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愚人節 愚人節一般干什麼
導讀:愚人節是從西方傳過來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1日,被整蠱過的人一定知道什麼是愚人節,即使沒被整蠱也見識過不少整蠱人的方式,畢竟愚人節的笑扒桐大名可是如雷貫耳。那麼,愚人節一般干什麼?愚人節的習俗是什麼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什麼是愚人節
每年的四月一日,是西方的民間傳統節日——愚人節,也稱萬愚節。對於它的起源眾說紛紜:一種說法認為這一習俗源自印度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三月三十一日的節日這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即通用的陽歷),以一月一日為一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四月一日作為新年開端的歷法。新歷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仍沿襲舊歷,拒絕更新。
他們依舊在四月一日這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聰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之魚」。以後,他們在這天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為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該節在十八世紀流傳到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起初,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炮製駭人聽聞的消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人們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松歡樂為目的。
愚人節這天玩笑只能開到中午12點之前,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過了中午還找樂子的人是一個比被他取笑的人還大的傻瓜。過了鍾點還開玩笑的人會立刻碰釘子,自找沒趣兒。有一首小詩是這樣描述的:愚人節已過十二點,你這個大傻瓜來得晚。待到來年愚人節,你將是最大個的大笨蛋。歡樂為目的。
愚人節一般干什麼
1、送禮物
如果愚人節那天有人過生日,就送給他一個寫著「生日快樂"的大盒子,把盒子里裝滿碎紙片,並將盒底弄鬆。當他拿起盒子時,盒底掉落,碎紙片飛得滿屋都是,准得讓那位被愚者收拾半個鍾點。
2、牙膏夾心餅
把夾心餅拆封,小心地撥開兩片餅干,去掉原來的夾心,拿出牙膏擠出適量至餅中,分量隨個人「飲食"習慣,最後加以黏合,盡量做得逼真像樣。
3、調制怪味可樂
買一瓶可樂,喝掉一半後,摻入醋、醬油、鹽、芥茉等佐料,精心調制一份色澤正常的怪味可樂。遇到熟人就裝作正在喝,然後大方地把"可樂"遞上去,對方毫無戒備,一邊道謝一邊大口喝下去,緊接著皺眉頭、張口便吐。
愚人節的習俗
1、魚宴:4月1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魚宴的請帖,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 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2、做假菜:在愚人節的聚會上,還有一種做假菜的風俗。有人曾經描述過一個典型的愚人節菜譜:先是一道「色拉」,萵苣葉上撒滿了綠胡椒,但是把葉子揭開後,才發現下面原來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麵包屑和鮮碰坦蘑;此後上的菜還有用蟹肉作偽裝的燒雞和埋藏在西紅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飯後,客人還可以從葯丸盒裡取食糖果。
3、互相開玩笑: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 (魚)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此州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② 愚人節是干什麼的
愚人節是干什麼的
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 。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電話,常常惹派稿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1、送禮物
如果愚人節那天有人過生日,就送給他一個寫著生日快樂的大盒子,把盒子里裝滿碎紙片,並將盒底弄鬆。當他拿起盒子時,盒底掉落,碎紙片飛得滿屋都是,准得讓那位被愚者收拾半個鍾點。
2、牙膏夾心餅
3、點歌
准備好一個飯盆或搪瓷臉盆(其他經打擊後可以發出洪亮、高分貝的物體均可)以及電話。盡量用一種很正式的語調給對方打電話,接通後按照下面的話來說:這里是音樂咐陵電台,有一位X(可說可不說真實姓)先生/小姐要為Y先生/小姐點一首歌,如果您想聽的話,請撥#號鍵收聽(一般人都會按一下)。謝謝,歌曲是動力火車的《當》,請仔細收聽。然後敲一下事先准備好的打擊物,只敲一下,發出當的一聲,在對方未反應過來前,說:謝謝收聽,愚人節快樂塵簡孝,再見!
此方法適用於宿舍之間,或可用電話聯系的好友,最後是較親密的人。另外在打電話過程中千萬不可以笑,以免影響效果和氣氛。
③ 愚人節是什麼,是干什麼
愚人節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並碼民和滾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
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但個別玩笑由於開得過大絕棚哪而引起人們的恐慌,從而產生較大規模反響並且衍生成為(傳媒)謠言和都市傳說,所以對於人們來說一般會加以避免開如有關災難之事的玩笑。
(3)愚人節可以干什麼擴展閱讀:
愚人節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的環境,可以把房間布置得像過聖誕節一樣.也可以布置得像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聖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④ 愚人節可以干什麼
愚人節可以捉弄別人。
愚人節最塌穗扒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族帆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
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團昌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
愚人節的來歷:
愚人節來歷分為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來自印度的「詮俚節」,在每年的三月三十一日這天,印度的情侶就會互相欺騙對方來為自己娛樂。
第二種說法是來自1582年的法國,在他們推行新歷法的時候,總有反對者不願意接受新歷法,於是革新派在四月一日這天給頑固派贈送假禮物來愚弄對方,久而久之形成節日。愚人節的意義就是使自己以及他人開心。
⑤ 愚人節是什麼節日,愚人節是干什麼的日子
關於愚人節不少人對它是不陌生的,不過也有部分人對這個節日並不是很了解,下面的文章我給大家介紹關於愚人節這個節日扮嫌的相關知識,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往下看。那麼,愚人節是什麼節日,愚人節是干什麼的日子並野 ?
愚人節被稱為萬愚節、幽默節,在每一年的陽歷4月1號是愚人節。愚人節字面意思理解,在這一天是可以向身邊人開一些玩笑,捉弄他們,以「愚人」為樂趣,19世紀西方開始流行起來這種行為。
愚人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在這里我重點說一說比較可信的一些來源。相傳愚人節是來自印度的「詮俚節」,這個節日會讓情侶相互欺騙、開玩笑增添樂趣。
還有一種說法是,1583年的時候法國開始有愚人節的概念,這個時候的法國正在實行改革的紀年法,但是些許國家的守舊人反對改革,他們依舊送禮、慶祝活動,不顧國家推行的改革紀年法。推行改革的那些人覺得守舊人的那些做法很可惡,於是,對他們進行了嘲弄,稱這一天為「四月傻瓜」、「上鉤之魚」,之後他們會在這一天互相欺騙來娛樂,長期以往就成為一種習俗。經歷傳播美國、英國後來也有了這種節日風俗,基於那個時候的美國沒有相關法律規定言論的尺度,導致謠言越說越大,使得不少人不知道言論的真實性,引起民眾們的恐慌,而後美國就發布一則通知,要求民眾愚人節那天的玩笑話到中午12點結束。
愚人節的風俗習慣眾多,且每個國家也不盡相同。不過有相同點的是,愚人節這天大多數國家都是以「愚人」為主。
鑒於這個節日的惡意真實性玩笑比較少,不過有一些玩笑開得有點大且帶有惡意,引起人民群眾的恐慌,因而會引起較大的反應且會演變成謠言以及城市傳言,更有甚者,部分國家會在愚人節這天說一些玩笑作為新聞發布,為此大部分國家都沒有把愚人節確絕缺喊定為法定節假日,它最多隻能是一個民間節日。
⑥ 愚人節都可以干哪些活動呀
1、表白類;2、分手類;3、驚喜類
例如:表白類:有些人喜歡另一個人,卻不知道怎麼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心意,怕無緣無故的表白之後朋友都沒得做,因此,為了試探會選擇愚人節這天表白,如果對方不喜歡自己,也就當作愚人節玩笑,笑過之後還是朋友,如果對方喜歡你,那就更好了,換做女生也希望,如果不芹乎敢試愛,那就在愚人節這天,大聲說出來,反正也無所謂!
分手類:兩個情侶之間總會有矛盾,但又還互相愛著對方,也可以巧妙的選擇愚人節,有事說事,沒事那當然萬事大吉!
驚喜類:男生向喜歡的女孩子求婚,往往會選擇愚人節這一天,先假裝不喜歡對方,然後再向對方求婚,反差、氣氛嫌好悉,想要的結果都有了!
還有很多,求復合類呀,假情假意類呀!只要有心襪輪,處處是驚喜!
⑦ 愚人節活動有哪些 愚人節是干什麼的
愚人節活動有哪些 愚人節是干什麼的
愚人節最常見的活動是舉辦聚會和捉弄他人。
在愚人節當天舉辦的聚會和平時的聚會大不相同,聚會中很可能到處是陷阱,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整蠱。聚會上有一個傳統的風俗就是做假菜,意思就是聚會上的菜品都不是表面看起來那樣,很可能一道菜外表看起來是一塊奶油蛋糕,但中間藏著一整杯酒。所以聚會上的一切都不可以輕易相信,小心被朋友們整到哦。
捉弄他人是愚人節必須做的一件事,被捉弄的人在這天也不會生氣,可以很好地加進朋友之間的感情。開玩笑雖然好玩,但是要注意把握好尺度,玩笑開的太過分的話容易使他人生氣,就破壞了愚人節的初枝罩侍衷了。
愚人節的傳統活動盤點
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菲什(魚)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愚人節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的環境,可以把房間布置得像過聖誕節一樣.也可以布置得像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聖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一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魚宴的請帖,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不言而喻,魚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魚做成的。
在愚人節的聚會上,還有一種做假菜的風俗。有人曾經描述過一個典型的愚人節菜譜:先是一道「色拉」,萵苣葉上撒滿了綠胡椒,但是把葉子揭開後,才發現下面原來是牡蠣雞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實下面是甜麵包屑和鮮蘑;此後上的菜還有用蟹肉作偽裝的燒雞和埋藏在西紅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飯後,客人還可以從葯丸盒裡取食糖果。
愚人節是什麼意思含義
愚人節的英語是April Fools』 Day,也叫做All Fools』 Day。有些人相信愚人節是為了慶祝季節變悶畢更,有些人則相信這是因為年歷的變更才形成的節日。古代文化,比如猛吵古羅馬和印度文化,都在4月1日左右慶祝胡新年。
這個日子和春分(3月20日或者21日)很靠近。在中世紀時期,歐洲大多數國家在3月25日慶祝「聖母領報」,這一天被看作是新年的第一天。1582年,羅馬教皇格利高里八世創立了羅馬紀年法,來代替凱撒制定的儒略歷。
羅馬紀年法將1月1日定為新年。人們相信,當時有一些人拒絕接受新年歷,或者他們根本不知道新年歷,他們仍然在4月1日慶祝新年。另外一些人便開始嘲諷這些堅定的傳統主義者,愚弄他們,差遣他們,或者擾亂他們的知識。最終,這個習俗傳到了整個歐洲。
如今,每逢愚人節,不管對方是否相識,美國人都會開些小玩笑。在愚人節比較常見的把戲是指著別人的鞋子說:「你鞋帶沒系。」學生可能會騙同學說學校放假了。不管是什麼樣的招數,只要那個無辜的受害者中技了,惡作劇的人就會尖叫:「愚人!」
⑧ 愚人節是人們都幹些什麼_
愚人節時,人們常常組織家庭聚會,用水仙花氏昌和雛菊把房間裝飾一新。典型的傳統做法是布置假的環境,可以把房間布置得像過聖誕節一樣.也可以布置得像過新年一樣,待客人來時,則祝賀他們「聖唯衫誕快樂」或「新年快樂」,令人感到別致有趣。
四月一日的魚宴也是別開生面的。參加魚宴的請帖,通常是用紙板做成的彩色小魚。餐桌用綠、白兩色裝飾起來.中間放上魚缸和小巧玲瓏的釣魚竿,殲山扒每個釣竿上系一條綠色飄帶,掛著送給客人的禮物或是一個精巧的賽璐珞魚,或是一個裝滿糖果的魚籃子。
⑨ 愚人節的風俗及過節方式
愚人節的意思是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愚人節的風俗及過節方式,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人節的風俗
美國
如今毀吵蠢,每逢愚人節,不管對方是否相識,美國人都會開些小玩笑。在愚人節比較常見的把戲是指著別人的鞋子說:「你鞋帶沒系。」學生可能會騙同學說學校放假了。不管是什麼樣的招數,只要那個無辜的受害者中技了,惡作劇的人就會尖叫:「愚人!」
蘇格蘭
在蘇格蘭,例如,愚人節實際上有2天的慶祝時間。第二天專門對人體身後的區域胡鬧。這一天被稱作Taily節。「踢我」跡象的來源可以追溯至此。
墨西哥
墨西哥的「愚人節」在12月28日。以前,這一天是用來紀念被希律王(約公元前73至公元前4年)屠殺的無辜的孩子。後來演變成為包含惡作劇和詭計的紀念日。
法國
4月1日在法國的傳統,包括愚人節(字面意思是「四月的魚」),試圖附加而不被發現的背上一紙魚受害者。始建於其他國家aussicette普遍的,義大利等(如長期「四月的魚」,美國東部時間用於重新封裝到任意笑話白天做)。
伊朗
在伊朗,人們玩04月3日的波斯歷新年第13天的相互開玩笑了。這一天被稱為「Sizdahbedar」(戶碰源外十三)。據認為,人們應該走出去,在這個日子,以逃避13號(數字)壞運氣,因為運氣好,運氣不好,或13。
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
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4月1日存在的傳統,但大家都認為,如果有人中午12點後拉(中日),那麼這個人的伎倆其實是拉認為是傻瓜一個愚人節的伎倆(這個警告可能也存在於其他國家)。
丹麥
在丹麥,5月1日被稱為「少校,吉」的含義很簡單:「五月至貓」,是相同的愚人節,雖然丹麥人也慶祝愚人節。
愚人節的過節方式
1、調制怪味可樂
買一瓶可樂,喝掉一半後,摻入醋、醬油、鹽、芥茉等佐料,精心調制一份色澤正常的怪味 可樂。遇到熟人就裝作正在喝,然後大方地把「可樂」遞上去,對方毫無戒備,一邊道謝一 邊大口喝下去,緊接著皺眉頭、張口便吐。 你還可以依法炮製,如往礦泉水裡倒入二鍋頭酒,往啤酒里兌點肥皂水等等。
2、牙膏夾心餅
把夾心餅拆封,小心地撥開兩片餅干,去掉原來的夾心,拿出牙膏(最好是黑人牙膏,味道 不錯!)擠出適量至餅中,分量隨個人「飲食」習慣,最後加以黏合,盡量做得逼真像樣。 你一般根本不用特地使用,只需將之放至明顯處,最好准備幾片原始的夾心餅,一邊吃一邊 看電視,自然而然就有人光顧品嘗了。這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你也可以主動出擊,到 處請人品嘗,雖然其風險性較大,但肯定有不少人中圈套。
3、點歌
准備好一個飯盆或搪瓷臉盆(其他經打擊後可以發出洪亮、高分貝的物體均可)以及電話。盡 量用一種很正式的'語調給對方打電話,接通後按照下面的話來說:這里是音樂電台,有一位 x(可說可不說真實姓)先生/小姐要為y先生/小姐點一首歌,如果您想聽的話,請撥#號鍵 收聽(一般人都會按一下)。謝謝,歌曲是動力火車的《當》,請仔細收聽。然後敲一下事先 准備好的打擊物,只敲一下,發出「當」的一聲,在對方未反應過來前,說:謝謝收聽,愚 人節快樂,再見! 此方法適用於宿舍之間,或可用電話聯系的好友,最後是纖陪較親密的人。另外在打電話過程中 千萬不可以笑,以免影響效果和氣氛。
4、雙倍郵資
估算好時間,提前給你的朋友寄一封信,但不要貼郵票,也不要把自己的發信地址寫上(不 然就會退給你的)。這樣愚人節這天,你的朋友將收到一張由郵局發給的取信通知單,被告 知,他有一封欠資郵件,請到某某郵局辦理處領取,並付上雙倍的郵費。當他風塵僕僕地來 到某某郵局,畢恭畢敬地奉送上雙倍的郵費後,打開信封,卻發現里邊飄出一張小紙條,上 面寫著「愚人節快樂!」不過這個惡作劇可能時間上會有所誤差,效果未必有想像的那麼 好。
5、送禮物
如果愚人節那天有人過生日,就送給他一個寫著「生日快樂」的大盒子,把盒子里裝滿碎紙 片,並將盒底弄鬆。當他拿起盒子時,盒底掉落,碎紙片飛得滿屋都是,准得讓那位被愚者 收拾半個鍾點。
6、測量
惡作劇者拿一截繩子,攔住一位行人,要他幫忙測量一下尺寸。再拿著繩子的另一頭,轉過 樓角,又攔住另一位行人,如法炮製。然後你就可以躲在一邊看熱鬧去了。兩頭的人可能會 等上十幾分鍾,見沒有動靜才放下繩頭,去找對方問個明白,這時才會發現上當了。 這是愚弄陌生人的好辦法。
愚人節的傳說
愚人節也被稱為「萬愚節」或者是「幽默節」,英文名紙叫「April Fool's Day」或者是"All Fool's Day",它是西方社會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就在每年的4月1日,愚人節到現在呢已經幾百年了,對於它的傳說更是眾說紛紜。
說法一
在亞當神話說法中,當年上帝以洪水來毀滅世界,卻僅僅留下亞當的第三個兒子的後代諾亞,他以一條人造的大船,就是那艘諾亞方舟,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在洪水稍退之後,他放出一隻白鴿,向探出一條洪水消退之後的陸地,因為正好是4月1號,所以後人認為在這一天做毫無意義的事兒,就好像一隻白鴿做了白工一樣,行為愚蠢,這便成為愚人節的起源。
說法二
比較大眾的說法呢,是說愚人節起源於法國。在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了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歷」,就是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新年的開端,改變了過去以4月1日作為新年開端的立法,而在新立法推行過程中,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中改革,堅沿襲舊制,反拒絕更新。有沒有清王朝的既視感呀~
這些老頑固們呢依舊在4月1日那天互贈禮物,組織慶祝新年的活動,然後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表示了森森的不開森,為了嘲弄這些老傢伙,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這天會給頑固派贈送假的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的慶祝會,並把這些受愚弄的人稱之為「四月傻瓜」或者是「上鉤之魚」,此後,由於他們在這天的互相愚弄,日久天長,便成了法國流行的一種風俗,到了18世紀,這樣的風俗習慣又流傳到了英國,後來又被英國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說法三
當然啦,愚人節的起源還有很多說法。比如,宗教說法中就說,愚人節是公元15世紀宗教革命之後開始出現說謊的節日,當時,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建立了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視為異端,在每年的4月1日處以死刑,臣民們感到非常的恐怖,於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來沖淡對統治者的恐懼和憎恨,此後,這種習慣沿用日久,就成了今天的愚人節。
說法四
還有一種說法是,認為這一習俗源於印度的的「詮俚節」,該節規定,每年3月31號的節日當天,不分男女老幼,可以互相開玩笑,互相愚弄欺騙以換得娛樂。
還有一些什麼希臘神話的說法呀,像小丑說法啦、曼將會說法啦、飛行表演美夢落空說法啦,等等等等,我就不在這里啰嗦啦。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我想說的是:愚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