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粉蟲養成怎樣才可以賣,
黃粉蟲,從蟲卵算起,夏季一般養殖60天就要開始出售了。那時候長度在2厘米左右。
2. 黃粉蟲要怎麼養有蟲卵出售嗎
黃粉蟲在25℃時,經3-5天即可孵化,溫度降低則延遲孵化。幼蟲化蛹後要及時與幼蟲分開,因為蛹不會活動,有被蟲咬的可能。 分開後要把蛹放在通風、溫度、乾燥的環境中,在20℃以上時,經過一星期基本上能變成黑色甲殼蟲。養殖技術 (一)成蟲期 蛹羽化成蟲的過程大約3-7天,頭、胸、足、翅先羽出,腹、尾後羽出。因為是同步挑蛹羽化,所以幾天內可全部完成羽化,剛羽化的成蟲很稚嫩,不大活動,約5天後體色變深,鞘翅變硬。雄雌成蟲群集交尾時一般都在暗處,交尾時間較長,產卵時雌蟲尾部插在篩孔中產冊埋出,這個時期最好不要隨意攪動。發現篩盤底部附著一層卵粒時,就可以換盤。這時將成蟲篩卵後放在盛有飼料的另一盤中,撥出死蟲。5-7天換一次卵盤。成蟲存活期在50天左右,產卵期的成蟲需要大量的營養和水分,所以必須及時添加麥麩子和菜,也可增加點魚粉。若營養不足,成蟲間會互相咬殺,造成損失。
(二)卵期 成蟲產卵在盛有飼料的木盤中,將換下盛卵的木盤上架,即可自然孵化出幼蟲,要注意觀察,不宜翻動,防止損傷卵粒或傷害正在孵化中的幼蟲。當飼料表層出現幼蟲皮時,1齡蟲已經誕生了。
(三)幼蟲期 卵孵化到幼蟲,化蛹前這段時間稱為幼蟲期,而各齡幼蟲都是中國林蛙最好飼料。
成蟲產卵的盤,孵化7-9天後,待蟲體蛻皮體長達0.5厘米以上時,再添加麥麩子和鮮菜。每個木盤中放幼蟲1公斤,密度不宜過大,防止因飼料不足,蟲體活動擠壓而相互咬殺,要隨著幼蟲的逐漸長大,及時分盤。
麥麩子是幼蟲的主要飼料,同時也是棲身之地。因此飼料要保持自然溫度。在正常情況下,當溫度較高時,幼蟲多在飼料表層活動,溫度較低時,則鑽進下層棲身。木盤中飼料的厚度在5厘米以內,當飼料逐漸減少時,再用篩子篩掉蟲糞,添加新飼料。1-2齡幼蟲篩糞,要選用60目篩網,防止幼蟲從篩孔漏掉。要先准備好盛放新飼料的木盤,邊篩邊將篩好的凈幼蟲放入木盤上架。
黃粉蟲幼蟲生長要突破外皮(脫皮),經過一次次蛻皮才能長大。幼蟲期要蛻7次皮,每蛻一次皮,蟲體長大,幼蟲長1齡。平均9天蛻一次皮。幼蟲蛻皮時,表皮先從胸背縫裂開,頭、胸、足部,然後腹、尾漸漸蛻出。幼蟲蛻皮一般都在飼料表層,蛻皮後又鑽進飼料中,剛蛻皮的幼蟲是乳白色,表皮細嫩。
(四)蛹期 幼蟲在飼料表層化蛹。在化蛹前幼蟲爬到飼料表層,靜卧後蟲體慢慢伸縮,在蛻最後一次皮過程中完成化蛹。化蛹可在幾秒鍾之內結束。剛化成的蛹為白黃色,蛹體稍長,腹節蠕動,逐漸蛹體縮短,變成暗黃色。
幼蟲個體間均有差異,表現在化蛹時間的先後,個體能力的強弱。剛化成蛹與幼蟲混在一個木盤中生活蛹容易被幼蟲在胸、腹部咬傷,吃掉內臟而成為空殼;有的蛹在化蛹過程中受病毒感染,化蛹後成為死蛹,這需要經常檢查,發現這種情況可用0.310-6漂白粉溶液噴霧空間,以消並爛毒滅菌。同時將死蛹及時挑出處理掉。挑蛹時將在2天內化的蛹放在盛有飼料的同一篩盤中,堅持同步繁殖,集中羽化為成蟲。
三、管理的措施
在黃粉蟲的養殖過程中,掌握好養殖技術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關繫到黃粉蟲繁殖的速度、蟲體質量、經濟效益等問題。
(一)禁止非飼養人員進入飼養房。如非進入室內不可的人員,必須在門外用生石灰消毒。
(二)在黃粉蟲的生活史中,四變態是重要的環節,掌握好每個環節變態的時間、形體、特徵,就能把握養殖的技術。
(三)飼料要新鮮,糠麩不變質,青菜不腐爛。
(四)在幼蟲期,每蛻一次皮,更換飼料,及時篩糞,添加新飼料。在成蟲期飼料底部有卵粒和蟲糞,容易發霉,要及時換盤。
(五)為了加快繁殖生長,對幼蟲,羽化後的成蟲,在飼料中適當添加葡萄糖粉或維生素粉、魚粉。每天都要喂鮮菜。
(六)飼養人員每天都要察看各蟲期情況,如發現病蟲、死蟲應及時清除,防止病菌感染。
(七)黃粉蟲的養殖要按計劃進行。飼養蟲量和養殖中國林蛙的數量要銜接,使各齡的幼蟲數量都要有完整的記錄,才能保州蔽螞證黃粉蟲養殖的成功。
利用農村廢棄的作物秸稈飼養黃粉蟲幾乎不花什麼成本,3-5斤秸稈粉加少量的麥麩、玉米面,再加少量菜葉就可飼養一斤商品蟲.
將適齡的雌雄成蟲,集中同時配對,並放入同一塑料盆中統一飼養,這樣既可提高飼養員的勞動生產率,也有利於強化飼養管理工作,確保各項生產性能的同步發揮。黃粉蟲配對後,一般在3~4天開始產卵,由於全群適齡繁殖的成蟲在同一時期配對,因而會出現同步產卵的結果。具體時間一般在7~10天,在適宜的溫度下7天後應篩一次卵。篩卵時應先將盆中的飼料及其他碎物篩下,防止盆中存有個別的卵粒或幼蟲,然後將接卵紙一起放入塑料盆中或搬到孵化箱中。孵化箱與成蟲產卵箱規格相同,箱底是木板,孵化箱可孵化2~3個卵箱或用塑料盆中孵化2~3個卵盆的卵,但應分層堆放,層間要用3~4根木條隔開,以透空氣,在乾燥季節,卵上還要蓋上一層菜葉。卵在箱中或盆中10天之內即可全部孵化出幼蟲。同步喂養 將孵化出的幼蟲放入飼養室內進行人工飼養。飼養室要消毒、清掃,並安裝飼養架,架上放塑料盆,盆中添0.4~0.5公斤的混合飼料,一般每個盆中放幼蟲0.15~0.2公斤。
幼蟲的飼料配方和投飼數量依不同齡期而調整。幼蟲的飼料配製比為麥糖85%、玉米面15%。飼料配合得當,對黃粉蟲的生長發育有利,還可節省飼料。如僅給一些粗飼料,只能維持生長,使生長受阻,發育緩慢,蟲體易退化,個體變小,繁殖率會下降。平時應給一些青菜葉、蘿卜片、西瓜皮、嫩樹葉等,以補充水分,但應適量。生長到6齡以後應分成兩盆飼養,每盆還是0.15~0.2公斤。飼料的配製比為玉米秸粉80%、麥麩20%,也可以每天喂飼料,這樣能便於掌握幼蟲吃食與生長,一般1公斤蟲長到8齡需要2.5公斤飼料,比原來節省1公斤多,每隔3~5天,用篩清除糞便一次,在冬春季注意保溫,夏季高溫注意通風降溫。一、如何防治黃粉蟲乾枯病
(1)病因:發病原因主要是空氣乾燥,氣溫偏高,飼料含水量過低,使黃粉蟲體內嚴重缺水而發病。一般在冬天用煤爐加溫時,或者在炎夏連續數日高溫(超過39℃)無雨時易於出現此類症狀。
(2)症狀:先從頭尾部發生乾枯,再慢慢發展到整體乾枯僵硬而死。幼蟲與蛹患乾枯病後,根據蟲體變質與否,又可分為「黃枯」與「黑枯」兩種表現。「黃枯」是死蟲體色發黃而未變質的枯死(見彩圖66、67);「黑枯」是死蟲體色發黑已經變質的枯死(見彩圖68、69)。
(3)防治:在酷暑高溫的夏季,應將飼養盒放至涼爽通風的場所,或打開門窗通風,及時補充各種維生素和青飼料,並在地上灑水降溫,防止此病的發生。在冬季用煤爐加溫時,要經常用溫濕度表測量飼養室的空氣濕度,一旦低於55%,就要向地上灑水增濕,或加大飼料中的水分,或多給青飼料,預防此病的發生。
(4)對乾枯發黑而死的黃粉蟲,要及時挑出扔掉,防止健康蟲吞吃生病。
二、如何防治黃粉蟲腐爛病(軟腐病)
(1)此病多發生於濕度大、溫度低的多雨季節。因飼養場所空氣潮濕,加上難篩而用力幅度過大造成蟲體受傷,再加上管理不好,糞便及飼料受到污染而發病。
(2)症狀:表現為病蟲行動遲緩、食慾下降、產仔少、排黑便,重者蟲體變黑、變軟、腐爛而死亡(見彩圖68、69)。病蟲排的黑便還會污染其他蟲子,如不及時處理,甚至會造成整盒蟲子全部死亡。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疾病,也是夏季主要預防的疾病。
(3)防治:發現此狀況後應立即減少或停喂青菜飼料,及時清理病蟲糞便,開門窗通風排潮,及時挑出變軟變黑的病蟲。若連續陰雨室內濕度大溫度低時,可燃煤爐升溫驅潮。
葯物防治措施:可用0.25克氯黴素或土黴素拌豆面或玉米面250克/盒投喂,等情況轉好後再改為麥麩拌青料投喂。
三、如何預防黃粉蟲黑頭病?
(1)病因:據我們日常觀察,發生黑頭病的原因是黃粉蟲吃了自己的蟲糞造成的。這與養殖戶管理不當或不懂得養殖技術有關。在蟲糞未篩凈時又投入了青飼料,導致蟲糞與青飼料混合在一起,被黃粉蟲誤食而發病。
(2)症狀:先從頭部發病變黑,再逐漸蔓延到整個肢體而死(見彩圖72 )。有的僅頭部發黑就會死亡。蟲體死亡後一般呈乾枯狀,也可呈腐爛狀(也有人認為黑頭病屬於乾枯病)。
(3)預防:此病系人為造成,提高工作責任心或掌握飼養技術後就能避免。
(4)死亡的黃粉蟲已經變質,要及時挑出扔掉,防止被健康蟲吞吃生病
四、如何防治蟎蟲侵害
蟎蟲可說是動物界生命力最頑強、繁殖能力驚人的微小動物,能侵害絕大部分的動物,連人也不能倖免。
蟎蟲的成蟲體長不到1毫米,全身柔軟,成拱弧形,灰白色,半透明有光澤。全身表面生有若干剛毛,有足4對。幼蟎具足3對,長到若蟎時具足4對,若蟎與成蟎極相似。高溫、高濕及大量食物是蟎蟲生長的環境與物質條件,在這種條件下蟎蟲每15天左右發生一代,每頭雌蟎能產卵200粒,可見其繁殖力之強。
危害黃粉蟲的蟎蟲主要是粉蟎,欲稱「糠虱」、「白虱」、「虱子」。夏、秋季節,在米糠、麥麩中很容易滋生,使飼料變質。如果把帶有蟎蟲的米糠作飼料投喂時被帶入盒內,在高溫、高濕的適宜環境條件下,又有豐富的營養,蟎蟲繁殖力又極強,能在短時間內繁殖發展、蔓延到全部飼養盒中。(見粉蟎圖)
(1)病因:一般在7~9月份高溫高濕容易發生蟎蟲病害。餌料帶蟎卵是蟎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2)症狀:蟎蟲一般生活在飼料的表面,可發現集群的白色蠕動的蟎蟲,寄生於已經變質的飼料和腐爛的蟲體內,它們取食黃粉蟲卵,叮咬或吃掉弱小幼蟲和正在蛻皮的中幼蟲,污染飼料。即使不能吃掉黃粉蟲,也會攪擾得蟲子日夜不得安寧,使蟲體受到侵害而日趨衰弱,食慾不振而陸續死亡
(3)防治:
1)選擇健康種蟲:在選蟲種時,應選活性強、不帶病的個體。
2)防止病從口入:對於黃粉蟲餌料,應該無雜蟲、無霉變,在梅雨季節要密封貯存,米糠、麥麩、土雜糧面、粗玉米面最好先爆曬消毒後再投喂。摻在餌料中的果皮、蔬菜、野菜濕度不能太大。還要及時清除蟲糞、殘食,保持食盤的清潔和乾燥。如果發現飼料帶蟎,可移至太陽下曬5~10分鍾(飼料平攤開)即可以殺滅蟎蟲。加工飼料應經日曬或膨化、消毒、滅菌處理。或對麥麩、米糠、豆餅等飼料炒、燙、蒸、煮熟後再投喂。且投量要適當,不宜過多。
3)場地消毒:飼養場地及設備要定期噴灑殺菌劑及殺蟎劑。一般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對飼養室、食盤、飲水器進行噴灑消毒殺蟎。還可用40%的三氯殺蟎醇1000倍溶液噴灑飼養場所,如牆角、飼養箱、喂蟲器皿等,或者直接噴灑在飼料上,殺蟎效果可達到80%~95%以上。也可用40%三氯殺蟎醇乳油稀釋1000~1500倍液,噴霧地面,切不可過濕。一般7天噴1次,連噴2~3次,效果較好。
4)誘殺蟎蟲:
①將油炸的雞、魚骨頭放入飼養池,或用草繩浸米泔水,晾乾後再放入池內誘殺蟎類,每隔2小時取出用火焚燒。也可用煮過的骨頭或油條用紗網包纏後放在盒中,數小時將附有蟎蟲的骨頭或油條拿出扔掉即可,能誘殺90%以上的蟎蟲。
②把紗布平放在池面,上放半干半濕混有雞、鴨糞的養土,再加入一些炒香的豆餅、菜籽餅等,厚約1~2厘米,蟎蟲嗅到香味,會穿過紗布進入取食。1~2天後取出,可誘到大量的蟎蟲。或把麥麩泡製後捏成直徑1~2厘米的小團,白天分幾處放置在養土表面,蟎蟲會蜂擁而上吞吃。過1~2小時內再把麩團連蟎蟲一起取出,連續多次可除去70%蟎蟲。
3. 黃粉蟲幾個月能賣出
黃粉蟲從卵孵化出來咐液一般要養70~90天,黃粉蟲的長度在1.5~2cm的規格都可以賣出,如或派果黃粉蟲超出2.5cm都比較少人會要的衡團物了,因為到這樣的長度基本都快要化蛹了,保存的時間不長。
4. 黃粉蟲的養殖周期
黃粉蟲的養殖周期在100天左右。蟲卵3-5天孵化成幼蟲,幼蟲7-10天蛻皮一次,蛻皮8次後開始化蛹,蟲蛹在經過7-9天左右之後羽化成成蟲,成蟲存活約30-60天不純仔和等,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都要分開進行隔離飼養。
黃粉蟲養殖周期是多久
1、100天左右
黃粉蟲的養殖周期是在100天左右,這種昆蟲主要的生命時間都耗費在幼蟲的蛻皮和成長上,每次蛻皮幼蟲都會長得更大一些,但一般不會養到蟲子羽化,在其幼蟲階段就能夠作為飼養動物或其餘昆蟲的高蛋白質食物使用。
2、幼蟲階段
蟲卵一般需要3-5天左右的時間孵化成為幼蟲,幼蟲則需要連續經過次數不等的蛻皮而長大,這種昆蟲的外皮生長速度比不上本身,因此會不斷的蛻皮,一般是7-10天蛻皮一次戚液,蛻皮次數從8-15次左右不等,此階段能夠用於餵食。
3、成蟲階段
幼蟲蛻皮到了一定的次數之後就會出現停止吃食的情況,這是化蛹的前兆,要將其挪到蛹區里進行養護,蛹有時偶爾會活動,但經過7-9天之後就會做盯破蛹而出羽化成為成蟲,成蟲經過30天左右的養護之後就會結出蟲卵。
4、注意事項
黃粉蟲每個階段的生命形態可以說都是截然不同的,雖然其進食的飼料成分一致,但不能將不同階段的黃粉蟲進行混居,幼蟲階段、蛹階段和成蟲階段需要准備不同的箱子或盒子來進行隔離養殖,以免彼此接觸造成不良影響。
5. 養100斤黃粉蟲多長時間能見利
卵到商品蟲時間是50天。
到繁殖是100天。
多長時間見灶握利看你的腔巧蟲子處於那個階段。
要是買回家一個月開始繁殖,那伍辯鍵就是八十天。
要是兩個月開始繁殖就是110天。
時間上是這樣的。一百斤蟲子,你得六十個繁殖的塞子。得三百個盒子。
人工要三個左右。緊緊考慮見利只是一方面。
初次這么干,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