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运动资讯 » 力可以改变运动方式谁说的
扩展阅读
可以给视频加帧率的软件 2025-05-15 12:11:07
各可以组什么词语 2025-05-15 11:56:51

力可以改变运动方式谁说的

发布时间: 2023-01-01 05:09:11

1. 谁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笛卡尔认为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方向将不会改变
牛顿提出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力能够改变物体的速度,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在科学上,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统称运动状态的改变.可见,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是惯性.

2. 首先提出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首先提出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3.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谁提出的

亚里士多德,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直到16世纪伽利略提出反对,后来笛卡儿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最后牛顿提出了牛顿力学定律。

伽利略最早提出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因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不受外力时物体总是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在绝对光滑的冰面上滑行的物体,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力可以让他停下来,他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物体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是匀速圆周运动,但他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由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一旦受到外力,原来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也就要产生加速度,所以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不同分类

1、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 重力、 万有引力、 弹力、 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注意,万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等于重)。重力不是所有条件下都指向 地心,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 分力,另一个分力是 向心力,只有在 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 拉力、 张力、 压力、 支持力、 动力、 阻力、 向心力、 回复力等。

3、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 外力和内力。

4、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可分为:非接触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和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等。

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4. (1/2)伽利略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句话对吗老师发的材料说是对的,但是我做了一道题,答...

伽利略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这句话对吗?——错误——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这里不强调【状态改变】就不对了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正确——根据牛第一定律可知,不受任何力的物体,也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仅供参考!

5. 科学家中谁提出了力学的概念

第一,关于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源自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导出了两个概念:①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速度)的原因。又根据加速度定义 ,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②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第二,关于速度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率。

第三,关于能量概念。能量,乃物理学中描写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一个量,就是使物体动或变的力所做的功。一个系统的能量可以被定义为从一个被定义的零能量的状态转换为该系统现状的功的总和。一个系统到底有多少能量,在物理中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它随着对这个系统的描写而变换。

能既不会无中生有,也不会自行消失,而只可由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即宇宙中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这样发现的:
物质不灭定律的发现,是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物质不灭定律只是说明了在燃烧过程中物质不灭,至于在燃烧过程中发出的光和热,这些能量从哪儿来的,又跑到哪儿去了,它并没有回答。

也就是说,在这里涉及燃烧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能量是不是守恒?

这事儿得从意大利物理学家西蒙·斯台文在1586年出版的一本力学专着说起。在这本着作里,斯台文用铁的事实,批驳了着名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两个物体从高处落下来,重的物体先着地,轻的物体后落地。千百年来,谁也没有怀疑过亚里士多德的话,以为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会计员出身的斯台文在他的着作中,却详细记述了他的实验:

“反对亚里士多德的实验是这样的:让我们拿两只铅球,其中一只比另一只重10倍,把它们从30英尺的高度同时丢下来,落在一块木板或者是什么可以发生清晰响声的东西上面,那么,我们会看出轻铅球并不需要比重铅球10倍的时间,而是同时落到木板上,因此它们发出的声音听上去就像是一个声音一样。”[50]

斯台文以不可辩驳的实验,证明了大名鼎鼎的亚里士多德错了!在科学上,所尊重的只是实践,而不尊崇任何偶像!

不久,着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继续钻研这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