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資訊 » 嚇可以組什麼詞語
擴展閱讀
怎樣辨別玉蘭油真假 2025-05-17 11:01:52

嚇可以組什麼詞語

發布時間: 2023-04-19 22:41:00

A. 嚇字的四字成語

1. 形容「受到驚嚇」的四字詞語有哪些

驚愕失色 、目瞪口呆、大吃一驚、驚慌失措、驚魂不定、噤若寒蟬 、呆若木雞 、毛骨悚然

、膽戰心驚、驚弓之鳥

1、驚愕失色

拼音:jīng è shī sè

釋義:失色:由於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驚恐得改變了神色。形容十分吃驚。

2、目瞪口呆

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釋義: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3、大吃一驚

拼音:dà chī yī jīng

釋義:形容對發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4、驚慌失措

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

釋義:失措:失去常態。由於驚慌,一下子不知怎麼辦才好。

5、驚魂不定

拼音:jīng hún bù dìng

釋義:指受驚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魂,指魂魄。

6、噤若寒蟬

拼音:jìn ruò hán chán

釋義: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7、呆若木雞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釋義:呆:傻,發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愣的樣子。

8、毛骨悚然

拼音:máo gǔ sǒng rán

釋義: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9、膽戰心驚

拼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釋義: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10、驚弓之鳥

拼音:jīng gōng zhī niǎo

釋義: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2.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殺什麼嚇什麼

殺雞嚇猴

拼音:shā jī xià hóu

釋義: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

示例:猜到皇上有殺雞嚇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亮雹,半天沒有做聲。(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典故來源:有個耍猴戲的,新買了一隻受過訓練的猴子。這猴子可機靈了,他一聽到鼓聲就會跳舞,一聽到鑼聲就會翻斤斗,可是就不聽新主人的指揮。耍猴戲的使勁打鼓,使勁敲鑼,猴子眨眨眼睛,一動也不動,只做沒聽見。耍猴戲的想了個法子,他抓了一隻公雞來,對著公雞又打鼓,又敲鑼。公雞怎麼會演戲呢,它聽到鼓聲鑼聲早嚇呆了,蹲在地上動也不敢動。耍猴戲的拿起一把刀,一刀把公雞宰了。這一下可把猴子嚇壞了。耍猴戲的一打鼓,它就連忙跳舞,一敲鑼,他就連忙翻斤斗,一點兒也不敢含糊。「殺雞嚇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懲罰一個不相乾的人,來威脅另一個人,可以說是「殺雞嚇猴」。

3. 形容「被嚇了一大跳,被嚇跑了」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逃之夭夭 2、抱頭鼠竄 3、驚慌失措 4、驚魂未定 5、手忙腳亂 1、逃之夭夭{táo zhī yāo yāo},[釋義] 原形容桃樹枝葉繁茂。

後借「桃」諧「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詼諧說法。例句:見我軍發動猛攻,敵人立即逃之夭夭。

2、抱頭鼠竄{bào tóu shǔ cuàn},[釋義] 竄:逃跑;亂跑。抱著頭像老鼠一樣迅速逃跑。

多用來形容受到沉重打擊狼狽逃跑的樣子。例句:英勇的我軍打得敵人抱頭鼠竄。

3、驚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解釋:指嚇得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 例句:聽到爸爸出了車禍的消息,小紅顯得驚慌失措。

4、驚魂未定[ jīng hún wèi dìng ],解釋:指受驚後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例句:他驚魂未定地訴說著剛才目睹的可怕情景。

5、手忙腳亂[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解釋:形容遇事慌張,不知如何是好。例句:小紅今天起晚了,手忙腳亂地翻找文具盒,可就是找不到。

4. 比喻害怕的四字成語

毛骨悚然、膽戰心驚、戰戰兢兢、惶恐不安、不寒而慄、寒心酸鼻、心有餘悸、大驚埋纖失色、魂飛魄散、驚弓之鳥、望而生畏、惴惴不安、骨寒毛豎、擔驚受怕、誠惶誠恐、驚恐萬狀、怛彎鍵仿然失色、汗流浹背、談虎色變、恐慌萬狀、駭人聽聞、汗不敢出、慄慄危懼、張口結舌、捻神捻鬼、噤若寒蟬、寒毛卓豎、膽顫心驚膽顫心驚 【解釋】顫:發抖。

形容非常害怕。【出處】元·施惠《幽閨記·士女隨遷》:「生長昇平,誰曾慣遭離亂,苦怎言。

膽顫心驚,如何可免。」惶惶不安【解釋】惶:恐懼。

內心害怕,十分不安。【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

唐·顏師古註:「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誠惶誠恐 【解釋】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

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出處】漢·杜詩《乞退郡疏》:「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大驚失色 【解釋】形容十分慌張,臉被嚇的變了顏色。【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忽見曹操帶劍入宮,面有怒色,帝大驚失色。

膽戰心寒【解釋】戰:發抖。形容害怕之極。

【出處】《古今雜劇·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國破,常子是膽戰心寒。」膽戰心驚 【解釋】戰:通「顫」,發抖。

形容十分害怕。【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後趨前。」

駭人聽聞 【解釋】駭:震驚。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出處】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東角樓街巷》:「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面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寒毛卓豎【解釋】汗毛都豎立起來。

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別緊張害怕。【出處】《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見者寒毛卓豎,舍利佛獨自安然。」

魂飛魄散 【解釋】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惶恐不安【解釋】惶:恐懼。內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人民正營,無所措手足。」唐·顏師古註:「正營,惶恐不安之意也。」

驚愕失色 【解釋】失色:由於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驚恐得改變了神色。

形容十分吃驚。【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上卷》:「契丹以馬軍萬人拒之於前,將士皆驚愕失色。」

毛骨悚然 【解釋】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

形容十分恐懼。【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

慄慄危懼【解釋】慄慄:發抖的樣子。形容非常害怕。

【出處】《尚書·湯誥》:「慄慄危懼,若將隕於深淵。」色若死灰【解釋】面目慘白。

原比喻面部沒有什麼表情。現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出處】《莊子·盜跖》:「目茫然無見,色若死灰。」提心吊膽 【解釋】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願。」肉顫心驚 【解釋】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同「肉跳心驚」。【出處】《三國演義》第九回:「吾近日肉顫心驚,恐非吉兆。」

1、怛然失色:怛:畏懼,恐懼。指因害怕而變臉色。

2、吳牛喘月: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見月疑是日,因懼怕酷熱而不斷喘氣。

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3、望而生畏:畏:恐懼,害怕。

看見了就害怕。 4、汗不敢出: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

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 5、心驚膽戰:戰:通「顫」,發抖。

形容十分害怕。 6、目瞪口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7、惶惶不安:惶惶:恐懼不安。指心中驚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8、鉗口撟舌:閉口翹舌。形容因驚訝害怕而說不出話來的樣子。

9、驚恐萬狀: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10、噤若寒蟬:噤:閉口不作聲。

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11、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12、膽戰心寒:戰:發抖。

形容害怕之極。 13、魂飛魄散: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

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14、大驚失色: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

15、畏敵如虎:害怕敵人如同怕虎一般。 16、舌撟不下:撟:翹起。

翹起舌頭,久久不能放下。形容驚訝或害怕時的神態。

17、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

形容十分恐懼。 18、色若死灰:面目慘白。

原比喻面部沒有什麼表情。現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19、驚弓之鳥: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

20、肉跳心驚: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21、談虎色變:色:臉色。

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厲害。後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22、心喬意怯:謂心神不定,感到害怕。 23、欺硬怕軟:欺:欺凌。

怕:害怕。欺凌強硬的,害怕軟弱的。

指吃硬不吃軟。 24、膽裂魂飛:裂:破裂。

魂:魂靈、神志。膽也破了,魂也飛了。

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25、慄慄危懼:慄慄:發抖的樣子。

形容非常害怕。 26、膽顫心驚:顫:發。

5. 關於害怕的四字成語

魂靈;害怕得臉都變了色:閉口不作聲;噤; :害怕、害怕、恐慌;寒心。

骨寒毛豎 :通「顫」。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失色; 。

驚恐失色 。魂。

比喻經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怛然失色 。

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汗流得滿背都是,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臉色都變了;被弓箭嚇怕了的鳥不容易安定:心中戰粟。

寒毛卓豎 。擔驚受怕 誠惶誠恐 ;酸鼻;形容害怕到了極點。

大驚失色 。驚恐得改變了神色;駭;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破裂。

形容十分害怕。膽戰心寒 :濕透。

形容非常恐怖。驚愕失色 ,恐懼;戰; 。

寒心酸鼻 :畏懼。汗流浹背 戰。

驚恐萬狀 ,或心情特別緊張害怕,極端害怕; 。惶恐不安 。

膽戰心驚 。形容害怕之極,發抖; 。

形容極度害怕。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鼻子辛酸; 。

現也形容出汗很多、神志;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魂也飛了; 汗毛都豎立起來。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噤若寒蟬 誠; :畏懼:發抖:實在,十分不安。魂飛魄散 非常害怕;浹。

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震驚。驚弓之鳥 ,的確;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

形容驚恐萬分; 內心害怕;恐;惶。指因害怕而變臉色; 。

駭人聽聞 裂; 怛; :由於受驚或害怕而面色蒼白。形容十分吃驚。

膽裂魂飛 。形容心裡害怕而又悲痛。

汗不敢出 。膽也破了; 形容十分害怕。

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

B. 嚇組詞有哪些詞語

嚇組詞有:

1,驚嚇,【jīngxià】

【釋義】: 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孩子受了驚嚇,哭起來了。

【例句】: 那些動物受到槍聲的驚嚇。

2,震嚇,【zhèn xià 】

【釋義】: 威嚇,驚懼。

【例句】:它把窗玻璃震得格格作響,把狗嚇得往床底下鑽。

3,嚇唬,【xià hu】

【釋義】: 使害怕。

【例句】:我認為那含蓄的戰爭恫嚇是嚇唬人的。

4,嚇呆,【xià dāi 】

【釋義】:嚇得目瞪口呆。

【例句】:我純滑大們的旅客給莫名的恐懼嚇呆了。做豎

5,嚇人,【xià rén 】

【釋義】: 使人害怕。如:一個嚇人的懸冰的坡度。

【例句】: 那麼,你真是那麼關心我,足以驅除那些嚇人的幻景嗎?

6,恐嚇,【kǒnghè】

【釋義】: 以要挾的話或手段威脅人;嚇唬。

【例句】:你真不客氣,你休想恐嚇我。讓腔

7,威嚇,【wēihè】

【釋義】: 用勢力嚇唬。

【例句】:小偷以刀子威嚇,以免被抓。

8,瞞神嚇鬼,【mán shén xià ɡuǐ 】

【釋義】: 瞞:隱瞞實情。又欺騙又暗中搗鬼。

C. 嚇可以組什麼詞

嚇組詞:嚇唬、恐嚇、嚇人

D. 嚇可以組什麼詞語

「嚇」字是個多音字,
讀「Xia"時,比如可以賀嫌組詞:嚇呆陸拍廳、嚇唬、驚嚇、嚇人等;
讀「he"時,比如可以組詞:恫嚇、恐嚇、威嚇早隱等。

E. 嚇得什麼填四字詞語

嚇得(配虛孫心驚肉跳)、嚇得(魂不附體)、嚇得(丟魂喪膽培鏈)、嚇得(倉皇失措)、嚇得(目瞪口呆)。

1、心驚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形容擔心災禍臨頭,恐慌不安。

出自: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

例句:一輛汽車差點撞上我們,大家被嚇得心驚肉跳。

2、魂不附體 [ hún bù fù tǐ ] 形容人因受到重大震驚而驚恐萬狀,失去常態。

出處:元·無名氏《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唬得兩個魂不附體。」

白話譯文:嚇的兩個人驚恐萬狀,失去常態。

例句:世貿大廈的倒塌把他嚇得魂不附體。

3、目瞪口呆[ mù dèng kǒu dāi ] 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例句:他驚得目瞪口呆,嘴巴大張,簡直可以丟個湯團進去。

4、丟魂喪膽 [ diū hún sàng dǎn ] 形容非常驚慌。

出處:張希平《雁翎隊》:「偽軍見我們登上船,嚇得丟魂喪膽。一個大個子首先舉著手鑽出船艙說:『我們交槍,我們交槍!』」

例句:那個歹徒被群眾團團圍住,嚇得丟魂喪膽。

5、倉皇失措 [ cāng huáng shī cuò ] 倉皇:匆忙譽槐,慌張。匆忙慌張,不知所措。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提控倉皇失措;連忙趨避不及。」

白話譯文:提控不知所撒旦,趕緊躲避到了一邊。

例句:四合院里濃煙四起,火舌亂躥,大家倉皇失措,亂成一團。

F. 嚇可以組什麼詞語

1、驚嚇:因受到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2、嚇唬:恐嚇,使害怕。

3、嚇人:使人害怕。

4、誘嚇:誘騙恐嚇。

5、喘嚇:急劇地喘氣。

6、哃嚇:威嚇,嚇唬。

7、嚇呆:嚇得目瞪口呆。茄岩

8、嚇射顫攜御:謂以恐嚇手段逐取財利。

9、震嚇隱坦:威嚇,驚懼。

10、嚇噤:嚇得閉口不作聲。

G. 嚇|可以組什麼詞

驚嚇、
嚇唬、
嚇派笑人、
恐嚇啟羨差、
恫嚇、
威嚇、
驅嚇、
誘嚇、
相嚇、
嚇怒、
誆嚇、
嚇恐、
呵嚇、
哃嚇、
喘嚇、
嚇射、
誑嚇、
嚇辱、
嚇呼、
唬嚇、悄皮

H. 嚇字可以組什麼詞

「嚇」字可以組的詞有:

驚嚇 。嚇人 。嚇唬 。嚇怒 。相嚇 。呵嚇 。恫嚇 。嚇騙 。嚇噤 。恐嚇笑祥 。威嚇 。恫嚇 。嚇癰。嚇軍之計。

1、驚嚇[jīng xià] :因受到意外的刺激而害怕

2、嚇人[xià rén] :使人害怕

3、嚇唬[xià hu] :恐嚇;使害怕

4、嚇怒xià nù] :震怒;大怒。語出《詩·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鄭玄箋:「赫,怒意。」明文徵明《廷尉湯公贊》:「會朝廷有疑獄,議久不決,天子嚇怒。」

5、相嚇[xiāng xià]: 古代猜拳游戲的一種。

6、呵嚇[hē xià] :喧嘩。

7、哃嚇tóng xià] :猶恫嚇。威嚇,嚇唬碰圓搏。

8、嚇騙[xià piàn] :恐嚇詐騙。

9、嚇噤[xià jìn] :嚇得閉口不作聲。

10、恐嚇[kǒng hè]: 威脅人,使害怕;嚇唬

12、威嚇[wēi hè] :指用武力或威風使對方恐懼或產生自卑感的方法或手段

13、恫嚇[dòng hè] :揚言災禍或苦難就要來臨,以此威脅[某人]

14、嚇癰[hè yōng] :病名。指生於臍上三寸建里穴處之腹皮癰。

15、嚇軍之計[hè jūn zhī jì] :一般用在恐嚇驚嚇敵方軍士人員,起到降低敵方戰鬥士氣的作用。

I. 「嚇」字怎麼組詞

嚇唬 、嚇人 、嚇煞 、嚇呆 、嚇殺、 嚇噤 、嚇呼 、恫嚇 、恐嚇 、威嚇、笑祥 驚嚇 、鴟嚇 、逼嚇、 唬嚇 、虎嚇 、呃嚇、 驅嚇、 諕嚇、 震腔稿嚇 、呵嚇 、撞嚇。

J. 嚇組詞有哪些

一、「嚇」字在開頭的詞語,組詞如下:

嚇呆、嚇飯虎、嚇呼、嚇唬、嚇魂台、嚇噤、嚇恐、嚇蠻書、嚇怒、嚇騙、嚇人、嚇辱、嚇殺、嚇殺人香、嚇煞、嚇射、嚇協、嚇詐

二、「嚇」字在中間的詞語,念談耐組詞如下:

瞞神嚇鬼、殺雞嚇猴、三嚇頭、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三、「嚇」字在結尾的詞語,組詞如下:

逼嚇、鴟嚇、喘嚇、恫嚇、呃嚇、虎嚇、唬嚇、呵嚇、驚嚇、誆嚇、恐嚇侍蠢、誑嚇、鳥嚇、騙嚇、驅嚇、威嚇、諕嚇、呀嚇、相嚇、訩嚇、誘嚇、震嚇、詐嚇、撞嚇

(10)嚇可以組什麼詞語擴展閱讀

1、嚇字的拼音是xià。

2、嚇字的解釋:第一種意思表示恐嚇;恫嚇;第二種意思表示不滿,如:嚇,你不應當偷聽仔春這種談話;嚇,怎麼能幹這種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