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謖」的讀音是什麼
「謖」的讀音是[sù]。
Ⅱ 粵語帝,請問謖字怎麼讀
謖
拼音: sù
筆畫: 12
部首: 訁
五筆: ylwt
基本解釋謖(謖)
sù
起,起來。
肅敬的樣子。
筆畫數:12;
部首:訁;
筆順編號:452512134354
Ⅲ 三國演義馬謖的『謖』怎麼讀
三國演義馬謖的『謖』漢語拼音為:[sù]
謖[sù]
①起,起來。
屍謖: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站起來。
②肅敬的樣子。
謖謖∶形容挺勁有力;挺拔。
馬謖人物介紹:
馬謖(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 ,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將領。初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劉備入蜀,歷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越嶲太守。
蜀漢丞相諸葛亮任用他為參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深為器重,每次接見談論,從白天到黑夜。
建興六年(228年),馬謖在諸葛亮北伐時,因違背諸葛亮作戰指令,而導致街亭失守,撤軍後被諸葛亮斬首。
Ⅳ 馬謖的謖字怎麼讀
謖,拼音:sù。
1. 起,起來。
2. 肅敬的樣子。
Ⅳ 謖怎麼讀
讀作:sù。
拼音:sù,聲母是s,韻母是ù,讀作第4聲。
釋義:意思是肅敬的樣子。謖謖是象聲詞,形容風聲呼呼作響。
筆畫:
(5)謖怎麼讀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謖然 [sù rán]
猶謖爾。
2、楚楚謖謖 [chǔ chǔ sù sù]
形容風度清雅高邁。
3、謖謖長松 [sù sù cháng sōng]
象聲詞。形容風聲呼呼作響謖謖∶形容挺勁有力;挺拔∶象聲詞。
Ⅵ 謖是什麼意思,謖怎麼讀,謖的意思,謖的讀音,謖的解釋
「謖」的康熙字典解釋 【酉集上】【言字部】謖 【唐韻】【集韻】【韻會】�2�2所六切,音縮。【爾雅·釋言】起也。【禮·祭統】屍謖君與卿四人餕。【列子·黃帝篇】若夫沒人,則未嘗見舟而謖操之者也。又謖然,翕斂貌。【後漢·蔡邕傳】公子謖然斂袂而興。又【字匯補】謖謖,峻挺貌。【世說新語】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Ⅶ 謖怎麼讀音是什麼
拼 音
sù
部 首 訁
筆 畫 12
五 行 金
繁 體 謖
五 筆 YLWT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起,起來。
2.肅敬的樣子。
相關組詞
謖謖 謖爾 謖然 楚楚謖謖
網路釋義
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肅敬的樣子。
Ⅷ 謖怎麼讀,謖的意思,謖的讀音
「謖」的讀音是sù,釋義是起和肅敬的樣子的意思。
Ⅸ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中的謖怎麼讀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中的,謖是念 sù。
謖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ù,左右結構,部首為訁,總筆畫數為12。意思是肅敬的樣子。謖謖是象聲詞,形容風聲呼呼作響。
謖 漢字解釋:
1、發音:sù
2、造字法:形聲,從訁、聲
3、筆畫數:12
4、部首:訁
5、結構:左右結構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三國演義》中,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街亭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
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原因,因為,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註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的必然性。
(9)謖怎麼讀擴展閱讀: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在《三國演義》中的描述: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將馬謖佔領街亭,立即派驍勇善戰,曾多次與蜀軍交鋒的曹魏名將張郃領兵抗擊,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於山上,然後縱火燒山。
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結果,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
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後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
諸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於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而後,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Ⅹ 謖這個字怎麼讀
詳細字義
◎ 謖
謖 sù
〈動〉
站起來 [stand straight up]。如:屍謖(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