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孩子體態不好,總是勾腰駝背,可以如何改善
小孩子駝背和大人駝背的糾正方法基本上一樣的。但相對來說更容易一些。當然,因為小孩不懂事,可能沒有這種願望。監護人應該起到監護的作用。首先培養小孩自信,這樣就不會縮頭縮腦的。其次,要注意作息姿勢。寫作業,看電視,吃飯等都要養成昂首挺胸的習慣,晚上睡覺是很重要的,建議用部分是斜面的床墊給他糾正幾個小時一一 監護人要注意只是糾正幾個小時,拿不準的時候可以保守一點,反正有的是時間。糾正就是平躺在斜面上進行糾正。當然沒有駝背問題了就要停止使用斜面功能。放上定製的枕頭就是普通的床墊或者普通床墊加枕頭。
4、 打滾運動:相信這個活動孩子一定會非常喜歡,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將身體躺直,在床上打滾,每日兩次,每次5分鍾。但是為了避免頭暈,速度一定不能太快哦。
5、 仰卧拱橋:仰卧在床上,以頭和腳為支撐點,把身體像橋一樣拱起來,停5~10秒鍾落下,如此反復做10~20下。
Ⅱ 警惕!孩子跳舞導致癱瘓,「下腰」動作存在高風險
這幾天偶然看到的一則報道讓我坐立不安,一篇摘錄自《中國青年報》的文章,讓我這個從未接觸過兒童舞蹈興趣班的人突然多了幾分焦慮。那篇報道的標題是:《跳個舞,癱瘓了!孩子們下腰的危險系數,有多高?》等我看完節目,我趕緊分享了朋友圈和家人及同學同事群。因為我知道現在給孩子報舞蹈興趣班的家庭不在少數。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一個孩子因為不恰當的舞蹈動作而落下終身殘障。
據該文章報道:僅在北京一家醫院,近5年內就收治了75名因為練習舞蹈中的「下腰」動作而導致脊柱損傷的孩子,她們全部都是小女孩。這么多天真爛漫的孩子從此將面臨終身癱瘓的痛苦生活,而她們的身後還有一個個整日以淚洗面的家庭,這一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下腰」——這是舞蹈中一個常見的動作,需要跳舞者將腰部作為主要發力點,雙臂和上半身後仰,直至雙手撐地。身體最終呈現出拱橋的形狀。不難看出這一舞蹈動作對大多數人是有一定難度的。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在完成這一動作過程中造成脊髓損傷呢?:「脊髓和大腦同屬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就像用一把剪刀,將豆腐腦般的脊髓剪斷了一下。」文章中,兒童醫院的專家這樣解釋「下腰」導致脊髓損傷的原理,「流通的血液被阻斷,神經在缺血中死亡。」兒童充滿水分的柔軟的脊柱,能夠讓骨頭和韌帶恢復如初。而神經組織一旦損傷,則是永久性的,無法修復。」專家進一步解釋說「剪刀」松開後,血液恢復供應,會產生嚴重的水腫,血液流通在損壞的神經組織中,還會加重損傷的程度。脊髓損傷之後,周圍的肌肉再也接收不到大腦的指令,身體的部分感覺和功能開始喪失。外在表現是,乏力,摔跤,無法行走,直至癱瘓」
在脊髓損傷領域,公認有效的治療方案是甲強龍激素沖擊療法。美國急性脊髓損傷研究會在上世紀末進行過3次臨床試驗,發現急性脊髓損傷8小時以內,大劑量的沖擊甲強龍激素,對完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的病人均有療效。超過8小時的患者的治療效果就與安慰劑對照組沒有明顯差異了。也就是說一旦出現這類傷害,如果錯過了短短的8小時黃金搶救治療窗口,目前的醫學也回天乏術。
其實查閱相關兒童學習舞蹈的教學規范,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北京舞蹈學院根據不同年齡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於1993年出版的《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這也是原文化部批準的唯一全國性的中國舞考級教材。這套教材當中,前十級為普及型課程,供4-13歲孩子學習舞蹈。在適合9-11歲孩子的第六級中,才出現下腰動作。但是在下腰導致脊髓損傷的大量病例中,受傷者集中於4-8歲的兒童。退一步說,這套已經使用了近三十年的標准,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現問題,與時俱進的更新也是必須的。畢竟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文中引用了一位權威專家在一封公開信中的內容,再次提醒人們跳舞不等於練功」。他指出無論中外,舞蹈專業招生,專業訓練一般都設在12歲以後,因為此時兒童骨骼、肌肉、關節與神經系統基本成熟,大腦發育較健全,適於接受教育。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自然是值得提倡的。畫畫、音樂或者舞蹈,孩子們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也需要家長的尊重和支持。但是所有這一切的前提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對於已經被傷害的孩子,我期盼科學技術的進步能給她們更多的希望和改善。而對於正在學習和將要學習舞蹈的孩子們,我請求每個家長和舞蹈教師都能以科學的方法護佑每一個孩子不再受到這樣的傷害。人生沒有回頭路,我們必須對未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