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秋老虎要注意什麼 養生的方式是什麼
民間有種很令人費解的說法,那就是一夏無病三分虛,其實是告訴人們季節更替,氣候驟然變化對於人體的重要影響,因此養生保健就成了重點功課,我們要順應自然,根據天氣來調整自己,才能維持健康,愉快地度過秋天,下面就來分享相關的建議。
秋老虎要注意什麼
1.首先是堅持做好防曬工作,因為這個時令白天太陽還是很猛烈,出門要帶好這樣傘或者帽子,同時也要預防突如其來的降雨,秋季傍晚是雷雨較多的時候。
2.不要長時間吹空調,要多開窗通風,或者黃昏出來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長時間吹空調容易感冒。
3.養成規律的作息,不要熬夜,應早睡早起,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4.鍛煉要適當,不宜過度運動造成損傷,要做好熱身准備,進行些休閑的項目,例如練瑜伽、慢跑或者跳操等等。
如何養生
2.不宜食用辛辣或者油膩還有重油重鹽的菜餚,太過寒性的東西不要吃過量,比如冷飲或者西瓜都要控制,海鮮也要注意,太過冷血的就避免開來。
這個稱呼的由來
它指的是我國傳統歷法里,24節氣當中的立秋之後,短期回熱天氣,就像一隻老虎一樣蠻橫霸道,所以民間稱這段時間為秋老虎。而氣象學上則是指處暑時節後連續5天最高溫度在35℃以上的天氣。通常早晚感到涼爽,而中午覺得酷熱難熬,彷彿回到了盛夏時節。
❷ 如何戰勝秋老虎
秋老虎在氣象學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後短期回熱後的35 以上天氣,一般發生在8月底到9月中旬之間。天氣特徵是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
堅持睡眠,生活規律
入秋之後,「秋老虎」很是威武,暑熱還沒有完全褪去,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卧不安、思緒雜亂等症狀。此時更應做到作息守時、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尤其是要午睡,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保護好心臟,避免過度疲勞,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堅持秋練,循序漸進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每人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快走、慢跑、游泳、爬山、球類運動等都很不錯。可選擇一天中氣溫較高的下午進行鍛煉,此時人的運動中樞神經較活躍,適當鍛煉對人體 健康 十分有益。秋冬運動量與夏季相比可適當增大,運動時間可適量延長,但要注意防曬避暑、循序漸進。
堅持秋防,防暑除濕
經過炎熱的夏季後,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入秋後天氣變化無常,氣溫忽冷忽熱,病毒乘虛而入,藉助呼吸道侵入人體,一些常見病、多發病就容易出現了,如中暑、感冒、氣管炎、胃炎、關節炎等。兒童和老人要注意預防換季感冒,根據氣溫變化適時增減衣物,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和流通。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晚上睡覺時關好門窗,腹部蓋上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室內空氣流動。
(區中醫院供稿)
❸ 秋老虎要注意什麼 秋老虎怎麼養生
馬上要立秋了,這就證明秋老虎也快要來了,在這秋老虎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秋老虎應該怎麼養生?
秋老虎要注意什麼
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蓮子、芡實、薏米,對夏季煩熱失眠療效甚好。
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
再者,飲食營養也很重要,不能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西洋參、魚、豬瘦肉、海產品、豆製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
秋老虎怎麼養生
1、防暑降溫要繼續
入秋之後,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2、不要急著貼秋膘
說到立秋的風俗,不得不提「貼秋膘」。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不過立秋前後的氣溫仍然較高,這時吃狗肉等熱性食物來「貼秋膘」很容易上火,還是適合吃鴨肉、魚肉、山葯、百合等偏涼的食物來潤燥。
潤燥之餘,還應注意清暑祛濕。這是因為立秋處於夏秋兩季交替的過渡時期,一方面秋燥當前,另一方身體內還可能積聚有夏季的暑濕。因此,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膩、燥熱的食物都要少吃。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
夏天晚上睡覺最好不要超過23時,入秋後最好不要超過22時30分。因為,人們體內的陰陽本來是很平衡的,白天勞累對身體的損傷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進行自我修復,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復了。如果晚上睡眠沒有保證,導致人體的免疫機制被打亂,小病得不到修復,就會變成大病。因此,年輕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證7小時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時。
4、蓄陰養肺防秋燥
潤肺養肺成了防秋燥的重點。對於身體強壯的人,出現肺燥的人多喝涼茶就可以了。防秋燥可以喝一些以百合、雪耳、生地、熟地等這些潤肺養肺的材料的湯水,如煮一些天葵瘦肉湯、川貝瘦肉湯、冬瓜、綠豆湯、川貝雪梨燉冰糖、白菜燉豬肺、南北杏川貝燉瘦肉等,都可以在秋天適當多喝。
中醫認為,解除秋燥多用潤法。根據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湯、蓮藕湯、白蘿卜花生湯、大白菜湯、白梨銀耳湯等;水果方面,可以選擇白梨、西瓜、香蕉、蘋果、哈密瓜等;另外,張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豬肺、牛肺、羊肺為好。秋季應盡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5、還需防「空調病」
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6、運動最好在下午
不少人喜歡早上到公園鍛煉,專家表示,立秋以後,早晚氣溫較低,老年人過早參加鍛煉,對身體健康並不利。入秋之後,市民可選擇下午進行鍛煉,此時氣溫較高,人的運動中樞神經較活躍,此時適當鍛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市民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等運動方式,每天運動時間在1小時左右為佳。
慢跑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
秋老虎要吃什麼水果
1.柑桔:秋冬時節,大量柑橘上市,性涼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新鮮柑橘的果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同時柑橘還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幾率,適用於身體虛弱、熱病後津液不足口渴、傷酒煩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療肺熱咳嗽尤佳。
2.葡萄: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補肝腎、益氣血、開胃力、生津液和利小便之功效。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3.梨:味甘微酸、性涼,入肺、胃經,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用於熱病傷陰或陰虛所致的乾咳、口渴、便秘等症,也可用於內熱所致的煩渴、咳喘、痰黃等症。另外,煮熟的梨有助於腎臟排泄尿酸和預防痛風、風濕病和關節炎
4.海帶的營養價值那是相當的豐富, 含有碘,鈣、鐵、鋅,鹼性食品,褐藻氨酸,亞油酸、亞麻油酸,硒,甘露醇,褐藻膠等。 它的保健功效 也是大大的,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中和酸性體質;降血壓;降血脂、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腫瘤;清腸排毒;利尿消腫;禦寒保暖;抗輻射。
5.大豆不單單指黃豆,它還包含黑豆和青豆。大豆營養全面含量豐富,其中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高2倍,是雞蛋含量的2.5倍。蛋白質的含量不僅高,而且質量好。其中含有的維生素E可以延緩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此外大豆里的卵磷脂還可以延緩女性的衰老、推遲更年期的來臨
6.蜂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蜂蜜含有大量易被人體吸收的氨基酸、維生素及糖類,對於皮膚是絕佳的保養品,此外秋天多食用蜂蜜還可潤肺去燥,從內養外
秋老虎吃什麼滋補
1、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
2、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又稱「雞頭米」、「雞頭」等,在南方較常見。中醫認為,芡實性味甘、澀、平,入脾腎二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3、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溫,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4、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本草綱目》記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等人。
追答
❹ 秋老虎如何應對
導語:秋後,很多人以為秋天來了,天氣不再炎熱,其實不然。立秋後還有「秋老虎」,會出現「熱死牛」的悶熱天氣,你知道秋老虎是什麼時候呢?秋老虎的到來,帶來悶熱天氣,該如何應對呢?下面為您介紹秋老虎時期的養生要點!
秋老虎是什麼時候?
俗話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民間認為,立秋的時辰與天氣涼爽或悶熱有關,但氣象學上對此沒有過定論。「熱死牛」的悶熱天氣又被俗稱為「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後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持續日數約7-15天。氣象學上指處暑節氣後連續5天最高溫度在35℃以上。這種天氣出現的原因是南退後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區,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重新出現暑熱天氣,人們感到炎熱難受,故稱「秋老虎」。
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至於熱得喘不過氣來。
2014年的立秋是8月7日,處暑節氣是8月23日,立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依然很高,尤其是江南地區和西南地區東部,高溫少雨天氣將持續,局部地區氣溫仍將達到40至41攝氏度,公眾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小心暑氣傷人。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警惕秋老虎的到來!
如何應對秋老虎?
1、防暑降溫要繼續
入秋之後,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
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2、不要急著貼秋膘
說到立秋的風俗,不得不提「貼秋膘」。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不過立秋前後的氣溫仍然較高,這時吃狗肉等熱性食物來「貼秋膘」很容易上火,還是適合吃鴨肉、魚肉、山葯、百合等偏涼的'食物來潤燥。
潤燥之餘,還應注意清暑祛濕。這是因為立秋處於夏秋兩季交替的過渡時期,一方面秋燥當前,另一方身體內還可能積聚有夏季的暑濕。因此,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膩、燥熱的食物都要少吃。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
夏天晚上睡覺最好不要超過23時,入秋後最好不要超過22時30分。因為,人們體內的陰陽本來是很平衡的,白天勞累對身體的損傷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進行自我修復,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復了。如果晚上睡眠沒有保證,導致人體的免疫機制被打亂,小病得不到修復,就會變成大病。因此,年輕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證7小時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時。
4、蓄陰養肺防秋燥
潤肺養肺成了防秋燥的重點。對於身體強壯的人,出現肺燥的人多喝涼茶就可以了。防秋燥可以喝一些以百合、雪耳、生地、熟地等這些潤肺養肺的材料的湯水,如煮一些天葵瘦肉湯、川貝瘦肉湯、冬瓜、綠豆湯、川貝雪梨燉冰糖、白菜燉豬肺、南北杏川貝燉瘦肉等,都可以在秋天適當多喝。
中醫認為,解除秋燥多用潤法。根據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湯、蓮藕湯、白蘿卜花生湯、大白菜湯、白梨銀耳湯等;水果方面,可以選擇白梨、西瓜、香蕉、蘋果、哈密瓜等;另外,張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豬肺、牛肺、羊肺為好。秋季應盡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5、還需防「空調病」
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6、運動最好在下午
不少人喜歡早上到公園鍛煉,專家表示,立秋以後,早晚氣溫較低,老年人過早參加鍛煉,對身體健康並不利。入秋之後,市民可選擇下午進行鍛煉,此時氣溫較高,人的運動中樞神經較活躍,此時適當鍛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市民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等運動方式,每天運動時間在1小時左右為佳。
慢跑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
另外,由夏入秋,人們在精神情緒上也會有變化,有的人會生悶氣,導致陰陽失衡,吃不飽睡不好。專家說,從臨床經驗看,生「季節病」的女性比男性多,因為女性易受感情因素影響。專家表示,市民要積極調整情緒,保持平常心,可外出旅遊、交友來愉悅身心。
❺ 秋老虎是什麼意思
秋老虎指的是在夏天向秋天過渡的時期,氣溫下降之後又突然回升,持續出現一段高溫天氣。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國,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秋"作為秋季的起點。進入秋季,意味著降雨、濕度等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根據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其指標是平均氣溫低於10℃的時期為冬季,高於22℃時期為夏季,10~22℃期間分別為春、秋季。
❻ 秋老虎的諺語 關於秋老虎的諺語俗語
導讀:立秋之後會出現一段時間炎熱天氣,這個炎熱期間叫做秋老虎,時間一般持續7至15天。秋老虎天氣如此特別,民間對其也留下了不少諺語,那麼秋老虎的諺語有哪些呢?想要關於秋老虎的諺語俗語,就來看看我的介紹吧。
1、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鑽。
2、立了秋,扇莫丟,中午頭上還用著。
3、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
4、六月底,七月頭,十有八載節立秋。
5、立了秋,棗核天,熱在中午,涼在早晚。
6、立秋過後,還有(秋)老虎在一頭。
7、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
8、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換上棉。
9、立秋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10、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後似烤火。
11、立秋不立秋,還有一個月的好熱頭。
12、立秋早晚涼,中午汗還淌。
13、立秋不立秋,還有一個月的好熱頭。
14、立了秋,棗核天,熱在中午,涼在早晚。
15、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濕裳。
秋老虎注意怎麼養生
1、防暑降溫要繼續
入秋之後,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首先,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撤除。一般來說,此類飲食能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因此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處的。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補充經排汗而丟失的鉀。二是寒涼飲食要減少。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弱,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三是飲食營養要加強。不能只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事實上,到了立秋可適當吃肉食,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可放心食用。
2、不要急著貼秋膘
說到立秋的風俗,不得不提「貼秋膘」。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適當進補,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不過立秋前後的氣溫仍然較高,這時吃狗肉等熱性食物來「貼秋膘」很容易上火,還是適合吃鴨肉、魚肉、山葯、百合等偏涼的食物來潤燥。
潤燥之餘,還應注意清暑祛濕。這是因為立秋處於夏秋兩季交替的過渡時期,一方面秋燥當前,另一方身體內還可能積聚有夏季的暑濕。因此,辛辣生冷的食物和油膩、燥熱的食物都要少吃。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鬆,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
夏天晚上睡覺最好不要超過23時,入秋後最好不要超過22時30分。因為,人們體內的陰陽本來是很平衡的,白天勞累對身體的損傷都需要在晚上的睡眠中進行自我修復,比如一些小毛病就自我恢復了。如果晚上睡眠沒有保證,導致人體的免疫機制被打亂,小病得不到修復,就會變成大病。因此,年輕人每天晚上至少要保證7小時的睡眠,老年人最少要6小時。
4、蓄陰養肺防秋燥
潤肺養肺成了防秋燥的重點。對於身體強壯的人,出現肺燥的人多喝涼茶就可以了。防秋燥可以喝一些以百合、雪耳、生地、熟地等這些潤肺養肺的材料的湯水,如煮一些天葵瘦肉湯、川貝瘦肉湯、冬瓜、綠豆湯、川貝雪梨燉冰糖、白菜燉豬肺、南北杏川貝燉瘦肉等,都可以在秋天適當多喝。
中醫認為,解除秋燥多用潤法。根據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湯、蓮藕湯、白蘿卜花生湯、大白菜湯、白梨銀耳湯等;水果方面,可以選擇白梨、西瓜、香蕉、蘋果、哈密瓜等;另外,張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豬肺、牛肺、羊肺為好。秋季應盡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5、還需防「空調病」
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6、運動最好在下午
不少人喜歡早上到公園鍛煉,專家表示,立秋以後,早晚氣溫較低,老年人過早參加鍛煉,對身體健康並不利。入秋之後,市民可選擇下午進行鍛煉,此時氣溫較高,人的運動中樞神經較活躍,此時適當鍛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市民可以選擇快走、慢跑、游泳等運動方式,每天運動時間在1小時左右為佳。
慢跑是一項很理想的秋季運動項目,能增強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減輕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能正常地工作。跑步還能有效地刺激代謝,增加能量消耗。
❼ 秋老虎如何養生
秋老虎從什麼時候開始
秋老虎,是指三伏出伏以後短期回熱後的35℃以上的天氣,通常發生在8至9月之間,節令的不同,導致每年秋老虎的時間不同,時間短可能會在半個月,時間長的話可能會長達兩個月。
秋老虎如何養生
秋老虎的天氣特徵是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其溫度絲毫不弱於夏天,而且比較乾燥,秋燥傷津,會不斷傷害身體,損害人體的津液,進而出現皮膚乾燥、眼乾裂、舌紅少津、毛發乾枯、小便赤黃、口鼻咽干、乾咳少痰、痰中帶血絲,甚至發中至高熱等症狀,所以,秋老虎養生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繼續防暑降溫
秋老虎盡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仍然高溫不斷,有時候甚至會暑氣逼人,所以,要繼續防暑降溫。外出時,要戴好遮陽帽,塗抹防曬霜,同時保持室人安靜,衛生,注意通風降溫。
而飲食上仍需要吃些清熱解暑類的食品,可以幫助防暑斂汗補液,增進食慾。可以適量喝些綠豆湯,蓮子粥等,同時,還要多吃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補充因出汗而流失的鉀,還能提供人體需要的營養。
加強營養補耗損
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人,多數都脾胃虛寒,所以在食物的`選擇上不宜過分清熱解暑,注意保持清淡的飲食習慣,西瓜、梨、黃瓜等寒涼性的食物不能過量攝入,應更偏向選擇鴨肉、泥鰍、西洋參、魚、豬瘦肉、海產品、豆製品等,這些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的食物,以彌補盛夏為了清熱解暑飲食過於清淡的損耗。。
養陰要多喝水
高溫的季節,出汗多,而且很容易出現缺水的情況,而且立秋後空氣沒有夏季那麼濕潤,容易耗損人體津液,而養陰要多吃新鮮果蔬,同時需要多喝水,一個成年人每天喝水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在秋天每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但注意不要一次性大量飲水,不僅不解渴,還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小口慢飲最佳。
注意起居保養
想要防止「秋老虎」傷人,需要多吃些蓮子粥,百合湯,綠豆湯等等,熱性食物,如羊肉,狗肉等不宜過早食用,少吃辛辣、燥熱、油膩的食物,會進一步傷陰,引起上火。注意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空調使用時間不宜過長,盡量使用自然風降溫。
適量地體育鍛煉,增加體質,注意秋天早晚涼爽,戶外鍛煉要注意防寒保暖,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循序漸進,持之以恆,才能起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慎防秋燥
燥是秋天的生氣,秋燥之氣最容易傷肺,人們日常除了多注意補水,以滋潤臟腑之外,還要適量吃些解燥潤肺之物。
雪梨,生吃可以清火,熟吃可以滋陰,是秋季最佳水果;
百合,潤肺止咳、養陰消熱、清心安神,對病後虛弱的人非常有益;
蓮藕,新鮮蓮藕榨汁加蜂蜜,有助解除煩悶口渴同,熟後可健脾開胃,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銀耳,具有補脾開胃,益氣清腸,滋陰潤肺之功效,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
芝麻,有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精益髓,養陰潤燥的功效,可以改善皮膚粗糙,緩解津液不足造成的便秘。
秋老虎吃什麼養生
山葯百合大棗薏仁粥
山葯90克,百合40克,大棗15枚、薏仁30克,大米適量。將材料洗凈,薏仁提前浸泡6小時,再一起用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煮至熟爛。
作用:山葯補脾和胃,百合潤肺解燥,大棗補益氣血,薏仁解毒利尿,合用滋陰潤燥。
冰糖梨湯
雪梨2個,冰糖、枸杞子適量。梨洗凈去皮,去核,鍋中放水,煮沸後下入梨皮、梨核與陳皮繼續大火熬煮,撇去浮沫,轉中小火熬煮約20分鍾,再去掉梨皮與梨核,放冰糖,枸杞子小火微沸。
作用:潤肺清心、消痰降火。
蓮藕老鴨湯
老鴨一隻,蓮藕一斤,鹽適量。老鴨處理干凈,焯水後撈出,再和蓮藕一起入鍋,加水燒開後文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
作用:滋陰清熱、潤肺止咳。
杏仁川貝燉瘦肉
杏仁10克、川貝5克、豬瘦肉350克、生薑3片,瘦肉洗凈切好,將材料一起放到燉鍋里,煮至熟爛,調味。
作用:潤肺止咳,清熱化痰。
❽ 24個秋老虎怎麼計算的 二十四個秋老虎從那天算起
導讀:24個秋老虎怎麼計算的?二十四個秋老虎從那天算起呢?24個秋老虎是民間的說法,其意思是每年的立秋當天如果沒有下雨,那麼立秋之後的二十四天就叫做二十四個秋老虎,下面和我一起去具體了解下二十四個秋老虎吧。
民間老百姓根據歷年的經驗,總結出了二十四個秋老虎的說法,廣為流傳,這意思是說,每年的立秋當天如果沒有下雨,那麼立秋之後的二十四天,同樣是很熱的,就把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個秋老虎;如果立秋當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則稱為「順秋」,民間有俗語雲:一場秋雨一場寒,意思就是說順秋以後天氣就會變得越來越涼爽宜人。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射強烈,氣溫回升。這種回熱天氣歐洲稱之為「老婦夏」天氣,北美人稱之為「印第安夏」天氣。剛剛立秋。「秋」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後雨水日漸減少,空氣濕度降至低於人們生活所需限度(相對濕度70%)以下,因而天氣乾燥,草木漸枯,人自感燥。因燥傷津,傷津而見燥症。燥是秋的主氣,屬陽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秋老虎(深秋)。
看完了,相信你對24個秋老虎已經大體上認識了。秋老虎的到來,人們還是要預防一下的,畢竟炎熱的天氣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盡量不要讓自己的身體出現問題,給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擾。
秋老虎為什麼叫秋老虎
清朝道光年代有個叫顧祿的人寫了一本書叫《清嘉錄》,書中在「七月」中關於節氣立秋的描寫如下:「朝立秋,渹颼颼;夜立秋,熱吽吽」。 作為蘇州吳縣人的顧祿,他的《清嘉錄》對江南民俗、風土人情、節氣農時有很多描寫,這些描寫在整個江南地區都有一定代表性。 所以民間據此流傳:「 以立秋時之朝夜占涼燠。」說:「朝立秋,渹颼颼;夜立秋,熱吽吽」。意思是說,以早晨(白天)或者是夜晚立秋來看這一期間涼爽與否,如果是早晨(白天)立秋,天氣就會很涼爽;如果是夜晚立秋,天氣就會熱烘烘的。 從此以後,凡是遇到立秋之後天氣仍然酷熱難耐的,就稱之為「秋老虎」。演變到現在,又有把夜晚立秋稱之為母老虎(母秋),把白天立秋稱之為公老虎(公秋)一說。因為母老虎發威時是很厲害的,連公老虎都躲得遠遠的,所以把夜晚立秋比作母老虎是很貼切的。
秋老虎是最熱的時候嗎
秋老虎是秋季高溫時期,但是夏天的三伏天也很熱,尤其是中伏,有10-20天35℃以上的高溫天氣,秋老虎的炎熱程度受實時氣象所影響,因此每年都會有所不同,而且持續時間也有較大的波動性,和三伏天相比的話,還是更認同三伏天比較熱的說法。
秋老虎調理
中醫專家建議,立秋養生一方面要日常飲食上調理,宜祛暑滋陰,同時要合理的應對早晚的溫差,預防高溫傷害。祛暑養肺護肝是立秋保養的重點。
1、立秋貼秋膘是不少地方的做法。秋季適當進補可以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但是立秋前後氣溫仍然很高,貼秋膘也要注意不要吃熱性的食物,例如狗肉,以免上火。鴨肉、魚肉、山葯、百合等偏涼的食物有潤燥的功效。
2、秋老虎養生還需注意「空調病」。立秋後早晚氣溫較低,開空調的時間不宜過長,尤其是夜晚睡覺,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瀉、嘔吐、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長期處於空調環境的人,可以適當的喝點薑茶,祛除身體的寒氣,辦公室里常備一件外套。
3、積極調整個人情緒。由夏入秋,人的精神情緒也會產生變化,容易生悶氣,導致陰陽失衡,容易影響到食慾和睡眠質量。
4、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刺激新陳代謝。立秋後運動時間最好是在下午氣溫稍高的時候,人體運動中樞神經較為活躍,適當的鍛煉對人體健康有益。推薦快走、慢跑、游泳等運動,每次運動時間以1小時左右為佳。
❾ 秋天為什麼叫秋老虎 秋老虎的含義
秋天為什麼叫秋老虎
並不是整個秋天都叫秋老虎,秋天只有在立秋之後持續日數約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被稱為秋老虎,一般發生在8、9月之交。因為在這段時間,雖然入秋了,但因連日晴朗、日射強烈,重新出現暑熱天氣,人們感到炎熱難受,這短期回熱天氣,就像一隻老虎一樣蠻橫霸道,所以民間稱這段時間為秋老虎這段時間的天氣是非常炎熱的。
秋老虎的含義
秋老虎從氣象上面來看的話說的是三伏出伏以後短期回熱後的35℃以上的天氣。發生在每年公歷8月底至9月之間。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雲,日照強烈,氣溫回升。天氣特徵是早晚清涼、午後高溫暴曬。由於我國地域遼闊,秋老虎的表現略有所不同,如華南的秋老虎要比長江流域的來得遲,一般推遲2-4個節令。另外,每年秋老虎控制的時間有長有短,半個月至二個月不等;有時秋老虎來了去,去了又回頭。秋老虎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總的來說空氣乾燥,陽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熱,不會炎熱到讓人完全忍受不了。
秋老虎時節適合的運動
在秋老虎時節早晚天氣涼爽,不少人喜歡在早晨出門鍛煉,但是立秋後早晚溫差變大,過早出門鍛煉對身體健康並不利。所以入秋後,視氣溫高低,選擇下午或太陽下山後進行鍛煉最佳,因為此時氣溫較高,人的運動中樞神經較活躍,適當鍛煉有益身體健康。當然,還得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才行,建議選擇快走、慢跑、瑜伽、太極拳等溫和型運動,避免過度出汗、對身體造成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