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鍾面上走得最快是秒針,它可以記錄比什麼還短的時間
按規定:秒針可以記錄比分還短的時間。
❷ 秒針可以測量______的時間
秒針可以測量較短的時間.
故答案為:較短.
❸ 時針分針秒針分別有哪些特點和用途
時針分針秒針特點和用途:
1、時針:指示小時,形狀最短,走一圈12小時;
2、分針指示分鍾,形狀寬屬於第二長,走一圈1小時;
3、秒針,指示秒鍾,最細最長,走一圈1分鍾
拓展資料:
時鍾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計時器,人們通過它來記錄時間。
至今為止,在中國歷史上有留下記載的四代計時器分別為:日晷、沙漏、機械鍾、石英鍾。
計時器上指示小時的指針,鍾表等計時器表面上的針形零件有長針和短針之別,短針指示「時」,稱「時針」。
分針是指時鍾上面以分鍾為單位移動的指針。
秒針是指時鍾上面以秒為單位移動的指針,每移動一大格即為1秒鍾。
時鍾上面以秒為單位移動的指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時鍾
❹ 鍾面上又細又長的針叫什麼針,秒針走1圈是多少秒
鍾面上又細又長的針叫秒針,秒針走1圈是60秒。
秒針是指時鍾上面以秒為單位移動的指針,每移動一小格即為1秒鍾。
1分鍾=60秒
1小時=60分=3600秒
24小時=1440分=86400秒
(4)秒針可以記錄比還短的時間擴展閱讀:
時鍾表盤上一般有三根針,最短的針為時針,時針走1圈是12小時;比時針長、秒針短的針是分針,分針走1圈是60分鍾;最細最長的針叫秒針,秒針走1圈是60秒。時鍾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計時器,人們通過它來記錄時間。
在中國古代,時鍾沒有發明以前,古人用日晷來看時間,日晷是最早的計時工具之一,日晷本意是指太陽的影子,故而它的計時原理也和太陽有關,人類使用日晷的歷史非常遙遠,古巴比倫在遠古時期的6000年前就開始使用了,中國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
日晷不但能顯示一天之內的時刻,還能顯示節氣和月份。當然它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陽光的時候不能用,比如陰天和晚上。項發明被人類所用達幾千年之久,直至1270年在義大利和德國才現早期的機械鍾,而中國則在1601年明代萬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國的自鳴鍾。
❺ 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秒走一大格是多少秒走一圈是多少秒
一小格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鍾。
1分鍾=60秒,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小時。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分鍾。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秒鍾。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鍾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1個大格,也就是5個小格。
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走一圈是12小時。鍾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走一圈是12小時。
❻ 秒針走一小格是多少秒走一大格是多少秒走一圈是多少秒
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
一小格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鍾。 1分鍾=60秒,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小時。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分鍾。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秒鍾。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鍾表
鍾表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 鍾表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別的。按國際慣例,機芯直徑超過80毫米、厚度超過30毫米的為鍾;直徑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稱為懷表;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錶。
古代中國人亦有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銅壺滴漏,他們亦會用燒香計時。將香橫放,上面放上連有鋼珠的繩子。我國古代工匠又發明了漏刻。作為計時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晚很多,但更為普遍。紫禁城交泰殿內,就有一座銅壺漏刻。漏,是指盛水漏壺,用於泄水或盛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鍾表
❼ 鍾面上走最快的是秒針,它可以記錄比什麼還短的時間
鍾面上走最快的是秒針它可以記錄比分還短的時間
❽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它就是()秒針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它就是(秒),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就是(1分)。
通常計算時間的最小單位,六十秒等於一分或等於六十分之一小時(60秒 = 1分 = 1/60小時)。
秒是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符號是s。有時也會借用英文縮寫標示為sec。
(8)秒針可以記錄比還短的時間擴展閱讀:
國際單位制詞頭經常與秒結合以做更細微的劃分,例如ms(毫秒,千分之一秒)、μs(微秒,百萬分之一秒)和ns(納秒,十億分之一秒)。雖然國際單位制詞頭雖然也可以用於擴增時間,例如Ks(千秒)、Ms(百萬秒)和Gs(十億秒),但實際上很少這樣子使用,大家都還是習慣用60進制的分、時和24進制的日做為秒的擴充。
❾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認識時間課件 一分鍾有多長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程標准: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起點的這一要求,本節課主要把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式,以一系列的學生充斥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或動手操作,或討論交流,或游戲體驗等等,注重學生對時間的體驗,對時、分、秒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一分能幹什麼」的實踐活動,體驗一分時間的長短。
2、知道1分=60秒,並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3、培養學生養成珍惜時間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驗一分時間的長短。
教學難點:分與秒的關系,正確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轉化。
教具准備:課件、模型鍾面
學具准備:寫字材料、口算材料、朗讀材料、口訣材料、作業紙、跳繩、球
教學過程:
(一)導入,初步感知1分
師:同學們,今天有這么多位老師來聽大家上課,你們高興嗎?
生:高興!
師:那你們應該怎樣表現呢?
生:要積極發言。
生:大聲地說話。
生:傾聽同學的發言。
生:開動腦筋思考。
生:……
師:今天,就看誰的表現最棒。剛才打上課鈴時是11:05,現在是11:06,時間已經過去了1分,那麼1分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聽1分的音樂,好嗎?
(電腦播放1分的音樂,屏幕中鍾面上分針悄悄地走著,學生靜靜感受1分。)
師:音樂停了,1分到了。
(評析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1分導入新課,讓學生真實地感知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接著讓學生靜聽音樂,初步感知1分的長短。)
(二)探究新知
1. 活動1:數豆子。
師:在1分里人們能做許多事情,下面舉行1分數豆子比賽,(貼:數豆子。)願意嗎?
生:願意。
師:誰數得最多,誰就是「數豆能手」。
師:請大家拿出豆子,准備——開始。
(電腦再現1分的音樂及時鍾,學生活動。)
師:停!1分到了,誰來匯報。
生:我1分數250粒。
師:有比他多的嗎?
比他多的學生一一匯報。
師:1分數450粒(最多的學生),(板書:450粒)祝賀你,「數豆能手」。(師發獎。)「數豆能手」,你是怎樣數的?
生:2粒2粒地數。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5粒5粒地數。
師:把豆子放進抽屜。在數豆活動中,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好。
(評析創設1分「數豆比賽」這個有趣的活動,其目的一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體驗1分的長短;二是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體驗的過程;三是張揚個性,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活動2
師:現在老師想了解一下,你們平時還喜歡哪些活動?
生1:我喜歡跟爸爸下象棋。
生2:我喜歡與陳銳同學比賽拍皮球。
生3:我平時喜歡轉呼啦圈。
……
師:今天,我把跳繩、拍皮球、轉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師貼:跳繩、拍皮球、轉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這些活動帶進課堂,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1項你最喜歡的活動,待會兒我請大家說一說你1分幹了什麼?(師貼課題:1分能幹什麼。)還要評比各項比賽能手,有信心獲勝嗎?需要材料的到老師這兒來領取,(學生領材料。)可以請老師幫你們記數,准備好了嗎?准備——開始。
(電腦再現1分的音樂及時鍾,學生活動。)
師:停!現在老師要現場采訪一下,你1分幹了什麼?請跳繩的先說吧。
生:我1分跳了××下。
……
師:1分跳××下,(板書:××下)祝賀你,「跳繩能手」。(師發獎。)
師:拍皮球的匯報吧。
(拍皮球、轉呼啦圈、穿珠子、做口算的依次匯報,選出各項能手。)
(評析老師課前調查學生喜愛的活動項目,並結合具體情況備出5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活動方案。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多角度,乃至全方位「動」起來,親身體驗1分的持續時間,從而建立1分的時間觀念。這一環節的設計,真正使學生感知1分的時間,體現了對數學學習過程的重視。)
3.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師:聽,(電腦里顯示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鍾面)這是什麼聲音?
生1:滴答聲。
生2:秒針走的聲音。
師:(指著秒針)對,鍾面上走得最快的是秒針,它可以記錄比1分還短的時間。
師:看,秒針滴答一聲走多遠?(電腦顯示秒針走1秒的鍾面。)
生1:走1小格。
生2:1秒。
師:它走1小格是1秒。誰能學學秒針走1秒的滴答聲?(3人學。)
師:那它走5小格是幾秒?
生:5秒。
師:誰能學學秒針走5秒的滴答聲?(2人學。)誰會用數數的方法數出5秒?(2人數。)不錯,咱們一起跟著秒針數數吧。
(評析當學習過程由一個階段轉向另一個階段時,特別要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否有減緩。因為兒童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是興趣。充分發揮視、聽感官的協調作用,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促進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在這里,教師用電腦做輔助手段演示秒針走動的畫面,並且配有清脆的滴答聲,讓學生在一看、二聽、三思考、四表達等活動中掌握新知。)
師:同學們,猜一猜,1分內你能聽到多少次秒針走的滴答聲?
生:猜想。(幾人說。)
師:咱們一邊聽,一邊在心裡默默地數,看看你猜對了嗎。
(電腦課件進行驗證。)
師:多少次?
生:60次。
師:你們猜對了嗎?
(評析在前面幾次電腦演示的感性基礎上,讓學生猜測1分能聽到多少次秒針走的滴答聲,最後實驗加以驗證,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
師:下面,請大家拿出學具鍾,將3針重合到12:00,撥動秒針1圈,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相說說看。
生操作匯報。
生1:我發現秒針走1圈,走了60小格是60秒。
(板書:60秒。)
生2:我發現時針也在動,但我們用眼睛看不清。
師:咦,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看課外書知道的。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還有什麼發現?
生1:分針走了1步。
師:說得真形象。
生2:分針走了1小格,是1分。(板書:1分。)
師:是這樣的嗎?我們一起看看。(電腦課件進行驗證。)
師:秒針走1圈,同時分針走1小格,那麼分與秒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生1:1分=60秒。
生2:60秒=1分 。
師:把你們的發現大聲讀一讀吧。(生齊讀:1分=60秒,60秒=1分。)
(評析根據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先讓學生動手撥動秒針1圈,說出自己的發現,再藉助電腦演示分針、秒針走動的畫面,直觀、形象、動態地驗證了1分=60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操作中觀察、思考中表達,充分認識分與秒的關系。)
4.估計1分。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鍾面發現1分=60秒,那麼沒有鍾、也沒有表,怎樣掌握1分的時間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生1:默數60下,1,2,3…
生2:我1分心跳92下,只要數92下就知道是1分。
生3:打60個點。
生4:拍手60下。
師: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用你們喜歡的方法估計1分,時間到了,就輕輕地舉起你的手,看誰估計的時間最接近1分,明白嗎?
師:閉上眼睛,准備——開始。
(電腦顯示1個無聲的鍾面。)
師:好,××估計得最准。同學們估計1分都挺準的。
(評析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掌握1分,如拍手、默數、打點、數心跳、踏步……為學生提供了自由創造的舞台,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計1分,可謂人人有自信。)
5.估計幾分。
師:下面,請同學們在較短的時間里自己設計,動手創作一件你最拿手的作
品,估計一下你大概用了多長時間。
(學生動手創作——電腦播放音樂。)
師:停,誰願意把你的作品帶上來展示。
(學生作品展示。)
(評析進行多樣、生動有趣的創造活動,再一次給學生提供活動的時空。並且通過實際活動,將數學知識延伸,促進學生建立較短時間的時間觀念。)
6.觀看信息。
師: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同學們創作出這么多優秀的作品,真是太了不起了。其實時間就是這樣1分1秒積累起來的,充分用好它能做許多事情。看,時間小博士帶來什麼信息?
(電腦顯示6條信息。)
師:看了這些信息,你有什麼感想?(生說感想。)
(評析通過時間小博士帶來的具有說服力的數據,喚起了學生珍惜每分時間的真實情感。這樣設計,把知識、能力、思想教育融為一體,在學生認知過程中,滲透良好的思想教育,體現了人文教育的思想。)
(三) 課堂小結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下課鈴快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文具整理好,放在袋中,看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學生整理。)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像現在這樣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評析有意識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系,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量。
板書設計:
一分能幹什麼
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走 一 圈 是 60 秒
1 分 = 60 秒
設計思路:
通過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有趣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一分鍾的重要性。並滲透了珍惜時間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學的實用性和真正價值。在「寓教於樂」的情境活動中,去自覺地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