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小學可以看時間簡史嗎
擴展閱讀
ps怎樣做出花樣字體 2025-07-09 07:27:12
怎樣辨別強生真假 2025-07-09 07:25:47
怎樣辨別真假天山蜂蜜 2025-07-09 07:25:37

小學可以看時間簡史嗎

發布時間: 2022-11-23 01:44:17

A. 小學3年級能看二十四史嗎

如果孩子有濃厚的興趣是可以閱讀的。
但是建議家長陪同閱讀,因為三年級的閱讀量是有限的,所以肯定是需要家長的幫助的。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素有「正史」之名。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B. 時間簡史小學生能看得懂嗎

《時間簡史》是由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撰寫的一本有關宇宙學的著作,是一部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宏偉瑰麗,語言優美,使人們認識到:在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如此的神奇和奇妙。《時間簡史》的成就:《時間簡史》自1988年首版以來,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譯成40種文字,銷售了超2500萬冊,成為國際出版史上的奇觀。該書內容是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從那以後無論在微觀還是宏觀宇宙世界的觀測技術方面都有了非凡的進展。這些觀測證實了霍金在該書第一版中的許多理論預言,其中包括宇宙背景探險者(COBE)的最新發現,它在時間回溯上探測到離宇宙創生的30萬年之內的某些情況,顯露了霍金超人的時空感知能力。作者簡介: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後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並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後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計算機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後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跡,也證明了殘疾並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C. 《時間簡史》適合小朋友看嗎在那買書

《時間簡史》是一部由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創作的科學著作,於1988年首次出版。該書是一本將高深的理論物理通俗化的科普範本。
該書講述了探索時間和空間核心秘密的故事,是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它的定位是讓那些對宇宙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了解作者的理論和其中的數學原理。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誇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了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時間簡史》的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起始點——宇宙大爆炸奇點。宇宙是不斷膨脹著的,它在最初應該收縮為一點,這一時刻被稱為宇宙大爆炸時刻。宇宙在這一點的密度無窮大,這一點即為數學上所稱的奇點。
2.時間終結——黑洞。恆星由於引力作用會不斷收縮,會形成一個「黑洞」。黑洞表面引力很強,時間會在此終止。
3.上帝是如何啟動宇宙的?——宇宙的起源和命運。一種是以人擇原理來解釋的叫做紊亂邊界條件的宇宙起源;另一種解釋稱為「暴漲模型」,它認為宇宙在開始的一瞬間是以加速度膨脹,在遠小於1秒的時間里宇宙的半徑增大了100萬億億億倍。
4.物理學的統一——終極理論。人類在尋求建立一個適用於宇宙中每一事件的、完整的、協調的統一理論,在這理論中不需要選取特定的常數去符合事實。
《時間簡史》是一部講述宇宙奧秘的科普讀物。霍金對「時間簡史」的解釋是「從大爆炸到黑洞」,意思是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由宇宙大爆炸開始,演化到黑洞結束。
《時間簡史》一書著重解答人類最古老的命題:時間是有始有終的嗎?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傳統思想認為,宇宙在空間上是無邊無際的,在時間上也是無始無終的。但霍金則認為,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以一個「點」存在,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後來,這個「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由此開始,物質逐漸形成。宇宙起初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進,它的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其中蘊含的能量與物質不斷發生復雜的反應,最終形成星系。宇宙的空間一直持續不斷地擴大,膨脹,直至今日。
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並成為了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
總體來說,這本書適合高中以上同學閱讀。

D. 霍金的《時間簡史》十四歲的小孩看得懂嗎

看得懂,我就是十四歲的~
看《時間簡史》的話,最好先普及一下量子物理的知識。
最關鍵的是有興趣,我就是這樣,就是有了興趣,所以再枯燥也可以看下去。
不過時間簡史似乎也是很簡單的,用的語言也很簡明,有點邏輯的人我想可以看懂。

E. 12歲看時間簡史合適嗎

不怎麼適合吧,十二歲剛剛小學畢業。等初中有了一些簡單的物理基礎再看

F. 多大適合看《相對論》.《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

這是很有意思的幾本書,不同時期看所體會到的內容頁不一樣,隨著你的知識的增長,你就愈能更多得看懂書中所舉的各種例子,並能從書中知識體會到更深層次的人生含義。
就拿我自己而言,從小愛好天文學,小學6年級時看完《十萬個為什麼之宇宙篇》,了解了很多常識,初次認識到人類的渺小,同時又是偉大的。
初中接觸到《相對論》,但那時物理知識掌握的少,對其中很多描述例子公式都看不大懂,只是明白原來還有因為速度接近或達到光速而使時間變慢的理論,覺得很神奇。E=MC2這個公式還是不能理解。
到了高一,我們物理老師也是個霍金迷,給我們推薦《時間簡史》這本書,並且在課上給我們簡介其中的一些簡單理論,聽後立刻去圖書館查閱。但是拿來一看發現還是比較深奧,裡面很多公式例子還看不懂。
到了高三,隨著物理和數學知識的進展,我又重新讀《時間簡史》這本書,突然發現裡面很多理論竟然看懂了,公式也很多可以理解了,又一次去圖書館偶然看到《果殼中的宇宙》這本書 ,彩圖的看起來就更形象了,配合上《時間簡史》,大概有理解個60%這樣
到了大學,讀的是計算機,學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等等,看了其他方面的書籍,這時再拿出來讀,已經能體會個80%左右了,有次物理課上老師突然說道時間和空間,並隨口問了一些問題,我都對答如流,得到老師的贊許,並且讓我上台給同學講解了其中的知識。但是此時有些東西還是沒法體會,特別是空間的維度問題,還是百思不得其解,比如:四維是加上時間,但四維以上是什麼,而且在四維空間裡面去體會一些東西的時候根本沒法做到,有些同學問到這些問題時我就萎了。瞬間感嘆智商有限,這些玩意不是普通能人弄懂的。
現在,感覺這幾本書真正教會我的東西不止書上的內容,讓我體會到人類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