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初產後多長時間可以急產
擴展閱讀
可以馴化動物原始人游戲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圖片 2025-05-18 03:53:44

初產後多長時間可以急產

發布時間: 2023-02-11 12:14:43

㈠ 孕婦走著走著孩子就生出來了有多危險

關於生寶寶,我們得到了大部分的信息都是時間長,疼痛,可是也會有一些孕婦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把寶寶生下來。

這樣的事情在最近就發生了,有一個孕婦發生了正在走路的時候寶寶掉了下來的情況。這和我們平時想像中的生孩子完全是不一樣啊!

以前住在農村老家的時候也有過這樣一件事,家裡的一個大娘正懷著寶寶,有一天出去挑水,經過門口的門檻時,寶寶就這樣掉了下來,連接生婆都沒有用武之地。

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的,所以孕媽媽到了孕晚期真的要小心注意,如果經常有腰酸脹,尿頻很厲害,見紅等這些情況的時候,最好就盡量不要出門了,更別說去逛街了,要隨時做好去醫院作戰的准備。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台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

㈡ 二胎一般產程多長時間呢

二胎一般產程多長時間呢?
對於二胎產程,其實每個產婦的產程長短都不一樣,很難有具體數字,但是一般情況下,從陣痛到分娩,一胎一般需要13-17個小時,而 二胎需要7-9個小時 ,具體看個人情況。

叮麻1位朋友,一胎的時候陣痛到分娩花費10個小時,二胎的時候合計3個小時;另外1個朋友一胎的時候長達48小時,但是二胎花費了10個多小時。

先看一下一般情況下3個產程需要時間:

1.第1產程: 從規律宮縮到宮口全開,一胎大約需要11-12小時;二胎大約需要6-8小時。

2.第2產程: 胎兒娩出需要1-2小時;二胎通常在1小時內完成;如果超過2個小時需要藉助別的手段來幫助分娩,比如產鉗或者剖腹產。

3.第3產程: 胎盤娩出需要5-15分鍾,不超過30分鍾,如果超過的話,則可能需要手動剝離。

產婦的產程受很多因素影響,具體如下:

1.產婦產道: 產道主要是只骨盆與會陰的彈性,如果骨盆寬一點,胎兒小一點,會更好通過,大大縮短分娩時間,如果會陰彈性好的話,也會更有優勢;

2.產婦產力: 產力主要是指子宮收縮的能力,產力越好,將胎兒排出體外的力量越大,胎兒才會更順利的分娩。

3.產婦的心理 :對於順產來說,產婦的心理很重要,畢竟分娩是件特別疼痛的事情,一旦太緊張害怕,不僅疼痛會加重,產程也會延長。

注意,分娩並不是越快越好,如果時間太快,不足3小時就分娩的話,就是「急產」,不利於胎兒的 健康 。

二胎分娩一般要比生頭胎時要快一些,但是這也要看二胎與頭胎間隔的時間長短。
1,如果二胎與頭胎間隔2年,整個產程大約需要5 8小時;

2,如果二胎與頭胎間隔5年以上,產程用時與生頭胎時幾乎相等,大約需要16 18個小時左右。

3,如果二胎與頭胎間隔時間短於1年,那麼產程也就比較短,通常發生急產(產程小於3個小時)的風險比較大。

因此,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建議孕媽頭胎與二胎最好間隔2年就比較好。這樣產程不至於太短,也不至於產程過長增加分娩的痛苦。
產程太短或者產程太長,都是不好的。
1,產程如果太短,宮縮的頻率太快,宮內壓力增大,很容易導致寶寶缺氧或窒息;如果發生急產時,胎兒顱內壓力增高,甚至會出現腦出血。並且如果胎兒生在路上,也很容易造成寶寶頭部摔傷。

2,產程如果太長,就會容易出現難產和宮縮乏力,同樣也會存在胎兒缺氧和產婦虛脫的風險。這種情況一般需要催產素催產,如果效果不好,還有可能會由順產轉剖宮產。

總之,二胎與頭胎最好間隔2年。如果間隔時間太短,整個產程也會很短;如果間隔時間太長,二胎與頭胎的產程幾乎一樣,基本上需要16 18小時左右。

祝你:平安順產!

一般情況下,頭胎順產的產婦,二胎從陣痛到生一般需要6-8小時左右;而初產婦時間更長,一般需要12-18小時。

為什麼二胎比頭胎產程短呢?
頭胎是順產,且兩次妊娠間隔時間小於8年的產婦,由於之前經歷了開宮口和生產的整個過程,宮頸口會變得較為鬆弛,會陰肌肉也不會很緊,宮頸擴張至10指的速度比初產婦要快很多,所以整個產程的時間也會相應縮短。

但決定產程快慢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產婦年齡、身體狀況、是否有過剖腹產、兩次生產時間間隔等。 如果是高齡產婦,或是兩胎之間時間間隔8-10年以上,還是可能會像頭胎一樣,產程比較長。而頭胎是剖腹產的產婦,由於沒有經過產道擴張過程,宮頸口和會陰肌肉還是較緊,開指速度慢,順產的時間也會比較長。

其實二胎產程時間太短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時間在6-8小時屬於正常。如果整個產程時間小於3小時,就屬於急產。

急產容易導致產後大出血、產道裂傷,母親和胎兒發生細菌感染的風險更高。

生產過程中,麻麻們最關心的莫過於產程的長短,畢竟已經體驗過那種陣痛的麻麻是不會忘記的,銘記於心的,少受一點是一點,如果疼得分十級的話,分娩陣痛就是九級,相當於燒傷的疼痛,唯一不一樣的是燒傷是持續性的,陣痛是間斷性的。

二胎的產程一般較頭胎快,第一產程一般需6-8小時,第二產程快的需要幾分鍾,慢的需要1小時。但是二胎的產程其實跟妊娠間隔很有關系的,假如間隔小於一年,很容易出現急產,總產程小於3小時,想想不是聽話的呀,生的那麼快,但是急產會持續產後出血,軟產道裂傷,胎兒顱內出血等情況。假如間隔大於10年或更久,就會出現類似頭胎的產程。最好的是平產1年妊娠的,產程短,癒合好。

結論,二胎產程較頭胎快,大約6-8小時,建議要二胎的媽媽最好間隔1年在妊娠。

朋友好,其實在我過去的篇幅中寫過一胎跟二胎的那段經歷,且總結的算很全面,也把待產包之類的都有過闡述,在此呢大概說說今年生女兒的過程。

5.11的預產期,到了5月12號晚上,稍微有點疼痛估計應該快要生了。我們便提著東西就醫院了,那個晚上一陣陣的痛,但比起去年生兒子時其實放鬆多了,無論精神還是身體都有過准備。

當然我們提的包包裡面准備了很多東西:紙巾啊、自己的寶寶的衣服褲子、毛巾、尿片、盤子等等(過去詳細寫了待產包的文章,朋友可以關注後查看)。

到了早上六點左右,疼痛感加劇,醫生檢查後就說可以去產房了。進去時,開始就是走走讓我多走動一下,老公便去樓下買了早餐泡好了蛋白粉拿來了紅牛及巧克力,我也吃了一些東西,到了七點左右,就上了手術室...

大概八點四十就生完了,沒有撕裂傷九點四十左右,便可以起來去病房了,老公進來抱著女兒,我自己不用攙扶就可以走過去自己的床位。第二天就出院了。

比去去年生兒子,那真的到現在都覺得後怕,二天啊痛的嚎哭啊...

在此首先恭喜朋友哦,祝願寶寶 健康 茁壯成長,其次希望朋友關注——因味有你。有機會多多交流,這里我們將分享自己的 育兒 觀以及在異鄉的一些視頻,希望大家喜歡。

最後真誠的祝福朋友喜得愛子。

首先產程分為3個階段:
一般二胎產程需要7 9小時,但也有的人需要更長的時間。

二胎生產的快慢是因人而異的,總得來說第一產程需要的時間長一些,但是相比一胎時間是大大減少的。值得注意的是,二胎生產體驗並不一定比一胎要好,有一少部分人二胎生起來很費勁,我的一個朋友二胎寶寶8斤,生了很長時間,可把她折騰壞了。

二胎孕、生產的注意事項
整個孕期要注意飲食,不能吃的過多,導致胎兒過大,否則增加生產的困難。

定期運動,孕婦不但可以鍛煉身體,消耗身體多餘的熱量,還有助於生產。

感到宮縮及時去醫院,因為二胎宮口可能開的比較快。

聽到二胎產程縮短多少可以減少一些生產的焦慮, 但是生產本身的恐懼並沒有減少。 因為那是一種一想到就緊張而又不得不去面對、體會的痛。

這個應該沒有可以參考的數據,胎位呀 還有個人身體素質不一樣,產程時間也不一樣。建議注意營養均衡,產前適當多運動。

㈢ 什麼體質容易急產

什麼體質容易急產

什麼體質容易急產,在孕媽媽生產前後都要時刻關注自己身體的狀況,觀察寶寶在肚子里的動態等。懷孕期間也需要注意許多事項,特別是臨產前,不能著急。下文分享有什麼體質容易急產。

什麼體質容易急產1

生過孩子的都知道,正常情況下,從有規律的子宮收縮開始到胎兒胎盤娩出為止,根據統計,從活動期到子宮頸全開,初產婦平均需要約10小時,經產婦平均約需8小時。

如果分娩時間少於3小時,就屬於急產,初產婦和經產婦都有可能發生。

急產的原因多由於子宮收縮過強、過快而引起的。以前,急產多見於經產婦;現在,由於各種原因如產前做過人工流產和引產等,急產也偶見於初產婦。

除了以上所說的有人工流產或引產經歷的產婦外,還有以下一些有特殊情況的產婦容易發生急產。

像在孕29~36周就分娩的早產兒產婦,多見於18歲以下或40歲以上的孕婦。

還有就是孕婦患有貧血、甲亢、高血壓等疾病,也容易急產。

此外,有胎兒過小、雙胎、胎位不正、胎盤異常等情況,而沒有遵循常規產前檢查的產婦也屬於高危人群。包括年輕的產婦宮縮力強,也容易發生急產。接近臨產時乘坐車船,過度勞累,運動量突然加大等。也會導致急產的發生。

年輕產婦之所以容易出現急產,包括院外產子的現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太了解孕產知識,對於臨產的徵兆,見紅、破水、宮縮不熟悉,本應該到醫院分娩的時候了,還認為沒到時間,不當回事兒。

孕婦急產有什麼危害

急產的時間很短,從理論上講,是減少了產婦的痛苦,挺「省事兒」。但是,更給母嬰帶來實質上的傷害。

對於產婦來說,子宮收縮過強,胎兒通過產道過快,容易導致產婦會陰、陰道或子宮頸撕裂。如果在特殊情況下站著生下了孩子,有時還會造成子宮翻出體外。

急產還可使子宮纖維的縮復能力降低,使胎盤滯留在子宮內不能娩出,增加產後出血的可能性,產後康復也會遲緩。

急產除了對產婦的健康有損害外,對新生兒的影響也很大,胎兒的過快娩出,胎頭會迅速通過產道,產道沒有很好擴張,生產時的。擠壓,會增加胎兒腦出血的幾率。剛出生的新生兒對溫度的調適能力差,若沒有做好保暖工作,容易導致寶寶失溫。此外,急產很容易讓胎兒降生落地碰傷,造成骨折等意外傷害。

急產應怎麼預防

除了做好備孕、孕期保健、定期產檢等優生優育措施外,及時識別急產徵兆並提早做好准備也非常重要。

急產高危群體可以選擇產前住院待產,若產婦宮縮頻率為每10分鍾內有規律地收縮3次,則為臨產徵兆,產婦要及時識別並做好生產准備。

若生產時身邊沒有醫護人員,需要用毯子把新生兒包裹起來防止新生兒失溫。新生兒身上沾有羊水和胎脂,非常濕滑,在包裹護理時要注意防滑避免跌落造成傷害。

臍帶可在醫護人員來時再行處理,若必須剪短臍帶,可在距離胎兒5厘米處結扎後再剪斷。拖拽胎盤容易導致產道裂傷,若胎盤沒有自行娩出,可待醫護人員處理。

什麼體質容易急產2

分娩太快不是好事,對媽媽和寶寶都不好

我們平時看到的「路邊產子」、「計程車產子」都屬於急產產婦錯估分娩時間,沒有預留出來待產時間,導致處置不及時。

從衛生及安全的角度來看,如果生寶寶太快,產婦很難及時趕到醫院,整個生產過程十分匆忙。

如果生在家裡或是生在路上,對寶寶和產婦也將帶來不同程度的危險。

1、將寶寶置於危險之中

寶寶受傷:首先在這種情況下,產婦的分娩姿勢不正確,容易造成寶寶挫傷。

寶寶窒息:寶寶出生或如果存在羊水堵住口鼻等突發情況,產婦及家人很難做出正確處置方式,屬於將寶寶置於危險之中。

2、產婦很容易發生意外

產婦感染:分娩環境不潔,產婦容易在此過程中感染細菌,輕者需要進行後續治療,重者有生命危險。

撕裂受傷: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很容易因不會用力徒增痛苦,撕裂嚴重。

產後大出血等緊急情況:如果有產後出血等需要及時處置的情況,沒有專業人員及時處置很容易發生意外。

產後出血的發病率佔分娩總數的`2%~3%在我國產後出血近年來一直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分娩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行為,想一想身邊沒有專業醫生和醫療器具的分娩場景,你還覺得急產是好事嗎?

「急產」什麼情況下易發生?這幾類孕媽尤其注意

1、多次妊娠

通常分娩次數越多,產道越鬆弛,分娩逐漸變得容易一些,產程時間也會隨妊娠次數增加而變得更短。

2、兩次懷孕間隔短

如果此次妊娠距離上次妊娠時間較短,恥骨聯合處很可能還沒有恢復原位,在宮縮刺激下較為容易打開,開指過程較為容易。

3、有過急產、早產史

如果孕媽此前有過急產、早產經歷,很有可能就屬於易於急產的體質,因此在此次臨產前要更加註意。

糖果媽媽叮囑:通常情況下,有過生育史的媽媽再次生育,都會比第一胎快很多,因此要早些准備盡快趕往醫院。

什麼體質容易急產3

一、什麼樣的體質生孩子快

身強力壯的有一定好處。骨盆寬的容易生。但是不是看外圍了,醫院會測內徑的,順產確實很痛苦的,可以打無痛針,就是麻葯了,打了就不痛了,只是脹,但是為了孩子好,不建議打。適量的運動也對順產有好處,所以健康的體質生孩子快。

二、生產時應該避免什麼

1、忌怕。不少孕婦由於缺乏常識對分娩有程度不同的恐懼心理。這種不良心理,不僅會影響孕婦臨產前的飲食和睡眠,而且還會妨礙全身的應激能力,使身體不能盡快地進入待產的最佳狀態,因而影響正常分娩。

2、忌急。有些孕婦在分娩上也是一個「急性子」沒到預產期就焦急的地盼望能早日分娩,到了預產期,更是終日寢食不安。

3、忌粗心。一些孕婦大大咧咧,到了妊娠末期仍不以為然。結果臨產時常常由於准備不充分,而弄得手忙腳亂,這種很容易出差錯。

4、忌累。是指身體或精神上的過度勞累。到了妊娠期,活動量應該適當減少,工作強度應適當減低,特別是要注意休息好,睡眠充足。只有這樣才能養精蓄銳,使分娩時精力充沛。

5、忌懶。有些婦女懷孕早期擔心流產,懷孕晚期害怕早產,因而整個孕期都不敢活動。有些孕婦是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多活動。實際上,孕期活動量過少的產婦,更容易出現分娩困難。

生孩子的快慢,的確跟孕媽的體質有關,如果孕媽身體健康,而且經常鍛煉體質比較好的話,就比較容易生,如果孕媽平時缺乏一定的鍛煉,那麼生娃的確可能會比較困難一些,所以將要生寶寶的孕媽們要注意了,孕期可以適當的進行鍛煉。

㈣ 頭胎順產,整整順了6個小時,為啥有的產婦呱唧一下就生完了

我有兩個寶寶,我的兩個孩子都是順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我家老大的時候,我老公小叔家在打井,我老公當時在那裡幫忙拉土。

記得頭一天晚上夜裡肚子偶爾有些不舒服,本來快到預產期了,睡覺也睡不好,也習慣了。到了第二天中午,感覺肚子明顯是一陣一陣的痛。老公小嬸讓我看一下時間,看看兩陣之間間隔多久,然後拿著手機看看,間隔是一個小時。老公小嬸說,再等等,不那麼早去醫院。等子宮口開了再去,去醫院早了等的著急,自己一著急就想剖腹產。

到了下午5點左右,陣痛變成半個小時一次了。讓我老公趕快做飯,吃了以後去醫院。到醫院我就痛的站不住,還要做這樣那樣的檢查。然後晚上八點進產房,八點十分我女兒就出生了,生下來7斤多。同產房生孩子的產婦還問醫生我怎麼那麼快就生了。

我是屬於 生孩子沒那麼快,但是進產房出來快的人。

當然, 影響生孩子快慢的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說胎兒個頭的大小,生下來5斤的就比生個8斤寶寶的產婦要快;還有運動量的多少,我是比較喜歡出去逛,生孩子稍微快一點,有些產婦懷孕後喜歡睡覺,生同樣大小的孩子時就會稍微慢一點; 還有產婦體質之間的差異等。

總之,影響產婦生孩子快慢的大致上就是以上那些內容。

看了你說的,頭胎順產6個小時,我是羨慕的呢,是有一些孕婦生寶寶的時候產程很短,但是也有不少孕婦生寶寶的時候產程很長,還順不下來的,出現了難產,最後順轉剖的。生寶寶就是這樣的情況,也不是每個人都一樣的,也是看個人的。

我的一個朋友,當肚子里孩子有動靜的時候,去了一次廁所,結果上個廁所寶寶就出生了,因為太急了,寶寶沒有處理好,送到醫院的時候,孩子已經搶救不過來了,很可惜的一件事。

所有說生寶寶產程快慢,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一些因素我們可能無法控制, 比如准媽媽骨盆的大小,這個是和個人身體有關系的,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有些因素是可以幫助准媽媽加速產程的,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

1、控制胎兒的大小

我們知道胎兒太大的話,是不利於生產的,甚至是無法順產,所有在孕期我們需要通過每次的B超檢查,來查看胎兒的發育情況,控制胎兒的體重,不要偏大也不能偏小,這樣會影響胎兒的發育的。

2、孕期散步,增加體力

如果在孕期還堅持散步,增加身體的抵抗力,也能夠保證自己的體力,因為在分娩的時候,不但需要技巧,還需要自身的體力好,生孩子也是很耗費體力的,如果體力好,是可以堅持的,有很多准媽媽在分娩過程中耗盡了體力,還沒有把孩子生下來,就會很危險了。

3、合理飲食,營養均衡

准媽媽也要控制自己的飲食,但是也要攝入足夠的營養,來保證自身和胎兒的發育。

我是一個二胎媽媽,兩個小孩都是順產的。生寶寶確實有些人是生得很快,並且生完還生龍活虎的,這個不得不服氣。記得我生大寶時,同一個住院部,有個19歲的小妹妹(不提倡未到法定年齡懷孕),進去不到1小時就把兒子生出來了。出來後好像沒事一樣,馬上就能下床走來走去,她婆婆還說她,趕緊躺下休息,如果出問題對身體不好。回頭看看我自己,躺在床上都大半天才敢動。

1、年齡

這個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年輕人,身體確實是有很大的優勢,身體機能好,身體各個器官都是充滿青春氣息。如果要生寶寶,建議還是年輕的時候生,少受罪,恢復得還快。

2、個人體質

身體素質好,經常有運動的產婦,就比如我上面提到那個小妹妹,應該是經常下地幹活的,身體素質,體力都比一般人強。孕婦在懷孕期間,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還是建議多走動走動,活動筋骨。

3、孕晚期可以自己多練習縮肛用力方法

按照要大便或排尿時的感覺,孕晚期時候可以自己每天練習一次,注意有異常情況就要暫停練習。這樣在分娩時就會不由自主使上正確的力。

4、分娩時正確用力

5、孕期控制體重

孕期根據孕婦體重管理標准,調整好飲食,營養供給。避免巨大兒給順產造成困難。

6、做好產檢

孕期產檢要做好,以便發現異常能盡快排除,確保順產能順順利利。

我生完一胎半年了,現在還記憶猶新,我當時進產房的時候,我是先破了羊水,但是沒有規律宮縮,早上九點多被護士送進產房,醫生徵求我的意見要不要打催產素,我說我也不知道,心裡還是很害怕的,怕打了會對寶寶有影響還有一個是聽說打了催產針宮縮會更疼,沒有經驗我也不懂,但是我已經破水了不能一直沒宮縮讓羊水流,就聽了醫生的打催產針,接著就一位二胎的寶媽被送進來了,她說我好怕就要生在電梯里了,醫生說現在躺在產床上可以用力了,當時我好怕都不敢看她生,只聽見她用力深呼吸幾次就把寶寶生下來了,我想這么快,好厲害,而我痛到下午五點多才把寶寶生下來,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痛,只能說個人體質不一樣,有些人就是很快,不遭罪。

順產了6個小時,雖然辛苦,但還是順下來了,有驚無險,值得慶幸。

最難過的是順產了一天,最後不得不選擇剖腹產,那才叫無奈,我老婆當初就經歷了這樣的痛苦。

為什麼有的孕媽順產很輕松,而有的卻很辛苦呢?

胎兒大小是決定順產是否輕松的重要因素。

我寶寶生下來7斤重,剛開始一直都是計劃順產的,不成想分娩當天,宮口全開後一個多小時都沒法順出來,最後發現胎位還有些不正,無奈選擇了剖腹產。折騰了一天,受了這么多苦,無痛分娩的針也打了,最後還是得剖腹產,整整受了兩份罪。

有的胎兒體重達到了8斤甚至更高,體型越大給孕媽分娩帶來的壓力越大,順產更難,嚴重的根本沒法順產,只能剖腹產。

加上胎位不正,情況就更加復雜。

所以在孕期,在均衡營養的基礎上盡量的控制胎兒的大小,能保持在6~7斤是比較理想的。

孕媽盆骨大,相當於通道寬敞,順產就更輕松;盆骨小,擠壓寶寶出生的通道,順產就變得很辛苦。

這取決於孕媽的身體差異,對於盆骨天生就大的孕媽,只能恭喜了。

孕媽分娩的時候要控制好情緒,保持冷靜,盡可能的放鬆肌肉,這樣可以增加內啡肽的分泌,緩解疼痛,使分娩更順利。

相反的,精神過度緊張,肌肉綳緊,使得分娩更困難。

孕媽身體素質也是影響分娩的因素之一。

對於身體素質好,經常鍛煉身體,或者長期干農活的孕媽,順產相對輕松的多,我身邊認識的人中,有很多案例。

而身體素質相對弱的,或者因為孕期要上班沒有足夠的時間鍛煉,可以做一些分娩訓練,訓練控制呼吸,如何讓肌肉放鬆,怎樣用力。

當初我老婆順產失敗最關鍵的原因,是使不上勁,醫生告訴她就像蹲廁所那樣用力,結果一個多小時,愣是用不出力來。

胎兒大小合適,孕媽盆骨大小適中,分娩地時候保持冷靜,讓肌肉放鬆下來,順產自然會很順利,事實上這么理想的狀況只是少數。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過程波折,才顯得非凡。

生孩子快慢的問題真的是因人而異的。就像上學,一樣上課一樣學習,總有學習好的,也有學習不好的。不要羨慕別人的快也不要擔心自己的慢。只要最後結果是好的。母子平安便好。實際上生孩子不管快慢,宮縮開骨縫的疼一樣不能少。只不過沒有一樣的感同身受罷了。我就是個例子,生了兩個都是順產,頭胎各種原因生了十一個小時,二胎生了5個小時。二胎就是疼的時間短,體力消耗沒這么大,不過一樣都很疼的。

呱唧一下就生完孩子的人有,且多見於經產婦或者是縮宮素使用不當的產婦。

這種情況多由於協調性子宮收縮過強導致,這種生產,子宮具有正常的對稱性、節律性和極性,僅子宮收縮力過強、過頻,宮腔壓力大,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產道無梗阻,分娩會很快,宮口會迅速開全,總產程往往小於3小時。

這種生產對母體和寶寶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對母體的影響:

1.宮縮過強過頻,產程過快,易導致軟產道裂傷。

2.宮腔壓力太大,有發生羊水栓塞危險。

3.接產時來不及消毒,可發生產褥感染。

4.胎兒娩出後子宮肌纖維縮復不良,可發生胎盤滯留或產後出血。

對寶寶影響

1.宮縮過強使子宮胎盤血流量減少,易發生胎兒宮內窘迫及新生兒窒息。

2.胎兒娩出過快易導致新生兒顱內出血。

3.來不及消毒易導致新生兒感染。

4.來不及接產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外傷骨折。

所以,並不是說生產越快越好,即使產程長些,但大人小孩都平安還是很幸運的。

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呱唧一下很快就生完孩子的,醫學上稱之為「急產」。

從開始陣痛到完成分娩,少於3個小時就是急產 。

通常情況下,生孩子的時間大多數是十幾個小時,根據個人情況不同,快一點,慢一點都是正常的。

很多孕媽都羨慕別人生的快,少受罪。其實我們可能不知道,急產屬於非正常的分娩,不僅會對產婦身體有破壞性,而且對胎兒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1、來不及去醫院待產:很多急產的孕婦感覺到陣痛以後來不及趕往醫院,經常出現生在路上,公交車上,甚至還有的生在廁所。

昨天剛好有一個新聞,深圳有一個孕婦在趕往醫院的途中,生在計程車上,這些都是因為產婦沒有預估到自己的產程過快,導致漏產。

2、胎兒缺氧:由於急產宮縮過強,頻繁過快,容易導致胎兒在子宮內缺氧,發生宮內窘迫。

3、新生兒臍帶感染:急產過於緊急,無論是在家裡還是醫院,都會令人措手不及,來不及准備接生物品、消毒不到位,容易造成新生兒斷臍操作消毒措施不夠,留下隱患。

4、產婦陰道撕裂傷:急產進城比較快,胎頭不能勻速拔露,產道不能充分擴張,經常會造成會陰部位撕裂傷,不利於縫合癒合。

①早產,孕29周—36周,胎兒過小容易急產。

②多次流產史。

③有家族遺傳史,很多產婦的媽媽生孩子過程特別快,遺傳的可能性特別大。

④患有貧血、甲亢、高血壓以及胎盤異常等情況。

產婦如果發現自己急產,產程過快,已經快要生了來不及去醫院,最好直接就留在家裡生產,避免孩子生在途中。

這時產婦及家人可以一邊通知120或者就近衛生服務站,派出醫務人員到家裡協助生產。

產婦盡量大口喘氣,不要使勁用力,家人可以幫助壓住胎頭,不要過快沖出。

嬰兒娩出後,不要急於斷臍,可以通過電話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斷臍,或者等待醫生處理。

無論產婦在任何場合生產,母嬰都應該去醫院檢查,及後期處理。

您說生了6個小時,不知道是否指的是從剛開始規律宮縮,到胎兒娩出的時間。 所謂規律性宮縮,是指宮縮(也就是肚子發硬疼痛)持續幾秒到四五十秒,然後間歇幾分或十幾分鍾,這樣形成節奏,才算規律宮縮,才能有效地促進胎兒在宮腔內完成銜接、下降、俯曲、內旋轉、仰伸、復位及外旋轉一系列花式動作,促進宮頸口擴張,最終宮口開全,到胎兒胎盤娩出,Game over!

其實呢親愛的,初產婦也就是頭胎,這整個過程6小時的話,真不算產程很長的了。

產程分三個階段,初產婦第一產程從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平均約10-12h,第二產程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約1-2h,第三產程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約5-10分鍾,不超過半小時。

這樣看來,6個小時結束戰斗算是產程蠻順利的。當然,臨床中很多因素導致個體差異很大。產力、產道、胎兒、精神心理因素,是影響產程進展的四大要素,人人各有不同。

"呱唧一下就生完",即便生二胎也是絕無僅有的情況,擱到一家七八個孩子的年代興許比較常見。當然經產婦總產程通常會快很多。但是經常收住急產產婦,一般都是經產婦,包括家人都比較大條,覺著過來人啥都懂,這種就很棘手,也容易發生意外和並發症,比如新生兒窒息、胎盤早剝、羊水栓塞、出血、感染等非常嚴重的後果。

你疼得死去活來的時候,忽略了別人的細節,只看見人家生了,好羨慕嫉妒恨啊!其實哪有什麼"呱唧"一下的神話,痛是一定的。

女性分娩的辛苦,不但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還有太多的不堪和無助,有流血流汗流淚,甚至生命危險,有屎尿屁,赤身裸體,披頭散發,有胡言亂語,聲嘶力竭,口乾舌燥。迎接新生命的同時,也是女性自身的一場浴火重生。

家人尤其是老公,要給予妻子更多的體貼尊重,更多心理精神層面的包容理解,共同適應和承擔起 育兒 持家的繁瑣的日常。

綜合三點。第一,產婦需經常運動,這樣順產的時候,體力才跟的上。孕期大概在七個月以後,需每天散步,或者做點其他小運動。八個月的時候,自己可以在家自己學習,生產時呼吸方式。千萬不要大叫,叫了也不是作用。保留體力,大口吸氣,然後小口出氣,勁兒往下使。孕後期可以在家自己練習。第二,根據產婦骨盆情況。如果骨盆大,一般順產開骨縫都會很容易。且順產的時候寶寶頭很容易出來。第三,寶寶的大小。如果寶寶體重太重,或者頭大,超過你的骨盆能承受的量,就沒那麼容易順產了。所以產婦在孕後期需合理飲食,營養均衡。切勿大吃大喝,導致寶寶體重過量。

㈤ 分娩的主要階段包括哪幾個

孕婦從有規律的子宮收縮開始,就表現為分娩開始了。由於分娩過程中產婦在不同階段的表現和反應具有不同特點,為了便於掌握分娩進程情況,可把分娩全過程分為3個階段,即子宮頸擴張期,胎兒娩出期,胎盤娩出期。

第一階段

子宮頸擴張期

這個階段是指從子宮有規律的收縮開始,到子宮口完全張開的階段。這個階段時間最長,初產婦需經12~16小時左右才能完成這個過程,經產婦只需6~8小時左右。具體表現為:

一陣緊接一陣腹痛,子宮收縮漸漸加強,間隔縮短,由每隔5~6分鍾一次宮縮逐漸縮短為3~5分鍾一次,持續時間約1分鍾左右。與此同時,子宮頸口也逐漸開大,最後開口可達10厘米,叫宮口全開,胎兒的頭逐漸下降,宮縮時可見胎頭露出陰道口,這時胎兒就快出世了。應當注意的是,這時產婦要盡量忍住疼痛,以免消耗體力,產婦如果不能忍受疼痛而把體力消耗在腹部,或亂用力,反而會使分娩變慢,疼痛會更加厲害。

子宮頸口開大的速度不是直線進行的,在3厘米前進展較慢,初產婦約需要8小時;3厘米以後進展較快,從3厘米到10厘米(開全),初產婦僅需要4小時,經產婦更快。子宮頸口開大以後,胎膜破裂,叫「破水」。破水的時間有早有遲,有的臨產不久就破水,也有的要到了宮頸口開全後才破水。但是,如果在有規律宮縮前就發生破水,就應盡早住院,以免發生感染或臍帶脫垂導致胎兒宮內窘迫以及死產的發生。

在子宮頸口擴張期間,產婦感覺肚子發硬、不安和緊張,不少產婦由於頻繁的宮縮得不到充分休息,造成精力和體力消耗過大,待到胎兒娩出的關鍵時刻需要用力時卻不能夠充分地使勁,造成難產。為了積蓄體力,在宮頸擴張期,應盡可能多睡覺和吃一些容易消化和清淡的飲食,如牛奶、雞蛋、魚湯、飯菜等,但要少吃多餐。油膩的食物可在腹部用力時造成嘔吐。要是實在睡不著,也可以同其他人聊聊天,或看看書,放鬆一下。

同時,要有節律地深呼吸,在宮縮時深呼吸,之後完全放鬆,這樣可以減輕疲勞,並提高產婦血中的含氧量;另外還要按時大小便,否則脹大的直腸和膀胱會影響子宮收縮,影響腹壓和提肛肌的收縮,造成產力異常,影響胎兒先露部位的下降,延長產程,妨礙胎盤娩出。時間過長,還可引起膀胱炎、膀胱麻痹,出現排尿困難。直腸里的大便過多,會在產時和胎兒同時排出,造成胎兒污染和生殖器的炎症。一般在臨產前,除早破水、陰道出血或急產時不能進行灌腸外,其他正常情況均需做清潔灌腸,促使盡快排空大便,以免在分娩過程中出現上述現象。

第二階段

胎兒娩出期

從產婦子宮頸口全開到胎兒娩出為止。這時,子宮頸口擴大到嬰兒可以完全通過的程度,隨著胎頭繼續下降,壓迫胎包,胎膜開始破裂,羊水流出。一般初產婦順利渡過胎兒娩出期,約需2小時,經產婦約需1小時。

這時子宮每隔2~3分鍾收縮一次,收縮更為強烈,每次持續1分鍾以上。由於胎頭壓迫直腸和肛門的原因,會有向下屏氣排便的感覺。

待宮口全開,陰道口充分撐開時,宮縮痛已減輕,主要有下墜感,產婦感到有一個很大的東西堵在那裡,這就是即將分娩的狀態。在這個時候,產婦一定要按照醫護人員的要求,像解大便一樣施加腹部壓力。用勁的方法是在宮縮發作時使勁,發作過去就放鬆。用力時,深吸一口氣弊住,均勻地向下使勁,使勁時要由小到大,即開始時憋住氣,慢慢地向下使勁,然後勁越使越大,直到這口氣用完。如果這時宮縮已過去,就可放鬆休息,養精蓄銳,如果宮縮還在繼續,就要深深吸一口氣再繼續做迸氣使勁的動作。用勁時,雙腿屈曲蹬實,雙手抓住床邊的把手,全身使勁。

但是,在胎頭快要娩出的一剎那間,卻又萬萬不能用全力,而要張開嘴「哈氣」,這樣可使會陰肌肉充分擴張,然後再讓胎頭慢慢娩出。以免胎頭突然沖出而使會陰撕裂或損傷,給產後帶來痛苦。有的產婦因用力不當,沒有很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造成會陰嚴重裂傷,甚至使陰道直腸貫通,或使尿道口損傷,如果這樣,將會給產後護理帶來不便,也會給產婦帶來不必要的痛苦。

分娩時,頭位的胎兒娩出順序是先是頭頂,再額部,再顏面部娩出。胎頭娩出後,頭轉向一側,使雙肩以前後方向娩出,隨後再娩出整個胎兒。

分娩本身,是母親和胎兒的默契配合,是共同完成的一件事情。在分娩的整個過程中,不僅母親應做種種努力,胎兒也自始至終地做著一系列有規律的動作。胎兒的先露部位通過產道時,隨著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態被動地進行一系列適應性的轉動,不同的胎位有不同的分娩轉動,但其基本動態相似。母親和胎兒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相互配合,互相影響,誰都不能「泄氣」,否則將造成意外。作為母親,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過分的緊張和疲勞可以直接影響胎兒的轉動,胎兒「卡」在某一部位,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轉動,母親就是使再大的勁也無濟於事了。每一個即將做母親的產婦都應對分娩有堅定的信心,為寶寶的平安出世,獻出自己的愛心和力量。

第三階段

胎盤娩出

從胎兒娩出到胎盤排出為止,約需要10~30分鍾,胎兒娩出後,產婦會一下感到輕松。隔5~10分鍾後,子宮又恢復收縮,將胎盤及羊膜排出,這時會有少量出血和伴有疼痛,出血量一般50~100毫升左右。至此,整個分娩過程宣告結束。

分娩結束後,醫護人員還要檢查產婦的產道損傷情況,必要時要進行縫合。還要檢查和觀察產婦的子宮收縮和陰道出血情況。產婦這個時候也感到筋疲力盡,應該靜靜地卧床休息,如果需要進行會陰縫合姿勢,還應擺好姿勢,密切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千萬不可亂踢亂動,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和加重痛苦。

胎兒娩出後清脆的啼哭聲,會給產婦帶來莫大的興奮,當醫護人員消毒,處理好嬰兒臍帶後,約30分鍾內,應該將新生兒放在母親胸前進行皮膚接觸,並由醫護人員幫助新生兒開始吸吮乳頭,以達到增進母子感情和早開奶的目的。胎兒娩出後還應看看是男孩還是女孩。

為了防止差錯,還要給剛出生的孩子按腳印,腳印按在嬰兒的病歷上,歸檔保存,可作為終身的印記和法律依據。新生兒在生後應實行母子同室。

㈥ 怎樣生孩子能又快又不痛

怎樣生孩子能又快又不痛

怎樣生孩子能又快又不痛,一般是很難達到生孩子又快又不痛,但可通過孕期控制體重、使用催產素、體位選擇、鎮痛分娩等方式減輕疼痛,加速生產過程。來接更多關於怎樣生孩子能又快又不痛

怎樣生孩子能又快又不痛1

1產前准備,如果在產前沒有動起來,那麼在生產的時候只能默默的忍受疼痛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每一天都要進行適量的運動,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進行爬樓梯或者是散步,增加肌肉的彈性,在生產的時候肌肉的張力較大,如果肌肉的彈性夠好,那麼寶媽感覺到的疼痛感就會少很多。

2掌握節奏,生孩子也是有節奏的,疼痛是肯定的,但是在疼痛時候,寶媽們一定不要大喊大叫,打亂了自己的節奏,這樣不僅僅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還有可能造成生產困難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症狀。

3姿勢很重要,在快要生產前,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叫做開宮口,因為開宮口的.時候也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所以很多寶媽們在這一步驟上面費了很多勁兒,等到真正要生產的時候,又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支撐了,那麼整個生產的過程就會變得又痛又長,所以我們需要找對正確的姿勢來幫助又快又省力的開宮口,這樣在生產的時候才能保留更多的力氣。

怎樣生孩子能又快又不痛2

1、控制體重: 影響分娩時間的長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胎兒大小。因此如果孕婦想生孩子生得快一些,在懷孕期間需控制好體重。如果孕期體重增加過多,胎兒體重過大,相對來說分娩時間就要長一些,且容易造成難產,加重痛苦;

2、使用催產素: 生孩子的快慢也和宮縮強度有關系。如果宮縮不良,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用催產素來加強宮縮促進生產或者是進行人工破膜加速生產;

3、體位選擇: 孕婦也可以選擇自由體位分娩來加快產程,如坐在分娩球上分娩,此時產婦可以變換姿勢並調整擺動盆腔,來緩解腰部與背部的不適;

4、鎮痛分娩: 在分娩過程當中,由於宮縮的原因,孕婦會出現陣發性的腹痛,此時可以選擇鎮痛分娩。由於有【麻】醉葯作用,孕婦不會感覺到明顯疼痛,一般宮縮也不受到影響;

5、其他: 產婦可以在孕期適量運動,增強自己的體質,以便分娩時更順利,從而加快產程、減輕痛苦。

產婦不必過於執著快速生孩子,因為生孩子太快也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從規律宮縮到產程結束在3小時以內考慮是急產,急產可能會造成產後出血、產道裂傷等不良後果,因此生孩子不要追求特別快,只要產程在正常時間范圍內均可。

怎樣生孩子能又快又不痛3

懷孕期間,合理走路,能促進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改善肌肉柔韌度,是減少生孩子疼、慢常用辦法。一般,要早晨起來走路,最少有意安排一個小時,專心專意走路,採取快走慢跑方式,不能大汗淋漓,也不能氣喘吁吁,呼吸均勻地走就可以。

懷孕期間,合理走路,能濡養全身經絡、盆骨韌帶柔韌,便於生產時盆骨打開,能達到生產快、疼痛少之目的。懷孕期間,要減少卧床,勤於活動。要早晨與早飯後,合理規劃走路時間,晚飯後走路,要慢、散步方式就好。以消食、調節心情為重,強化表陽入里,濡養筋骨目的。

懷孕期間,以至於臨盆開始,都要在走路中度過,是生產快、又不疼痛之基本方法。在胎氣動、以至於下趨前,都不要卧床。明顯感覺嬰兒有下趨之勢,再選擇蹲式產床生產。

選擇產床,深呼吸,是生產快、又疼痛少之最後辦法。要選擇蹲式產床,蹲產床上,護理人員輔助,感覺嬰兒下趨之勢後,深深地吐一口氣,將腹部氣息完全吐出來,然後放鬆,均勻地吸氣,一鼓作氣,借嬰兒下趨之勢,力氣用在下部,打開盆骨,生產完成。這是孕婦生產常用辦法,也是最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