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胃炎患者在服葯後,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般來說,治療胃病的葯物是那些抑制胃酸分泌或保護胃粘膜的葯物,或者那些吃胃動力葯物和莫沙必利的葯這些葯需要在飯前服用。應該是飯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吃葯後,讓葯物在進食前充分吸收。這樣,葯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對促進胃蠕動或保護胃粘膜有較好效果。如有炎症和感染,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服用抗生素,可減少抗生素對胃粘膜的刺激性,減少葯物的副作用。如果你服用奧美拉唑,這種葯應該在清晨空腹服用,晚上睡覺前服用,效果會更好。
在用葯治療過程中,還應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主要是容易消化的清淡飲食,避免油炸、油膩、辛辣、寒冷、刺激、太甜、太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濃茶、煙草、酒精、咖啡等。治療慢性胃炎的葯物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葯物、改善胃腸功能的葯物、促進胃腸運動的葯物、中和胃酸的葯物、保護胃粘膜的葯物、抗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葯物。
② 常年服葯得補哪些營養
1.他汀類葯物。這類葯物在肝臟內發揮作用,能抑制膽固醇的產生。但維生素D的合成卻需要適量的膽固醇。因此,長期服用他汀類葯物可能出現因缺乏維D而導致的疲勞、體虛、記憶力喪失、氣短、腿抽筋等症狀。應對措施:每天補充2000—5000國際單位的維D。
2.抗生素。在殺滅有害菌的同時,也會「殃及」產生B族維生素的益生菌。從而增加出現心臟病、癌症、甲狀腺水平過低的風險,還會引起骨質丟失、腿抽筋等。應對措施:適量補充B族維生素;服抗生素之前或之後4小時,喝酸奶或吃點益生菌葯片。
3.止痛葯。長期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葯,可能損傷胃黏膜,以致出現胃潰瘍和胃出血,從而引起鐵元素的流失。這類葯物還會降低葉酸的作用,從而增加出現心臟病、抑鬱症、腹瀉、口腔潰瘍和貧血的風險。應對措施:每天補充400—800微克葉酸,20—30毫克鐵。但補鐵不宜超過3個月。
4.降壓葯。依那普利、賴諾普利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發揮降壓作用時會結合一部分鋅元素,可能引起性慾減退、前列腺疾病、脫發和傷口癒合緩慢等問題。應對措施:每天補鋅15—25毫克。
5.利尿劑。心功能不全、水腫、高血壓患者都會用到利尿劑。在增加尿量的同時,它們會帶走維C和鈣等營養素和微量元素。應對措施:每天300—2000毫克維C和600毫克鈣。
6.抗抑鬱葯。服百優解的人如果發現自己體重明顯減輕,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就需要考慮是否補碘。應對措施:這是因為長期服百優解會降低甲狀腺素水平,適量補碘可以改善這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