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飯後多久吃葯比較好
餐後半小時後吃葯對腸胃最好,不同的葯在不同時間階段吃,葯效各有不同。
凌晨4—5點:糖尿病葯、強心葯
凌晨4點,人體對胰島素最為敏感,此時即使給予低劑量,也可達到滿意效果;而心衰病人對洋地黃等強心葯物,在凌晨4點最為敏感,這時葯效比其他時間能高10—20倍。不過,若需此時服葯應適當減少劑量,以防中毒。
早晨7點:利尿葯
利尿劑在體內發揮葯效,與腎功能和血液動力學等因素密切相關,故擇時服葯尤為重要。如雙氫克尿噻,早晨7點服葯較其他時間服用的副作用要小,而速尿於上午10點服用,利尿作用最強。
上午9—11點:高血壓葯物
經研究表明,血壓在上午9—11點為高峰值,夜間入睡後則下降到一天中的最低點。故高血壓患者一般只需白天用葯,且上午用葯量略大;若夜間繼續用葯,則血壓下降得更低,易誘發腦血栓。
中午12點:關節炎葯
骨關節炎患者通常晚上比白天更易感覺到疼痛。美國得克薩斯州科技大學的研究報告說,若能正確服用布洛芬等消炎鎮痛葯,應可以保證當人體感覺最疼痛時,葯物在血液中濃度最高。由於這類葯物通常要經過7—8個小時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因此中午12點時服用效果最好。
下午3—4點:平喘葯
人體的生物鍾會在夜晚自動減少激素分泌,從而縮小氣管的寬度,因此哮喘症狀通常會在夜間加劇。巴西聖保羅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下午3—4點吸入類固醇,有助於次日凌晨3—4點預防哮喘發作。」
下午4點:感冒葯。
下午4點是高燒及其他普通感冒症狀的發作高峰,所以也是服用感冒葯物的最佳時間。
晚上8點:抗貧血葯
葡萄糖酸鐵、硫酸亞鐵等補血劑,晚上8點服用最佳,吸收率比早晨8點要高得多,且可延長療效達3—4倍。
晚上7—9點:降膽固醇葯
大部分用於降低膽固醇的葯物在夜晚服用效果最好。英國桑德蘭大學研究表明,當患者把服葯時間從晚上改為早上後,膽固醇含量會明顯上升。
晚上10點:胃潰瘍葯
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研究表明,胃酸水平在白天會變化,使潰瘍症狀在深夜和清早比較厲害,所以治療潰瘍的葯物在晚間服用效果最好。
午夜:抗癌葯。
免疫增強劑是癌症病人普遍使用的葯物,但上午用時易出現發熱、寒戰和頭痛等嚴重副作用;如改成晚上用葯,則可避免,且療效不減。
2. 飯後多久時間吃葯合適
中葯是飯後半個小時吃葯比較合適。
喝中葯時選擇正確的服葯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對中葯更是如此。服中葯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葯物的性質來定。大多數葯物宜在飯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服用。
中醫在配伍運用中葯時,講究「四氣五味」,根據葯性的寒、熱、溫、涼,並參考辛、甘、酸、苦、咸五味來配伍組成方劑。空腹服葯時,寒涼葯或者五味偏重的葯物都可能對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傷。
不同類型的中葯,服用時間也不同。肝、腎、腸道疾患,宜飯前服葯;眩暈、咽喉疾患宜飯後服葯;瀉下葯、滋補葯、驅蟲葯宜空腹服;安神類葯宜睡前服用。
(2)大人晚飯多長時間可以吃葯擴展閱讀:
喝中葯的注意事項:
1、辛辣類:
在喝中葯的時候,我們在飲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免辛辣的食物,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於寒證疾病者,而不適於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瘺、癰癤患者等。
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薑、酒、辣椒等。如辣椒屬熱性,若有發熱、便秘、尿短赤、口乾渴、唇燥、咽喉腫痛、鼻衄、舌質紅等熱象者食用,必然會加重「上火」症狀,從而抵消清熱涼血及滋陰葯物的功效,故熱證病人就診中醫不可同食辣椒。
2、魚腥類:
魚腥的食物也需要注意避免食用,不然有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此類食物多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並誘發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
此類食物有黃魚、鯉魚、帶魚、蚌肉、蝦、螃蟹等,而鯉魚、沙丁魚、鯰魚、黃魚、螃蟹、黃泥螺最易引起過敏。魚腥類食物亦屬發物。
3、發物類:
發物的食物一般會促進疾病的惡化,所以我們在吃中葯的時候最好也不要吃發物類的食物,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於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
4、生冷類:
吃中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寒涼的食物,不然會影響身體健康,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
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如白蘿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氣之功效,若體質虛寒及胃腸病患者食之,豈不寒上加寒,胃腸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時服用人參和其它滋補葯時,由於葯性相惡,可降低或消除補葯之效力,故蘿卜與人參不宜同服。
5、油膩類:
油膩的食物我們也需要注意最好不要吃,不宜消化,有損脾胃,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6、酸澀類:
吃中葯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避免食用酸澀類的食物,會刺激腸胃,酸過多則對腸胃有刺激,故胃酸過多、胃腸潰瘍患者禁食。澀者,大多含鞣質。
如茶葉含有鞣質,而濃茶含量更高,與中草葯同服時,可與中草葯中某些蛋白質、生物鹼、重金屬鹽結合產生沉澱,這就會影響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時對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也有影響。因此,在服用中草葯時,一般不宜與濃茶同服。
3. 飯後吃葯是飯後多長時間吃
如果要求飯後服用的葯物,並不是在飯後立刻服用,而是在飯後1小時左右使用。飯後服用葯物可以減輕葯物對於胃腸道黏膜的刺激,另外還能夠增加葯物在胃腸道內停留時間,有利於葯物被充分的吸收、利用,建議在飯後服用的葯物,大多包括抗生素或者非甾體類抗炎葯等。而飯前使用的葯物,也並不是指在飯前當時服用,而是指在飯前1小時左右使用,這個時候應該是空腹的狀態。除非是一些降糖葯物是要求在隨餐服用,或者是隨餐第1口飯的時候服用;另外還有一些降壓葯是在清晨空腹的時候服用,降脂葯可以在晚上睡前服用。
4. 吃完飯多長時間吃葯
一般飯後半小時或者飯後一小時吃葯效果比較好,有利於葯物發揮其作用。飯後半小時或者一小時的時間食物已經得到消化,此時胃內的胃酸量也比較少,這時葯物進入到體內能夠減輕對胃腸道的刺激,並且能夠促進機體對葯物更好的吸收。當然有的葯物需要飯前口服,比如降糖葯或者保護胃黏膜的葯物,還有一些葯物需要嚼服,比如達喜片或者降糖葯阿卡波糖。所以不要盲目的所有葯物都在飯後口服,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