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門靜脈高壓患者可以運動嗎
擴展閱讀
芒可以組什麼詞語 2025-05-13 23:32:22

門靜脈高壓患者可以運動嗎

發布時間: 2023-03-16 09:26:53

❶ 為什麼肝門靜脈高壓的病人會出現嘔血,便血及腹壁"海蛇頭"狀靜脈曲張

您好!
門靜脈高壓容易出現上消化道出血: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嘔血或便血;當門靜脈壓力增高後,使胃底靜脈及食管下端靜脈曲張。因此,食管下端靜脈曲張是門靜脈高壓症的重要表現。曲張的食管、胃底靜脈一旦破裂往往引發急性出血,表現為嘔吐鮮紅色血液,由於有肝功能損害致凝血機能障礙,出血多不易停止。臨床叢舉塵型表現為嘔血和柏油樣便等上消化道大出血症狀。
門靜脈血經直腸上靜脈、直腸靜脈叢形成側枝循環進入下腔靜脈,引起直腸靜脈叢曲張,如果破裂,可出現便血。
同樣,如果門靜脈經附臍靜脈、臍周靜脈網,而後向上經胸腹壁靜脈進入上腔靜脈,向滲兄碧下經腹壁下靜脈進入下腔靜脈,引起臍周淺靜脈曲張,就是我們所說的「海蛇頭」現象。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❷ 治療門靜脈高壓症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一、一般治療和飲食治療
門靜脈高壓病人病情穩定而無明顯其他並發症時,可根據以下原則綜合治療,以針對病因或相關因素治療為主。
1、休息: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病人在肝功能代償期,一般不強調卧床休息,病情輕微者,可適當參加一般工作,但應適當減少勞動時間及勞動強度,注意勞逸結合,以不感覺疲勞為宜。病情較重或近期曾有消化道大出血等並發症史者應停止工作,以保證有足夠的卧床休息及睡眠時間,防止疲勞。休息可利於肝臟微循環的改善,促進肝細胞再生修復,減輕肝損害。
2、飲食:由於門靜脈高壓病人整個胃腸道功能受到影響,因此應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軟食。對於慢性肝病病人通過合適的飲食可以補充營養,改善肝臟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肝細胞再生、修復,並能防止各種並發症的發生。原則上宜給予熱量充足,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食物中除含有高糖、高蛋白質(有肝性腦病者應限制蛋白質攝入)、適當脂肪、維生素外,還應含有各種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每天熱量要保證在8371~12556(2000~3000卡)。以高糖為主,如米、面、谷類。蛋白質每天給予100g左右,盡量選用富含各種氨基酸或氨基酸比較完全的蛋白質如魚、瘦肉、禽、蛋、奶及豆製品等。脂肪一般不宜過多,每天30~50g即可。食物以軟食為主,應避免堅硬粗糙食物對食管胃黏膜造成機械損傷,盡量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嚴禁飲酒。對於出現並發症或進食不足者,可給予靜脈補充高營養。
3、病因治療:針對肝硬化發生的病因進行治療是降低門靜脈高壓的基礎,應積極消除病因。如肝炎性肝硬化病毒復制者可給予干擾素、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治療。近年應用拉米呋啶抑制乙肝病毒復制有一定療效,但需長期用葯。酒精性肝硬化病人應禁酒,血吸蟲病肝硬化可給予吡喹酮、硝硫氰胺治療。
4、對症支持治療:因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進食不足或不能進食者,可給予極化液、能量合劑並加用維生素C、B族等靜脈滴注,給予止吐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胃復安)、普魯卡因/溴米那/苯酚(愛茂爾)等。低蛋白血症者可給予人血白蛋白、新鮮血漿等輸注,也可給予丙酸睾丸酮促進蛋白合成。也可根據病情給予復合氨基酸、肝用氨基酸輸液(支鏈氨基酸),酌情補充維生素K、B12。
5、護肝、降酶、退黃治療:種類繁多,除上述各種維生素外,還可選用維丙胺、肝樂、聯苯雙酯、水飛薊賓片、肝得健、甘草甜素(甘利欣)、門冬洞態氨酸鉀鎂、熊去氧膽酸、原卟啉鈉(護肝片)、肌苷、輔酶A、促肝細胞生長素、苦黃、大黃等制劑進行治療,療效差異不大。
6、抗肝纖維化治療:目前在尚無有效方法根治引起肝硬化原發病的情況下,減緩或阻止肝纖維化進程就顯得相當重要,近年來防治肝纖維化的治療研究雖有較大進展,但臨床療效尚不理想。可給予干擾素、前列腺素、多聚不飽和卵磷脂、秋水仙鹼、青黴胺、單胺氧化酶抑制葯及鈣通道阻滯葯等,可抑制膠原纖維的合成,具有一定作用。另外還可給予中葯制劑如丹參、復方鱉甲片、蟲草菌絲、漢防己甲素等。
7、腹水的治療:腹水的出現是肝臟功能受損達一定程度螞顫培的表現,肝功能愈差腹水愈難消除。故腹水的治療重在糾正和恢復肝臟功能。肝臟功能基本正常,病人可無腹水出現。如病人僅有少量腹水,無需悶唯特殊處理。如病人腹水較多,則需要進行必要的治療。由於水鈉瀦留是腹水發生、發展的主要原因,應從控制水鈉攝入、促進水鈉排出兩方面進行治療。促進水鈉排出的方法主要有:給予利尿葯、導瀉法、腹腔穿刺放液術或者腹水自體回輸治療。如有血漿白蛋白降低,可輸入血白蛋白、血漿等,也可給予丙酸睾酮促進白蛋白的合成。如有繼發腹腔感染,可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如為癌性腹水,根據癌腫的性質腹腔穿刺化療。

❸ 關於門靜脈高壓的問題

你好,很高興能為你解答提問。

這道題有點難,難怪你會糾結,我怕你考研和今後工作中碰到,給個千字文吧:

門靜脈高壓症分為肝前、肝內(肝硬化引起)和肝後(Budd-Chiari 綜合征,縮窄性心包炎、嚴重右心衰等)型三種。

肝前型常見病因是肝外門靜脈血栓形成、先天性畸形和外在壓迫(轉移癌、胰腺炎等)。值得指出的是,在肝前型中,單純脾靜脈栓塞多繼發於胰腺炎或腫瘤,此時腸系膜上靜脈和門靜脈壓力正常,左側胃網膜靜脈成為主要側支血管,胃底靜脈曲張較食管下段靜脈曲張顯著,這是一個特殊類型的門靜脈高壓症(區域性門脈高壓症或左側門靜脈高壓症)。

區域性門靜脈高壓症是由腹腔感染、外傷和醫源性等多種原因阻塞門靜脈某一屬支,引發該屬支壓力升高所致。在區域性門脈高壓中,胰源性佔了大部分。但兩個名稱並不等同,區域性門脈高壓中還包括了少量其他原因導致的門脈高壓。

臨床多以脾靜脈阻塞所致區域性門靜脈高壓最常見。但胰源性門脈高壓症是個少見病。

胰源性門靜脈高壓症(pancre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是一種因胰腺疾病導致門脈系血管(主要是脾靜脈)梗阻,血液迴流障礙而引起的門脈高壓症。臨床上又稱左側門脈高壓症或脾胃區門脈高壓症。約占門脈高壓病因的5%左右。它是非肝硬化區域性門靜脈高壓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門脈高壓症中,肝外型佔5%~10% ;PPH是肝外型門脈高壓症的一種特殊類型,約占後者的5%。

胰源性門靜脈高壓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女之比為2:1,發生上消化道出血、貧血者佔45%~72%,部分患者出現脾亢症狀,但肝功能正常。因主要表現為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大,因此很容易想到肝硬化、門脈高壓症,但對於有胰腺病變和肝功能正常的患者,需高度懷疑此病。

1 .解剖學基礎:
門靜脈(PV)由脾靜脈(SV)和腸系膜上靜脈(SMV)兩個主要屬支匯合形成。SV主要收集脾臟、胃體、胃底等部位的靜脈血。胃網膜左靜脈和胃短靜脈是SV的屬支,前者收集胃體左側前後壁靜脈血,後者收集胃底靜脈血。此外,部分人還存在胃後靜脈,收集胃底靜脈血,經過胃膈韌帶和胃網膜囊後方注入SV。正常時SV緊貼胰腺背面與脾動脈伴行,其全長幾乎均位於胰腺後方。胰尾位於第12胸椎水平,末端達脾門並與脾動脈和(或)SV起始部一起由兩層韌帶包繞。因此胰腺,尤其是胰尾部發生病變時很容易累及SV,嚴重時左側門脈系統壓力升高,引起PPH。SV與SMV一般是在胰頭後方匯合成PV主幹,故胰頭部病變有可能累及此交匯處,甚至累及PV主幹,從而導致廣泛的門脈高壓症,並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少見情況下,胰腺疾病尚可直接累及SMV,引起SMV及其屬支血管的曲張。

2 .病因及病理生理
脾靜脈幾乎全程行走於胰腺後方,任何的胰腺病變都可能使脾靜脈受壓,或由於炎症、腫瘤使脾靜脈痙攣、內膜損傷、血流淤積、血栓形成,靜脈壓力升高,繼而使胃底靜脈曲張。這種特殊的靜脈曲張常常是局限的空知、孤立性的胃底靜脈曲張(17%伴食管下端靜脈曲張)。

正因為脾靜脈與胰腺比鄰之解剖學特點,當胰腺疾患累及脾靜脈,使脾靜脈受壓變形、扭曲,炎性刺激等原因,會使門脈系血管管壁增厚、血栓形成等致使管腔狹窄或堵塞,脾靜脈血流受阻,近脾門端靜脈擴張,脾門靜脈壓升高,脾臟淤血,而門靜脈壓力正常,形成特殊的左側區域性門靜脈高壓。當脾門靜脈壓力增高後,脾靜脈的屬支如胃短靜脈、胃網膜左靜脈等可轉變為脾臟血液的流出道,它們與相對低壓的門靜脈近肝門段或奇靜脈屬支之間的吻合支也逐漸開放、擴張,甚至發生破裂出血。

注意:由於吻合支交通,所以門靜脈壓力並不降低。

PPH的基本發病機制就是胰腺疾病導致門脈斗瞎消系血管梗阻,血液迴流不暢進而壓力升高,並出現一系列門脈高壓的臨床表現。胰腺疾病包括胰腺的急慢性炎症、假性囊腫、腫瘤、結核、胰腺動靜脈瘺或假性動脈瘤神備等,其中以慢性胰腺炎、胰腺腫瘤、胰腺囊腫最為常見,近年來由胰腺腫瘤所致的門脈高壓症有增多的趨勢。胰腺疾病時,炎症浸潤、腫大的胰腺本身或腫瘤壓迫等引起周圍血管,尤其是SV痙攣、管腔變窄,進而血管內膜受損、血流淤滯甚至血栓形成,阻塞SV;SV梗阻後,脾動脈則擴張、迂曲,血流增加,使SV壓力進一步增高,最終導致脾胃區門脈壓力升高、脾臟腫大、脾功能亢進以及側支循環形成 ,較有臨床意義的側支循環包括 :① 胃體、胃底等處的靜脈血經胃底靜脈網通過胃左、胃右靜脈迴流至PV,這一途徑是形成孤立性胃底靜脈曲張的基礎。在此過程中,有時可在胃左靜脈與奇靜脈、半奇靜脈之間形成交通支,從而造成食管下段靜脈曲張;②經胃網膜左靜脈流向胃網膜右靜脈,然後直接或經由SMV注入PV。較少見情況下胃網膜右靜脈血可以流向腹膜後靜脈、腎靜脈或肋間靜脈,然後進入體循環;③ 胃網膜左靜脈血亦可經大網膜靜脈,再經腸系膜下靜脈、左結腸靜脈入PV,此時可導致脾曲處結腸靜脈曲張;④胰頭部病變導致SMV、SV、PV匯合處狹窄,引起十二指腸靜脈曲張;⑤形成脾腎分流,經腎靜脈入下腔靜脈。

希望能幫到你。

❹ 得了門靜脈高壓症怎麼辦

門靜脈系血流受到阻橋乎礙,發生淤滯,則引起門靜脈系壓力增高。最常見的病因是肝硬變使門靜脈血流受阻於肝內竇前或竇後處。我國門靜脈高壓症90%的病因是肝硬變。

門靜脈高壓症的患者應注意:

1、飲食。

1.1飲食以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肪為主。

1.2食管靜脈曲張者,避免進食干硬、刺激性強或含有魚刺、骨渣的粗糙食物,溫度不可過高,以免損傷食管粘膜而引起曲張的靜脈破裂出血。

1.3患者鄭則腸蠕動恢復後,可進食流質,對分流後的患者,應限制蛋白質,特別要限制肉類食物,以避免肝性腦病的發生。

1.4戒煙戒酒。

2、活動。分流術後48h內,應取平卧位,避免過多活動,翻身要輕,防止食管吻合口破裂。一般須卧床一周,不宜過早下床活動。

3、復查時間及指針。若患者出現腹痛、腹脹、血便等症狀應到醫院復查。若出現嗜睡、煩燥、譫妄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需要特殊交待的是:

1、術前在白細胞減少和肝硬變的情況下,機體抗感染能力低下,應使用抗生素。

2、術前為改善肝功能應給予護肝葯物,必要時輸入白蛋白,嚴重貧血或凝血或凝血機制障礙者,可輸新鮮血和肌肉注射維生素K。

3、食管靜脈曲張者術前不可插放胃管,口服葯物應研成粉末沖服。

4、術後24h內,定時觀察BP、P、R,並注意觀察患者的喊消棚面色,末梢循環情況以及腹腔引流的性質、顏色及引流量等,密切觀察有無內出血或休克等情況發生。

5、術後注意觀察患者的意識,若發現有嗜睡、煩躁或譫妄等症狀,應及時報告醫生,以防發生肝性腦病。

6、脾切除術後,血小板可迅速增高,當達到600*109/L以上時,脾靜脈、腸系膜靜脈有發生血栓的可能(患者出現腹痛、腹脹、血便等情況)應適當使用抗凝葯物。

7、術後體溫超過38.5度,且持續時間較長,應注意有無胸膜炎、肺部或腹腔感染等並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