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資訊 » 可以食用的野蘑菇圖片
擴展閱讀
可以視頻鑒別鞋子app 2025-05-21 07:49:35

可以食用的野蘑菇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3-15 02:20:45

㈠ 常見的可以吃的蘑菇圖片

1、香菇:滋養皮膚。香菇之所以有美容抗老之功效,原因在於它含有多種對人體健康和皮膚滋養都十分有益的營養成分,比如:蛋白質、維生素B、鈣、磷、鐵、硒以及多種酶等。

尤其對於女性來說,「菇」中含有的「駐顏王牌」——硒,它不僅可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還可以抗衰老,經常食用可以使皮膚保持潤滑細嫩同時還能令秀發烏黑亮澤。

(1)可以食用的野蘑菇圖片擴展閱讀:

蘑菇的好處

1、美味。蘑菇具有除了酸甜苦辣咸之外的第六種味道——鮮味。當它們與別的食物一起混合烹飪時,風味極佳,是很好的「美味補給」。

2、熱量低。一小把蘑菇中,蘊藏了大自然的精華,是非常健康的食物。蘑菇里的營養有助心臟健康,並能提高免疫力。每餐蘑菇的熱量大概只有20大卡,比吃年糕之類的熱量少多了。

3、可替代主食。如果人們每餐用100克蘑菇代替炒飯之類的主食,並且堅持一年,就算飲食結構不做任何變動,可以少攝入1.8萬大卡的熱量,相當於兩公斤脂肪。要知道,減去兩公斤體重不難,但要減掉兩公斤脂肪,可能需要你在健身房苦練幾個月。

4、抗氧化。蘑菇的抗氧化能力可以與一些色澤鮮艷的蔬菜媲美,比如西葫蘆、胡蘿卜、花椰菜、紅辣椒。

毒蘑菇的辨別方法

有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過於相似,因此希望不要憑借經驗、習慣去採摘野蘑菇使用,因為野蘑菇受周圍環境影響比較大,在不同季節、不同地方的毒性都不一樣,所以即使在廣東吃起來沒問題的蘑菇,當人在貴州採摘一樣的蘑菇,可能反而會中毒,這一點希望讀者們能夠深刻的意識到。

如果真的想吃野蘑菇,必須將蘑菇給專業人士進行鑒定後,才可以拿來煮食,當然這個可能比較復雜,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一些專業人員種植後拿出來售賣的蘑菇,有興趣的可以嘗試下,不過一定要確認是專業人士種植的,這一點很重要。

一般情況下,色彩鮮艷、莖部有斑點的野蘑菇毒性特別大,但是隨著對蘑菇菌類的研究,一些沒有此特徵的野蘑菇也可能有毒,而且毒性可能非常大,所以還是建議不要憑借肉眼去鑒別野蘑菇是否有毒。

㈡ 哪些野蘑菇可以食用圖片

草菇
香菇
銀耳
羊肚菌
雙孢菇
猴頭菇
金針菇
黑木耳
平菇

平菇(學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側耳、糙皮側耳、蚝菇、黑牡丹菇,台灣又稱秀珍菇)是擔子菌門下傘菌目側耳科一種類,是種相當常見的灰色食用菇,中醫認為平菇性溫、味甘。具有追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用於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通等病症。 平菇中的蛋白多糖體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抑製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㈢ 有哪些野生蘑菇可食用最好附圖說明,謝謝!

元蘑、猴頭菇、榛蘑野生蘑菇都可以食用。

1、元蘑。它是蘑菇中僅次於猴頭蘑的上品蘑。是極少數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元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等營養成分,滋味鮮美,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其味道與海鮮相似,用元蘑做菜餚,葷素兼宜,有炒、燉、燴、燒等多種吃法,堪稱「素中有葷」的山珍。經常食用具有加強肌體免疫,增強機體抵抗能力,益智開心,益氣不飢,延年輕身等作用.。元蘑入葯,具有舒筋活絡、強筋壯骨的功能,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等症。

㈣ 圖片中的是什麼蘑菇野生的,可以食用,就是不知其學名

野磨菇品種繁雜,能知是否可食用就行了。不搞專業沒必要弄清學名。

㈤ 可以食用的草坪上的野白蘑菇圖片

不可以食用野生蘑菇的,大多野生的蘑菇都是有毒的,想吃蘑菇,可以去菜市場或者超市裡邊買一點

㈥ 可食用的野生蘑菇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採摘野菇食用的習慣,其因是採摘蘑菇的快樂和誘人的美味。我國已報道的毒蘑菇有80餘種,民間雖總結了一些簡易鑒別方法,但因毒菇與食用蘑菇形態相近,這些方法難以奏效。現今唯一公認的鑒別方法是根據形態學特徵分類鑒定。蘑菇中毒的預防最主要的一點是不吃未知是否有毒的蘑菇。專家建議:野菇鑒別不易,野菇不宜採食。如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哪些野生蘑菇可以吃?

1、猴頭菌

生長環境:朽木樹干、樹樁或樹枝。形狀:球形,直徑常6-10厘米,菌體白色或略帶黃色,有香味,略苦。


2、樅樹菌,即松茸

生長環境:松林下,尤其喜生長於剛枝葉蓋地的幼松林下,土生。鄂西北常見有2種。一種菌蓋菌柄雞蛋黃色,嫩時菌圓形下卷,成熟後傘蓋上展,中間下凹,下有褶裂;一種菌體橙黃色,蓋面略帶灰藍色,色澤不如前者鮮黃。

3、花櫟樹菌,又叫綠豆菌

生長環境:櫟類樹林下或雜林下,土生。菌蓋直徑達6-12厘米,菌蓋上面表皮呈綠色,有時呈綠豆色,平或略下凹,下面傘褶白色,有菌香氣味,老時菌柄、菌蓋均多生蟲蛆。

4、大紅袍

生長環境:櫟類林下,土生。菌蓋直徑4-8厘米,上面表皮紅色或粉紅色,傘褶白嫩,老時菌柄、傘蓋肉內亦生蟲蛆,口嚼略有辣味。此菌有小毒,品味較差。


5、雞爪菌,即雞樅,又叫珊瑚菌

生長環境:箭竹、拐棍竹(龍頭竹)林下,或櫟類疏林下及林緣荒坡,土生。菌體呈珊瑚狀,灰色,高5-8厘米。

6、羊肚菌

生長環境:雜林及灌林下,土生。特喜生過火後的火燒林地。菌體呈白色或灰黑色,菌蓋呈雞心狀,外有羊肚狀褶皺。

7、樅菌

生長環境:多生長在海拔800-1800米陰濕的朽木樹幹上。常較密集生長,菌體白色,鮮嫩,菌柄常偏斜。


8、香菇

生長環境:多生長還海拔800-2200米翻倒櫟類朽木樹幹上,喜群生。菌蓋褐黃色,有時有白色花裂,俗稱「花菇」,菌柄暗黃白色,香氣較濃。

9、漆樹菌,又名雞冠菌

生長環境:常生長在漆樹或其他朽木樹干或樹樁上。菌體肉紅色,深裂呈重雞冠狀,無傘褶,老時呈木質。

10、茅草菌

生長環境:荒坡茅草叢中或腐爛的雜草堆邊。菌體白色,常呈叢生長。


11、柿樹菌

生長環境:常生長在柿子樹干腐朽的傷疤處或砍伐後的樹樁上。菌體白色,菌蓋大,肉厚,質鮮嫩,菌柄偏斜,呈成叢生長。

12、桐樹菌

生長環境:常生長在油桐樹腐朽的疤痕處或砍伐後的樹蔸上。形狀與柿樹菌差不多,但菌蓋較薄。

13、牛肝菌

生長環境:松林下或櫟類雜林下。鄂西北常見的牛肝菌菌體呈黃色,菌蓋較厚,上面不下凹,有油滑狀物質,下面無傘褶,密生小孔。


14、雞蛋菌

生長環境:常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山林下,土生。菌體白色,菌蓋球形,鴨蛋狀,可層層剝離。此菌現已經少見。

哪些野生蘑菇中毒不能吃?

1、毒蠅傘

毒蠅傘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蠅鹼、毒蠅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傘素等。誤食後約6小時以內發病,產生劇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及精神錯亂,出汗、發冷、肌肉抽搐、脈搏減慢、呼吸困難或牙關緊閉,頭暈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狀。

2、狗尿苔

狗尿苔又稱「致幻蘑菇」,中毒後一般無胃腸道反應。發病較快,主要表現為精神異常、跳舞唱歌、狂笑,產生幻視,有的昏睡或講話困難。其毒素為光蓋傘辛等。由於中毒後引起跳舞、大笑,故群眾稱做舞菌或笑菌。生長在糞上又名糞菌。


3、致命白毒傘

致命白毒傘外形與一些傳統的食用蘑菇較為相似,極易引起誤食,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類和毒肽類,在新鮮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傘菌體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個成年人。白毒傘毒素對人體肝、腎、中樞神經系統等重要臟器造成的危害極為嚴重,中毒者死亡率高達90%以上。

4、鉛綠褶菇

鉛綠褶菇毒性比致命白毒傘弱,主要引起胃腸型症狀,但也可能含少量類似白毒傘的毒素,對肝等臟器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也有可能因誤食而致命。


5、毒紅菇

毒紅菇味麻辣,有毒,食後主要引起胃腸炎型中毒症狀,一般發病快,病程短,除發生劇烈惡心、嘔吐、腹瀉、腹痛外,嚴重者還出現面部肌肉抽搐,脈搏加速,體溫上升或下降,有的可因心臟衰弱或血液循環衰竭而引起死亡。毒紅菇與可食用的大紅菇樣子很像,一般人難以分辨。

6、紅網牛肝菌

此種在新疆有人採食,而在南方有中毒發生。含胃腸道刺激物等毒素。中毒後主要出現神經系統及胃腸道病症。據報導小白鼠試驗有毒。與馬尾松、疣皮樺、鵝耳櫪、山毛櫸、櫟等樹木形成菌根。


7、頭套鹿花菌

頭套狀鹿花菌學名為赭鹿花菌,吃進腹中一開始或許沒有其他蘑菇那麼致命,但日子久了,它會逐漸對人體產生有害影響,可能是一種致癌物。

8、赭紅擬口蘑

赭紅擬口蘑菌蓋有短絨毛組成的鱗片。淺磚紅色或紫紅色,甚至褐紫紅色,往往中部浮色。此菌有毒,誤食此菌後,往往產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病症。但也有人無中毒反應。


9、大腦蘑菇

大腦蘑菇一旦生食足以致命。它還因迴旋狀表面被稱為「大腦蘑菇」。在西班牙、瑞典等地,仍有人將其煮熟後吃掉。

10、鹿花菌

鹿花菌通常被認為毒性不強。它還含有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可以產生甲基聯氨。與其他許多種毒蘑菇不同,鹿花菌通常會引起神經性症狀,包括昏迷和腸胃不適。

11、灰花紋鵝膏菌

灰花紋鵝膏內所含的毒素主要是肽類毒素,會損害人的內臟器官,尤其是肝臟和腎臟。據說:只要誤食這種蘑菇50克,就可使一個成年人死亡。

12、白霜杯傘

白霜杯傘菌體中含大量毒蠅鹼。另外含有胃腸道刺激物,中毒後引起惡心、嘔吐等症。


13、窩柄黃乳菇

窩柄黃乳菇味苦辣,據記載有毒,四川群眾反映有毒,黑龍江曾發生多人中毒,西藏產區視為毒菌,故不宜採食。該菌子實體含有橡膠物質,有可能利用來合成橡膠。與高山松、雲杉、冷杉,落葉松等形成菌根。

14、墨汁鬼傘

墨汁鬼傘與酒一起食用時是有毒的。征狀包括有面紅、反胃、嘔吐及心跳紊亂,於食用後20分鍾至2小時會出現。墨汁鬼傘有著鬼傘素,會阻礙乙醛脫氫酶的運作,使乙醛積聚在體內。乙醛是乙醇的代謝物,是造成宿醉大部份征狀的物質。雖然有不適的征狀,但卻從未有致命的情況出現。

15、秋日小圓帽

秋日小圓帽又名紋緣盔孢傘,世界各地氣候溫和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表面看似光蓋傘屬的致幻真菌,事實上卻含毒傘肽毒素,毒性很大。


16、小白菌

小白菌形似銀杏樹葉,但約小一些,最長可超過5cm,寬超過3cm。新鮮時為白色,脆弱易裂,採摘後不久就慢慢變成肉色。常簇狀生長在枯木之上,於每年7~8月的雨後放晴之時生長最為旺盛。被證明有毒。很多中毒的人表示,會覺得自己來到小人國,而自己成了巨人,這是因為部分蘑菇中所含的一種生物鹼所致。

如何辨別哪種蘑菇可以食用

1、對照法

藉助適合於當地使用的彩色蘑菇圖冊,逐一辨認當地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看形狀

毒蘑菇一般比較黏滑,菌蓋上常沾些雜物或生長一些像補丁狀的斑塊。菌柄上常有菌環(像穿了超短裙一樣)。無毒蘑菇很少有菌環。


3、觀顏色

毒蘑多呈金黃、粉紅、白、黑、綠。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4、聞氣味

毒蘑菇有土豆或蘿卜味。無毒蘑菇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

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桿,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毒蘑菇的識別方法初採集野生食用菌者最好相約一位會識別毒菌的夥伴同行,有把握可食的就采,不認得的千萬別亂采。如無同行者,對形狀奇特、顏色鮮艷、菌蓋上同時生有菌環或菌托、菌蓋菌柄不生蛆蟲、鳥不啄、獸不食、無菌香味、口嘗麻辣或極苦、菌體破裂變色、液汁渾濁有異味、生長污穢潮濕陰黑地帶及與大蒜、蔥、大米、銀器、燈芯草共煮變烏黑者,一般都是有毒菌,應該予以高度警惕。凡采菌,馬桑等有毒植物的周圍及樹下樹幹上生長的均不可采,特別是馬桑樹蔸下,即便是無毒菌,也可能含有馬桑鹼有毒物質,食後極易引起中毒。在農田周圍、果林及進行過病蟲害防治的樹林,采菌也應注意,防止殘存農葯污染食用菌中毒。


1、生長地帶

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濕的骯臟地帶。

2、顏色

有毒蘑菇菌蓋顏色鮮艷,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特別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而無毒蘑菇多為咖啡、淡紫或灰紅色。

3、形狀

無毒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環,菌柄多無菌環;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柄上有菌環、菌托,菌柄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4、分泌物

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株,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5、氣味

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6、測試

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7、煮試

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8、化學鑒別

取採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濕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9、對照法

藉助地產彩色蘑菇圖冊,逐一辨認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㈦ 可以吃的野生蘑菇有哪些

1、松樹菌

松樹菌是一種自然生長在松樹腳下的蘑菇,為黃褐色,少量藍綠,銅紫色。一般在每年重陽節後,從松樹下長出,傘狀。大如香菇,是無公害的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美,出產眾多。

2、馬屁浡

又稱馬勃菌,圓形,味美。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但較大,鮮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則褐色而虛軟,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產於我國河北、江蘇 、內蒙古等地。

3、大紅菌

在廣西藤縣新慶、嶺景、象棋和欽州浦北縣,有一種珍稀野生菌——紅菌。紅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形成的紅椎林土壤腐殖層在高溫高濕的特定氣候條件下,自然生長的純天然食用菌。

4、雞油菌

雞油菌為真菌界雞油菌目。菌肉蛋黃色,味美。雞油菌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 、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腸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預防視力下降、眼炎、皮膚乾燥等病。

5、黑牛肝菌

是一種可食用的蘑菇。在歐洲,黑牛肝菌經常被拿來食用。外邊和菌肉都是黑色的。味道鮮美,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夏季生馬尾松,油茶林中地上。我國特有品種。

㈧ 野生蘑菇種類大全(圖)

野生菌一般生長於雲南松、高山松、占風松等針葉林和混交林地帶,單身至群生,因地理環境的不同和各地所生長的植被的不同也就帶來了野生菌的種類多樣化,常見的種類有雞樅菌、白蔥菌、牛肝菌、松茸菌、乾巴菌等。

1、雞樅菌:

雞樅菌是雲南著名野生菌品種,稱之為菌中之王,其肉肥碩壯實,質細絲白類似雞肉故名,含有鈣、鎂、鐵、磷、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熱量、灰分、核黃素、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氨基酸含量多達16種。

雨季多生於山野的白螞蟻窩上,剛出土時菌蓋呈圓錐形,色黑褐或微黃,菌摺呈白色,老熟時微黃,有獨朵生,大者可達幾兩,也有成片生,但至今未成功實現人工栽培。

注意:對菌物食品過敏者慎用;菌菇性滑,便泄者慎食;禁食有毒野菌菇;草菇性寒,平素脾胃虛寒之人忌食。此外,無論鮮品還是干品都不宜浸泡時間過長。


㈨ 可以食用的野生蘑菇照片

野生蘑菇沒有確定把握千萬別吃,因為好多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都很相像,所以光憑照片不能確定是否是有毒無毒蘑菇。

㈩ 能吃的野生蘑菇圖片

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有很多有毒,小心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