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40歲的心臟病的人還可以運動嗎
擴展閱讀
那個軟體可以查公積金 2025-05-11 10:11:20

40歲的心臟病的人還可以運動嗎

發布時間: 2023-01-04 18:20:37

Ⅰ 我今年42歲了,不小心得了心臟病,以後能夠進行劇烈運動嗎

不要劇烈運動。
心臟病人最適合的運動包括健走、慢跑、騎自行車、羽毛球等,被視為比較像休閑活動的高爾夫球,可能是最適合心臟病患者的運動。因為心臟病患者運動時必須力求適度;也就是要適度施壓心臟,強化心臟功能,同時又不能對肌肉造成過重負擔,溫和不耗體力但要求耐力的高爾夫,自然相當合適。
心臟病適合有氧運動,開始每次10分鍾,然後根據體力情況逐漸延長至每次30分鍾或更長一些,其間可有間歇休息。每周運動3—4次。運動時的適宜心率可按安靜心率+安靜心率x 50一70%計算,也要留有一定的餘地。如果病人在活動中有氣急、心前區不適,要停止活動並看醫生。
心臟病患者最重要的是游泳讓全身肌肉都參加了活動,促進血液流通,能更好地發育。同時,還可以改善情緒,減輕妊娠反應,對神經系統有很好的影響。邢主任提醒道,游泳要選擇衛生條件好、人少的游泳池,下水前先做一下熱身,下水時戴上泳鏡,可以增加心肺功能,而且水裡浮力大,可以減輕關節的負荷,消除淤血、浮腫和靜脈曲張等問題,不易受傷。

Ⅱ 心臟病可以運動嗎心臟病能不能運動

心臟病可以運動嗎?建議有心臟病的人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劇烈運動不僅沒有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可能會導致發病。關於心臟病可以運動嗎?心臟病能不能運動?我為您一一解答。

心臟病可以運動嗎

病情穩定的心臟病患者可以做適量的運動,而且恰當的康復運動對於心臟病的恢復是很有好處的。反之不做任何運動將導致患者心功能進一步降低,反而不利病情的恢復。

心臟病人避免上午鍛煉

人在運動時心跳會加快,運動量越大,心跳越快,如果運動時心率增加不明顯,可能是心臟病的早期信號,預示著今後有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危險。如果確診為患有心臟病,就應該改一改自己的健身運動習慣,不宜在上午進行鍛煉,否則不但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反而會有害。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4000名曾有心臟病發作史的患者作調查後發現,清晨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時間。在一天24小時中,心臟病發作有一個時間節律,每天上午6至9時為發作的「高峰期」,心絞痛和猝死都傾向於上午9時左右發生。上午9時發作的非致命性心臟病,要比晚上11時發作的心臟病多三倍左右。此外,日本學者的研究表明,心臟病患者在一天內對身體負荷的反應有所不同,清晨的反應最差。如果這時進行較重的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就容易出現危險。因此,心臟病患者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最好不要把鍛煉時間選在清晨,安排在晚上或下午為好。

心臟病人定期運動能延壽

美國一項新的研究顯示,與那些整天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人相比,有規律地定期步行或做園藝的中年人,死亡的危險要低得多,即使他們是心臟病或中風的高危人群也是一樣。研究結果說,50到60歲的人如果經常運動,與那些久坐不動的人相比,其早死的危險會減少35%;研究還發現,運動所改善的程度對吸煙者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比如糖尿病或高血壓)來說更明顯,定期運動的人早死的危險可減少45%。

 
心臟病運動有什麼好處
科學的運動鍛煉能夠逐步提高心血管的適應能力,降低心臟病發作次數。醫生對患者進行心臟功能評估,制定出個人化的運動方案,指導患者循序漸進地鍛煉,並結合控制情緒、減肥、平衡飲食、戒煙、危險因子評估等措施,幫患者達到心臟功能的最大潛能。

心臟病患者的運動法則如下 散步:
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的效果。對於參加運動時會引起心絞痛的人來說,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堅持20分鍾至1小時,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體狀況允許者可適當提高步行速度。
慢跑:
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
太極拳:
對於高血壓病、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體力較好的患者可練老式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式太極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體弱和記憶力差的可以只練個別動作,分節練習,不必連貫進行。

體育鍛煉注意事項
任何人,如果在運動結束10分鍾後,心跳次數每分鍾仍在100次以上,則不應再加大運動量,應根據情況適當減少運動量;運動量應從小到大,時間從短到長,循序漸進;進餐與運動至少間隔1小時以;運動最適宜的溫度是4℃-30℃;運動時若出現頭暈,頭痛,心慌,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時,應立刻停止,必要時需就醫。

Ⅲ 心臟病患者可以進行慢跑鍛煉嗎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防治心臟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對於高血壓病、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體力較好的患者可練老式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式太極拳。可控制的心臟病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缺乏運動、吸煙等。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及葯物治療,可降低心臟病風險。作為2020影響目標的一部分,美國心臟協會設置了七個理想健康指標:不吸煙、正常的體重指數(BMI)、鍛煉、健康飲食、正常的膽固醇、正常的血壓和正常的空腹血糖。

Ⅳ 心臟不好的人能鍛煉嗎

心臟不好的人能鍛煉嗎

心臟不好的人能鍛煉嗎,心臟是我們人體重要的器官,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只有心臟保持功能良好,才有足夠的動力維持身體正常的血液循環,下面看看心臟不好的人能鍛煉嗎及相關資料。

心臟不好的人能鍛煉嗎1

心臟不好也可以適量的運動,但是不可以劇烈的運動,劇烈的運動會增加心臟的負擔,有可能會造成心臟病的復發。心臟不好,平時要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必要時需要做支架治療。心臟不好的人也需要活動鍛煉,否則不利於身體的健康。但是活動量不能過大,平時可以做一些慢跑鍛煉,這樣也能增強身體素質。

心臟不好也是可以運動的,但是不建議做一些跑步等劇烈的運動。因為它會導致心臟負荷加重,會對病情是不利的。但是可以選擇一些中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游泳,騎自行車,散步,打太極,可以慢跑,但不建議一些劇烈的運動,比如快跑,打籃球,踢球等。

心臟不好的人可以做的運動包括太極拳、爬山、跳繩、游泳、慢跑和快走等。太極拳運動適合心率穩定的老年人,這種運動強度相對較小,每次可以鍛煉四十分鍾左右。也可以每周進行一至二次的登山運動。

在攀登時,要注意速度勻速,不要太快,建議每次鍛煉時間持續在一個小時左右。此外,患者也可以進行游泳這項運動,但在游泳時要特別注意水溫,在運動過程中如有感到不舒服,就要立即停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來決定運動的時間。

跳繩也適合心臟不好的患者,可以每天保持三至五分鍾的快速跳躍,但是老年患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能不能進行該運動。除以上運動外,慢跑和快走適合所有的患者,每天三十分鍾左右的散步對身體也有著很大的益處。

如果心臟不好,患者要根據自身的心臟狀況和高血壓情況積極口服葯物,並盡量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如果只是心臟功能差,但並不影響日常生活,可以在服用正常葯物的同時散步和慢走,每天一到兩次,可以適度增強心臟功能。

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如果是早搏或一些非致命性心律失常性心臟病,也可以進行常規運動,不太劇烈的運動可以刺激全身血液循環,改善心肌代謝,增強心臟神經傳導功能,從而改善心臟的某些症狀。

綜上所述,適合心臟不好的患者運動是多種的,雖然鍛煉有好處,但患者也要注意適當。運動過程中如果出現不適的症狀,必須立即停止,如有必要,要及時看醫生。同時,患者注意不能在飯後立即進行鍛煉,最好間隔一小時左右。

心臟不好的人能鍛煉嗎2

對於心臟不好的病人來講,應該鍛煉,而且鍛煉的強度和時間要在耐受程度之內。對於大多數心臟不好的病人,日常生活、工作不影響。並且要適度鍛煉,有助於心臟功能穩定、改善,有助於重大心臟疾病的康復。另外鍛煉不能達到誘發心臟再次出現症狀的強度,不能做自己不能承受的運動鍛煉。

做能夠承受的鍛煉,主要是有氧運動,從輕微、柔和的運動開始,感受自身的耐受程度,逐漸增加運動量、運動強度。總體來說,如快步行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優先選擇。有些心臟不好的病人建議卧床,或者在坐位時做阻抗運動,比如捏彈力球、啞鈴。

心臟不好的患者,也可以進行跑步鍛煉,但是要注意時機和運動量。 對於心臟不好的患者,心臟可呈急性發病的狀態,此時不建議進行任何形式的運動,而對於心臟疾病的慢性穩定期,可以適當的運動,建議有氧運動為主。

比如快走、慢跑、打太極拳、打乒乓球等運動,運動量,以微微出汗為宜,建議每周進行不少於五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的有氧運動,並注意定期的在醫院進行體檢,明確疾病的狀態。

心臟不好的患者,可以通過科學的'康復治療,使勞動耐量增加,使生活質量改善,堅持鍛煉,有助於改善心臟病患者的預後。

心臟不好的人能鍛煉嗎3

1、輕微心臟病變可鍛煉身體

心臟不好的人要注意身體的調節,而在調節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根據心臟功能下降情況,選擇合理的保養措施。如果是輕微的心臟功能降低,可以通過適當鍛煉身體的方式,來讓心肌功能提高,心臟需要的血液可以及時提供,對心臟功能增強有利。

如果是心臟較嚴重病變,例如冠心病發作、心肌梗塞,這種情況最好就及時休息,不要在急性發病期間,還投入到高強度的運動中來,如果沒有注意這些問題,很容易帶來負面影響。

2、需要避開劇烈運動

心臟功能降低的人,要注意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雖然運動對人體健康有利,但是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已經有心臟功能降低表現,不適合進行太過劇烈的運動。

例如跳繩、跑步,這些運動強度過大,可能會超過身體的可承受范圍,反而對心臟功能提高不利,這種情況下,應該選擇強度適合的運動,通過合理的運動能夠提高心臟功能,這是在保養身體的過程中需要知道的重點。

3、運動後有不適感需要及時休息

如果適當活動一段時間後感覺到勞累、心臟不適,應該通過適當休息的方式來減輕心臟壓力,部分人雖然心臟功能下降的情況不嚴重,但是在運動之後,有呼吸困難、胸悶的現象,這種情況應該及時就醫,同時通過靜養的方式讓心臟的負擔減輕,這是有心臟病變的人需要注意的事項,避免運動之後,身體不適應帶來不良後果。

4、心臟病術後可做康復訓練

心臟功能降低的人,如果是剛經歷過手術來改善心臟部位的病變,在手術之後,要靜養很長一段時間,而在靜養之後,應該適當活動身體,通過醫生的指導進行康復訓練,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適當運動,這種方法有利於心臟功能提高。

在術後康復訓練做到位,不僅能夠活動肢體改善全身循環,還對心臟功能提高有利,這也是需要重視的一點。可見,心臟不好的人應該多運動還是靜養,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Ⅳ 有心臟病人可以跑步運動嗎

所謂心臟不好,指的應該就是冠心病吧!中醫稱為胸痹,痹症。冠心病也有輕有重。冠狀動脈血管堵塞到百分之五十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沒有感覺。這個時候的人還是可以跑步的。血管堵塞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時候,大部分人就會有胸悶心慌,氣短心悸,渾身沒勁,輕微的心絞痛症狀等。這個時候,不建議跑步,可以自由散步。冠狀動脈血管堵塞到百分之九十的時候,更不能跑步,尤其不能在寒冷的冬天跑步,極易患上急性心肌梗塞,丟掉性命,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所以,輕度的心臟不好還可以跑,只要沒問題,盡管跑。但中度的心臟病,可以小跑慢跑。中度以上的心臟病,還是不要跑了,散步就可以了,以免出危險

Ⅵ 心臟病老人能運動嗎 推薦幾種適合的運動方式

您好。我來具體的介紹幾種適合心臟病,特別是冠心病患者的運動處方:
⑴運動種類:在多種運動中以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或健身車、游泳等項目對冠心病患者較為合適。因為這些運動是屬於低至中等強度的運動,以耐力性運動為主的運動。長期進行這種運動能提高機體的攜氧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⑵運動強度:保證即達到運動效果又不致引起危險的重要指標。運動強度可分為三級(低強度、中等強度及較大強度)。它是以機體運動時耗氧量的多少來衡量。耗氧量愈大,運動強度就愈大。但由於臨床測定耗氧量較難,所以在實際運動中常以心率作為衡量運動強度最實際的指標。這是因為運動時心率與耗氧量成正比,測定心率又簡便易行。只需數自己的脈搏15秒鍾,再乘以4得每分鍾的心率。但這種方法只適合無心律失常的患者!低、中等強度運動時最高的心率分別為100次/min、100~120次/min。一般來說,冠心病患者從事低至中等強度的運動既可達到鍛煉目的。
⑶運動次數:每周運動3~5次即可達到煅煉目的。
⑷運動時間:每次約30~40 min。包括准備運動5~10 min;正式運動15~20 min,這個期間可達到最高心率的90%;整理運動5~10 min。一般來說,運動後收縮壓輕度增高(但不超過20 mmHg)、心率增快(但不超過20次/min或活動中最高心率不超過120次/min)屬於正常。但如果在活動中出現氣短、心絞痛、心律失常、頭暈、惡心、面色蒼白及活動後出現長時間疲倦、失眠等不適時,提示這次運動過量,應該在下次運動時減量或暫停運動。
⑸運動方式和方法:有心功能障礙者,應在康復醫療機構進行醫學監護下運動。暫時性腦供血不足、心絞痛、心電圖有臨床意義之異常以及冠狀動腺搭橋術後患者,多數在康復中心進行。而中年以後希望通過鍛煉預防冠心病者大多在健身房或家庭中進行。
①散步或旅行,高血壓患者作較長時間的步行後,舒張壓可明顯下降,症狀也可隨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黃昏或臨睡前進行,時間一般為15分鍾至1小時,每天多次,速度可按每人身體狀況而定。到戶外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對防治高血壓是簡單易行的運動方法。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旅行可每周或隔周1次,包括步行、爬小山等活動在內。不能旅行的話,我們可步行去較遠的地方。可能形式不同,但只要能達到其目的就行。
每天進行4次短距離散步具有的降血壓功效比每天進行一次長距離散步的效果更佳。對20名處於高血壓前期的人每天進行4次10分鍾散步和1次40分鍾散步的降壓效果進行比較後發現,雖然短距離散步和長距離散步在某種程度上都能降低血壓,但是兩者相比,短距離散步後的降壓效果能持續11個小時,而長距離散步的降壓效果只能持續7小時。您可能沒有時間散步40分鍾,但您可以擠出10分鍾的散步時間,這里擠10分鍾,那裡擠10分鍾,4個10分鍾的散步就可以輕松解決問題了。
步行簡便易行,對改善心肺功能, 提高攝氧效果最好。 一般慢步為1~2km/h(千米每小時),散步為3km/h, 慢步為5km/h ,疾步為6km/h,慢跑為 8km/h。每分鍾步行 100 步以上者可使心率達100~110 次/分。一般在午後或傍晚進行,每次15~30min,中間休息1 ~2 次,每次3~5分,以後可逐漸增加步行速度和持續時間,直至3~5km/h,步行30min 休息5min,每日2 次,持之以恆。步行時應選擇平坦路,步幅均勻,步態穩定,呼吸自然。也可用下面方法步行(選擇其一):①步行400~800米,3~4分鍾走完200米,休息3分鍾再走;②步行兩段1000米平路,用18分鍾走1000米,休息3~5分鍾,再走1000米;③2000米的平路,其中有5~10度坡度的路100米。用25分鍾走1000米,休息8~10分鍾,再走1000米。
②慢跑。慢跑適於輕度高血壓病人,在想要進行慢跑運動的高血壓病人最好先經過一個時期快步行走的鍛煉,以10~12分鍾行走1公里的速度急行1~2公里,如無不適反應,再轉入慢跑鍛煉。高血壓患者慢跑時的最高心率每分鍾可達120~136次,長期堅持鍛煉,可使血壓平穩下降,脈搏平穩,消化功能增強,症狀減輕。跑步時間可由少逐漸增多,以15~30分鍾為宜。跑步時間可由少逐漸增多,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注意的是患有冠心病則不宜長跑,以免發生意外。
慢跑雖然容易取得鍛煉效果,但因其外傷較多,也曾有猝死的報道。因此對老年人、心功能有明顯損害、體質較差者,不易貿然從事。只建議健康者出於預防的目的可嘗試慢跑。
③騎自行車:在我國幾乎家家都有,人人會騎,並可結合上下班進行鍛煉。應將車座高度和車把彎度調好,騎車時保持身體稍前傾,避免用力握把。但一般騎車速度,攝氧率很低,在馬路上騎車因交通擁擠,精神容易緊張。因此可在運動場內進行。
④游泳:用於保健者,要求體力較好者,原來會游泳,具有條件,能長期堅持者,可以從事游泳鍛煉。據報道,游泳可使攝氧量增高,游泳前要做好准備活動,以免時間過久,引起肌肉痙攣和心膠痛發作。 還是只建議健康者出於預防的目的可嘗試
⑤太極拳:太極拳動作舒松自然,動中有靜,對合並高血壓冠心病者更為合適,簡化太極拳運動量較小,心率只能達到90~105次/min。太極拳動作柔和,姿勢放鬆,毫不緊張用力。肌肉的放鬆能夠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放鬆,促使血壓下降。根據臨床醫生觀察,高血壓病人打完一套簡化太極拳後,收縮壓大約會下降10~15mmHg。據北京地區調查,長期練習太極拳的50~89歲老人,其血壓平均值為134.1/80.8毫米汞柱。明顯低於同年齡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高血壓者打太極拳的好處有:
太極拳動作柔和,全身肌肉放鬆能使血管放鬆,促進血壓下降。打太極拳時用意念引導動作,思想集中,心境寧靜,有助於消除精神緊張因素對人體的刺激,有利血壓下降。太極拳包含著平衡性與協調性的動作,有助於改善高血壓患者動作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太極拳種類繁多,有繁有簡,可根據每人狀況自己選擇。
⑥氣功:運動量太小,適於病情較輕或配合其它體育活動應用。氣功對防治冠心病有較好療效,可以明顯地改善胸悶、心悸、氣促等症狀。緩解心絞痛,減輕心律失常,使精神愉快,體力增強,食慾增加,改善睡眠,臨床症狀療效一般達到80 %左右。研究認為氣功鍛煉可改善大腦皮質的功能,調節植物神經機能活動,改善各系統器官機能的協調性和血液動力學情況;冠狀動脈擴張,側支循環增加,有助於減少心肌的耗氧量,從而消除了冠心病的各種症狀和體征。現在多採用「養心站樁功」和「慢步行走功」配合方法,對緩解心絞痛有一定療效。還有用「銅鍾功」為主,輔以揉擦湧泉,按摩內關、合谷、膻中、三陰交、足三里等穴。對於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發作期禁用。對於重症病人可採用卧式或坐式等姿勢進行氣功鍛煉,還可以配合氣功進行自我保健按摩,如按一定順序按摩頭部、四肢,揉壓內關穴等。此外,還應重視陶冶性情,盡量解除緊張、焦慮狀態,保持情緒穩定,心平氣和,從根本上消除病因,促進機體的康復。祝您心想事成,健康快樂,幸福美滿。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