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頸椎髓內腫瘤切除後多久可以運動
擴展閱讀

頸椎髓內腫瘤切除後多久可以運動

發布時間: 2023-01-08 11:28:07

① 頸椎前路術後多久可以運動

做完手術後需要在床上靜趴六小時,輸液一周。做完手術第二天不難受的就可以下路行走

② 頸椎術後多久可以練習站立

一般半年時間,盡可能早點將功能鍛煉出來!一年後效果會逐漸降低.因為我是頸567脊髓損傷。

③ 脊髓腫瘤手術術後要注意什麼

脊髓患者術後護理,請注意這5個方面
1、翻身方式:對於剛做完手術不久的病人,在進行翻身活動時,應該使用滾筒式的軸線翻身。在術後的3-6個月內,病人都不適合做大幅度的扭轉身體脊柱,例如前屈、後仰、側彎等等。在翻身的時候要保持頸、軀干於同一個水平,動作需輕柔,絕對不能有拖拉的行為。
2、頸部腫瘤患者:頸椎手術的患者,在術後3個月內要佩戴頸托,腰椎手術的患者則需要佩戴腰圍。不過頸部腫瘤病人需注意呼吸情況,遵循醫囑給患者吸煙。知道患者有意識的深呼吸,防止出現呼吸暫停的危險情況。
3、飲食:一般建議在患者的腸胃功能恢復之後,再進行飲食。腰骶部腫瘤在術後,應該要在肛門排氣後再少量食用流質飲食,慢慢加量。應選取高蛋白、高纖維、易消化的食物,日常多補充水分,幫助機體更快恢復。

4、加強功能鍛煉:功能鍛煉對術後神經功能的恢復起著比較重要的作用,不過患者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科學合理地進行鍛煉。如果術後脊髓功能障礙比較嚴重的患者,在有條件的情況最好到康復科接受康復治療,這對於患者來說更有保障、效果更好。

④ 頸椎髓內海綿狀血管瘤c2_ c6 切除手術多少時間可以下地走動

如果術後恢復順利,需要2周後頸托外固定保護下地。

⑤ 頸椎手術後多久可以運動


呢?相信是很多頸椎病病人術後的疑問。下面專家給我們介紹頸椎術後康復禁忌。具體有:
1、頸椎術後康復禁忌卧床時:不用戴頸托;保持良好的睡姿,取側卧或仰卧時,頭頸部、胸腰部保持生理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翻身要軸線。
2、頸椎術後康復可以睡枕頭嗎?專家指出:合理用枕,枕頭的高度,仰卧位時為其本人的拳頭高度;側卧時,枕頭的高度應為一側肩膀的寬度。
3、手術後應防止頸部外傷,尤其防止在乘車急剎車時頸部前後劇烈晃動。導致損傷。所以,在出院乘車回家時,最好應平卧車上,可彎腿,下肢屈曲,戴好頸托。手術後一年之內也應當小心,避免頸部的突然受力以及頸部外傷,以防止手術後症狀再次加重。
4、頸椎術後康復可以運動嗎?每周應定期進行全身鍛煉,如打太極拳、散步等。在復診後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參加游泳,同時注意防寒保暖。
5、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風寒濕邪俱裂。中醫認為頸椎病因多與風寒溫邪有關,故頸部的保暖防濕十分重要。頸椎病手術後還應防止感冒,否則會加重症狀。
解放軍第二六一骨科診療中心
專家說保持正確的工作體位:應避免過於低頭,特別是埋頭工作的人群應隔時調整頸部姿勢,並適當活動頸部。這樣有助於促進頸椎部的血液循環,加強局部肌力,保持患椎的穩定性。

⑥ 脊髓型頸椎病手術後需要休養多久可以工作

脊髓型頸椎病是不會癱瘓的,只要積極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復。大多數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如果採用的是微創手術治療,因為創傷比較小,術後恢復時間也會相對較短,一般來說3周左右可以恢復。但是如果採用的是傳統的開放手術,那麼術後的恢復時間也會相對較長,可能需要1至3個月。

三、術後注意事項

第一是傷口護理,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不要沾水,如果傷口滲液較多,要及時通知醫生處理。第二是頸部制動,術後一般卧床1~3天,可以佩戴頸托等限制頸部活動,翻身時注意保持頸部在一條直線上,避免扭動。第三是皮膚護理,佩戴頸托時,可以在頸托與皮膚之間夾墊棉墊,防止頸托邊緣摩擦頸部導致皮膚擦傷。第四是合理用葯,如果咽喉部水腫,可以遵醫囑進行霧化吸入;對於疼痛難忍者,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鎮痛葯。第五是康復鍛煉。手術1~3天後即可下床活動,在他人的陪護下,可以進行上肢、下肢和手部小關節的活動,同時開始進行頸肩部的肌肉鍛煉。

在進行康復訓練和日常休息的同時,也要定期去復診,遵醫囑定期復查,明確康復進度,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⑦ 脊柱腫瘤科普之臨床表觀

脊柱腫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脊柱腫瘤有哪些臨床表現。由於脊住腫瘤早期缺乏特證性的臨床表現,早期難以發現,易出現誤診、漏滲。大部分脊柱腫瘤患者得到確診時往往已處於中晚期,給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並影響治療效果。北京307醫院骨科微創中心范海濤教授特別提醒大家:脊柱腫瘤患者早期得到及時的診斷及治療,對其療效及預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無論是原發性還是轉移性脊柱腫瘤,其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神經功能障礙、局部包塊或脊柱畸形等。無症狀的脊柱腫瘤通常在體檢中才會被發現。
1。疼痛
疼痛是脊柱腫瘤患者最常見、最主要的症狀。80%~95%的原發性脊柱腫瘤在確診時疼痛是首發症狀,有時是惟一症狀。脊柱腫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機理包括:骨的浸潤和做壞(尤其是骨膜的膨脹)、骨病變組織的壓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節不穩、脊髓、神經根或神經叢的壓迫和侵蝕等。
根據腫瘤的性質和發生部位的不同,疼痛發生的時間、性質等亦有所區別。從疼痛發生的時間上看,疼痛可出現在脊柱腫瘤得到確滲前的數月或數年,其中脊柱良性腫瘤疼痛病程一般較長,可為數月甚至數年。而惡性脊柱腫瘤,如成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或骨轉移瘤等,其疼痛病史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如良性腫瘤在早期就對脊髓或神經根形成壓迫,則疼痛發生的時間相對較短。Weinstein等的臨床研究顯示。原發性脊柱良性腫瘤患者從症狀初發到確診的疼痛持續平均時間是19。3個月,惡性腫瘤患者的平均時間為10。4個月,脊柱轉移瘤患者的平均時間為1-2個月,但最長可達2年。
夜間疼痛幾乎是所有脊柱腫瘤的特徵性表現,同樣也是脊柱腫瘤患者的常見表現。其原因主要在於:
(1)夜間患者通常採取卧位,靜脈壓力相對較高,而對腫瘤周圍的末梢神經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腫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對較為集中,對疼痛變得較為敏感。
(3)腫瘤釋放的一些炎性介質對神經形成刺激等。患者出現咳嗽、打噴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內壓的動作可誘發疼痛加重。
2。腫塊
因脊柱骨腫瘤多發生在椎體,而椎體的位置較深,難以在體表發現,故以腫塊為首發表現的患者並不常見,主要見於頸椎或脊柱後部附件結構的腫瘤。脊柱惡性腫瘤的包塊增長較快,對周圍組織常形成壓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適等表現。轉移性脊柱腫瘤由於有原發病灶的存在,以及轉移腫瘤一般惡性程度較高,生長比較迅速,易於誘發脊柱疼痛和神經症狀等,常在形成較大包塊前即已被發現。
3。畸形
脊柱腫瘤導致的脊柱畸形並不少見,其主要機理包括:腫瘤對椎體和(或)附件的破壞;脊柱周圍組織的痙攣性反應。以及腫瘤體積較大對周圍結構形成擠壓等。如骨樣骨瘤常可出現凹向病灶側的側凸畸形,其側彎頂點多為病灶所在部位。
4。神經功能障礙
脊髓神經受壓可由腫瘤本身直接侵襲引起,也可由腫瘤破壞骨性結構導致的畸形繼發引起。由於脊柱腫瘤主要位於椎體,往往從前方壓迫錐體束或前角細胞,故常首先表現為運動功能損害,其臨床症狀則視脊髓神經受壓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如脊髓前角綜合征、脊髓後角綜合征及脊髓半切綜合征等。
5。
脊柱腫瘤的全身症狀
早期脊柱腫瘤患者的全身症狀並不明顯,出現全身症狀通常是原發性惡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患者的晚期表現,貧血、消瘦、低熱、乏力等為業型的惡液質臨床表現。
最後骨科微創中心范海濤教授提醒大家,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脊柱腫瘤預後治療很關鍵,大家切莫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