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知青下鄉要呆幾年才可以回城啊 為什麼有很多知青從開始一直呆到結束才返城啊
知青下鄉,分為插隊和農場(兵團)兩種類型。
插隊知青,完全自食其力,生活艱苦,且與當地農民分享極其有限的資源,全年勞動僅能掙到口糧和燒柴,幾乎所有費用均靠家裡資助。所以大都下鄉時間不長,一有機會(主要是招工)就會離開。下鄉時間,政府沒有調查數據,應該在三年左右。很少有人從1968年到1979年一直在村裡。那些在知青運動結束才回城的插隊知青,通常都是下鄉時間不長的「小知青」。
農場知青,每月拿三十多元的固定工資,衣食無憂。雖然遠離家鄉,勞動艱苦,但基本生活尚能維持。雖然在1972年以後,大都通過各種關系和途徑(病退、困退、上學、轉插、調動)離開農場,但也有相當一批人、大約在20%至40%之間,直到1978年開始大批返城後,才離開農場。有些人已在農場結婚生子,全家返城。
❷ 知青是哪一年開始哪一年結束
知青開始與結束的時間:1968年12月開始,1978年10月結束。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從50年代中開始就組織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到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
進入70年代以後,國家開始允許知識青年以招工、考試、病退、頂職、獨生子女、身邊無人、工農兵學員等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名義逐步返回城市。1978年10月,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會議決定停止上山下鄉運動,並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業問題。
知青下鄉的影響:
知青下鄉培養了知青的自信心。上山下鄉的經歷,使知青增進對基層群眾的感情,學懂團結群眾。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群眾中,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
而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想起在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還能幹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於挑戰的勇氣,什麼事情都不信邪,都能處變不驚,克難而進。
❸ 各地知青回城最後一年是哪一年
知青最後返城1980年。
1977年高考被恢復,大多數在農村的知識青年想方設法要回到故鄉去。為了得到一張病退證明,他們服用麻黃素、升壓靈來製造高血、喝農葯,不惜一切,只為回家。
1978年冬在雲南的知識青年以請願和罷工的形式來將他們的要求表達出來。1980年5月8日,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鄉。10月1日中共基本上決定過去下鄉的知識青年可以回故鄉城市。
知青上山下鄉的意義:
1、知青下鄉對於農村的教育普及、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以及鄉鎮企業的建立(鄉鎮企業成立多是知青推動,初期其業務骨幹也大多是知青擔任)都起到決定性作用,大幅度改變農民面貌。
2、上山下鄉運動令無數中國城市青年接觸了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他們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從未去過農村,對農村的了解僅僅局限於課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傳。
3、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緩解了城鎮青年就業危機,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加強工農聯盟基礎、教育青年、是消滅城鄉差別的一個重大嘗試。
❹ 知青下鄉要呆幾年才可以回城啊 為什麼有很多知青從開始一直呆到結束才返城啊
這是各地政策差異引起的。知青回城主要途徑是招工當兵上學。而且主要靠當地管理者推薦。有些人因為沒有機會或是沒有被推薦就沒有機會回城。最後只有等到最後結束才能回城。這是復雜的問題,象許多問題一樣沒人能給出答案。
❺ 知青下鄉是哪一年返城是哪一年
知青下鄉是在1955年開始,返程是在文化大革命結束時期。
下鄉知青,廣義泛指下放到農村、掌握一定知識的青年,一般指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 在中國,知識青年指從1950年代開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為止自願或被迫從城市下放到農村做農民的年輕人,這些人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只獲得初或高中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了解決城市中的就業問題,從50年代中開始就組織將城市中的年輕人移居到農村,尤其是邊遠的農村地區建立農場。
1955年毛澤東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成為後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口號。從這一年開始共青團開始組織農場,鼓勵和組織年輕人參加墾荒運動。1962年開始有人提出要將上山下鄉運動全國化地組織起來,1964年,中共中央為此特別設立了一個領導小組。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下高考停止,到1968年為止許多中學畢業生即無法進入大學,又無法被安排工作,此外66至68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使得中共領導機構意識到他們需要尋找一個辦法將這批年輕人安置下來,以免情況失去控制。
1968年12月22日毛澤東授意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裡吃閑飯》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許多年輕人因此下鄉去農村。全國也開始有組織地將中學畢業生分配到農村去。
從1971年開始,知識青年在農村的許多問題開始不斷暴露出來,同時中共開始在城市中將部分工作分配給下放的知識青年。不過這樣回到城市中的知識青年大多數是通過關系得到回城的機會的。到1976年連毛澤東也感覺到知識青年問題的嚴重性並決定對這個問題重新做考慮。但到這時為止每年依然有上百萬知識青年被分配上山下鄉。毛澤東的逝世使知識青年問題暫時被擱置。
1977年高考被恢復,大多數在農村的知識青年想方設法要回到故鄉去。1978年冬在雲南的知識青年以請願和罷工的形式來將他們的要求表達出來,再次使的中共感覺到問題的急迫性。
1980年5月8日,當時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提出不再搞上山下鄉。10月1日中共基本上決定過去下鄉的知識青年可以回故鄉城市。
從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的總數的估計在約1200至1800萬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