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膝關節軟組織受損可以鍛煉嗎
可以做一些修復性練習,不要高強度鍛煉
第一:膝蓋損傷的自我診斷
平躺於床上,雙腿要伸直,用手的虎口對准膝蓋上沿,拤住,保證膝蓋不能前後移動,然後大腿用力,如果感覺到明顯疼痛就是膝蓋內軟組織損傷;如果疼痛劇烈,就是軟組織老化了。
第二:膝蓋受傷時該不該運動?
在膝關節已經受傷的情況下,首先要注意靜養保護。醫生允許的話可以進行簡易的恢復性運動,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但不適宜強烈活動,避免不合理的運動導致二次損傷。同時運動不夠也容易造成膝關節的僵硬,但運動仍以關節不感到疼痛為度。
第三:膝傷恢復性訓練的具體操作方法
1、抬腿練習
雙腿伸直平躺於床上,腿部保證平直的情況下,用力抬高,反復一百次。注意!不能雙腿余帶同時,要分開進行。 當雙腿伸直時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距離最大,軟組織之間就能產生一定的空間。腿部伸直用力上抬,實質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給軟組織補充營養,長時間如此可加強軟組織的耐磨性能。
2、跪膝法
在帆毀滾一個不太軟的床上或在地毯上,跪著行走,氣血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膝蓋,膝蓋由於新鮮血液的供養,而驅寒氣,消積液,化腫痛。每天跪上20分鍾會有很好的效果態余。但有人膝蓋有傷痛,那就先在較軟的床上跪著不動,逐漸緩緩運動,很快就會適應的,那時膝蓋也就不痛了。
3、靠牆靜蹲
不同於站樁,站樁更著重腰腹力量,靠牆靜蹲因為可以靠牆,腰腹不需要用力,更著重在腿部肌肉的鍛煉上,可以說靠牆蹲是站樁的分解動作,著重腿部練習。注意事項:膝蓋不超過腳尖,這很關鍵,因為膝蓋如果超過腳尖,半月板就會受力,反而適得其反。
『貳』 膝蓋受過傷該怎麼鍛煉好推薦幾個簡單動作(值得分享)
膝關節是人體最易受傷的部位之一,並且還會牽連小腿肌肉、韌帶受傷。
那麼,膝蓋受傷後該如何進行恢復性訓練呢?
在膝關節已經受傷的情況下,首先要 注意靜養保護 ,這個時長至少要在四個月以上。
期間給膝關節的任務就是 日常行走 ,醫生允許的話可以進行簡易的恢復性運動,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但不適宜強烈活動,避免不合理的運動導致二次損傷。
靜養四個月之後, 進行適量的局部恢復訓練 ,在不負重的情況下(直立對於下肢來說也算是負重),增強大腿肌群、小腿肌群的力量,並慢慢鍛煉膝關節的承受力,增加膝蓋韌帶和肌肉的強度。
不論何種鍛煉方式,一定要循序漸進。 在此,推薦以下幾個動作 。
1 抬腿練習
雙腿伸直平躺於床上,腿部保證平直的情況下,用力抬高,反復一百次,注意雙腿要分開進行。
當雙腿伸直時大腿骨和小腿骨之間的距離最大,軟組織之間就能產生一定的空間。
腿部伸直用力上抬,實質是肌肉用力,就可以把潤滑液壓入膝蓋軟組織之間的空隙,給軟組織補充營養,長時間如此可加強軟組織的耐磨性能。
2 跪膝法
在一個不太軟的床上或地毯上,跪著行走,氣血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膝蓋。膝蓋由於新鮮血液的供養,起到驅寒氣、消積液、化腫痛的作用。每天跪上20分鍾會有很好的效果。
如膝蓋還有傷痛,那就先在較軟的床上跪著不動,逐漸緩緩運動,很快就會適應的,那時膝蓋也就不痛了。
3 靠牆靜蹲
不同於站樁,靠牆靜蹲因為可以靠牆,腰腹不需要用力,更著重在腿部肌肉的鍛煉上。注意膝蓋不超過腳尖,這很關鍵,因為膝蓋如果超過腳尖,半月板就會受力,適得其反。
膝蓋受傷以後,從休養期到恢復期,再到運動期,時間可能會長達一年, 建議每天不定時佩戴護膝。 護膝會減輕膝關節韌帶的拉伸負擔,同時防止膝蓋因意外情況做出不規則變形,加重傷勢。
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醫學博士 亓雲龍 通訊員 岳金鳳
審校:謝濤
核發:萬洪新
圖:源自網路
推薦文章:
『叄』 膝蓋扭了一下沒腫,但裡面疼,大量運動行嗎
這種情況如困羨果是膝關節的損虛晌傷,有疼痛就應該充分休息的,不能運動的,而且是大量運動。建議充分汪譽拍休息制動觀察,必要時做局部的冷敷減輕滲出避免引起積液水腫等並發症。充分保護關節的穩定,如果疼痛很快消退,關節活動正常才能考慮逐漸恢復正常的活動的。
『肆』 膝蓋的損傷 還能運動嗎
人的膝蓋疼有以下幾種情況:
1.尿酸值過高引起痛風。
2.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3.膝蓋受到撞擊、摔打等。
4.發燒感冒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疼痛。
5.生長發育期的疼痛。
6.膝蓋手術後的疼痛。
7.膝蓋在劇烈運動後的酸痛。
如果疼痛可能是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引起的。
一、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是因膝關節各種外傷、骨折、過度勞損、關節內游離體及手術等刺激或損傷滑膜而產生的炎症反應。滑膜在傷損後很快出現膝關節充血、腫脹、滲出、關節積液。病人訴膝關節腫脹不適,疼痛。查體可見浮髕試驗陽性。膝關節腔穿刺可見稀釋淡黃色液體。如為血性則應注意與腫瘤、結核、色素絨毛結節性滑膜炎相鑒別。滑膜炎所致滲出常延續較長時間,約至滑膜損傷恢復為止。
二、
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雖然全身反應較輕,但本病病程較長,若治療不及時,積液不能迅速吸收,容易轉為慢性病變,滑膜逐漸肥厚變性,纖維素沉著鈣化,導致關節粘連,活動受限,因此一旦發病應及時醫治。患者宜卧床休息或用屈側石膏托固定膝關節於60°位置。積液量多則應進行無菌抽吸滲液。已轉為慢性病變者可在關節腔內注射2%普魯卡因2ml、強的松龍25mg,必要時加用抗菌素。應鼓勵患者及早進行股四頭肌鍛煉以利於積液的吸收和膝關節功能的恢復。進行膝關節的屈伸活動也很有必要,可以防止粘連,膝關節疼痛明顯的病人可以服消炎鎮痛葯,如芬必得、消炎痛、扶他林等葯。理療、熱敷、中葯熏洗對消炎消腫,促進積液吸收有良好作用。不宜進行針刺治療以免感染,但可用艾條灸患部,效果也不錯。
三、中醫葯治療
1.中葯外洗
方葯:雞血藤30克,蘇木、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克,威靈仙、黃柏、桑枝、木通、澤瀉、透骨草、』川牛膝、乳香、沒葯各15克,桂枝10克,艾葉、紅花各5克。
製法及用法:上葯放於大砂鍋內,加入清水3公斤,煮沸20分鍾後,取葯液倒於小桶內,放置膝關節下方,上面用浴巾罩住,利用葯氣熏蒸20分鍾左右,待葯液溫度適宜時用毛巾蘸濕敷患處20分鍾。每天2次,每劑葯可用2天,10天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治療期間,注意卧床休息,盡量避免體力及負重勞動。
中醫認為,膝關節受損後局部氣滯血瘀,風寒濕邪趁虛侵入,痹阻於膝關節,使氣血瘀滯,當以清熱利濕、舒筋通絡、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治療原則。本方可化瘀除濕,清熱通絡,通過局部熏洗,葯物直達病所,故對膝關節滑膜炎有明顯療效。
2.中葯內服
辨
證:濕熱阻絡。
治
法:健脾除濕,清熱解毒,通利關節。
方
名:二術苓皮湯。
組
成:蒼術12克,白術12克,茯苓皮20克,薏苡仁30克,金銀花30克,川牛膝15克。
用
法: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伍』 膝蓋受過傷的人適合做什麼運動
所以做一些比較強度弱的運動。而且要做這些運動的時候盡量不要用到膝蓋,或者減輕膝蓋的壓迫感。不要讓膝蓋在運動中再次受到損傷受到傷害。
首先你可以選擇瑜伽這個運動。瑜伽這個運動是當下現在最流行的一種運動方式。這個運動方式主要是調理自己的身體,而且運動強度都不是很強。即便是膝蓋受過傷,做這樣的運動也不會給膝蓋造成很大的傷害。既可以鍛煉到自己的身體,有可以保護好膝蓋。而且瑜伽運動,這里有一些動作是可以緩解膝蓋的疼痛,可以幫助膝蓋更好的恢復。瑜伽是一個比較柔的運動,不是那種比較激烈的。他的動作非常的緩慢,不會對膝蓋有強烈的刺激。
你也可以選擇慢跑這個運動。你可以選擇比較合適你自己的頻率,在你的膝蓋不受到損傷的情況下可以試著做這樣的運動。慢跑可以。適當的活動一下你的腿部肌肉。不讓你的腿部肌肉,因為長時間受不到活動而變得萎縮。也不要因為你膝蓋受到過傷害就不去用他。以為這樣是在保護他,其實在一些慢慢的運動中,他就會恢復他自己本身的機能。
當你腿部的機能越來越活躍。那麼相信他恢復的能力就會越來越快。這樣也有助於幫助你膝蓋盡快的恢復。所以在選擇運動項目地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你膝蓋,是否可以能承受運動所帶來的刺激和壓力。選擇正確的運動項目,才可以更好的達到身心健康。
『陸』 膝蓋以前有受過傷,還可以跳健身操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重視身體的健康,在沒事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運動來鍛煉身體。隨著全民健身的興起,大家都加入到了健身的隊伍當中,健身可以讓身體的素質變得更強,而且還能提高抵抗能力,對身體有好處。在運動的時候,如果沒有採用正確的姿勢或者是沒有保護好自己很容易會受傷,如果膝蓋以前受過傷,是不可以再跳健身操的。
膝蓋出現損傷,一定要注意,因為膝蓋是很重要的,如果膝蓋損傷不加以重視,很容易會發展成慢性疾病,有可能還會導致走不了路。很多老年人由於年紀大了,身體素質不好,走了較長時間的路也會導致膝蓋損傷。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多加休息,不要長途跋涉。出現了膝蓋損傷,一定不要再次運動,以免病情加重。
『柒』 膝蓋受傷後有哪些適合的恢復性鍛煉
膝蓋受傷後推薦運動:
抬腿練習:平躺在床上,雙腿伸直,輪換著用力抬高,反復100次,可加強膝蓋軟組織的耐磨性。注意,不能雙腿同時抬起。
(7)膝蓋跌傷可以多運動嘛擴展閱讀
膝關節受傷後,靜養最重要,應至少保證4個月,只能進行日常的行走活動,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恢復性運動,避免膝關節僵硬,以關節不覺得疼痛為宜。
膝關節是人體最易受傷的部位,並且還會牽連小腿肌肉、韌帶受傷。膝關節最多見的損傷主要有三種。
1、第一,軟骨損傷。多數人在初期適當休息就會使疼痛消失,不及時休息,反復運動,會加重疼痛,甚至影響運動功能。
2、第二,半月板損傷。一般無法自愈,甚至有明顯疼痛、腫脹等,損傷一旦超過3個月,半月板會出現明顯退變。
3、第三,韌帶損傷。以內側副韌帶和前交叉韌帶損傷最多見。前者單獨損傷時,用直夾板固定3~4周可自愈。後者損傷後會明顯影響運動功能,甚至容易再次扭傷,可能會造成軟骨和半月板損傷,最終導致骨關節炎。
『捌』 我的膝蓋摔傷了能跳繩嗎
視頻中,看到你膝蓋受傷還沒有好,建議現在暫時先別跳繩。
跳繩是一項比較劇烈的運動,尤其彈跳對於膝關節壓力比較大,雖然看上去像是擦傷,並沒有損傷到骨頭好搏,但是皮膚淤青,證明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有損傷,可能會有水腫,如果再跳繩的話,會加重水腫,影響膝關節恢復,現在首要的是,先把膝關節養好,然後再去做運動。千萬別急於友孫祥一時,反而拖延了凱兆恢復時間,得不償失。
『玖』 膝蓋摔傷了還能練瑜伽嗎
可以練瑜伽,但運動要注意盡量減少膝蓋的負擔。
膝關節損傷的急性發作期應消除與膝關節損傷相關的運動,因為這一時期正在發生炎症,對早扮明膝關節施力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一般來說,膝蓋受傷是由三個主要因素引起的。第一種是冒險動作造成的膝蓋損傷和膝蓋相關部位,第二種是疲勞造成的膝蓋損傷,第三種是一些意外造成的膝蓋損傷。無論什麼原因,膝蓋都應該在專業醫缺唯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膝蓋受傷後還能繼續鍛煉嗎?關鍵是選擇正確的鍛煉方式
膝蓋是人體最重要的支撐關節之一,支撐著人體的站立和運動。膝蓋受傷後,應該好好休息,只有在急性期後才能開始鍛煉。運動要注意盡量減少膝蓋的負擔。
『拾』 膝蓋受傷後還能跑步嗎
春天是最適合運動的季節,既不太冷、也不太熱,不管到了哪裡,都是百花盛開。此外,逐漸延長的日照時間,可以調整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平衡,使人精神振奮,常有運動的沖動。
而說到運動,沒有比跑步門檻更低的了。可能正是因為門檻低、參與者多,關於跑步的問題也特別多。
膝蓋模式圖(圖片來源:en.wikipedia.org)
想一想你買過的可升降椅子,它們是怎麼壞的?
第一,如果老是斜著坐、躺著坐,氣壓桿受力不均勻,可能會出現破損;
第二,每把椅子都有一個最大載重質量,如果體重超過最大載重,椅子便可能罷工;
第三,總體而言,坐得越久,使用壽命越短。膝蓋的情況與此相似。
首先,如果肌肉、韌帶過於薄弱,不能正確固定膝關節,膝關節受傷的概率就大大增大;其次,體重越重、對膝關節的壓力越大,出現膝關節損傷的可能越高,實際上,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超重是膝關節炎最大的風險因素;最後,運動量增加過快,超出膝蓋的適應限度,膝蓋自然會抗議。
總體而言,超重、肥胖人群的運動能力比正常人差,建議從較低的速度、較小的里程數開始,逐漸增加,有條件的話,可以監測自己的心率,確保不要超出合適的范圍。
-------------------------------
參考文獻
[1]美國運動醫學學會. 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M]. 王正珍, 譯. 2010.
[2]喬丹D.梅茨爾, 克萊爾科瓦里克. 跑步損傷的預防和恢復[M].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7.
[3]ALENTORN-GELI E, SAMUELSSON K, MUSAHL V等. The Association of Recreational and Competitive Running With Hip and Knee Osteoart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Th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and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2017, 47(6): 373390.
[4]HAMNER S R, DELP S L. Muscle contributions to fore-aft and vertical body mass center accelerations over a range of running speeds[J].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2013, 46(4): 780787.
[5]MILLER R H, EDWARDS W B, BRANDON S C E等. Why don』t most runners get knee osteoarthritis? A case for per-unit-distance load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14, 46(3): 572579.
[6]VAN DER WORP H, DE POEL H J, DIERCKS R L等. Jumper』s knee or lander』s kne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jump biomechanics and patellar tendinopath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4, 35(8): 714722.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趙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