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骨牽引多久後可以運動
擴展閱讀
搜什麼網站可以在線看片 2025-07-28 01:47:44
做表格怎樣使日期一樣 2025-07-28 01:32:08

骨牽引多久後可以運動

發布時間: 2023-05-24 10:40:20

A. 股骨頸骨折做的內固定手術已經三個半月,現在不知道該如何功能鍛煉,求指教!今年25歲!

發表時間:2010-06-05 發表者:呂錚 (訪問人次:2044)
1. 早期:炎性反應期(0-1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功能練習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較低,組織存在較為明顯的炎性反應,且骨骼斷端的連接尚較為脆弱。故以靜力練習(關節不活動,保持某一姿勢直至肌肉疲勞)為主。逐漸增加小負荷的耐力練習,即選用輕負荷(完成30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30次/組,組間休息30秒,2-4組連續練習,至疲勞為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呂錚
髖關節外展中立位放置患肢:避免髖內收動作(交叉腿等)!平卧時雙腿之間墊枕頭,使雙腿不能並攏。不得向患側翻身!向健側翻身時應保護患腿,使其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保持髖稍外展位!側卧後雙腿之間墊高枕頭,使患腿保持髖稍外展位!
不得過多行走!行走中扶雙拐,患腿絕對不得受力負重!更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方法!
術後患肢擺放於伸直位,可用枕頭墊於腿下,以抬高患肢預防腫脹。
(1)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及踝關節,如可能,即開始踝泵練習:通過小腿肌肉收縮與舒張的擠壓作用促進血液及淋巴的迴流。5分/組,1組/小時。此練習對於預防腫脹及深靜脈血栓,促進患肢血液循環具有重要意義,應認真練習。
(2)股四頭肌及腘繩肌等長收縮練習:大於300次/日。應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3)術後3天:咐臘開始CPM練習

CPM,2次/日,30分鍾/次,練習後即刻冰敷30 分鍾(角度在無或微痛情況下逐漸增大)由醫務人員指導完成。整個運動過程中保持髖關節外展中立位!
活動度等關節有活動的練習後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時(站立、行走後)有關節內明顯發熱、發脹的感覺,可再冰敷3-5次/日。
2. 初期:(2—4周)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髖關節屈曲角度未凳肆達到90°前,絕對禁止正常姿勢坐起!只能半坐起(即半躺半坐)!
(1)開始直抬腿肌力練習:
10—20次/組,1—2組/日。
(2)開始主動關節屈伸練習(在無或微痛及骨折穩定的前提下):
主動髖屈伸練習:坐位,足不離開床面。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髖,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見附錄1—圖13。
(3)加大CPM練習角度:
如骨折癒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關節屈曲達120°,髖關節屈曲角度接近90°。
(4)開始下地扶拐行走:如無痛,患腿可部分負重(小於1/4體重),注意保護!不得摔倒!
3. 中期:(5周—3個月)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逐步嘗試患腿負重改善步態。通過X光檢查確定是否可以開始負重!
(1)負重及平衡練習:(必須在骨折癒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
負重及平衡:
隨骨折癒合的牢固程度,負重由:1/4體重-1/3體重-1/2體重-2/3體重-4/5體重-100%體重逐漸過渡。可在平板健康稱上讓患腿負重,以明確部分體重負重的感覺。逐漸至可達到患側單腿完全負重站立。5分/次,2次/日。
(2)繼續加強關節活動度練習:(必須在骨折癒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
坐位抱腿:
開始前測量腳跟與臀部間距離,逐漸使距離縮短至與健側腿角度相同。在髖關節感到疼痛處保持5-10分/次,1-2次/日。
(3)有條件可以開始固定自行車練習,輕負荷至大負荷,並逐漸減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次,2次/日。
(4)開始腿部肌力練習
後抬腿練習:
30次/組,4-6組連續,組間休息30秒,2-3次練習/日。
俯卧位抗阻屈膝:
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
抗阻伸膝練習:
以沙袋或皮筋為負荷在髖關節無痛的活動范圍內進行。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
(5)提踵練習:2分/次,休息5秒,3-5次/組,2-3組/日。
4. 後期:(4個月—6個月)
目的: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如骨折完全癒合,並具備足夠牢固程度,即可開始以下練習。
(1)靜蹲練習:

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2)跨步練習:
向前跨步 向後衡粗滑跨步 向側跨步

包括前後、側向跨步練習,20次/組,組間休息45秒,4-6組連續練習,2-4次練習/日。
(3)患側單腿蹲起練習:
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次/日。

股骨頸骨折康復方案(脛骨結節骨牽引保守治療)
1. 固定期:骨牽引階段(根據骨折斷端癒合情況約8-10周不等)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等長肌力練習。
(1)活動足趾及踝關節,如疼痛允許,即開始踝泵練習。
通過小腿肌肉收縮與舒張的擠壓作用促進血液及淋巴的迴流。5分/組,1組/小時。此練習對於預防腫脹及深靜脈血栓,促進患肢血液循環具有重要意義,應認真練習。
(2)股四頭肌及腘繩肌等長收縮練習:
即大腿前方及後方肌肉的綳勁及放鬆。練習時必須確保牽引的位置,不能移動肢體,不能產生膝關節屈伸動作。大於300次/日。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做。
2. 早期:骨牽引拆除後
目的:開始膝及髖關節活動度練習,開始肌力練習。
髖關節屈曲角度未達到90°前,絕對禁止正常姿勢坐起!只能半坐起(即半躺半坐)!
(1)開始直抬腿肌力練習:
伸膝後直腿抬高至足跟離床15㎝處,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
(2)開始主動關節屈伸練習:
在無或微痛及骨折穩定的前提下,動作幅度在剛開始練習時無法達到圖解中角度,角度必須逐漸增加。緩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髖,保持10秒後緩慢伸直。10—20次/組,1—2組/日。如骨折癒合良好,力求在6-8周左右膝關節屈曲達120°,髖關節屈曲角度接近90°。
(3)有條件可以使用CPM練習角度:
如骨折癒合良好,力求在6-8周左右膝關節屈曲達120°,髖關節屈曲角度接近90°。
(4)開始下地扶拐行走:
如無痛,患腿可部分負重(小於1/4體重),注意保護!不得摔倒!
3. 中期:通過X光檢查確定是否可以開始負重後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逐步嘗試患腿負重改善步態。
(1)負重及平衡練習:
必須在骨折癒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才能進行。負重由:1/4體重至1/3體重至1/2體重至2/3體重至4/5體重至100%體重逐漸過渡。5分/次,2-3次/日。
(2)繼續加強關節活動度練習:(必須在骨折癒合程度允許的前提下)
坐位抱腿:
開始前測量腳跟與臀部間距離,逐漸使距離縮短至與健側腿角度相同。在髖關節感到疼痛處保持5-10分/次,1-2次/日。
如條件允許,可以使用固定自行車練習,輕負荷至大負荷,並逐漸減低座位的高度。20-30分/次,2次/日。
(3)開始腿部肌力練習:
後抬腿練習:
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床面5厘米為1次,30次/組,4-6組連續,組間休息30秒,2-3次練習/日。
俯卧位抗阻屈膝:
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並逐漸過渡至「立位抗阻屈膝」。
抗阻伸膝練習:
以沙袋或皮筋為負荷在髖關節無痛的活動范圍內進行。10次/組,10-15秒保持/次,每次間隔5秒,4-6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30秒。
提踵練習:
2分/次,休息5秒,3-5次/組,2-3組/日。
4. 後期:骨折完全癒合,並具備足夠牢固程度,即可開始以下練習。
目的: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
(1)靜蹲練習
隨力量增加逐漸增加下蹲的角度(始終小於90°),2分/次,間隔5秒,5-10連續/組。2-3組/日。
(2)跨步練習
包括前後、側向跨步練習,20次/組,組間休息45秒,4-6組連續練習,2-4次練習/日。
(3)患側單腿蹲起練習
要求緩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組,組間間隔30秒,2-4次/日。

股四頭肌(1)兩足開立與肩同寬,全腳掌著地,上體挺直,然後曲膝下蹲至不能再低時,慢慢用力立起,立起時,兩手分別按於大腿中上部,施以適當壓力,至兩腿和身體完全伸直時,使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極力收縮緊張,稍停,放鬆肌肉下蹲重做。下蹲時呼氣,起立時吸氣。15-20次為1組,可重復練3-4組。也可在頸後肩上負重來做。(2)半蹲。兩足開立與肩同寬。曲膝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兩手自然擱在兩腿上,上體成挺胸直腰半蹲姿勢。用這種姿勢保持片刻。至腿部肌肉酸脹不能支持時,立起休息數秒鍾,然後重新做。半蹲過程中,可自由呼吸。根據本人體力,自行規定所練次數。
腓腸肌、比目魚肌。練法於鍛煉股四頭肌相同,但改用足尖站立。兩手可扶在牆上或椅背上。下蹲起立後,使小腿後面的腓腸、比目魚肌極力收縮緊張,稍停,還原重做。練10-15次為1組,可重復練3-4組。
本文(包括:頸部徒手鍛練法、臂部徒手鍛煉法、胸大肌徒手鍛煉法、腹部徒手鍛練法、腿部徒手鍛煉法)所規定的每個鍛煉動作的練習次數和組數僅供參考。初練者應根據本人的具體情況增減。練習一個階段。體力增加後,應加大運動量。

B. 做完股骨頭壞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多久能幹活,干多重的活

股骨頭壞死術後康復治療應從術後麻醉作用消除後即開始,直至完全康復為止,可大致分為以下3個階段:
1、 早期階段:術後至拆除骨牽引,通常需6—8周,其中前兩周為手術傷口癒合階段,一方面預防傷口感染,另一方面可作上身坐起運動與肌肉等長收縮運動,為關節功鄭圓能恢復打下基礎。後4—6周可通過局部按摩、理療、中葯外敷等手段進一步減輕手術創傷後的反應,同時積極練習上身坐起,及在牽引下適當活動下肢等以改善髖關節功能,防止或減輕組織粘連。
2、 中期階段:術後第9周至術後半年左右,即拆除骨牽引至扶雙拐,該階段除進一步被動、主動活動髖關節外,還可通過葯物熏洗、體療、輔助器械訓練等手段進行康復,達到髖關節活動范圍肌力基本恢復,為扶單拐做好信叢純准備。
3、 後期階段:術後7個月至術後一年左右,以滑咐鍛煉肌力訓練步態為主,為完全棄拐作準備。
以上3個階段中,早期階段的前兩周應住院治療,後4—6周及中期階段的前4—6周進行宜到康復中心進行專門康復,而中期階段後4--6周後可在家中進行康復。

C. 腰間盤膨出,牽引了1個多月,可以做恢復運動嗎

你好!

因為此病是機械性病痛,並明孝非由免疫力低下引起,因此通過體育鍛煉不能預防和治療。相反,不當的運動會加重病情,建議患者在治療期間應盡量多休息,完全治癒後,再循序漸進做運動,但仍預防做劇烈運動。
1、工段槐派作中注意勞逸結合,姿勢正確,避免超負荷搬運東西。
2、宜選用硬板床,保持脊柱生理彎曲。
3、避寒保暖,戒煙控酒。
4、平時應握賀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穩定性
5、治療期間,決不能通霄打撲克打麻將,不能長途開車,長途旅遊需坐卧鋪等。

D. 左腿股骨轉子骨折什麼時候能起來鍛煉

《道路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沒有直接察早悶對四肢骨折的條款,只有四肢關節活動的條款,
股骨骨折不一定導致睜哪較重的關節功能障礙,所以不一定能構成十級傷殘,
但大部分的法醫會依據骨折內固定術後,負重功能受限,日常活動能力敗彎輕度受限,放寬評十級傷殘。

E. 孩子膝蓋的上邊一點骨折了,採用的是保守治療!正牽引著!不知道需要牽引多長時間多長時間能走路

病情分析: 膝蓋上面的型磨骨折的話,如果對位良好的話,大部分還是採取保守牽行跡引治療,大部分在2個月即可,走路度化,一般需要三個月左右
意見建議:建議你多注意加強小孩的營養狀,必要卜帶斗時局部熱敷促進骨折的癒合。

F. 關於股骨頸骨折術後何時能夠下地鍛煉

一掘御坦般骨折後,是3個月基本可以回復
但是對於你母親年紀偏大,可能醫生考慮恢復不是很好,因此在出院時說4個月後恢復。
從你的敘述中可以感覺,你母親恢復還是判桐比較好的,跟病情也有關系,因為股骨頸並沒有斷裂,而只是出現了裂紋,因此比一般的骨折恢復要好多了。所以醫生才會說3個月後恢復。這都是根據病情和傷口恢復情況來拆歷判斷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要懷疑醫生的能力。~~呵呵
現階段主要以適量的功能鍛煉為主,同時保證營養的飲食。

G. 3歲孩子股骨骨折後該怎麼護理,什麼時候才可以下地走

1、卧床休息至少一個月,3-5周可以坐起來,一般1個半月到2個月可下床活動(一般骨折已癒合)。前提是復查X線見有骨痂生長可進行功能鍛煉。
2、防治肺部感染、防止卧床久壓出褥瘡
3、加強營養,如多食補鈣食物:高鈣奶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