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合集9篇孫派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1
教學陪凱畝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兒歌的內容,從中發現顏色的微妙變化。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詩歌的仿編。
3、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幼兒產生共同興趣
今天老師已經成為魔術師,想給我們小朋友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在這個魔術中有許多的秘密,比一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二、教師進行調色操作,幼兒進行兒歌學習一>幼兒分句學習兒歌
1、紅,黃顏色的混合
引入:你們瞧!老師已經准備了3杯水,看一看有什麼不一樣(顏色不同)我今天要用這些顏色來變個魔術
首先我拿出紅色,然後放入黃色,請小朋友仔細聽聽咒語:「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
提問:有什麼變化?它是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誰能夠告訴我,你聽到的咒語是什麼?(出示圖譜)幼兒學念。2、教師分別將紅藍,黃藍混合。
現在我們用別的顏色混合來看看(以同樣的方式來引出接下幾句)
3、教師小結
現在顏色越變越多了、這個魔術可真神奇,現在我把這些顏色怎麼變出來的,編成一首兒歌,名字叫多彩的顏色
二、幼兒完成的學習
1、教師完成的朗誦一遍提問:你在兒歌中聽到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手拉手,變出什麼顏色畫什麼?最後魔術師是怎麼說的?
2、請幼兒完整的朗誦。
3、請幼兒自由的朗誦。
4、請小朋友分角色朗誦
三、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詩歌創編。
1、魔術師變出的色彩能畫出許多的東西,請小朋友仔細的想一想變出的顏色還能畫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幾名幼兒將自己編的組合兒歌。
3、請蘆森個別幼兒完成創編。
四、延伸活動
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准備了許多顏色,你們試一試哪兩中顏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畫什麼?《顏色寶寶變魔術》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畫桔子;黃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綠色畫葉子;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紅黃藍色手拉手,變成黑色畫車子。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五官的功能,並能清楚地表達。
2、通過操作、記錄的方式,體驗五官的作用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或PPT:《臉上的好幫手》
2、學習單:《感官經驗連連看》
3、爛水果(爛香蕉、爛橘子等)1-2個、在不透明的瓶子里裝上一些奶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充分闡述五官的功能,更全面地了解五官的作用。
(1)將全班幼兒按照觀點的不同分成4組。 ——你們覺得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誰的作用最大?為什麼? ——贊成眼睛作用最大的為一組。贊成耳朵作用最大的為一組。贊成鼻子作用最大的為一組。贊成舌頭作用最大的為一組。
(2)請各組選1-2位代表闡述觀點,教師可幫忙記錄,讓幼兒充分了解各個五官的作用。
2、閱讀幼兒用書PPT或幼兒用書第16-17頁,理解畫面內容,更充分地了解各個好幫手的作用。 ——眼睛能幫我們看東西,書上的眼睛都看了什麼?你們眼睛組都想到了嗎? ——耳朵能幫我們聽聲音,書上的耳朵都聽到了什麼?耳朵組都想到了嗎? ——鼻子幫我們聞味道,書上的鼻子聞到了哪些味道?鼻子組都想到了嗎? ——舌頭幫我們品嘗食物,書目的舌頭品嘗了哪些味道?舌頭組都想到了嗎? ——舌頭的各個部位對味道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樣的,從圖上來看,舌尖對什麼味道很敏感呢?然後是什麼味道……
3、出示學習單,全體幼兒一起完成其中的內容。
4、出示一個爛水裡,如香蕉、橘子,再准備一個不透明的鴿子,裡面裝一些奶片。引導幼兒發現所有的感官配合在一起,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 ——到底哪一個最重要呢?缺少任何一個都會怎麼樣? ——這里有一根香蕉(或一個橘子),你覺得它還能吃嗎?為什麼? ——在你們剛才說的理由中,哪些是眼睛幫忙看到的?哪些是鼻子幫忙聞到的?哪些是舌頭幫忙嘗到的? ——這個瓶子里裝著什麼呢?打開蓋子聞一聞有什麼味道?搖一搖,有什麼聲音?嘗一嘗,是什麼味道?
5、閱讀幼兒用書PPT或幼兒用書第18-19頁,觀察四幅畫面中小幫手們幫忙做了哪些事情。
教師總結: 臉上的這些小助手只有互相幫忙,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 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3。 能伴隨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
4。 讓幼兒知道幼兒園是大家庭,每個小朋友要關心愛護。
活動准備:
電腦課件一套;背景圖一幅;投影儀一台;錄音機和詩歌朗誦的磁帶VCD一片;電腦三台;幼兒操作用具2人一套
活動指導:
一、 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小朋友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進場。
二、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剛才模仿了哪些小動物呀?天黑了,小動物們找不到家了,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家在哪嗎?」出示 「家」的背景圖,嘗試討論「圖上有哪些景物?他們各是誰的家?」;同時,幼兒2人合作,把小動物送回家,並互相交流(要求說出xx地方是xx的家)
三、 請個別幼兒上來將小動物送回家(投影儀),並說出「藍藍的天空是小鳥的家」。
四、 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的學這首兒歌「今天老師也編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1。 詩歌里講了哪些家?
2。 這些家分別是誰的家?(幼兒邊說,教師邊操作課件)
3。教師播放錄音,幼兒邊學習兒歌邊用動作進行表演
五、 嘗試仿編詩歌:師「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
幼兒自由發言,先互相交流,再告訴大家。
六、 分組活動:
1。 看電腦中的VCD圖片進行仿編
2。 提供小動物圖片看圖進行仿編
3。 能力強:畫圖仿編
4。 能力弱:復習所學的兒歌
七、在音樂聲中,大家一起到戶外仿編兒歌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4
教學意圖: 語言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參與語言,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此語言教育至關重要。幼兒期雖然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最終語言發展的水平卻取決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及後天的學習、鍛煉、應用。幼兒語言教育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全面素質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兒歌嘗試正確的使用生活中的一些量詞。
2.感受大小,粗細,多少的不同。
教學准備: 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張有趣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出示圖片
提問一:
第一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西瓜和棗有什麼不同?(大小不同)經驗回憶:你們平時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大哪些東西卻很小?
提問二:
第二幅圖片上有什麼?比較一筐蘋果和一隻桃子有什麼不同?(多少不同)再觀察第四幅圖:比較一包糖果和一塊糕有什麼不同?(多少不同)經驗回憶:在我們班級里你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多哪些東西卻很少?
提問三:
第三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黃瓜和蔥有什麼不同?(粗細不同)經驗回憶:你們平時在菜場里看到的哪些東西很粗哪些東西卻很細?
三、欣賞兒歌
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可以分成小組,個別多種形式朗讀)對對歌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西瓜一顆棗一邊多一邊少,一筐蘋果一隻桃一個粗一個細,一條黃瓜一根蔥一邊多一邊少,一包糖果一塊糕一邊唱一邊跳,比比說說記得牢學習創編: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引導幼兒男女分組問答。
活動總結: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收獲真大,學了詞,讀了對對歌,還編了對對歌。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都藏著反發現和積累反義詞,並把它們編成對對歌寫下來,背出來。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圖片,引導幼兒創編與各種形狀有關的對對歌。
教學反思: 《對對歌》的內容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反義詞兒歌,在兒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義詞穿插其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反義詞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孩子進一步學習反義詞的興趣。把在身邊找到的反義詞用自己的方式編成兒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幼兒更加明確的認識反義詞。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遇到事情懂得講文明、懂禮貌的道理。
2、學會用不同的聲音、語氣表演兒歌情節。
3、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4、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已經知道敲門的文明禮儀。
2、物質准備:奶奶、雷公公、啄木鳥的頭飾,背景音樂,啄木鳥和雷公公的聲音,PPT。
3、資源利用:事先請兩名幼兒排練敲門情境,一名幼兒敲門很粗野、很急促,另一名的幼兒比較輕柔、和緩。
活動過程:
1、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題:
(1)師:今天小陳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三位神秘人物,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呀?好~我們先請三位新老師來給大家表演一個故事,大家認真看、認真聽,看看誰對誰錯。
(2)看新老師表演一遍。
(3)幼兒分組討論:你們看完故事了,那麼故事裡都有誰呢?如果你是老奶奶,你會怎麼做?你們自己討論,等等來告訴大家。
(4)引導幼兒說一說,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有禮貌的,怎樣的敲門方式是沒禮貌的。
(5)誰在敲門啊?你覺得他敲門的聲音像什麼?你們平常是怎麼敲門的?小陳老師現在請三位小朋友上來表演。
2、小結:剛剛小朋友說的真好,到別人家裡做客要學會用輕輕的好聽的聲音敲門,篤篤篤……(老師邊說邊做示範輕輕敲門的動作),小朋友要懂得做一個講文明有禮貌的小客人。
3、播放詩歌音樂,教師示範朗讀,播放PPT。
(1)教師示範朗讀,強調常規幼兒認真傾聽。師:現在老師朗誦,你們要認真聽哦。
(2)聽完提問:哪位小朋友告訴老師,故事裡都有誰啊?發生了什麼事呢?雷公公是怎麼敲門的呀?啄木鳥呢?老奶奶給誰開了門呀?
(3)提問:你喜歡哪種敲門方式?奶奶最後給誰開門?為什麼?嗯~那小朋友覺得像啄木鳥這樣敲門的聲音好聽嗎?
3、幼兒學習朗誦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語氣來學習朗讀兒歌。
提問:
(1)雷公公的聲音的怎樣的?(很大聲),同時播放打雷的聲音,啄木鳥啄樹的聲音是怎樣的?(輕輕的聲音),同時播放啄木鳥啄樹的聲音。
(2)朗讀"我裝雷公公"這一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很急,敲門時"轟轟轟"的很大聲)
(3)朗讀"我裝啄木鳥"這段時應該用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語氣?(語氣比較柔和,敲門時"篤篤篤"的聲音比較輕)
3、幼兒了解人物前後不同的態度與效果提問:我裝雷公公敲門"轟轟轟"時,奶奶開門了嗎?我裝啄木鳥"篤篤篤"敲門的時候,奶奶開門了嗎?這是為什麼呢?
4、組織幼兒分組表演《雷公公和啄木鳥》,讓幼兒從中進一步體驗作品。
(1)幼兒分組表演,第一組幼兒表演"雷公公",第二組幼兒表演"啄木鳥",教師扮演奶奶。突出語氣的變化。
5、小結: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像啄木鳥一樣輕輕地有禮貌地敲門,在日常生活中不僅僅是敲門要有禮貌,時時刻刻都要做個懂文明講禮貌的小朋友。
活動延伸:
(1)將雷公公、啄木鳥、奶奶的頭飾投在表演區,鼓勵幼兒表演兒歌。
(2)在日常生活中啟發幼兒要學啄木鳥講文明、懂禮貌。
兒歌:《雷公公和啄木鳥》
我裝雷公公,"轟轟轟!"去敲奶奶的門。敲了老半天,敲的越是響呀,裡面越是沒聲音。我裝啄木鳥,"篤篤篤!"請奶奶給我開開門。奶奶奔出來,像閃電一樣,歡歡喜喜打開門。
活動反思: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但分組討論模仿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開始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討論,在讓孩子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於有些孩子們模仿時出現不會模仿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多種功能。
2、理解兒歌的意思並能大方的表演。
3、鼓勵幼兒根據兒歌的模式創編歌詞。
活動准備:
1、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2、各種漂亮"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傘,啟發幼兒思考:傘可以用來做什麼?
1、下雨的時候遮雨。
2、出太陽的時候遮陽。
3、還可以用傘柄彎鉤取物品等。
二、請幼兒想像傘的特別作用。
展示螞蟻、小鳥、長頸鹿的圖片,讓幼兒想一想:如果螞蟻、小鳥、長頸鹿有一把遮陽的傘,它們會把傘當做什麼呢?鼓勵幼兒自由想像、大膽地表達。
三、編兒歌
小朋友們,老師把你們想像出來的結果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告訴我好嗎?
四、活動結束
當幼兒熟悉兒歌的內容時,可以嘗試將先前想像的內容,替換兒歌原有的詞句,嘗試仿編兒歌。如:傘可以做什麼?鉤東西;傘可以做什麼?當鳥巢;傘可以做什麼?幫助螞蟻過小河……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真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語:嘲笑、竊竊私語、欣喜若狂。
2.懂得要尊重別人的不同,學習欣賞差異。
3.願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像力。
活動准備:
1.掛圖6號;《小朋友的書.我升中班了》
2.故事錄音。
活動流程:
一、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認真傾聽故事
1.講述故事前半部分,從開始至「那裡沒人取笑它們」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故事,小朋友現在一起來聽一聽,聽完老師要提問的,請你們認真聽啊!
問:故事的名字是什麼啊?剛才我們故事才講了一半,那你們猜一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2.講述故事後半部分,從「突然」到結束。
師:剛才小朋友都猜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那我們現在一起來聽一聽故事的後半部分,是不是像小朋友們猜的那樣呢?
問:後來發生了什麼啊?
二、教師依次出示掛圖,完整講述故事,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掛圖一。
師:小朋友看看這幅圖片,你們發現了什麼啊?提問:「奇怪的一對「指的是誰和誰?為什麼說鱷魚和長頸鹿是奇怪的一對呢?大家是怎麼取笑它們的?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詞語「嘲笑」、「竊竊私語」、它們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2.出示掛圖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看看它們在回家的路上發生了什麼事?長頸鹿是怎麼幫助小鱷魚和鱷魚奶奶的?長頸鹿和鱷魚為什麼能順利救出被火困住的小鱷魚和鱷魚奶奶?這一次大家是怎麼看待他們的?
師:剛才故事中提到「欣喜若狂」很多小朋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我們一起來學學,看看它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三、播放故事錄音,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下這個故事。聽完後我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喜歡鱷魚和長頸鹿嗎,為什麼喜歡它們?
四、教師總結
師:鱷魚和長頸鹿身高有很大差異,雖然看上去很奇怪,很特別,但是也很美。我們每一個認都有不同於別人的本領和才能,我餓美女應該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善於利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別人。
活動反思:
故事《奇怪的一對》非常有意思的情節。故事裡講「鱷魚」與「長頸鹿」兩個個體大小高矮形象鮮明的兩個角色,生動形象地向幼兒突出了「奇怪」的差異與不同,故事生動、形象、曲折,構思巧妙,並富有寓意。在故事裡,孩子們感受到他們成為一對的奇怪,也與嘲笑他們的動物們產生了短暫的共鳴。但隨後經過救人事件的渲染,動物們態度變化的情感暗示,故事語言的提示,讓孩子們從「奇怪」的層面上進入了深一步的理解,明白每個人都有與別人不同的本領和特點,要尊重別人、欣賞別人,相信自己,從而樹立自信。這是個具有真、善、美價值的故事,非常值得幼兒欣賞學習。
在最後小結這個故事的道理的時候,怕孩子們理解不透,就以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我們不應該嘲笑別人,而是應該善於利用自己的本領去幫助別人,這樣才會成為大家眼中的大英雄來協助幼兒理解。畢竟只是中班第一學期的孩子,他們對故事的掌握不是一個活動就能吸收的,對故事裡所表達的道理更不可能馬上能遷移、理解。
還有就是發現孩子們的傾聽問題的習慣和傾聽他人講述的習慣很不好,一直以來我都有重視這方面的引導,但小部分幼兒還是沒有多大改善,這可能是我以後要探索的一個問題。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嘗試製作繪本。
2、喜歡繪本閱讀活動,在欣賞與講述中理解繪本內容。
3、體驗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准備】
繪本PPT、四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說說一個人在家或一個人玩時候的感受,知道一個人玩時很孤單、很無聊,心情也不是很好。
二、觀察圖片,嘗試製作繪本。
1、出示繪本題目:一隻老鼠不成行。
了解繪本題目的意思:一隻老鼠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隊伍。
2、觀察PPT3:「我是一支小隊伍。一二一,齊步走!」小老鼠威樂梅歡呼著。但是媽媽卻說:「傻孩子,一隻老鼠不成行啊。」
3、觀察PPT4:引導幼兒觀察小老鼠的情緒,有一滴淚珠在臉上,一個人還是感到很孤單:「媽媽真壞,我要一個人出去轉轉。」
4、請孩子幫忙製作以下的繪本,要求5人一組,合作完成。提醒幼兒仔細觀察畫面內容。
5、幼兒製作完成,派代表來講述這樣排的理由。
三、完整欣賞繪本。
四、講述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事情。
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有趣事情。
五、游戲活動:聽數字抱一抱。
播放輕快的音樂,一起跳舞,教師在音樂停頓處說數字,然後幼兒根據數字抱在一起。體驗同伴一起游戲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秋天到了,帶領幼兒外出散步的時候,路上幼兒對地上的落葉十分感興趣,有的幼兒撿起樹葉當扇子扇,有的當發夾……樹葉會給幼兒帶來如此豐富的想像力,而散文詩「落葉」文雖短小,卻充滿趣味,想像力豐富而美麗、動態感強。通過欣賞教學,可以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奧妙。詩中語句簡短而有重復,也是仿編的好教材。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能根據詩歌結構大膽想像,嘗試仿編詩歌。
活動准備:
1、課件1個
2、每人一張畫有落葉的供添畫用的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全體幼兒齊唱歌曲《小樹葉》,進入活動室,引出課題。
1、師幼共同演唱歌曲《小樹葉》,隨音樂節奏進入活動室。
2、課件播放秋風吹的聲音因。
3、提問:秋風來了,小樹葉都被吹到哪兒去了?
(飄到小河裡、飄到馬路上、飄到花園里、飄到房頂上、飄到草地上……)
師:秋葉兒飄到的地方可真多,今天,老師要請你們來欣賞一首散文詩,題目叫《落葉》,聽聽看在這首散文詩里,這些美麗的小樹葉都落到哪裡去了,好嗎?
(二)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容。
1、教師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一遍。
提問:散文詩說樹葉都落到哪裡去了?
(樹葉落到了院子里、小河裡、溝里、地上……)
2、教師配以課件再次朗誦散文詩一遍,並組織幼兒一起討論幼兒自己提出的問題。
小朋友說得真好,下面,老師再來朗誦一遍散文詩,這次請小朋友邊聽邊把不懂的句子記在腦子里,待會兒讓我們一起來討論。
提問:散文詩聽完了,你有什麼不懂的嗎?
——樹葉落到溝里,為什麼螞蟻會把它當作小船呢?
——因為溝里有水,小螞蟻過不去就把樹葉當作小船劃過去。
——小魚游過來,為什麼把它當作小傘?
——小魚游到樹葉下,就像撐了一把傘。
——樹葉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為什麼說來信了?
——樹葉落下來了就是在告訴小燕子秋天來了。
師概括:大家說的真好,許多樹葉從樹上落下來,就是秋天來到了,小燕子一看到落葉,就像看到寫著秋天來到的信一樣,所以小燕子會說「來信了。」
——那為什麼小燕子會說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因為南方比較暖和,小燕子喜歡住在暖和的地方。
提問: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誰知道散文詩里為什麼說「催」我們到南方去呢?
(催就是叫小燕子快點去南方。)
3、請幼兒邊看可件邊欣賞配樂的散文詩一遍。
我們小朋友今天可真聰明,解決了這么多的問題,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遍這首好聽的散文詩吧。
(三)教師作仿編的示範,少數幼兒試編。
散文詩里的樹葉落到了地上、溝里、河裡、院子里,被小蟲、小螞蟻、小魚、小燕子看見了,並且把它們當作了屋子、小船、小傘、信,那請你想一想,樹葉還會落到哪裡,會被誰看見,把它當作什麼呢?
引導幼兒相互討論後仿編。
——樹葉落到院子里,小螞蟻看見了,把它當作被子。
——樹葉落到草地上,小白兔看見了,把它當作扇子。
——樹葉落到地上,小蟲看見了,把它當作餅干。
——樹葉落到汽車上,小鳥看見了,把它當作降落傘。
提問:小朋友想想,除了燕子天冷了會飛到南方去,還有誰也要非到南方過冬的? (大雁)
——樹葉落到地上,大雁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
(四)結束活動。
小朋友都說得真好,下面,我們來把你仿編的詩畫出來然後再講給大家聽好嗎?幼兒在落葉圖上添畫,邊畫邊作仿編詩句的練習。教師巡迴觀察,可聽聽個別幼兒仿編的詩句。課後引導幼兒相互講述。
附:
散文詩欣賞: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裡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裡,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作小傘。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裡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院子里,燕子看見了說:「來信了,催我們到南方去了。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頂鍋蓋
❷ 求問語言活動:兒歌《傘可以做什麼》教學反思
《傘》是人們生活中所常見的用品,雨天可以用來遮風擋雨,夏天可用它來遮住強烈的太陽光。所以,在活動的開始時, 1、我出示實物「傘」來提問幼兒,你在什麼時候用過傘,傘可以做什麼等引出主題,讓幼兒在提問中學習兒歌的願望,然後在黑板上布置圖夾文兒歌,引導幼兒看圖文閱讀漢字「傘」,並鼓勵幼兒大膽地閱讀圖夾文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2、其次,我有表情地朗誦兒歌,採用提出問題提醒幼兒掌握傘可以做什麼?讓幼兒用傘可以做什麼的句型回答,再展示黑板上的兒歌,採用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以及教師回答的方式,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念兒歌。 3、進行圖文匹配游戲,出示「太陽」圖片,請幼兒幫它找漢字朋友,找到後就請幼兒把它放在漢字朋友的旁邊。這樣有利於幼兒形象地認識漢字「傘」字。教師再帶領幼兒共同閱讀圖夾文兒歌。 4、仿編兒歌活動,讓幼兒了解「傘」的用途後,再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用途,快速地畫在黑板上,編成新的兒歌,並帶領幼兒完整地閱讀。 最後,通過以上多種形式,幼兒學習兒歌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輕松得記住了。所以,在每個活動中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尤為重要,幼兒學習的效果也為此姣好。本次活動還應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多關注「傘」的功能,多積累「傘」的經驗,從而更有利於仿編和學習。
❸ 傘可以做什麼教案中班
一.導入
1、教師展示幼兒帶來的各種傘。問:小朋友知道這些傘可以用來做什麼嗎?
幼兒回答(遮雨,遮太陽)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傘還可以做什麼?(如:可以用傘柄彎鉤取東西,當拐杖等。)
2、教師展示螞蟻,長頸鹿,小鳥的圖片。問:如果螞蟻,小鳥,長頸鹿有一把這樣的傘,它們會把傘當做什麼呢?(乎蔽教師鼓褲宏勵幼兒大膽地,自由的想像。)
幼兒充分想像,(比如:小鳥可以把它當做鳥窩,長頸鹿可以把它當做帽子等。)
二.欣賞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1、教師范讀。
2、鼓勵幼兒有感情的跟念兒歌,並做動作表現出來。
三.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1、在熟悉了兒歌《傘可以做什麼》的基礎上,讓幼兒試著把書上的兒歌變得更長。(如:傘可以做什麼?傘可以當鳥窩······)
2、師幼互動,教師念「傘可以做什麼?」幼兒回答:「傘可以······」
3、分角色練習,男孩子與女孩子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反復練習。
4、教師小結孩子們仿編的兒歌。
四.拓展活動
讓幼兒帶上自己的傘到戶外游戲,體驗傘可以做什麼。
教學反思
1、整堂課的環節設計合理,重點突出。
2、全班幼兒基本能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了解了傘的作用。完成了教學目標。
3、幼兒的參與面較廣,但課堂氣氛不太活躍。
4、在仿編兒歌時,胡頃冊幼兒遇到了一定的困難,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將注重孩子語言表述,還有語感的培養。
❹ 傘可以做什麼兒歌
小雨傘,真顫讓淘氣,
愛和雨滴玩游戲。
轉一轉,滴一滴,
滾粗橘一滾,淅瀝瀝,
小傘岩洞團小傘真有趣!
❺ 傘可以做什麼教案中班
《傘可以做什麼》教案如下:
一、活動設計景
本月的主題活動是「傘」,通過芹敬搏前面的學習孩子們已初步了解了生活中「傘」的形狀、結構。為了進一步讓幼兒更全面的認識傘了解傘的作用,所以安排了這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多種功能。
2、初步嘗試用替換詞語的方法仿編兒歌。
3、感受運用語言和想像所帶來的樂趣。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展示幼兒帶來的各種傘。問:小朋友知道這些傘可以用來做什麼嗎?
幼兒回答(遮雨,遮太陽)。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傘還可以做什麼? (如:可以用傘柄彎鉤取東西,當拐杖等。)
2、教師嫌祥展示螞蟻,長頸鹿,小鳥的圖片。問:如果螞蟻,鳥,長頸鹿有一把這樣的傘,它們會把傘當做什麼呢?(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地,自由的想像。)
幼兒充分想像(比如:小鳥可以把它當做鳥窩,長頸鹿可以把它當做帽子等。)
(二)欣賞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1、教師范讀。
2、鼓勵幼兒有感情的稿搭跟念兒歌,並做動作表現出來。
❻ 幼兒園中班歌曲《傘可以做什麼》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多種功能及用途。
2、初步嘗試用替換詞語的方法仿編兒歌。
3、感受運用語言和想像所帶來的樂趣。
4、拓展幼兒對傘的想像和體驗與傘做游戲的樂趣。
二、活動准備:
1、實物傘一把。
2、圖片:傘、問號、小螞蟻、小鳥、長頸鹿等圖片。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傘,導入活動。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把傘,漂亮嗎?
2、如果你有一把傘,你會用它來做什麼?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並學習兒歌中的新句子。
(避風雨、遮太陽、當拐杖、看不見了,遮住你)
(二)看圖學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1、老師問,幼兒按秩序回答傘可以用來做什麼。
2、引出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教師完整朗誦兒歌
3、幼兒看圖片完整念兒歌
4、分組念兒歌,讓幼兒感受兒歌一問一答的結構。
(三)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學習替換原有的詞句,仿編兒歌。
(1)如果小螞蟻也有這樣的一把傘,它會用傘做什麼呢?(幼兒猜,然後出示圖:小螞蟻把傘當作小船)
(2)小鳥會用傘做什麼啊?(出示:小鳥把傘當作鳥窩)
(3)長頸鹿會用傘做什麼呢?(出示:長頸鹿把傘當作帽子)
(四)念新編的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1、我們把小動物們怎麼用傘的事情,編進兒歌里,念一念。
2、請幼兒試著編兒歌。
3、大家一起念兒歌。
(五)學慣用傘的方法。
1、傘的用處可真大。那你會用傘嗎?打開傘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2、收傘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教師小結:打開傘,收傘的時候,都要注意安全,不要打到別的小朋友,打到別的東西。
(六)和傘做游戲
我們來做一個傘的游戲(收攏-很小,撐開-很大)
附兒歌:
傘可以做什麼?遮太陽。
傘可以做什麼?避風雨。
傘可以做什麼?當拐杖。
傘還可以做什麼?看不見了,遮住你。
課後反思:
活動中,一開始問幼兒:傘可以做什麼?的時候,幼兒的回答總是:傘可以遮太陽,傘可以怎麼怎麼樣。然而兒歌中卻把前面部分省略了,這導致了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礙,我們在語言活動中都強調幼兒要把話說完整,在幼兒的腦海里,已經有了這個完整的灌述,所以在評課中,顧老師說到,可以適當的把兒歌在活動前進行改編,適合我們幼兒的年齡特點。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徐老師提到的一點,在第一環節中,「避風雨、遮太陽、當拐杖、看不見了,遮住你。」這些新的片語只學習了一遍,沒有很好的鞏固,所以第一環節的速度顯得比較快,有點急促。
❼ 幼兒中班語言教案《傘可以做什麼》
幼兒中班語言教案《傘可以做什麼》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兒中班語言教案《傘可以做什麼》,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中班語言教案《傘可以做什麼》1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了解傘的多種功能。
2、發揮想像,嘗試對兒歌進行仿編。
活動准備
課件准備: 各種各樣的傘實拍圖;
《傘可以做什麼》插圖、兒歌音頻;
螞蟻、小鳥、長頸鹿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雨傘圖片(也可請幼兒帶傘),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傘。
——這把傘是什麼顏色的?上面有什麼圖案?
——想一想,傘可以用來做什麼?
小結:雨傘可以用來擋雨;有塗層的太陽傘可以用來遮太陽;直柄傘可以用來當拐杖;有彎彎的傘把的傘可以當鉤子等。
教師出示課件中的插圖,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傘都在發揮哪些作用。
——仔細看一看,圖上的人用傘來做什麼?
多次播放課件中的'兒歌,請幼兒結合畫面認真聆聽、跟念兒歌。
──兒歌里的傘可以做什麼?
──兒歌里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教師出示課件中幾種小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想像傘的其他作用,並對兒歌進行仿編。
──如果螞蟻、小鳥、長頸鹿有一把這樣的傘,它們會把傘當做什麼呢?(螞蟻過河時傘當船;小鳥把傘吊在樹上當鳥窩;長頸鹿把傘當帽子頂在頭上……)
──我們來試試,把你想像的這些作用換到兒歌里去,一起創作一首新的兒歌吧!(比如:傘可以做什麼?當小船。傘可以做什麼?做鳥窩。傘可以做什麼?當帽子。)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幼兒回去後和家長一起尋找周圍環境中的傘,說一說傘發揮了什麼作用,並用拍照的形式記錄下來。
溫馨提示
啟發幼兒想像是重要的環節,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將想像與傘的外形結合起來,多問問幼兒為什麼傘可以做小船?為什麼傘可以當鳥窩?為什麼傘可以做籃子等,讓幼兒的想像合理化。也可以在其他活動時間讓幼兒畫出他們的想像。
附【兒歌】
傘可以做什麼?
傘可以做什麼?遮太陽。
傘可以做什麼?避風雨。
傘可以做什麼?當拐杖。
傘還可以做什麼?
看不見了,遮住你。
幼兒中班語言教案《傘可以做什麼》2
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多種功能。
2、理解兒歌的意思並能大方的表演。
3、鼓勵幼兒根據兒歌的模式創編歌詞。
活動准備:
1、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2、各種漂亮"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傘,啟發幼兒思考:傘可以用來做什麼?
尺睜棗1、下雨的時候遮雨。
2、出太陽的時候遮陽。
3、還可以用傘柄彎鉤取物品等。
二、請幼兒想像傘的特別作用。
展示螞蟻、小鳥、長頸鹿的圖片,讓幼兒想一想:如果螞蟻、小鳥、長頸鹿有一把遮陽的傘,它們會把傘當做什麼呢?鼓勵幼兒自由想像、大膽地表達。
三、編兒歌
小朋友們,老師把你們想像出來的結果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告訴我好嗎?
四、活動結束
當幼兒熟悉兒歌的內容時,可以嘗試將先前想像的內容,替換兒歌原有的詞句,嘗試仿編兒歌。如:傘可以做什麼?鉤東西;傘可以做什麼?當鳥巢;傘可以做什麼?幫助螞蟻過小河……
幼兒中班語言教案《傘可以做什麼》3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仿編,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了解傘的作用,感受自由想像後用語言大膽表述的樂趣。
活動准備:
PPT課件、彎柄雨傘一把,每人一把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出示雨傘,引導幼兒觀察傘的外形。
師:剛才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請你說說傘是什麼樣的
師根據幼兒回答小結:傘有圓圓的傘面、直直的傘柄,有的還有彎彎的傘柄。
早悄二、基陵拆礎部分
(一)引導幼兒了解兒歌內容:
1、師:「傘可以做什麼呀?」擋風、遮雨、遮太陽,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及時出示圖加文的兒歌,帶領幼兒朗讀兩遍。
2、讓幼兒感知問答式兒歌的形式,並採取一問一答的方式練習兒歌。(教師問幼兒答、幼兒問教師答、男女幼兒互問互答)
(二)學習仿編兒歌:
1、師:除了兒歌里說的傘的用處外,傘還可以做什麼
幼兒自由回答,師採用圖加文的形式記錄下來。(作拍照、演戲、雜技的道具;做家居或店堂中的裝飾品、當帳篷等)
2、師幼共同朗讀仿編的兒歌。(教師問幼兒答、幼兒問教師答、男女幼兒互問互答)
三、結束部分
和幼兒一起到戶外玩傘,體驗傘還可以做什麼。
附兒歌:
傘可以做什麼?遮太陽。
傘可以做什麼?避風雨。
傘可以做什麼?當拐杖。
傘還可以做什麼?看不見了,遮住你。
❽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傘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賀散是我收集整前扮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傘1
活動目標:
1、了解傘的多種功能。
2、理解兒歌的意思並能大方的表演。
3、鼓勵幼兒根據兒歌的模式創編歌詞。
活動准備:
1、兒歌《傘可以做什麼?》
2、各種漂亮"傘"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傘,啟發幼兒思考:傘可以用來做什麼?
1、下雨的時候遮雨。
2、出太陽的時候遮陽。
3、還可以用傘柄彎鉤取物品等。
二、請幼兒想像傘的特別作用。
展示螞蟻、小鳥、長頸鹿的圖片,讓幼兒想一想:如果螞蟻、小鳥、長頸鹿有一把遮陽的傘,它們會把傘當做什麼呢?鼓勵幼兒自由想像、大膽地表達。
三、編兒歌
小朋友們,老師把你們想像出來的結果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告訴我好嗎?
四、活動結束
當幼兒熟悉兒歌的內容時,可以嘗試將先前想像的內容,替換兒歌原有的詞句,嘗試仿編兒歌。如:傘可以做什麼?鉤東西;傘可以做什麼?當鳥巢;傘可以做什麼?幫助螞蟻過小河……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傘2
設計思路:
溫暖的春天過去,就會迎來一個多彩多姿,五彩斑斕的季節----夏季,夏天雨水就顯得多了,傘就必然成為人們遮太陽、防雨的必備工具,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學習兒歌、仿編兒歌、繪畫等活動來啟發幼兒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育幼兒關心幫助別人,最後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音樂中進行表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熟悉原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能用簡潔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仿編兒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並學會朗誦詩歌。
3、啟發幼兒裝飾樣式新穎、功能齊全的傘。
4、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
2、創設相應環境、小動物頭飾
3、裝飾傘的各種材料、彩筆 、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不下雨時放在家,下雨時候才用它,雨點落在它上面,就象開了朵朵花(傘)然後談話引出課題。
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你見過什麼樣的傘慧拍灶?傘的用途?教師總結以後出示課件(各種各樣的傘、傘對人們的用處)為下面設計傘做鋪墊。
二、學習兒歌
1、欣賞兒歌
出示課件,課件的基本內容:幾只青蛙在池塘里快樂的游來游去,突然天氣變化,接著下雨,沒處躲,突然看見了荷花姐姐,就說:「荷花姐姐我借你的傘避避雨吧?」荷花姐姐說「好呀,過來吧。」讓孩子們完整的欣賞兒歌
提問:下雨的時候是什麼聲音?(嘩嘩)
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荷花姐姐)
青蛙高興的怎樣?(張開嘴巴唱歌)
誰敲著綠傘給伴奏?(小雨點)
你覺得這首兒歌美嗎?美在那裡?
2、朗誦兒歌
幼兒看課件:在孩子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分句復述一次,讓孩子更易掌握,然後邊看圖片邊朗誦兒歌,等朗誦熟練後,讓孩子邊做動作邊朗誦。
借傘:下雨了,下雨了!嘩嘩、嘩嘩-------,荷花姐姐的綠傘借給青蛙,青蛙樂得張開嘴巴唱歌:呱呱、呱呱---------,小雨點敲著綠傘給伴奏:滴答、滴答-------。
引導幼兒討論:荷花姐姐還會把傘借給誰?還有哪些小動物下雨時要躲起來?然後把討論結果說出來。(鴨、鴿子、蜜蜂、小鳥……..)
3、仿編兒歌:
播放課件:讓孩子們觀察,上面有那些小動物在活動?
讓孩子看著畫面試編,如果不行教師可范編,引導幼兒發現仿編的方法。可請幾個幼兒表演,再嘗試把小鴨借傘編成一首和剛才一樣好聽的兒歌,提示幼兒用剛才學習的思考方法,你看到了誰?它幹了些什麼?用兒歌的話怎麼說?
4、角色表演
孩子們學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進入創設有若干荷花、荷葉的情景,一位老師在幕後用噴水器噴水,創設下雨的情景,進行角色表演,來鞏固兒歌。
提問:
(1)下雨了你們會到哪兒避雨?(荷葉下面)
(2)荷花姐姐的把什麼借給了你們,你們會怎樣?(就淋不到雨了)
5、裝飾製作傘
分組根據材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和所觀察到的,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傘,教師要引導。
小結:你們都設計出了這么漂亮的傘,那麼下雨時,當別人向你借傘時,你會怎樣做?教育幼兒要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三、時裝表演
幼兒手拿自己設計的傘在優美、和諧的音樂中自由地進行時裝表演。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傘,然後告訴老師。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傘3
活動目標:
1、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體驗交流的樂趣。
3、了解傘的用途、使用方法,拓展幼兒對傘的想像和體驗。
活動准備:
1、將各種各樣的傘布置在活動室內。
2、下雨的音效;課件。
活動過程:
1、創設談話情境。
引導幼兒傾聽下雨的聲音,談一談下雨了怎麼辦。
2、感知傘的多樣性。
(1)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傘?
引導幼兒談談生活經驗中傘的大小、顏色、功能、用途。
(2)請幼兒觀察活動室內的傘,並找一把最喜歡的傘撐開,和朋友談論:你是怎樣把傘撐開的?你想用傘干什麼?
(3)幼兒自由交談。
3、通過課件拓展幼兒的話題。
(1)邊觀看課件邊談論:還有哪些新奇的傘?你喜歡哪一把傘?為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談話。
(2)教師簡單小結:傘很漂亮,有很多顏色和圖案,還有很多可愛的造型傘、折疊傘、自動傘。傘可以遮陽、蔽雨、擋風。
(3)拓展幼兒對傘的想像:如果森林裡小動物們也有一把傘,那會是什麼樣的傘呢?
4、游戲:快樂的太陽傘。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傘4
活動目標:
1、知道講的故事是書上的印刷文字的內容。
2、學會觀察畫面的細微之處。
3、初步理解適合自己的東西不一定適合別人的道理。
活動准備:
1、動物卡片(螞蟻、青蛙、兔子、小狸、大熊)與其相對應的葉子卡片。
2、圖畫書。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封面,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猜她是誰呀?老師告訴你們,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娜娜,她碰上了一件很倒霉的事,想不想知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嗎?接下來就請你們聽故事《借你一把傘》。
2、師幼共同閱讀故事。
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提問:書中有誰呀?他們都在做著一件怎樣的事?螞蟻、青蛙、兔子、小狸、小狗、大熊分別用什麼做傘來幫助娜娜的?他們的傘為什麼都不一樣呢?(啟發幼兒聯想不同動物的傘與其自身身體特徵及生活環境的關系,如螞蟻生活在草蟲,所以它的傘是小小的而兔子的傘卻是喜歡吃的胡蘿卜)
三、出示動物卡片、葉子卡片,進一步思考。
將動物卡片和葉子卡片一一對應起來(請幼兒來放),突出傘的畫面由小到大的漸變過程,表現出一幅有趣的故事情節圖。請幼兒思考:為什麼適合螞蟻、青蛙、小兔子、小狸等動物的傘卻並不適合娜娜,而強強送的大紅雨傘卻能讓娜娜會心一笑呢?(試著幫助幼兒理解從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的重要性)
四、師幼再次共同閱讀。
1、引導幼兒細心觀察前幾頁的畫面背景中隱藏的小動物。找出隱藏的小動物的依次出場與情節發展間的對應關系。
2、感受隱藏處小動物影子由多變少,前台明亮處小動物的個數由少變多,以及小動物們的傘由小變大的'過程。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傘5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中小動物與傘之間的關系,學習朗誦兒歌。
2.能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像,並嘗試用兒歌中的句型仿編句子。
活動准備:
教師材料:
1.兒歌大書一本,句卡。
2.大樹、螞蟻、蘑菇、青蛙、荷葉等小圖片幼兒材料:動物、背景胸卡;繪畫紙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書導入主題1.師:嘩啦嘩啦,下雨啦!怎麼辦呢?
下雨啦!我們可以撐起漂亮的小花傘,那小動物會到什麼傘下躲雨呢?
2.認識大書封面及傘字。
師:看!這里有一本大書,封面上有什麼?還有一個字呢!誰認識這個字呢?
這本書里講的就是關於小動物們找傘躲雨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理解畫面,模仿創編1.出示小鳥,引出第一句。 3.請個別幼兒上來翻到第三頁,觀察畫面,引出第三句。
師:小螞蟻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蘑菇傘,真高興,誰來接著翻書,看看誰又會在找什麼傘呢?(呈現青蛙和荷葉背景圖)青蛙怎樣到傘下的呢?(出示句卡,嘗試模仿講述。)誰能看著卡片把這句好聽的話完整的說出來?(模仿講述:嘩啦嘩啦,下雨了,青蛙跳到荷葉下,荷葉傘!)4.請個別幼兒上來翻到第四頁,引出第四句。
師:青蛙找到荷葉當傘真聰明,誰再來幫我們翻大書,看看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你能看著卡片用好聽的話完整的說一說嗎?(看句卡嘗試講述:嘩啦嘩啦,下雨啦,瓢蟲飛到花瓣下,花瓣傘!)5.出示小雞,引出第五句。
師:嘰嘰嘰,誰還在雨里找傘呢?
小雞找不到躲雨的地方,被大雨都淋濕了,多可憐呀,其實它有一把溫暖的大傘,是什麼傘呢?
看到這樣的畫面,你心裡感到怎麼樣?真是一把讓人感動的、溫暖的大傘呀!媽媽的翅膀就像一把大傘,那為這把傘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小雞怎樣到媽媽的翅膀下?大家一起把這句好聽的話說出來吧!(看句卡,創編講述:嘩啦嘩啦,下雨啦,小雞跑到媽媽的翅膀下,翅膀傘!)6.翻到第六頁觀察畫面,引出第六句。
師:小雞在溫暖的媽媽傘下幸福地躲雨啦,可是這兩個小傢伙正發愁著呢!(出示句卡,引導幼兒講述:嘩啦嘩啦,下雨啦,松鼠和烏龜的傘呢?)其實,它們的身上就藏著一把傘,找一找吧!什麼是它們的傘呢?
7.翻到第七頁,引出第七句師:你說對了嗎?嘿!大尾巴、小甲殼,不就是最好的傘嗎!(出示句卡,嘗試看句卡講述。)師:看!誰來了?
它是怎麼來的?你能用動作做做看嗎?小鳥有傘嗎?
師:其實它也有一把大傘,是什麼傘呢?(翻到畫面第一頁,呈現大樹圖片)什麼傘?
師:我可以說句很好聽的話:嘩啦嘩啦,下雨啦,小鳥飛到大樹下,大樹傘!(邊說邊出示句卡,引導幼兒學說第一句)你會說嗎?看著卡片和我一起說說吧!
2.觀察第二頁畫面,引出第二句。
師:大樹真是一把特別的傘!這又是一把什麼特別的傘?(翻到畫面第二頁,呈現蘑菇圖)什麼動物會到蘑菇傘下躲雨呢?為什麼?
誰猜對了,到底是誰呢?
螞蟻小,它躲在蘑菇傘下真正好!
螞蟻怎麼來的呀?一起來學學吧!
我們看著卡片一起說一句好聽的話吧:"嘩啦嘩啦,下雨啦,螞蟻爬到蘑菇下,蘑菇傘!"(出示句卡,引導幼兒學說。)三、 問題討論1.師:小動物們都找到自己喜歡又有趣的傘躲雨,真高興呀!想一想,小鳥為什麼喜歡找大樹傘呢?
2.師:螞蟻為什麼找蘑菇當傘?(依次類推)四、完整欣賞1.看句卡完整朗誦兒歌。
師:其實我們已經把它們找傘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就叫傘,一起來完整地欣賞一下吧!
2.看大書完整朗誦兒歌。
師:在卡片的提示下,我們能講得這么好聽,現在加大難度,看著大圖書還會朗誦這首兒歌嗎?試一試吧!
五、情境表演兒歌1.集體表演師:你們真棒!這么短的時間就學會了這首兒歌,我們又會編,又會念,真了不起,那我們把這首兒歌表演出來給大家看吧!
2.分角色表演師:每把椅子下面都有一張胸卡,請你拿出來看一看,自己是什麼角色?
六、延伸活動:添加雨傘師:嘩啦嘩啦,雨還在不停的下,還有這么多小動物沒有找到合適的傘躲雨呢!請你們幫忙啦,下課後,請你選擇一個動物朋友,然後把你們的話和編的句子放在一起,又變成了一本好看的、有關'傘'的圖書啦!
附:兒歌 《傘》
嘩啦嘩啦,下雨啦,小鳥飛到大樹下,大樹傘!
嘩啦嘩啦,下雨啦,螞蟻爬到蘑菇下,蘑菇傘!
嘩啦嘩啦,下雨啦,青蛙跳到荷葉下,荷葉傘!
嘩啦嘩啦,下雨啦,瓢蟲飛到花瓣下,花瓣傘!
嘩啦嘩啦,下雨啦,小雞跑到媽媽的翅膀下,翅膀傘!"嘩啦嘩啦,下雨啦,松鼠和烏龜的傘呢?
嘿!大尾巴、小甲殼,不就是最好的傘嗎!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傘6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了解傘的多種功能。
2、發揮想像,嘗試對兒歌進行仿編。
活動准備
課件准備: 各種各樣的傘實拍圖;
《傘可以做什麼》插圖、兒歌音頻;
螞蟻、小鳥、長頸鹿圖片。
活動過程
教師出示雨傘圖片(也可請幼兒帶傘),引導幼兒觀察各種各樣的傘。
——這把傘是什麼顏色的?上面有什麼圖案?
——想一想,傘可以用來做什麼?
小結:雨傘可以用來擋雨;有塗層的太陽傘可以用來遮太陽;直柄傘可以用來當拐杖;有彎彎的傘把的傘可以當鉤子等。
教師出示課件中的插圖,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傘都在發揮哪些作用。
——仔細看一看,圖上的人用傘來做什麼?
多次播放課件中的兒歌,請幼兒結合畫面認真聆聽、跟念兒歌。
──兒歌里的傘可以做什麼?
──兒歌里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麼?
教師出示課件中幾種小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想像傘的其他作用,並對兒歌進行仿編。
──如果螞蟻、小鳥、長頸鹿有一把這樣的傘,它們會把傘當做什麼呢?(螞蟻過河時傘當船;小鳥把傘吊在樹上當鳥窩;長頸鹿把傘當帽子頂在頭上……)
──我們來試試,把你想像的這些作用換到兒歌里去,一起創作一首新的兒歌吧!(比如:傘可以做什麼?當小船。傘可以做什麼?做鳥窩。傘可以做什麼?當帽子。)
活動延伸
家園共育: 請幼兒回去後和家長一起尋找周圍環境中的傘,說一說傘發揮了什麼作用,並用拍照的形式記錄下來。
溫馨提示
啟發幼兒想像是重要的環節,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將想像與傘的外形結合起來,多問問幼兒為什麼傘可以做小船?為什麼傘可以當鳥窩?為什麼傘可以做籃子等,讓幼兒的想像合理化。也可以在其他活動時間讓幼兒畫出他們的想像。
附【兒歌】
傘可以做什麼?
傘可以做什麼?遮太陽。
傘可以做什麼?避風雨。
傘可以做什麼?當拐杖。
傘還可以做什麼?
看不見了,遮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