活動中就要一定的強度,理想的方式是達到最大心率的70%以上。而力量練習的目的是增加肌肉,理想的重量以用正確姿勢每組重復6—12次為佳。
最明智的辦法是在短暫的熱身後先進行力量練習,然後做有氧活動。如果你把有氧活動放在前,由於它可降低肌糖元儲備並吞噬掉你的力量,那麼你的體重可能不但不減輕,反而會增加。反過來,如果你先進行力量練習,你很快就能達到你所需要的狀態,做好有氧運動的准備。
●誤區五:多做20分鍾的有氧練習,把多吃的甜食或其他美味消耗掉。
事實:如果你為了消耗掉多吃的甜食,偶爾延長有氧鍛煉時間不至於有什麼不好,但如果成了習慣,結果只能有害無利。假如你經常以延長鍛煉時間作為過量飲食的借口,你實際上已把自己置於過度訓練的境地中了,那麼你的身體根本沒有時間從過度訓練的疲勞當中恢復過來。
當機體不能適應訓練時,要達到增肌及減脂的目的是很困難的。因為過量訓練可導致分解代謝激素的過多分泌,這種激素附著在肌肉上,使肌肉不能合成。所以,經常在一餐中過量食用的人,應在下一次有氧訓練中稍稍增加點強度,或者減少下一餐的熱量攝入。
●誤區六:進行大量的有氧及輕力量練習將有助於降低不理想的體脂水平,同時還能保持肌肉。
事實:體脂測驗可表示脂肪與其他身體組織(肌肉、骨頭等)的比率。減少脂肪的關鍵之一是擁有更多的肌肉。的確,改善令人沮喪的體型不外乎兩種方法,即減掉盡可能多的脂肪,發展盡可能多的肌肉。
選擇有氧運動的人當然可以達到減脂目的,但當他們從事過量的有氧練習,將力量練習棄之一旁或進行輕力量練習時,絕對不足以保持肌肉總量,如果肌肉總量減少了,休息狀態的新陳代謝率降低,體脂比率將隨之上升。要改變脂肪與肌肉比率,應該採用相對重些的力量練習發展並保持肌肉總量。力量練習之後,進行中到高強度的有氧鍛煉。
●誤區七:去健身房進行有氧鍛煉前,吃一頓健康餐,增加點能量。
事實:鍛煉前的進餐內容要看你飯後多長時間去鍛煉。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脂,最好在鍛煉前3小時時攝入營養均衡的一餐;如果你想在有氧鍛煉前1.5到2小時時進餐,應減少進餐量,如果你在1小時之內就要進行有氧鍛煉,不要攝入碳水化合物。原因是這樣的:有氧練習10—20分鍾後,身體19傻地開始消耗脂肪 (主要)。而身體能否有效地將脂肪當作燃科消耗則取決於你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顯然,如果你攝入的是高碳水化台物,那麼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也會很高,葡萄糖可以延緩身體把脂肪當作燃科消耗的時間。
●誤區八:低強度的有氧練習不但可以消耗脂肪,還有利心臟健康。
事實: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每周3—4次、每次至少30分鍾,以最大心率的50—75%鍛煉的有氧運動對心臟最有利。它將對心血管系統和心肺功能有積極的改善作用,並顯著減少相關疾病的危險。美國心臟協會建議,初練者的運動心率以最大心率的50%為宜,幾周後,強度逐漸增加到最大心率的75%。總之,訓練強度越大。你的體型保持得越好。因為心臟與其他部位一樣,也是一塊肌肉,它同樣需要大強度的練習!
『貳』 對肺最好的運動項目是有氧運動
對肺最好的運動項目是有氧運動,比如唱歌、吹嗩吶、慢跑、快走、跳繩等運動方式都會對肺有很大好處。
1.唱歌: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唱歌,唱歌的時候需要使用到肺活量,唱歌的時候需要調整好自己的氣息,需要肺部發力,所以對鍛煉肺部還有好處。
2.吹嗩吶:吹嗩吶對肺部的鍛煉是非常大的,因為吹嗩吶的時候需要肺部不停的擴張和收縮,需要肺部發出很大的力氣,才能夠讓氣息吹響嗩吶。
3.慢跑:慢跑可以有效的鍛煉肺活量,使得肺活量能夠有效的增加,長期慢跑的人肺活量一般來說都比普通人大一些,具有很好的益肺的功效。
4.快走:我們提高我們走路的速度,使得我們走路的速度保持在比較快的節奏上,這樣也可以鍛煉肺活量,有益於肺部健康。
5.跳繩:跳繩其實也是一種非常有益於肺部健康的運動,跳繩屬於一種有氧運動,會提高肺部的肺活量,對肺部健康還有好處。
對肺部好的運動項目是比較多的,特別是有氧運動有利於肺部健康,至於到底哪一個是最好的沒有準確的答案,因為不同的人適合採取的運動方式是不同的。
『叄』 氣息怎麼練長
氣息的日常增長訓練分兩個方面:
1開源:增加肺活量,多進行有氧運動,進行深呼吸擴胸之類的來進行。
2節流:結合橫膈膜來練習。橫膈膜在演唱過程中起到了減速氣息的作用,過程中可以讓我們把氣息保持的更好
氣息的初級入門大體分為基礎的三個階段
1,氣量控制:此時橫膈膜(橫膈膜不是隨意肌,要藉助其他肌肉幫助)不一定有什麼感覺,別想太多,但是肌肉形態上總是可以保持住了。保持住後第一個感覺,根據力量變化,氣量可以選擇性的收住一些了。
2,壓力產生:1做熟練後,我們的氣息開始有內部壓力的體現了。有些人稱之為支撐感,這個情況類似於一些氣體憋在體內了,但不能用憋這個詞,因為橫膈膜控制的情況下氣息雖然慢也是運動的,而憋則直接是聲帶一卡,所有就都真的卡住了
3,增壓過程:壓力可以基礎掌控後,我們開始涉及到一些基礎的擋氣位置支撐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純粹壓力的穩定可能不夠用了,於是有了增壓需求。增壓需求事實上是增加了一個意識點,所以整體上的力量反而會輕松一些。
『肆』 唱歌氣息不足跑步有用嗎
唱歌氣息不足跑步有用嗎
唱歌氣息不足跑步有用嗎,健身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這項運動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鍛煉身體,不同的人應該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來安排運動時間,鍛煉身體有利於增強我們的身體素質,下面我帶你了解唱歌氣息不足跑步有用嗎好處。
唱歌氣息不足跑步有用嗎1
確實跑步可以增強「氣息」,但無法增強「播音中氣息的控制能力」,這是兩個概念。跑步練的氣息是「天然氣息」,而播音練的是「技巧氣息」。
從這個方面來說,播音氣息不夠,找一個「健身教練」可能幫助不會很大。
女生與男生女生的肺活量平均來說比男生小500-1000毫升,而男生能完成的稿件,女生一樣是可以完成的。這就說明,播音時氣息夠不夠,與肺活量大小關系不大。跑步、游泳或許可以提升肺活量,但並不等於對播音的氣息會有直接的提升。
「吸太多」反而「不夠」有朋友擔心氣息不夠,播音之前,可能會比較有意識地深吸一口氣,會有點像准確潛泳的感覺,這樣容易使氣息的控制處於偏緊(吃力)的狀態。其實了解過一些潛泳的技巧會發現,並不是「越使勁吸氣」,「憋氣」時間就越長。
潛泳通常是先做幾次慢節奏的深呼吸,在幾次呼吸時找到吸得最舒服的一口氣,再下潛,憋氣時間往往能更長。如果只追求大量的吸氣,卻讓自己處於非常不舒服的憋氣狀態,這時往往憋氣時間不會很長。
吸得累,呼得累有時候,呼氣累,可能是因為吸氣就累。大家在做「慢吸慢呼」練習時,或許會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吸氣時感覺肌肉不協調、別扭、費力、憋得難受,呼氣肯定從一開始就不會輕松,氣息通常也不會很長。
當你在吸氣的一瞬間,稍微放鬆,轉移一下注意力,不太去注意「呼吸」的時候,吸得最輕松、最舒服的一口氣,往往呼氣就會很長的,甚至有一種氣息用不完的感覺。原因就是在呼吸的控制上,沒有了「多餘的力量」,越省力,越輕松,反而氣息越長。練習時可以注意去找到這種感覺,慢慢記住和熟練。
腰腹部不要擠壓「兩肋打開,腹壁站定」就像是一個「氣球」,吸進來的氣就儲存在兩肋和腹壁組成的這個「氣球」里。氣息要長,關鍵是呼得省,把氣息相對輕松的保持在「氣球」里(不漏氣),慢慢用。
氣息用得快,不夠用,往往是因為氣息沒有很好的保持在「氣球」里。發聲時,兩肋和腹壁有擠壓感(如圖),而這個擠壓的力,就是呼吸控制中「多餘」的力,這個力會使氣息難以輕松從容的保持在兩肋,是導致氣球「漏氣」很快的原因之一。練習時,可以注意避免出現腰腹部擠壓的感覺。
腹壁不能鬆懈有的朋友氣息一深一淺、時長時短、不夠穩定,可能是因為腹壁沒有「站定」,腹壁鬆懈了,「氣球」就癟了,氣球里就沒氣了,這就會導致提氣、氣不夠、喉部緊張等問題。鬆懈其實也是一種「緊」,會導致肌肉僵、不敏捷,影響「氣球」輕松地、再次地進氣(換氣)。發聲時需要注意,腹壁站定,不能擠壓,也不能鬆懈。
讓「呼吸」變舒服要讓吸氣更輕松、舒服,就需要盡量讓自己沒有注意力的「不覺吸氣」,這種狀態下,會有一種氣息是從「後背」吸入兩肋的感覺,所以前胸的肌肉不會因為吸氣而變緊張。
「不覺吸氣」,可以讓喉部和前胸得到「解放」,喉部的鬆弛,又更利於喉部與氣息的'配合,小的氣息量就能發出高質量的聲音,進一步提高了氣息的利用率,節省了氣息。當吸氣變得輕松舒適時,呼氣、發聲往往會有立竿見影的提升。
因為「吸」和「呼」都減少了多餘的力量(阻力),而原本呼吸控制就不需要很大的力氣(巧勁)。
通常感覺呼吸控制費力,主要在於多餘的力量對呼吸控制構成的阻力,損耗比較大,氣息浪費的多,發聲效率低。
唱歌氣息不足跑步有用嗎2
跑步練氣是非常必要的,還有游泳,跑步可以鍛煉心肺機能和呼吸肌肉,增加肺活量,是長氣的基礎。用肚子呼吸,吸氣的時候把肚子鼓到最大,呼氣的時候把肚子縮到最小,然後加快頻率,練著練著氣就變長了。每天盡量做20分鍾的戶外或室內的跑步運動,通過跑步運動能收緊全身肌肉,尤其是下身的部位,像大腿及小腿,有助於擴張心肺功能,增強肺部吸納氧氣量。
唱歌用的是腹式呼吸,用腹式呼吸對提高肺活量較好,對人的身體有好處,是提倡的。
慢跑是有氧活動對人的身體有好處,呼吸要均勻就好。至於要吸多少次這要看身體情況,和肺活量的大小。身體好經常鍛煉的人呼吸就均勻就慢一些,鍛煉少的人呼吸就會急促一些。至於呼吸多少次這是訓練量,只要適合就好不必太計較。有助於練氣息。
『伍』 唱歌時候總是感覺氣不足如何通過運動提高肺活量
1、多做有氧,比如跑步、跳繩、游泳、自行車等,(不能太慢,要有呼吸急促的感覺,達到減脂的心率,或者用變速跑)每周跑3、4次,每次30-45分鍾;2、多做些腹部運動,能使你在唱歌時較好使用腹式呼吸來控制氣息3、平時做些喉部肌肉訓練,使喉結上下運動,節奏要慢些,用心感受。聲帶不震動,不要發出聲音。多練才能使你唱到最後聲音還是比較飽滿,不走音。音樂與體育也是互補的,加油!
『陸』 鍛煉肌肉的同時可以做有氧運動嗎
我很高興你問了這個問題,因為對於正在鍛煉肌肉的人來說,有氧運動有利有弊。
很多人忽視了不同形式的有氧運動的好處。我並不反對它。我每天都做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對我來說,那就是每天盡可能多地走。我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健康,也是為了精神和情感上的提升。如果我這么做只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我早就對它失去興趣了。有氧運動可以讓你感覺很好!
我們在做有氧運動和鍛煉肌肉時遇到的問題是,有時人們會過度地進行有氧運動——或者做有氧運動的時間過長。有些人可以這樣做,但如果你是一個很難獲得的人,這可能不是一個好主意。每周進行幾天HIIT訓練與每天都進行HIIT訓練或早晚跑幾英里完全不同。
為什麼不讓你的一個療程基於循環?沒有時間做舉重或有氧運動,但想做點什麼?讓你自己通過一個粗略的基於電路的訓練計劃。把4-5個練習背靠背地進行,並連續地執行,不間斷。然後在最後一個練習中,休息15秒,然後再次啟動。這是一種鍛煉肌肉、耐力和有氧運動的好方法。這是一個巨大的脂肪燃燒器,你真的可以從一個訓練計劃中得到兩個好處。你甚至可以每周做一次這樣的運動來打破有氧運動和訓練的單調。
我真的希望這些小技巧能幫助你意識到有氧運動可以在不破壞肌肉儲備的情況下融入你的日常生活。記住,在訓練時,一定要分清目標的輕重緩急,把它作為你的第一個重點。
『柒』 健身對唱歌氣息的提升有多大幫助
跑步:這是最簡單也最方便的鍛煉項目,不受天氣影響,寒暑假都能進行。對增強肺活量來說,變速跑的作用最大。快步跑100米,然後慢慢跑回來,如此反復地跑,每跑兩到三公里為一組,每次鍛煉最好跑兩到三組。快步並非說速度一定要飛快,而是要拉大步子快走,因為速度過快學生承受不了。由於目前許多學生都沒有定期鍛煉的習慣,所以在練變速跑前首先要練習慢跑作為「預備課」。慢跑時根據自己的能力而行,過量的話對心肺負擔太重,運動量不夠的話則刺激不夠。如何判斷運動量?每次跑完後脈搏在每分鍾130~140左右為適宜。剛開始進行鍛煉,許多人都有全身疼痛氣上不來的感覺,堅持運動一周左右這種情況就會大大改善,這時就能轉入變速跑。變速跑也要循序漸進,最初先練一組,然後逐步加量。
游泳:因為水對肺部存在壓力,能提升對呼吸機能的能力要求,所以游泳鍛煉肺活量的效果比跑步還好,是目前適宜中小學生增強肺活量的最佳方式。盡管寒假天氣冷,游泳不如暑假那麼容易展開,但不少健身場館都有溫水池,青少年也可以選擇冬泳。需要強調的是游泳不等於玩水,反復不斷游才對提升肺活量有幫助。鍛煉的方法類似變速跑,也要快游出去再慢游回來,以50米為距離,來回反復游。
以上的項目需要在社區進行,同時在家裡還有一些簡易運動方法可以鍛煉肺活量。
跳繩:不僅鍛煉到肺部機能,還有利於增高,以及增強人體協調能力和靈敏度。跳繩時有快速跳和跳花式兩種選擇,前者在短時間內多次跳,後者強調變換姿勢,可以跳一下甩兩下繩子,或者帶人跳、正反跳。俯卧撐:既練習了上肢力量,對肺活量也有幫助。每次根據個人能力連續做幾十個,在地上難度大的話可以將手撐在桌子上做。
騎自行車:選擇在比較開闊往來車輛稀少的路段,上坡路段最佳,憋足氣快速騎車登上坡,往返幾次。
呼吸操提升肺活量
深呼吸:瑜伽練習者叫腹部呼吸,俗稱「喘大氣」。深呼吸時,第一步是5秒鍾的吸氣:先慢慢地由鼻孔吸氣,使橫隔膜向下拉,腹部會鼓脹起來,接著繼續吸氣,將胸腔再擴大,肋骨上抬,胸部上挺,讓肺部盡量多地吸入空氣;第二步是屏息,一般是5秒,隨著練習的增加,屏息的時間也可以增加,讓肺部可以盡量多的吸收氧氣;第三步是緩慢的吐氣,胸腔和腹腔回復原來的狀態。
三個步驟為一個練習小節,反復進行,每次持續10分鍾。深呼吸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可以成為一種平常狀態下的呼吸方法。
靜呼吸:將大拇指按住右鼻孔,慢慢地由左鼻孔吸入空氣,當感覺肺部空氣已經達到飽和再也吸不動時,用食指和中指把左鼻孔按住,使兩邊鼻孔都不能呼吸,屏氣10秒鍾再放開手指,呼氣。下一次則輪到用右鼻孔吸氣,方法同前,兩邊鼻孔輪流進行,各呼吸5次。
睡眠呼吸:在睡覺之前如此呼吸,在鍛煉肺活量的同時,對治療失眠還有效果。躺在床上,雙手平放在身體的兩側,閉上眼睛開始做深呼吸。同時慢慢抬起雙臂舉過頭部,緊貼兩耳,手指觸床頭。這一過程約10秒,雙臂同時還原,反復10次。
運動呼吸:在運動過程中,行走或是慢跑的時候有意識地加大呼吸量,先是慢慢吸氣,隨著吸氣將胸廓逐漸拉大,然後快速呼氣,每次鍛煉反復練習20次以上。
『捌』 怎麼調整運動氣息
練氣功吧,具體點就是吐納法,一開始練得時候有意識的控制呼吸。找個空氣新鮮的地方,意想鼻子吸入空氣,引導向丹田,再由嘴吐出體內濁氣
,一呼一吸的這個過程要緩慢,但不要憋氣,時間久了呼吸就可以平緩了。
你要是能跑圈那也可以,跑兩步一吸,三步一呼,無論什麼方法關鍵還是貴在堅持。掌握幾秒鍾一呼吸就行了,比如2秒一呼吸,不管你跑幾步就是2秒一呼吸。憋氣那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那是完全錯誤的,長跑本來就是有氧運動,攝取氧氣都不夠用,還能憋住氣,那會很難受,那就根本不用跑了。如果你是在比賽的時候岔氣呼吸也是需要調整的,但是速度不能慢。其次如果是因為岔氣腹部疼痛,找准痛點,用手用力的按一下,然後繼續正常跑動,千萬不要長時間按住不放沒這樣影響跑動技術,那麼速度就慢了。另外產生岔氣的原因一般都是因為1跑動速度不均勻,變速可以造成岔氣,一會快一會慢。2跑步的時候說話,或者談笑,這樣容易岔氣。3就是呼吸的不均勻,在跑動累了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均勻的呼吸結果忘記了,大口喘氣,一會想起來了呼吸的方法和要點又改成深呼吸,調整呼吸節奏這樣也可以引起岔氣。
『玖』 怎麼練自己的氣息,總感覺氣息不夠
您好,想練自己的氣息比如憋氣,慢跑等等,都可以提高肺活量。一開始練的時候就這樣可能有點困難,但是慢慢找到感覺就好了!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拾』 唱歌朗誦是很好的,有氧運動嗎為什麼呢
我認為唱歌、朗誦是很好的一種有氧運動,不僅可以培養自己孩子這樣的一種能力,而且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氣息,讓孩子的肺活量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增長,所以大家是可以去培養自己的孩子唱歌朗誦的能力的。
以上這幾點,都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你們大家有所幫助。同時,我也希望各位孩子在學習唱歌朗誦的時候,能夠認真的掌控好老師所說的關鍵點,這樣自己在學習的時候,效率才會大增,希望你們大家可以採納這樣的一種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