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3歲寶寶可以劇烈運動嗎
擴展閱讀
道德經的內容怎樣讀 2025-05-24 01:15:47
網上買茶哪裡可以買到 2025-05-24 01:12:38

3歲寶寶可以劇烈運動嗎

發布時間: 2023-01-27 15:41:34

㈠ 孩子滿多少歲的時候才能運動,否則對他的成長會有危害

孩子在兩歲之後就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運動可以加速他們的成長,對於他們的骨骼有拉伸的作用。只要注意孩子的運動方式就可以,很多孩子都是從小就開始運動的。作為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如何運動,避免孩子在運動的時候,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小孩子對於疼痛是很敏感的,如果他們在運動的過程中受傷,很有可能會對運動反感,以後都不想著去運動。這個時候家長的作用就很重要,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有健康的運動環境。通過運動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的孩子成長。

㈡ 3歲幼兒年齡特點與教育

幼兒無論在體格和神經發育上還是在心理和智能發育上,都出現了新的發展。動作發育周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行走了,這一變化使孩子的眼界豁然開闊。那麼,3歲幼兒年齡特點是什麼呢?



3歲幼兒年齡特點

1. 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各部分技能有待發展。

2-3歲幼兒身體的各方面較柔嫩,骨骼繼續骨化,具有彈性大、易彎曲的特點,表現出耐性差,puma golf,易疲勞,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

2. 動作發展迅速,手眼動作協調,生活自理行為開始出現。

2歲以後幼兒的生長速度加快,運動器官逐漸成熟,運動技能不斷發展,各種動作逐漸協調。



社會性發展

1. 自我意識初步萌芽並發展,出現人生「第一反抗期」,paul smith men。

2-3歲孩子個性穩定的氣質特徵已明顯定型,性格傾向初步顯露。能意識並區分身體各部分,能把自己與外界、他人區別開來,開始掌握運用「我」,獨立意識增強,凡是堅持自己做。

2. 情緒與情感體驗促進社會性行為的初步發展

2-3歲孩子感情的社會聯結的建立,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擴大了孩子社會交往的范圍,各種情緒的發展與情感體驗,時期在環境變化中能有效的適應

㈢ 小朋友跑步訓練

小朋友跑步訓練

小朋友跑步訓練,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的父母對自己孩子在學校上沒有那麼大的要求,但是在體育鍛煉這一方面,卻要求的嚴格,這是因為現在很多小孩子抱著電子產品在家玩,下面分享小朋友跑步訓練。

小朋友跑步訓練1

1、牽手跑。

你和寶寶面對面,牽著他的兩只手,你向後慢慢退著跑,之後,就由牽著他的兩手變為只牽他一隻手,最後變成你從側面牽著他的一隻手。你可以用一隻皮球向前滾,然後你們一起跑著追皮球,或者在跑步中穿插模仿鵝、鴨等動物動作的走步。牽寶寶的手跑步時不要太用力握他的手,而應盡量讓他自己掌握平衡,以防你用力不均使寶寶前臂關節脫臼。

2、放手跑。

寶寶向前跑時,你要在他前方半米遠的地方慢慢退著跑,以防他頭重腳輕前傾時摔倒。

3、自動停穩跑。

寶寶跑步時能自動放慢腳步並平穩地停下來,才算是真正的學會了跑。你可以在寶寶跑步時用口令,比如一、二、三、停來訓練他,讓他學會漸漸將身體伸直、步子放慢而平穩地停下來。

4、空投球訓練

這項訓練有助於提高對視覺刺激做出反應的速度和第一步的反應靈敏。教練員和運動員大約相距2-3米(根據兒童運動能力而定),教練員手持網球,運動員做出預備姿勢,教練員將持球的手臂伸向一側,與肩同高,然後隨機鬆手。教練員一鬆手,運動員沖刺並在球落地彈起兩次之前抓住球。運動員應該以好的預備姿勢抓住球。運動員不能撲向壁球來彌補較差的反應時。

5、多種姿勢聽令起跑

這項運動有助於提高對聽覺刺激做出反應的速度和不同體位下做出自動的跑步反應。運動員以不同的姿勢(站立、站立式起跑、坐姿、蹲姿、仰卧、俯卧等等)為預備姿勢,教練可以以口令、哨聲、掌聲等為起跑信號,教練發出信號後運動要需要迅速起身,完成整個起跑過程。

6、低欄架跑

這項訓練有利於提高運動員的抬腿高和跑動節奏,把底欄架一縱列擺放,欄架欄架距離大約是運動員身高的70%左右,聽到教練口令後,從欄架上面跑過至終點,抬腿折疊向前,跑動至終點。

7、啞鈴弓步走

這項訓練有利於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穩定性,和一定的腿部力量。身體呈中立位,左右手各拿一個適合重量的啞鈴,左腿向前邁一步,前腿彎曲,呈90°(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後腿越為約為90-135°,兩腳腳尖朝前,軀干直立不要前傾,行走的時候盡量減少軀乾的晃動。

小朋友跑步訓練2

對孩子進行跑步訓練

從3歲起,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練習跑,每次跑10—20米。孩子跑時喜歡邊跑邊喊叫,這種快樂的喊叫,對身體沒有妨礙,不必禁止。但有風的時候,要求他把嘴閉上。

三四歲的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活動放到有情節的想像世界中去。他們非常喜歡游戲,所以,家長讓孩子跑的時候,要很有興趣地進行。如裝作小動物做游戲,說:「下雨啦,小兔子快跟著兔媽媽跑回家!」「小熊跟著熊爸爸跑步啦!」還可以用游戲的口吻指導他的動作,如說「小熊把前爪提起來,像爸爸這樣了。」「那裡有個大蘿卜,咱們快跑去拔啊!」等等。

這種簡單短小的游戲,隨時都可以即興編出。如果孩子入了幼兒園,他還會按照老師要求小朋友那樣的要求家長,那麼家長一定要用心學習,和孩子共同游戲。

在對孩子進行跑步訓練時,請家長不要忘記教會孩子正確的姿勢。在跑步時,身體要直,稍向前傾,眼看前方,胳膊肘微屈,貼在身體兩側,兩手半握拳,拳眼向上,隨腿的動作前後自然擺動。由於3歲的孩子跑步時,胳膊愛直擺,並且容易夾著,所以要求他們把胳搏肘彎起來,自然地跑。

小朋友跑步訓練3

1、兒童跑步姿勢得注意哪些

兒童剛開始學習跑步跑步姿勢是非常不正確的,一定要需要鍛煉才能夠幫助我們孩子塑造一個很好的跑步姿勢,對於兒童跑步姿勢的注意事項我們也需要引起特別重視,能夠幫助我們大家的孩子更好的贏在起跑線上,可能很多人對於兒童跑步姿勢的注意事項還不是特別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兒童跑步姿勢的注意事項吧。

跑,是孩子鍛煉身體的最好手段之一。在跑步過程中,出現大量肌肉群的交替收縮和伸展,能量消耗急劇上升。因而呼吸量、血液循環加快,促進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發展。6歲前孩子下肢力量弱,肢體動作不協調,跑時步幅小,有頭重腳輕之感,易摔到。 帶孩子跑步,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初練跑可以走跑交替的方式進行,即:走一段,跑一段,走一段,跑一段,主要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如穿插有模仿動作的走步,激發孩子參加跑的興趣。

2、培養自然跑的姿勢:兩手輕握拳,屈肘自然擺動,上體稍前傾,眼往前看,腳掌落地時輕而柔和。

3、幫助孩子學會用鼻或口鼻同時呼吸的方法。

4、根據孩子體質和氣候因素,安排跑的'運動負荷(包括時間、距離等)。

5、跑的內容多樣,如快速跑、曲線跑、追逐跑等。不同形式的跑,運動量和鍛煉身體的效果不同,家長可以變換方式,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由於跑是一項劇烈運動,在跑前可以適當做些准備活動,跑結束時,可做些放鬆活動,讓機體逐漸恢復平靜狀態。

多了解一些兒童跑步姿勢的注意事項對於我們兒童學會跑步效果是非常好的,希望大家都能夠高度認真對待兒童的跑步姿勢,讓孩子不必因為自身的跑步姿勢而給我們自身帶來不必要的影響,我們的媽媽們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2、原地跑步的方法是什麼?

慢速放鬆跑

就是不加任何努力的慢跑。一般慢跑時感到輕松舒服,無疲勞感,心率控制在每分鍾110—130次左右,呼吸自然,稍有氣喘。動作無要求。一般每周練2—3次,每次練習20分鍾左右。堅持經常鍛煉,對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有明顯的健身效益。

中速跑步方法

是用一定的意志努力,速度在每秒5米或心率在140—150次/分左右的跑進方法。這種健身跑步法是較流行的中等強度健身法,已被國內外公認。這種方法對增強心臟功能,調節內臟平衡等有顯著的效果。但練習中應注意做好准備活動,放鬆活動,練習感到明顯疲勞,就要停止跑步,做一些放鬆練習。每周練習1—2次,每次練到疲勞為止。

快速跑步方法

是用較大意志努力,較快的速度向前跑進方法,練習時心率一般都在人體最高水平,170—180次/分左右。這種跑法運動強度較大,持續時間較短,一般幾秒鍾,但可以重復練習。每周練習1—2次就可以了,每次重復3—6次。練習中應循環漸進,做好准備活動和放鬆整理活動,防止疲勞過度。這種方法對提高人體無氧耐受力,肌肉功能,以及心臟功能有一定作用。有內臟慢性病、心血管、肝、腎病尤為不能練習。防止重病發生。

變速跑步法

就是採用快慢結合、走跑結合的交替練習方法。這種跑步法適用於中年中後期人,由於運動量變化較大,練習時可根據個人鍛煉水平,控制練習的時間和跑速。一般來說,體質較好的中年人,可快跑與慢跑交替進行,體質較差的中年人,可慢跑與走步交替練習,練習時間控制在感到疲勞明顯時結束練習,做一些放鬆活動,並循序漸進提高練習要求。

定時跑步法

就是限定一定時間,進行跑步移動距離,或限定一定距離,縮短跑步時間的練習方法。比較有名的定時跑是12分鍾跑,6分鍾跑,用來評價自我鍛煉的效果,和身體功能水平。經常進行定時跑練習,可以幫助自我了解身體狀況,鍛煉中如出現難以跑下去的疲勞極點現象,應逐步放慢跑速,甚至停止練習,以防發病現象出現,做好放鬆活動。

上面的一些方法不受場地,氣候和設備條件的限制,都是一些比較方便的鍛煉方法,但是因為練習的時間非常的長重復的部署也是比較多,一般來說都需要練習在10分鍾以上。

㈣ 3-6歲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 能做什麼運動

在寶寶3-6歲的時候,喜歡「你追我跑」的游戲、「折返跑」的游戲等。

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尋找一些專門的體育運動項目,幫助孩子更強壯、有力量。

3-6歲寶寶具體能做什麼運動呢?

應該如何劃分呢?

3歲的寶寶可以學習跳繩、踢球;

4歲寶寶學習游泳等等

具體內容一起來了解下吧!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每個年齡段孩子的運動能力

知道特定年齡段孩子應該具備的能力

才可以更針對性的選擇適合自己寶寶的運動

————3-6歲兒童運動能力發展標准

1、3-4歲運動能力指標

3歲時,孩子不再是機械的站立、跑動、蹦跳和行走。

無論向前、向後或上下樓梯,他們的運動十分靈活。

在站立位開始行走時,肩膀向後、腹部肌肉內收,

採用規則的腳跟——腳尖運動方式,步伐的寬度、長度和速度均勻,

騎三輪車也很容易。

當孩子從蹲位站起或抓球時,腳尖或單腳站立仍然十分困難。

但如果他手臂伸展,機械地向前跑動時,

他可以抓住一個大球,並能順利地將一個小球從手中拋出去。

也喜歡如:捉人游戲、與其他孩子抓或玩球等主動性的游戲。

此時的孩子的自控能力、判斷能力和協調能力仍然處於發育階段,

看護時要注意防止受傷,家長應時刻緊盯孩子。

2、4-5歲運動能力指標

此時的寶寶已經具有成人的協調和平衡感。

可以看到孩子以大而有力的自信走和跑、不扶欄桿上下樓梯、在一個圓圈中旋轉

他的肌肉力量也強得足以完成一些挑戰性的任務,例如翻筋斗和立定跳遠。

孩子渴望別人承認他的能力和自立,在外出時經常走在你的前面。

然而,他的運動能力仍然領先於判斷能力,因此要不停的提醒他們,

當他們處於任何靠近水源的地方,都要特別注意。

3、5-6歲運動能力指標

孩子對空間關系的判斷已十分准確,神經系統的發育已接近最後階段,

能很好地控制身體,手腳靈活,運動也較以前更為劇烈,已不太容易摔跤。

能在一條直線上走、單足跳、跳繩、跳舞等。

隨著手眼協調的發展,可以通過練習接住球,可以學會系鞋帶或串珠子等。

喜歡蹦蹦跳跳,可能學會一些舞步,特別是小女孩會很喜歡跳舞,

有的孩子動作模仿力和表現力已經顯示出一定的天分。

具備相當的自理能力,吃飯、穿衣、大小便已完全不必依靠大人的幫助,

而且也能夠做不少家務,比如整理床鋪、打掃衛生、買東西等。

————3-6歲寶寶能做什麼運動

1、適合3歲做的運動

(1)跳繩

在寶寶3周歲的時候可以有意識的鍛煉他的跳躍感,可以增強節奏感,

同時也是提高寶寶彈跳性非常不錯的運動之一,

繩子的長短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包括場地的選擇。

運動裝備:頭盔、手腳腕護具。

(2)踢球

不一定非要是足球,每個孩子成長過程里幾乎都有幾個好看的球,

鍛煉孩子抓、抱能力,也會讓孩子在球的滾動中鍛煉腳的力量感和方向感。

學齡前的寶寶盡量買體積小些的充氣球,結實耐用。

質地也要選擇軟一些,以免砸傷寶寶自己。

運動裝備:頭盔、手腳腕護具。

2、適合4歲做的運動

(1)爬上爬下

4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去爬樓梯了,因為小孩子的心理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好奇,他們會非常想去爬樓梯,即使父母嚴令禁止,但是他們仍舊會去主動嘗試這個運動。父母可以在一邊保護他們,

讓他們去爬上爬下,幫助他們鍛煉手腿的協調能力。

運動裝備:手腳腕護具。

(2)游泳

有的孩子特別喜歡玩水,這個從他們是否喜歡洗澡就能看出,

父母可以適當鍛煉孩子的親水能力,讓他們帶著游泳圈在水池中游一游。

游泳是一項可以鍛煉手臂肌肉的運動,

不過父母要考慮孩子的喜好,不要強迫他們游泳,否則會適得其反。

運動裝備:泳帽、游泳圈。

(3)舞蹈

孩子會比較喜歡跳舞,雖然他們會跳得雜亂無章,

但是基本的簡單動作還是可以做出來的,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

所以,父母也可以適當的培養孩子的舞蹈能力,讓他們鍛煉出優美的身姿。

3、適合5-6歲做的運動

(1)散步

可以走路、快跑、慢跑和大踏步前進交替進行。

(2)球類游戲

踢球、扔球和接球等動作的游戲是非常好的鍛煉。

(3)騎自行車

5-6歲的小朋友可以學騎自行車了,能幫助鍛煉他們的協調能力,可以先騎4個輪子的,等學會後再卸掉1個輪子,最後慢慢變成2個輪子。

運動護具:頭盔、手腳腕護具。

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訓練方式和運動的技能千萬千萬不可三歲的孩子玩四歲的玩具,那就不是「提早開發」而是過早地「拔苗助長」

畢竟

                     成長不易,且行且珍惜

㈤ 2歲到3歲是屬於什麼階段

2歲到3歲是屬於什麼階段

2歲到3歲是屬於什麼階段,寶寶而各方面的發展都是需要家長重點關注的,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孩子都是比較脆弱的,我們要為孩子方方面面的發展做好准備,以下2歲到3歲是屬於什麼階段。

2歲到3歲是屬於什麼階段1

2-3歲幼兒正是處於對任何事情都好奇的階段,也是很懵懂的階段,這個階段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2-3歲的幼兒學事情是非常的快,發現一些行為就會主動的去模仿,父母要是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很容易就學會了,因此教育和引導不能忽視,父母要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一些習慣和興趣,引導孩子對一些事情的思考,但最好不要用懲罰來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事情了。

2-3歲幼兒年齡特點:

1、思維存在於動作之中

2歲兒童的各種心理活動帶有明顯的直覺行動性,記憶以及思維都是在直接與事物的接觸或在活動中進行的。離開了具體的事物,具體的活動便不能進行,他們往往先做後想,邊做邊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說不出自己要捏什麼,而常常在捏出某種形象之後才會說「蘋果」,「大餅」等。

2、嘗試模仿,喜歡重復

2歲兒童愛模仿別人,他們看見別人玩什麼,自己也玩什麼。在家裡模仿大人的活動,在幼兒園模仿小朋友,教師的行為。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體,簡單的外部動作。

2歲兒童的注意以及記憶是不隨意的,短暫的。喜歡重復是此年齡段兒童顯著的特點。他們喜歡重復地擺弄物品,喜歡聽教師重復講同一個故事,重復做某個動作,如反復地娃娃吃飯。在往返的重復中逐漸認識物體的屬性,發展語言與動作,並由此逐漸認識事物簡單的關聯,產生簡單想像。

3、詞語發展迅速,聽說能力基本形成

2~3歲是兒童口語發展額關鍵期,此時的兒童變得特別喜歡說話,詞彙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簡單的復合句來表達億元,基本理解常用的簡單句型。2歲後期會用「」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願望,開始把自己從客體中區分出來,言語的發展促進自意識的萌芽。

4、對鮮明的色彩、節奏感興趣

2歲的兒童處於新異性的探索階段,此時的兒童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色彩鮮艷的,有聲響的,會動的物品特別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和喜愛,能激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能主動去認識環境,投入活動。

針對2-3歲幼兒年齡特點進行教育,下面幾條要點就很重要:

1、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和塑造孩子的行為。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是發展他們良知,即包括做了錯事感到愧疚,以及克制再次犯錯的能力最關鍵的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沒有積極地引導和塑造孩子的'行為,那麼接下來就可能為日後的「熊孩子」埋下伏筆。

2、父母要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言行。這個階段孩子有強烈地學習、模仿的動機,無論成人做什麼,說什麼,他們都會有樣學樣地模仿。因此,如果一個父親暴躁,那麼幼兒就會學會暴躁;如果一個母親懶惰,那麼幼兒就會學會懶惰。所以,做父母的應該讓自己的行為至少在孩子面前是積極的,用自己的良好言行給孩子以示範。如果父母本身言行就存在問題,那麼就不要怪孩子有樣學樣。

3、慎用懲罰,特別是不要體罰。這個年齡的孩子很難理解父母通過懲罰試圖讓他明白和學會的規則,幼兒要到5歲以後才會逐漸形成規則意識。相對地,如果父母採用體罰的方式,他們沒有學會「道理」,反而更可能學會暴力方式來解決問題,也就是說,幼兒會模仿父母的懲罰方式來對待他人。

4、避免與孩子情緒沖突,特別是不要再情緒上與孩子對立。一旦父母與孩子情緒上沖突,那麼孩子就會發展出退縮,並逐漸發展為在父母面前和身後兩套行為模式。

對幼兒發脾氣,幼兒是不可能了解父母憤怒後面的用意,他只會注意並強烈地感受到憤怒的壓力,這會對幼兒產生極為負面的心理影響,阻塞掉未來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很多父母苦惱孩子什麼都不跟自己說,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追溯到這個年齡階段父母與孩子的情緒沖突。

2歲到3歲是屬於什麼階段2

2歲到3歲幼兒的年齡特點

2-3歲幼兒年齡特點 身體發展:

1、 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各部分技能有待發展。

2-3歲幼兒身體的各方面較柔嫩,骨骼繼續骨化,具有彈性大、易彎曲的特點,表現出耐性差,puma golf,易疲勞,不宜做過分劇烈的運動。

2、 動作發展迅速,手眼動作協調,生活自理行為開始出現。

2歲以後幼兒的生長速度加快,運動器官逐漸成熟,運動技能不斷發展,各種動作逐漸協調。

認知發展:

1、 言語活動積極發展,具備初步聽說能力

該階段是孩子積極的言語發展階段,3歲的孩子能基本掌握母語的語法規則系統,保證其具備基本生活所需的口語理解與表達的基本言語交流功能。

2、 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的特點

2-3歲的孩子心智機能已基本形成,但不是「縮小的成人」,具有自身的特點,孤心,他們的思維在行動中進行,而不會想好了再行動。

社會性發展:

1、 自我意識初步萌芽並發展,出現人生「第一反抗期」,paul smith men。

2-3歲孩子個性穩定的氣質特徵已明顯定型,性格傾向初步顯露。能意識並區分身體各部分,能把自己與外界、他人區別開來,開始掌握運用「我」,獨立意識增強,凡是堅持自己做。

2、 情緒與情感體驗促進社會性行為的初步發展

2-3歲孩子感情的社會聯結的建立,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擴大了孩子社會交往的范圍,各種情緒的發展與情感體驗,時期在環境變化中能有效的適應。

3-4歲幼兒年齡特點 ,ghd hair straightners; 3-4歲的身體組織結構和器官功能易有所加強,骨骼更堅硬了些,但骨化過程還未完成,容易變形。神經細胞脆弱,易疲勞。

3-4歲幼兒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經比較自由,喜歡用筆畫畫,進入塗鴉期。幼兒能夠根據物體特點和功能比較靈活、准確、熟練的操作,擺弄和建構簡單造型,在創造性活動中表現出自豪感。他們對鮮明的色彩、線條、音樂、節奏、律動有濃厚興趣,能用動作表達其感受,伴有情感性、愉悅性體驗,cheap ghd,這階段幼是幼兒音樂感受力和聽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3-4歲幼兒能掌握各種粗動作和一些精細動作,喜歡接觸外界環境,聯系大肌肉運用技能,能自然地走、跑、跳等。

3-4歲幼兒能掌握初步地生活自理能力,並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

3-4歲幼兒感知覺逐漸完善,對生動形象、色彩鮮艷、新奇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但他們觀察的隨意性水平較低,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而轉移觀察的目標。幼兒認識活動對行動的直接依賴性,說明其認識活動非常具體,他們能理解具體的事物,不會做復雜分析和邏輯推理,關於80後。各種心裡活動仍以無意為主。

3-4歲幼兒已掌握一定的口語,逐漸學會正確的發音,對詞意的理解淺顯具體。喜歡聽故事、兒歌,能安靜聽別人講述並懂語意,Mbt Walking Shoes。

3-4歲幼兒行為具有強烈的情緒性,受外界事物和自己情緒所支配,自製力差,易沖動,自我中心化強,但對成人及熟悉的人仍有依戀情感,他們具有初步的規則意識和行為規范,喜歡用語言、動作與人交往,會出現一些交往障礙或行為問題,逐漸習慣於自發地和同伴共同游戲,能對別人表示同情和關心,開始有初步的自我評價。

2歲到3歲是屬於什麼階段3

3歲幼兒年齡特點與教育

1、有獨立傾向,生活自理行為開始出現

幼兒在日常生活紅開始表現出獨立的傾向。他們嘗試著自己洗手,用小匙進食,自己穿脫衣服、鞋襪等。在如廁方面懂得表示需要,並能在成人幫助下自行如廁。但由於受動作能力發展的制約,動作仍然遲緩、笨拙,生活自理行為還需要成人幫助。

2、情緒不穩定,有強烈的情感依戀

幼兒情緒發展的明顯特徵是易感性和易變性,他們的情緒非常外露,極易受環境的影響。如一個孩子想媽媽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著哭。他們一嚇就哭、一哄就笑,高興與不高興、願意與不願意都流露在臉上。

3歲兒童對親近的人有強烈情感依戀,當與親人分離時,大多數都要經歷或長或短的分離焦慮過程。他們用啼哭等方式表示分離的痛苦,這種因情感依戀而產生分離焦慮期。兒童對依戀對象存在和消失十分敏感。

3、自我中心傾向明顯,出現反抗現象

動作、語言和認知能力發展,擴大了社會交往范圍,逐漸習慣與同齡夥伴及其成人交往,如在游樂場願意到小朋友在很多地方玩。但在交往中帶有明顯自我中心傾向,常常以自己需要作為唯一標准,如在與小朋友玩時常常會搶別人東西,不能滿足時甚至會抓咬別人。這個年齡段出現了人生第一個反抗期。

4、動作發展速度較快

幼兒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鑽等基本動作,並能扶著欄桿上下樓梯。手眼協調能力也有了較快發展,可以同時一手捧碗一手拿匙,還會進行穿珠等活動。此年齡的幼兒動作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關鍵期,但做事動作遲緩,身體控制力較差,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需要成人幫助。

5、思維存在與動作之中

3歲兒童各種心理活動帶有明顯直覺行動性,記憶及思維都是在直接與該事物接觸或在活動中進行。離開了具體事物和具體活動便不能進行,他們往往先做後想、邊做邊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說不出自己要捏什麼,而常常在捏出某種形象之後才會說「蘋果」、「大餅」等。

6、嘗試模仿、喜歡重復

這個階段的幼兒愛模仿別人,他們看見別人玩什麼,自己也玩什麼。在家裡模仿大人活動,在托兒所模仿小朋友、教師行為。模仿大多是一些具體、簡單外部動作。

3歲兒童注意及記憶是不隨意、短暫。喜歡重復是這個年齡段幼兒顯著的特點。他們喜歡重復地擺弄物品,喜歡聽教師重復講一個故事,重復做某個動作,如反復地喂娃娃吃飯。在往返重復中逐漸認識物體屬性、發展語言與動作,並由此逐漸認識事物簡單關聯、產生簡單想像。

7、詞語發展迅速、聽說能力基本形成

2—3歲是兒童口語發展關鍵期,此時幼兒變得特別喜歡說話,詞彙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簡單復合句來表達意願,基本理解常用簡單句型。2歲後期會用「我」來表達自己需求和願望,開始把自己從客體中區分出來,言語發展促進了自我意識萌芽。

8、對鮮艷色彩、節奏感興趣

3歲幼兒處於新異性探索階段,此時幼兒對新奇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色彩鮮艷、有聲響、會動物品特別能引起他們注意和喜愛,能激起他們興趣,使他們能主動去認識環境,投入活動。

㈥ 孩子適合哪些運動

孩子適合哪些運動

孩子適合哪些運動,運動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運動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存在,通過運動我們也是可以收獲到很多方面的好處的,以下來看看孩子適合哪些運動。

孩子適合哪些運動1

1、攀爬運動大部分幼兒園中都設有攀爬裝置,常見的有繩網或滑梯等,能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在攀爬過程中需調動身體各部位協調運作,特別是要求手腳、眼和身體綜合配合。堅持做攀爬動作的兒童身體更加靈活,反應較敏捷;攀爬到一個新的高度時可給視覺帶來良好的體驗,培養其空間概念,也有利於從多個角度觀察環境。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姚教授育園

2、戶外跑步戶外跑步並不等於長跑,是讓孩子自由地奔跑,如小孩間嬉鬧式奔跑、或抓人游戲等,不過應控制好時間。

3、球類運動踢球、投球或運球等都有利於兒童全身發育,不過球拍類的運動如網球和羽毛球等並不適合幼兒,會影響肌肉生長。兒童5歲後運動機能才開始走向成熟,所以不能太早做劇烈運動。

4、障礙游戲障礙游戲有躲避樹林、走獨木橋、躲閃或翻滾等,這是一類綜合項目,能訓練孩子的靈敏度,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

5、精細動作兒童手部精細動作也是逐步發展的,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渾濁到分化。可以讓孩子練習擺積木或抓小球等,能促進兒童雙手協調能力發展。

6、有氧健身操和舞蹈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快速期,舞蹈操訓練能促進身體發育,跳舞時需身體各個部位配合。音樂和舞蹈動作和諧可達到動作協調性訓練,能鍛煉肢體靈活性和柔韌性,也能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感,提高身體素質。

7、團體規則游戲小朋友間多玩耍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周圍的世界,在玩耍過程中培養跟他人積極相處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秩序感。同學間玩耍也能讓孩子學會以怎樣的方式去關注他人,發展其天生的好奇心,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自主性。

8、游泳其實三歲左右的孩子就該接受游泳訓練,能刺激神經、消化、呼吸以及循環系統,同時也能刺激骨骼和肌肉系統發育,促進寶寶大腦、骨骼和肌肉發育,激發孩子的潛能。

溫馨提示陽春三月正是運動的好時機,孩子身高生長也進入一年中最旺盛的時期,不妨多帶孩子戶外活動能調動神經系統,促進骨骼發育。但不管做哪種運動前都要充分熱身,這樣能調動全身關節和肌肉,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

另外孩子的運動要做到多樣化,同時注意運動的姿勢正確。值得提醒的是,器械運動應安排在6歲以後,不要讓孩子過早接觸輪滑或滑板等運動,以免損傷腳踝;更不能過早做高強度或有碰撞的運動項目,如踢足球或打籃球等,以免引起骨骼損傷。

孩子適合哪些運動2

來吧,讓孩子享受運動的樂趣

呼吸著春天溫暖的空氣,在明媚的陽光下,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戶外運動了。來吧,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動動手來、動動腳,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自信和健康!

春天的氣息,總撩起你要走出家門舒活筋骨的願望。去打球、去爬山、去曠野中奔跑,所有的運動方式一下子因為春天的來臨,移師到了戶外。我們的寶貝也經過這一個冬天,變成了小小男子漢和小小女人了,他們可以更多地參與一些運動了!

對於4-5歲的孩子來說,運動可不僅僅是鍛煉身體、強健體魄的最好方式,所有的運動都可能是我們的孩子發育大腦、鍛煉意志、尋找快樂和增強自信的最好機會。

那麼,為什麼不馬上去運動呢?讓孩子們有機會享受運動的樂趣。

孩子們最需要的是跑起來、跳起來,讓全身運動起來。

一項研究表明,現在的孩子都存在運動不足的問題,這可能影響到他們的身體發育,甚至對心理的發育、行為方式以及學習能力等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看電視是運動減少的主要原因。即使在戶外,孩子們的運動量也遠遠少於以前。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對安全的考慮,很多父母擔心有些運動會給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讓孩子們多運動並不困難,在沒有電視的時候,小孩子們絕對不會盯著牆壁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他們肯定能夠找到其他方式來獲得樂趣。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關鍵是父母怎麼引導他們。

或許在電視機前和孩子一起看一場足球比賽,孩子們可能因為這一次觀看,突然對足球產生了興趣。你們不妨也帶上足球,到一塊空曠的場地上演練一番。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及運動心理學者西蒙博士說:「對於4-5歲的孩子來說,掌握任何特殊運動技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有機會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讓他們願意主動參與。」

運動可以幫助孩子們減去脂肪、鍛煉骨骼和肌肉,建立身體的協調性,孩子們積極渴望進行身體鍛煉,會為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打下良好基礎。

孩子適合哪些運動3

孩子們運動要小心1

當前「全民健身」已成為人們茶前飯後的口頭讒,在這其中也包括孩子們的運動和成年人的`運動,又由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備受各位爸爸媽媽的關注,自然而然,孩子的運動也必然受到人們的關注,那麼作為父母的你們知道孩子在運動過程中要注意什麼嗎?看了本文你將豁然開朗。

美國小兒科學會周一引證兒童已被捲入與日劇增的競爭和壓力,建議在青春期之前兒童不應該被強制專攻某一單一運動項目。

「孩子就應該是孩子,他們應該經歷學習和認識自身的特定階段。」麻薩諸塞州春地貝斯特醫學中心小兒課醫師,同時也是運動醫學與適用學學會委員會成員的Tom Rowland如是說。

學會在其6月份的《小兒科雜志》(issue of Pediatrics)上,由羅蘭德小組執筆,發表了一項有關強烈運動與專門化運動的聲明。

聲明表示:我們鼓勵兒童參加符合他們能力和興趣的運動,而不鼓勵強迫兒童參加超出此限制(如青春期之前)的專門化運動。

研究支持少年選手要避免早期體育項目專門化。較之那些早期就從事專門運動的選手而言,那些在青春期之前參加各個項目,之後才專門從事某項運動的選手,更趨向於協調,傷害更少,運動壽命更加長久。

學院獎學金和職業生涯引誘兒童和父母接受這種訓練。而對孩子們的要求有時甚至達到了對成人而言的極端。

因為無法界定兒童最大生理能力閾值,報告列舉了存在強烈訓練和運動專門化情況的某些地區。

在同期雜志的另一篇文章里,學會建議兒童在炎熱和潮濕的氣候里鍛煉時要當心。因為皮膚表面積與其體格更成正比,年輕人對氣候變化更加敏感,故而熱天更熱,冷天更冷。但兒童的汗少,不容易通過蒸發降溫。這樣,兒童易於受熱而疲憊不堪。

報告建議,兒童應在熱天和潮濕的天氣運動前和運動間隙喝大量的水,穿亮色調、單層的衣服,限制運動的時間。 知道這些常識之後你是否意識到你以前的很多做法都是不科學?那麼你又有何種想法?是否也可以給大家分享分享?我們歡迎你的。寶貴建議,只要有你們的支持我們會做的更好……

孩子們運動要小心2

游戲或運動對孩子的好處有哪些?孩童每天都需要活動,奔跑、攀爬、跳舞、玩游戲或運動,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健康、感覺很棒,也更能夠透過這些身體活動輕松學習。

能幫助孩子發展社交技巧,像是分享、輪流、合作,或學習何謂輸贏。─能幫助孩子發展身體技能,像是跑步技巧、視覺協調性等能力。─跟其他小孩一起活動,能幫助孩子產生心理上的歸屬感。

另外,當父母跟孩子一起活動或給予陪伴時,對親子關系來說也是很正向的,對於壓力的釋放也很有幫助,可以解決孩子像是睡眠困難、專注力或交友障礙等問題。而大量適當的活動,也能幫助孩子維持健康的體重,且通常習慣活動的孩子長大之後,也比較能夠成為活動力良好的成人。

孩子的身體活動量該如何拿捏?

如果可能,孩子每天都應該從事各式的身體活動。較小的幼兒(約1—3歲)或學齡前孩童(約3—5歲)應該每天至少活動叄小時,平均分散在一天之中,像這樣的小小孩,不需要一次把叄小時消耗完,必須是在一天之中逐步累積到這樣的量。包括一些比較輕度的活動,像是站立、移動或玩耍等,也必須包括比較重度的活動量,像是跑步或跳躍等。游戲式的活動對小小孩來說,是比較恰當的身體運動方式。

而5—12歲的孩子,可以結合和緩與較重度的活動,至少每天一小時。例如,比較和緩的活動像是健走、騎腳踏車或一些適齡的游戲式活動。而比較有強度的活動必須是讓孩子做起來「氣喘吁吁」的,特別是像團隊式的體能運動,足球、網球或跳芭蕾舞、跑步或游泳等都是。

其實,任何孩子適合的活動裡面都可能出現一些有強度的部分,瞬間爆發力會持續幾秒或幾分鍾。最重要的,這階段的孩子需要機會參與能獲得樂趣的各種類型活動,適合他們的興趣、身體發展跟能力。多樣化的活動可以給孩子的身體帶來好處,也能累積各式經驗與挑戰。

12—18歲的孩子,也建議每天至少要花一小時在身體活動上,在一天之中透過各類型的活動達成,從和緩到重度漸增。很多有趣的活動可以達成這樣的量,例如,和緩的健走,或跟朋友一起騎車、玩滑板或跳舞。另外可以用足球、網球、跑步、游泳或一些特殊訓練來進行有強度的活動。通常每周至少要有叄四天做這些高強度的運動,每次超過20分鍾,對身體健康會有幫助。

試著嚐試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方式,甚至多增加走路或騎腳踏車代替坐車的習慣,都能幫助身體鍛鍊更多技巧。

注意孩子是否健康地運動!

如果某些活動或運動占據孩子生活里很大的比重,父母們可能有些需要注意的事。有些較小孩童可能會出現運動過度的情況,身體活動反會帶來身體損害。很多孩子的進食障礙可能就來自運動的過量,倘若遇到這種情形,必須尋求專業醫師評估。

如何幫助孩子把運動變成習慣?

1,首先,孩子必須享受他們所從事的體能活動。

2,如果家庭成員能引領他們充滿活動力地生活,孩子便能夠更習慣身體活動。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也應該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

3,較小的孩子可能還沒准備好參與競爭式的運動,直到大概八到九歲左右才算時機成熟。孩子可能會沒法跟上某些活動的規則,需注意挑選適齡活動。

4,多帶著孩子走路、騎自行車、用滑板車或用跑步的,取代總是用車代步。

5,陪著孩子踢、丟、打球。

6,替孩子物色住家附近的運動場(游樂場)。

7,戲水游戲也是很好的活動,但須注意安全監督。

8,跳舞、健身體操、柔軟操或武術都是很有趣的活動,挑選初階、非競爭式的活動等級。

9,有些孩童專屬的健身房也蠻受孩子喜愛。

10,支持你的孩子運動,表現你的興趣,除了帶孩子去,也付出父母的陪伴與關注。

11,鼓勵孩子幫忙你在花園的工作,或幫忙家裡遛遛狗等也行。

㈦ 寶寶睡前不宜劇烈運動致

專家提醒家長們應該正確調整好孩子的作息時間,在寶寶午飯的時候別讓他們吃得過飽,寶寶晚睡前不要能做劇烈運動。

寶寶睡覺前不要劇烈運動

婦幼保健院醫師張詠梅說:「通過觀察發現,一般不愛睡覺的寶寶多是精力旺盛、敏感好動的寶寶,這些寶寶往往在嬰兒時期就表現出旺盛的活動量。同時,這些寶寶睡覺都比較輕,輕微的一些響動都會引起他的注意和好奇。」

張詠梅說,對於這種類型的寶寶,除了通過醫院的治療幫助恢復正常睡覺時間,父母更應該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給予關注。

比如寶寶的生理特點是興奮大於抑制,就晚上睡覺而言,如果晚間進行較為興奮的活動,寶寶就久久沉浸於興奮當中而不易入睡。再有,晚間的活動過多,過雜,也將會起到同樣的效果。初次的獨立睡覺,寶寶會產生與父母的分離焦慮,所以要在分睡前為寶寶進行一些情感鋪墊。

適當調整家庭午休時間

「影響寶寶不愛睡午覺的另一個原因,是家庭作息時間與幼兒園作息時間的沖突。」張詠梅解釋說,一般的家庭午睡時間都是在下午1時到2時左右,而寶寶在幼兒園的午睡時間則是中午12時30分到下午2時。這兩者的時間沖突,使得寶寶不能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