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運動可以消除化療副作用

運動可以消除化療副作用

發布時間: 2022-12-18 14:09:49

⑴ 癌症患者可以通過走路鍛煉身體嗎醫生怎麼說

研究結果顯示,經常運動的人患息肉(可能發展為全癌疾病、結腸癌)和結腸癌的風險較低。缺乏運動,久坐會增加患癌症的危險。德國一項研究表明,久坐可能會增加某些癌症的發病風險。另外,久坐的人容易因運動量減少而引起肥胖問題,肥胖和超重會增加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癌等發病風險。歐洲和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體育活動可以減少食管癌、肝癌、肺癌、腎癌、心臟胃癌、子宮內膜癌、絲瓜性白血病、骨髓瘤、結腸癌、頭頸癌、直腸癌、膀胱癌、乳腺癌等13種癌症的風險。

運動會抗癌的好處是什麼?

科學家認為適當的運動對癌症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有積極的作用。例如,緩解化療副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延長生存、增加患者抗癌積極性等。

1.緩解化療副作用

眾所周知,化療有惡心、嘔吐、便秘、脫發、無力、虛汗、嗜睡等副作用。因為化療會破壞和妨礙細胞的生存和生長,殺死癌細胞。但是,這是因為,這也會對正常的細胞產生一定的影響。適當的運動可以加強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肺活量,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肌肉力量,緩解化療引起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2.提高免疫功能

人體內免疫細胞在健康狀態下可以吞食癌細胞,避免腫瘤形成,但如果人體免疫力不足,癌細胞就會成倍聚集,形成病灶,誘發癌症。癌症屬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癌症患者免疫力往往下降。研究表明,適當的運動可以使身體強壯,提高機體免疫力,更好地阻止癌細胞,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

3.延長生存時間

大部分觀察性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延長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疲勞感。以乳腺癌為例,大量研究表明,適當的運動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對16項研究的元分析顯示,運動可以降低乳腺癌總死亡率48%,乳腺癌異性死亡率28%。

4.提高抗癌積極性

良好的心態對癌症的治療非常重要。運動是緩解壓力的有效手段,可以消除抑鬱、消極、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使心情愉快,提高癌症患者的抗癌積極性。

⑵ 化療期間能爬樓梯鍛煉身體嗎

可以的,但要適量,化療後病人身體虛弱,不可大量運動,適量鍛煉有助於身體恢復,促進消化,化療副作用嚴重時,還應該輔助服用中葯第三代技術靈芝孢子粉治療,對於減輕化療副作用,白細胞低下,食慾不振有一定幫助。

⑶ 怎樣才能減輕化療副作用

可以先和主治醫生溝通下,調整化療方案或者是根據你的不良反應開一些葯物緩解,比如常見的嘔吐等。其次要注意自身的免疫力,只有免疫力強了才能抵抗。這個時候可以配合吃安普膠 囊,對於副作用的緩解很有幫助。最後家屬需對患者進行一些心理開導,保持豁達開朗的心態,注意化療期間吃什麼,做好飲食調節,讓患者從身心上得到很好的護理,加上適當的運動,會更有助於化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⑷ 化療期間可以運動嗎

化療期間睡眠休息不當對白細胞沒有直接的影響,化療期間白細胞低多由化療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

⑸ 化療後能否進行適當的運動

化療後能否進行適當的運動

化療後能否進行適當的運動,在現實生活中,患上癌症之後一般都會選擇進行化療,化療過後我們的身體一般都是比較虛弱的,下面為大家分享化療後能否進行適當的運動。

化療後能否進行適當的運動1

化療後是可以進行運動的,但是採用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都是要跟體質有關系,比如體質比較孱弱而且很容易疲勞,就可以適當的做慢一點的運動,比如打太極拳、散步等。如果本身的體質比較好,可以跑步或者是游泳等。

適當的運動對康復有很好的作用,能夠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促進新陳代謝。而且很多的患者在經過運動之後會增加食慾,調整心情,這樣更有利於配合治療。

化療期間可以運動嗎

由於知識的缺乏,對化療認識的不足,導致部分患者對化療產生恐懼、抵觸的心理,從而引發一些列的身心健康問題。如部分患者對化療產生恐懼、抵觸的心理,遇上沉重的經濟負擔時,他們會產生悲觀、絕望的情緒,甚至選擇放棄治療等等。幫助癌症患者解決心理健康問題,給予正確的心理干預與引導有助於癌症患者順利完成化療計劃,提高康復幾率。

另外,運動鍛煉幫助癌症病人度過化療期。讓接受化療的病人進行適合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等,大大幫助了癌症患者順利地度過了化療全程。

通過參加散步等運動,所有參加試驗的患者在運動鍛煉中得到了愉快身心的體驗,身體和精神狀態的改善,使病人增強了自我價值感和對生活的信心。經過檢查,發現病人的心臟和血液循環功能大大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在運動中慢慢得到改善。

運動增加了病人的體質,有助於改善其心臟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運動還激活了病人機體的免疫機制,增強了他們自身的抗病能力。因此,適當的運動鍛煉是幫助癌症化療病人順利度過化療期的良好選擇。

綜上所述,化療期間可不可以運動,關於這個問題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可咨詢主治醫生。一般來說,散步、打太極等適合大多數患者。但是,在運動過程中,要有人看護,以免發生意外可以及時知曉採取措施。

化療後能否進行適當的運動2

運動有助於抗癌

很多人說,運動有助於抗癌與癌症恢復。的確,有研究證實運動對於乳腺癌、結腸癌、子宮內膜癌等多種癌症有保護作用;運動可以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甚至有研究指出,與久坐的人相比,在治療前後身體活躍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能夠高出40%;運動能改善癌症患者的疲勞,提高下肢力量,降低腫瘤症狀負荷;甚至能改善與高復發風險相關的代謝綜合征和改善記憶障礙等作用。

化療期間要不要運動呢?

運動對癌症患者好處多多,其實,化療期間運動更能促進療效。

近期,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有助於化療葯物更有效地進入實體腫瘤,從而幫助患者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每周5天的適度鍛煉被證明是有效的運動方式。

並且研究還表示,化療期間進行的運動不僅能夠減少患者由於治療產生的短期疲勞,甚至在治療結束4年後仍在發揮作用。

但是現實中癌症患者接受化療期間容易出現惡心嘔吐,失眠乏力等症狀,這些都是化療葯物的副作用。也因此,副作用掐斷了很多患者運動的想法,本來身體就很難受了,只想靜靜地躺著休息,還運動什麼!

化療期間如何正確運動?

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鍾適度運動或75分鍾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跳繩、游泳等。)每周進行2~3次阻力訓練,即力量訓練(俯卧撐、平板撐、深蹲等),涉及針對主要肌肉群的中等強度運動訓練。

還要提醒的是,正在接受化療治療的患者,在進行任何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一定要依照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切勿過度鍛煉。

化療後能否進行適當的運動3

當然可以。因為長時間不鍛煉,肌力下降。現在突然間機體沒有適應很容易感到疲勞,出現疲勞期的表現就是沒有精神。要有訓練計劃,配合好營養的補充,調整休息也是必要的。

適當減小一點運動量,做一些小強度的運動。比如:散步、慢跑,要是體重比較大的話,那就可以去游泳,做完運動會放放鬆,感覺身體精神狀態良好時,就適當增加運動量,鍛煉時要保持一個好心情。一步步的來。

化療期病人如何補充營養

1、食物應盡量做到多樣化,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西,不吃碳酸飲料等產氣食物,少吃熏、烤、腌泡、油炸、過鹹的食品,主食粗細糧搭配,以保證營養平衡,防止腹脹、腹瀉和便秘。

2、為防止化療引起的白細胞、血小板等下降,宜多食血和肉,如動物內臟、蛋黃、瘦肉、魚、黃鱔、雞、骨、大棗、桂圓、阿膠等;同時可配合葯膳,如黨參、黃芪、當歸、紅棗、花生等。

3、提高免疫功能,可食香菇、蘑菇、猴頭菇、木耳等食品。

4、增加食慾,防治嘔吐,可採取更換食譜,改變烹調方法,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吃一些清淡爽口的生拌冷盤;在飲食中可加入一些生薑,以止嘔;也可用葯膳開胃健脾,如山楂肉丁、黃芪、山葯、蘿卜、白扁豆、香蕈、陳皮等。

5、如出現免疫功能下降、白細胞減少、消化道粘膜潰瘍、脫發等症狀。宜補充高蛋白質食品,如奶類、瘦肉、魚、動物肝臟、紅棗、赤豆等。河蟹、黃鱔、黑魚、牛肉等也有助於升高白細胞。或取花生米30g、山葯30g、枸杞15g、糯米60g煮粥食;也可將銀耳6g(水發)、百合15g煮爛加冰糖10~15g飲服。

6、化療中為了減少便秘症狀,應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蔬菜、水果及其他一些有助於抗癌的食物,如蘆筍、海帶、海藻、洋蔥、大蒜、蘑菇等。也可用潤腸通便的食療方。

地瓜粥——組成:地瓜300克,粟米150克。用法:將地瓜清洗干凈,上籠蒸熟,去皮,用刀切成3厘米大小的塊。粟米淘洗干凈,備用。將洗凈的粟米放火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繼續煮熬,待米要熟爛時,加入地瓜塊,煮爛成粥即可。

杏仁粥——組成:甜杏仁50個,粳米120克。用法:杏仁去皮、尖,米洗凈,二者加水適量一起煮粥,粥成後酌加白糖,早晚食用。

1、芪棗雞血藤牛肉湯

【材料】黃芪30克,雞血藤30克,大棗5枚,牛肉150克,生薑3片。

【製法】牛肉飛水切成粒狀,與上述葯材一起放入瓦煲慢燉2小時後下鹽食用。

【功效】益氣生血,補虛養臟

【主治】腫瘤患者化療後出現骨髓抑制,特別是白細胞減少

2、陳皮紫蘇蒸排骨

【材料】陳皮5克,新鮮紫蘇葉20克,排骨250克。

【製法】排骨切小塊,陳皮和新鮮紫蘇葉切成細條狀,適量花生油、生抽和食鹽拌均勻後下鍋清蒸食用。

【功效】理氣健脾 降逆止嘔

【主治】腫瘤患者化療後出現食慾下降甚或惡心嘔吐者

⑹ 患了癌症後經常運動,會不會使癌細胞擴散更快

得了癌症但是堅持鍛煉,是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的。

目前,增強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比較容易取得效果且經濟方便的方法就是堅持參加體育鍛煉。鍛煉能增強抗癌的細胞免疫:細胞免疫是人體抗癌的第一道防線,對預防癌症的發生和限制其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有資料證實,癌症病人進行3個月的體育鍛煉後,血中自然殺傷細胞的活性明顯高於不鍛煉者.

世界醫學界對癌症有了解釋,就是人們在得知患了腫瘤時,飲食和行動方面在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下,這時的癌症稱作假性癌,不見意做手術和放化療,人正常的體內都存在癌細胞,如果手術就好比將身體里的癌細胞激活,癌細胞量加大,固不建議做手術,放化療過程不但痛苦而且殺傷很多的好細胞,目的就是讓假性癌轉為慢性病來對待,讓患者賠伴腫瘤生活,主要是放鬆心態,疼痛的可以服止疼葯和輔助治療,鍛煉身體,加強營養,戰勝癌症,最終達到生存目的。

⑺ 化療怎麼減輕副作用

補充營養真的很重要。我父親五年前得了癌症,接受過幾次化療,化療副作用真的太折磨人了。一方面父親的身體狀況急劇下降,精神頭明顯差了很多。另一方面由於化療帶來的惡心和嘔吐導致胃口不好,吃不下飯,整個人消瘦了很多。這都使得父親不能按照正常的醫療計劃進行。後來聽朋友介紹說三優之家的褐抑定®小分子褐藻糖膠可以補充患者營養和減輕疼痛

⑻ 運動會帶來哪些好處

運動會帶來哪些好處

運動會帶來哪些好處,久坐的上班族和學生黨都需要得到鍛煉,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加速排出身體里的毒素,積極運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這項運動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是比較高的,下面我帶你了解運動會帶來哪些好處好處。

運動會帶來哪些好處1

1、改善代謝,減輕臨床症狀的發生

運動可以加快身體的代謝功能,降低身體的脂肪含量並增加非脂肪組織含量。

有氧運動還可以使人體內血紅蛋白量增多,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加快身體循環使體內有害物質排出,從而減少體內致病、致癌因子;

有氧運動還可以提高身體的.抗氧化能力,改善身體的免疫功能;

定期進行有氧運動還能使人產生輕度疲勞感,加快入睡,促進深度睡眠,改善睡眠質量。

2、調節心理壓力,獲得社會支持

有氧運動可以通過心理和生理的因素來促進身體康復,包括減少心率和血壓,增加自主活動,減少激素及大腦壓力焦慮相關的物質等。

不少研究證明,有氧運動可以幫助促進心理壓力的轉移,自尊感的增強,生活自主性的提高,疲勞、焦慮、沮喪等情緒的改善,以及異常心理狀況的緩解治癒。

在運動過程中,尤其是群體運動中,患友之間的相互鼓勵和傾訴,可提升患者的自尊和生存價值;

還可以感受到來自家庭、朋友以外的社會支持,從而減少社會孤立感,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3、緩解放化療引起的不適和副作用

運動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疲勞感。

運動時,身體里的神經系統產生微電刺激,這種刺激能緩解肌肉緊張和精神抑鬱,而且能使大腦皮質放鬆,減輕心理緊張。

惡心是化療的常見不良反應之一,而運動可以減少惡心症狀的發生。

臨床上,運動被視為一種非葯物性的行為干預形式,類似於系統性放鬆和鬆弛療法,可以與止吐葯物同時或不同時使用。

運動會帶來哪些好處2

三轉運動健身

1、轉頭

站在地上,雙眼微閉,挺胸收腹,頭部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10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10圈,此法除能鍛煉頸部的肌肉、關節使其功能增強外,還能防治神經性頭痛、失眠、頸椎骨質增生、頸肩綜合症等。

2、轉腰

站在地上,兩腿分開,兩手叉腰,腰向前彎,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10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10圈。此法除能增強腰部肌肉、關節的功能外,對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脫出、風濕性腰痛、坐骨神經痛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轉腿

站在地上,兩腿並攏,身體向下蹲,雙手扶住雙腿膝蓋,先按順時針方向轉動膝關節10圈,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膝關節10圈。此法除能增強腿部肌肉力量防止腿先老以外,並能防治膝關節炎、下肢靜脈曲張、坐骨神經痛等疾病。

「三轉」養生法簡便易行,省時省力,沒有副作用,如能長期堅持下去,對中老年人的健康長壽有很大幫助,讀者朋友不妨一試。

⑼ 化療後做什麼運動最好

澳大利亞艾迪斯科文大學教授羅伯特·牛頓表示,癌症患者切不可逃避運動,原則是少運動比不運動好、多運動比少運動好。澳大利亞的研究表明,接受化療的患者如能堅持運動,則治療效果更好,葯物殺傷癌細胞更加精準,患者的各項指標都得到改善,生存期更長,生活質量更好。反之,不運動的患者因癌症死亡的風險更高。但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僅12.3%的癌症患者有足夠的運動量,40.2%運動不足,高達47.5%的人基本不運動。「身體有很強大的自愈能力,運動可以喚醒這種能力,激活免疫系統,更好地抗擊腫瘤。」臨床實踐也發現,愛運動的人,化療效果更好。曾有一名40歲的女性罹患淋巴瘤,化療期間她仍然堅持每天跑步上班,而她的治療效果很好。美國紐約特種外科醫院運動專家喬丹·梅茨爾指出,千萬不要因為身體不舒服或疼痛就停止運動,否則癌細胞可能會繼續發展。如果跑不動了就走路,走路腿疼就改成游泳。「沒有人能替你去運動,一定要聆聽身體的聲音,並選擇適合的運動,堅持下去。」
在澳大利亞,患者一般在化療前20分鍾做運動,效果明顯提高。放療患者常出現骨質疏鬆,力量訓練對其非常重要。中國的太極拳、氣功、站樁等也是不錯的運動方式,能提高人的平衡能力和力量。運動也必須對症下葯、因人而異。癌症患者的運動,需要有氧和無氧相結合。力量訓練能增加肌肉量,減少脂肪含量。接受化療的過程中,肌肉越多,脂肪越少,則治療副作用越少、生存率越高、復發幾率越低。可中國人即使身體沒病,也不重視肌肉鍛煉。喬丹·梅茨爾說,許多中國人鍛煉就是拎著鳥籠子,到公園走一走,或者跳廣場舞,但這些活動量難以增加心率,對健康用處不大。肌肉本身就是一個重要器官,30歲以後肌肉逐漸萎縮,到老了肌肉萎縮得不敢動,就是年輕時鍛煉不夠。20歲左右,有氧和力量訓練的比例應該是8:2,30歲時應該是7:3,到70歲時應各佔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