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腸粘膜發炎可以運動嗎
擴展閱讀
葯物祛斑期間可以運動嗎 2025-05-21 11:39:57
怎樣查營業執照真假 2025-05-21 11:18:50

腸粘膜發炎可以運動嗎

發布時間: 2023-02-02 23:56:36

㈠ 急性腸胃炎吃什麼食物好的快一點,可以減輕疼痛。

飲食調理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是最常見的腸道疾病。主要症狀有腹痛、腹瀉、大便呈水樣 ,少的一天拉幾次 ,多的十幾次 ,甚至更多 ,對人體健康影響很大。對急性腸炎患者 ,除注意休息和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 ,在飲食方面應採取易消化、少刺激、溫熱適度、營養豐富、少食多餐和適時補充水分的原則。

腸炎初期 :是腸道急性充血、水腫、發炎和滲出的階段 ,此時腸蠕動活躍或處於痙攣狀態 ,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較弱 ,所以 ,在起病後 8~ 12小時內 ,患者可吃流質食物 ,如大米粥、藕粉、雞蛋麵糊、細掛面、燴薄面片等。如腹瀉嚴重或出汗較多 ,還應適當給病人多喝一些湯水 ,如米汁、菜湯、果汁、淡鹽開水等 ,以補充體內水、維生素和電解質的不足。

腸炎好轉期 :可給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 ,如大米粥、細面條、蒸蛋羹、咸餅乾等。宜採用少食多餐的方法 ,每日進食 4~ 5次。需要注意的是 ,此時不宜喝牛奶和吃大量的糖 ,因這些食物進入腸道後容易發酵產生大量氣體 ,引起腹脹腹痛 ,增加患者痛苦。另外 ,牛奶中含有較多的脂肪 ,脂肪有潤滑腸道、增強腸蠕動的作用 ,可加重腸道負擔 ,對病情不利。

腸炎恢復期 :由於胃腸道尤其是腸道病理生理的改變 ,此時腸道對食物非常敏感 ,因此 ,要特別注意節制飲食 ,飲食上宜吃些清淡、軟爛、溫熱的食物 ,避免過早地進食肥肉、油炸、生冷堅硬的食品以及多纖維食物 ,如芹菜、韭菜、蒜苔等。恢復期後 2~ 3天左右 ,即可按正常飲食進餐。

首先禁酒。
禁止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食多餐。
平時用手順時針柔摸腹部。
按時吃葯,遵醫囑。
注意鍛煉身體。

拉肚子」在生活中極為常見。急性腸炎就是在「拉肚子」中最常見的疾病。一旦人們飲食不當,經常發生的就是急性腸炎。
(一) 急性腸炎的病因:(1) 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飲酒、飲冰涼飲料過多,或受涼之後。(2) 進食腐敗、污染的食物,如隔夜食物未加熱消毒,臭魚爛蝦,不新鮮的螃蟹、海味,久存冰箱內的肉類食品,發酵變質的牛奶及奶製品。(3) 個別病人對食物產生過敏反應。急性腸炎夏季節多發,與天氣炎熱、食物易腐敗有關。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急性腸炎會大大減少。
(二)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1) 腹痛腹瀉是主要特點。大多在肚臍周圍痛,呈陣發性絞痛,引起排便感覺,排便後腹痛略有減輕。腹瀉大多為稀水樣便,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一般每日可排便7~8次,最多可達十幾次。經治療,1~2天內,最多2~3天恢復正常,病情經過比較良好。(2) 腸鳴音亢進。近病人身旁可清楚聽見其腹內「咕咕」作響。(3) 個別嚴重病人伴低燒,惡心嘔吐,並發生脫水症狀。(4) 急性腸炎要注意與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瀉鑒別。總的說來,腹瀉中較輕的情況一般為急性腸炎。其他疾病需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方能確診。
(三) 救護措施:(1) 首先要卧床休息,保暖,並且禁食12小時,以後逐漸進少量流食,如米湯、藕粉,或稀粥、面湯等,慢慢地恢復正常飲食。(2) 適當止痛止瀉。口服顛茄片。腹瀉嚴重的可吃些烤焦的饅頭片或糊米粥以收斂止瀉。(3) 鼓勵多飲水,具體可見「急性胃炎的救護措施」。(4) 病情輕者可不用「消炎葯」。一般可選用乳酶生、黃連素、氟哌酸等葯。(5) 腹瀉嚴重伴脫水者,及時送醫院給予靜脈輸液治療。

什麼叫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細菌及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所致,其表現主要為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
急性腸炎的診斷並不難,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發病;並多有飲食不節或誤食的病史;有呈暴發性流行的特點;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天3~5天,甚至數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症狀。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紅、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病人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同時並見,故亦稱急性胃腸炎。

急性腸炎的發病與哪些因素有關?
(1)細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門菌屬和嗜鹽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見,毒素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病毒亦可見到。常有集體發病或家庭多發的情況。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魚;或吃了嗜鹽菌生長的蟹、螺等海產品及吃了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飯等而誘發本病。
(2)物理化學因素
進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葯物如水楊酸鹽類、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誤服強酸、強鹼及農葯等均可引起本病。

急性腸炎的病理變化是什麼?
胃腸粘膜充血、水腫、滲出,表面有片狀黃色滲出物或粘液覆蓋,病變可呈局限性或彌漫性。粘膜皺壁上有糜爛、出血點。如表層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固有膜血管受到損害則引起出血和血漿外滲,往往有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少量嗜酸性細胞浸潤,嚴重者粘膜下層亦有充血、水腫。
沙門菌性胃腸炎時小腸是主要的病變部位,但也累及到結腸,引起痢疾樣症狀。沙門菌具有侵襲性,引起粘膜炎症反應,伴粘膜下層中性粒細胞浸潤,有時可深至固有層。炎症細胞產生和釋放前列腺素,使腺苷酸環化酶活性增高。沙門菌分泌腸毒素,直接刺激腺苷酸環化酶系統,使腸液分泌能力大大增加,超過腸道重吸收能力,引起腹瀉。

急性腸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消化道症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是本病的主要症狀。嘔吐起病急驟,常先有惡心,繼之則嘔吐,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嚴重者可嘔吐膽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為多見,嚴重者可呈陣發性絞痛。腹瀉表現為水樣便,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伴有惡臭、多為深黃色或帶綠色便,很少帶有膿血,無里急後重感。
(2)全身症狀:一般全身的症狀輕微,嚴重病人有發熱、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狀,偶可表現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3)體征方面:早期或輕病例可無任何體征。查體時可有上腹部或臍周有輕壓痛、腸鳴音常明顯亢進,一般患者的病程短,數天內可好轉自愈。

急性腸炎的實驗室檢查有哪些?
(1)血液檢查:血常規中的白細胞可輕度增加,血沉略有增快。
(2)大便常規或培養:多為正常,也可見到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如系細菌感染可發現致病菌。

急性腸炎的診斷依據是什麼?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急性起病,最近有飲食不節或攝入對胃有不良刺激的葯物等病史,以及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臨床表現。大便常規有粘液及紅、白細胞。細菌培養可發現致病菌。白細胞計數輕度升高。

急性腸炎與哪些疾病鑒別?
本病當有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與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破裂等引起的出血相鑒別。少數病例出現腹部劇痛,應與消化性潰瘍穿孔、急性膽囊炎、急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和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相鑒別。

急性腸炎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1)去除誘因,卧床休息,進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應按葯物葯敏試驗用葯,或選用黃連素0.1~0.2g,或ppa 0.5~ 1.0g,日3~4次/日,口服。
(3)對症治療,腹痛可用阿托品。脫水病人應予補液,並注意糾正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發生休克者應按休克處理。

急性腸炎的常用治療葯物有哪些?
(1)解痙止痛:腹痛可用解痙劑,如口服阿托品0.3~0.6mg或普魯苯辛15mg~30mg,或肌肉注射山莨菪鹼5~10mg,或安腹痛1支。
(2)抗菌消炎:如細菌感染,應選用抗生素葯物,如黃連素0.3g,每日3次,復方新諾明,每次1~2片,每日3~4次。氟哌酸0.1~0.2,每日3次。慶大黴素16萬單位,口服,每日3~4 次。若劇烈嘔吐或明顯失水時,給予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酸中毒時適當靜點5%碳酸氫鈉溶液。上消化道出血時應補液或輸血、冰水洗胃、口服制酸劑。

㈡ 貓咪腸胃不好怎麼調理

嗨,鏟屎官!這里是人人寵,希望小寵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貓咪「腸胃不適」幾乎是每個養寵家庭都碰到過或正在受其困擾的問題,總所周知貓咪不能吃「鹹的、甜的、油的」東西,因為貓咪的腸胃消化功能和人類的消化習性不太一樣,貓咪暴飲暴食後,很容易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

面對天生就擁有「玻璃胃」的貓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調理,才能讓貓咪的腸道功能越來越好呢?

看到這里,小寵只想告訴鏟屎官,好的腸胃需要通過日常的養護才能獲得,所以,為了讓貓咪有一個健健康康的好胃口,鏟屎官快行動起來吧!

㈢ 如何幫助貓咪改善「玻璃腸胃」的毛病

八醬經常在貓友群里聽其他貓友說自己家的貓咪玻璃腸胃,動不動就軟便拉稀,讓很多鏟屎官感覺非常崩潰。其實貓咪的腸胃和人的腸胃一樣,想要吃嘛嘛香,最重要的是靠調養。今天八醬就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如何調理貓咪玻璃胃腸的問題。

養貓的人都知道,貓糧中有幾款配方很優質的貓糧,但是卻並不是每隻貓吃了這些貓糧都合適。有些貓吃了“某望”就拉肚子,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不要強制給貓咪餵食了。東西雖好,可是吸收不了也是白搭。除了餵食貓糧以外,全罐頭喂養,凍干喂養,貓飯喂養和生骨肉喂養都是可以給貓咪嘗試的主流喂養方式。找到更合適貓咪腸胃的喂養方式,是改善玻璃胃腸最好的方法。

第四:常備益生菌等調理腸胃的東西

如果家裡有腸胃不好的貓咪,那麼這些調理腸胃的保健品最好還是常備一點。每天給貓咪吃一點,對改善貓咪玻璃腸胃也是有幫助的。

㈣ 腸胃炎的表現是什麼

腸胃炎在生活中很常見,而它對健康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它所導致的一些症狀,如惡心,腹痛,腹瀉等,還可給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因此對於腸胃炎要及時發現及時調治,那麼腸胃炎會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腸胃炎的症狀表現是多方面的,具體如下:

1、全身症狀:可表現為慢性消耗症狀,患者會有面色暗淡無化,精神不振, 四肢乏力,同時有喜溫怕冷感,如果腸胃炎急性發作的,可出現發燒,脫水現象,嚴重的可導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現象。

2、消化道症狀:可出現間斷性腹部隱痛,或是有腹脹、腹痛、腹瀉等表現,尤其是在腹部著涼或是進食油膩生冷之物,或勞累後,這些症狀會更明顯,大便次數會明顯增多,同時會有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感。

3、體征方面:腸胃炎患者可有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有隱痛,檢查時可見到腹部、臍周或少腹部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現象,或是伴有脫肛。

腸胃炎患者往往還會伴有其它疾病,也可通過症狀表現來了解其具體情況,如腸胃炎有時如出現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這種表現為時輕時重,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要注意及時就診檢查。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㈤ 腸炎有什麼好的治療放法

腸炎是腸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腸炎不是一種獨立性疾病,它常廣泛地涉及胃和結腸。因此,所謂的腸炎,實際上是胃炎、小腸炎和結腸炎的統稱。
腸炎的原因較多,主要原因如下:
1病毒性腸炎見於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貓泛白細胞減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腸炎。
2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耶爾森氏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引起的腸炎。
3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麴黴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
4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
5採食異物、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毒物或葯物等)、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反應(嗜酸性細胞性腸炎、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等都能引起腸炎。
6濫用抗生素,改變了腸道存在的微生物區系,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診斷要點
l急性腸炎最主要症狀是腹瀉,胃和十二指腸炎或嚴重的小腸炎,都引起嘔吐。結腸炎,尤其是後段炎症時,常呈現里急後重。腸炎時排的糞便有水樣便、稀軟便、膠凍狀便、黑色便或帶血便等,有的糞便有難聞的臭味。腹瀉和嘔吐常常引起動物機體脫水、電解質丟失、鹼中毒(以嘔吐為主)或酸中毒(以腹瀉為主)。
慢性腸炎由於動物長期反復腹瀉、脫水,常顯得營養不良、消瘦。
2由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腸炎,見其相應的疾病。一般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食慾減退或廢絕,迅速消瘦;急性腸炎有弓背不安等腹痛表現,觸診腹部緊張敏感,有的動物喜歡卧在冷地面上。
3犬出血性胃腸炎可能是梭菌內毒素變態反應引起的。2一4歲的觀賞小型犬多發,通常是超急性地發生嘔吐,嚴重血樣腹瀉,迅速脫水而出現休克。
其它常見排血樣糞便的疾病還有犬細,犬細小病毒病、犬瘟熱、冠狀病毒病、毛樣產芽胞桿菌病、空腸彎曲桿菌病、鉤蟲病、鞭蟲病、球蟲病、嗜酸性細胞性腸炎等。
4嗜酸性細胞性腸炎可能是飲食抗原性食物或寄生蟲移行引起的。表現為間歇性嘔吐,有時為血物。腹瀉糞便發黑或血便。腹部觸摸腸襻增厚和腸淋巴結增大。血液檢驗嗜酸性白細胞增多(2000-3000/μl);腸壁活組織或死後腸組織切片檢查,可顯示出含有多量嗜酸性白細胞。X線檢查腸增厚。
5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可能是食入抗原性食物或局部抗原引起。一般年輕到中年的德國牧羊犬和勃森幾犬最常患此病。表現為厭食、嘔吐和慢性水瀉。呈現進行性消瘦。腹部觸診腸襻增厚和腸淋巴結增大。血液檢驗正常,腸活組織或死後腸組織檢查,可見粘膜內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防治方法
1除去致病原因。
2補充丟失的水分、電解質和糾正酸鹼平衡失調。(1)脫水量的估計,臨床上估計脫水量主要從精神狀態、皮膚彈性、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旺常1.3S)、粘膜乾燥和眼窩下陷程度等來判斷。實驗室用紅細胞壓積(PCV)、血漿蛋白等項目來判斷。(詳見表)當然最好用實驗室檢驗和臨床上脫水程度的判斷,共同來確定動物的脫水量。確定的脫水量要在4~6h內,通過靜脈輸液、飲喝、灌服或灌腸補上。補齊後的繼續丟失,要採取丟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充。為了防止內毒素血症,靜脈輸液時,液體里加入地塞米松,0.5~1.0mg/kg,給1或2次;(2)丟失電解質的補充:腹瀉或嘔吐丟失的電解質主要是鈉、氯和鉀。
表 脫水程度的臨床上和實驗室判斷標准

程度
體重減少(%)
精神狀態
皮膚彈性實驗持續時間(S)
口腔粘膜
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S)
眼窩下陷
PCV(%)
血漿蛋白(g/ml)
需補液量(ml/kg)

輕度
5-8
稍差
2-4
輕度干澀
稍增長
不明顯
50
8-9
30-50

中度
8-10
差,喜卧少動
6-10
干澀
增長
輕微
55
9-10
50-80

重度
10-12
極差,不能站立
20-45
極干澀
超過3S
明顯
60
12
80-120

丟失的鈉、氯和鉀量計算公式如下:
丟失鈉量(mmol/L)=(正常鈉mmol/L一檢驗鈉mmol/L)×(體重kg×0.2)
lmmol/L鈉=0.0589g氯化鈉。
缺氯量的計算和鈉相同。
丟失鉀量(mmol/L)=(正常鉀mmol/L一檢驗鉀mmoI/L)×(體重kg×0.6)
lmmol/L鉀=0.0759氯化鉀。
在無法檢驗時,補充鈉和氯量最好用等滲液體,如任格氏液和生理鹽水。補充鉀可在每升液體里加入0.7~1.59氯化鉀(10一20mmo1/L)。腎功能正常能排尿動物,才能補鉀。也可用口服補液鹽溶液(配方: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和葡萄糖20.0g,加水1500m1)來補充鈉、氯和鉀,方法為口服或灌腸;(3)糾正酸鹼平衡失調:嚴重嘔吐引起代謝性鹼中毒,並有低血鉀、血氯和血鈉,用加入氯化鉀的生理鹽水治療較好。嚴重腹瀉常引起代謝性酸中毒,須補充碳酸氫鈉或乳酸鈉。補充量計算公式如下:
補充碳酸氫鈉量(mmoI/L)=(正常碳酸氫鈉mmol/L一檢驗碳酸氫鈉mmoI/L)×(體重kg×0.6)
或補充碳酸氫鈉量(mmol/L)=(正常CO2一CPml/dl一檢驗CO2一CPml/dI)÷2.24×(體重kg×O.6)臨床上常用的5%碳酸氫鈉溶液,每毫升含0·6mmol碳酸氫鈉;11.2%乳酸鈉溶液,每毫升含Immo1碳酸氫鈉。在酸中毒無法檢驗時,建議給碳酸氫鈉0.5~1.5mmoI/kg,先靜注輸入1/3量,另2/3量緩慢輸入。
3動物患有嚴重腸炎,需用抗生素治療,嘔吐難以口服用葯時,可腸外用葯。如卡青黴素10~20mg/kg,肌注或靜脈注入,每天3~4次;可同時肌注或靜脈輸注慶大黴素1~2萬IU/kg。每天2次,口服劑量加大1倍。
真菌性腸炎用兩性黴素B治療,0.2-0.4mg/kg,加入葡萄糖溶液內靜脈注射。如無不良反應,劑量增至1mg/kg,隔天1次,但最大累加劑量不能超過8mg/kg 。兩性黴素B對腎臟有損傷作用,用葯時須注意。
4治療變態反應性腸炎,每日可口服強的松1~2mg/kg,共用5-7天,如無效果,可加大劑量。當症狀好轉後,改為每天0.5mg/kg ,再用5~7天。再後,0.25~0.50mg/kg,隔天一次,用10一14天。用葯期間,應同時應用抗生素。應用強的松無效或有較大副作用時,免疫抑制葯硫唑嘌呤口服,每天2mg/kg。維持劑量0.5一lmg/kg,隔天一次。
5急性腸炎需減少飲食,甚至絕食12一48h。嘔吐和腹瀉停止後,可給少量多次刺激性小或低變態反應性食物(如稻米、馬鈴薯、碎羊肉、酸奶等),再過3~4天後,給予正常飲食。

㈥ 狗狗腸胃炎有什麼症狀

可以這樣搭配:
基本是什麼顏色都可以。這幾年流行的穿法如下:1、搭配灰色的上衣,順色穿一套,簡潔清爽又有高級感;2、搭配紫色的上衣,清新明媚很有女人味,很優雅的;3、搭配白色的上衣,簡單大方又有高級感,誰穿都好看;4、搭配卡其色,藍色或綠色的上衣,大氣時髦又有質感。

㈦ 鯉魚養殖

鯉魚為鯉形目、鯉科、鯉屬的一種經濟魚類,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是我國最重要的養殖魚種之一,常見品種有鱗鯉、鏡鯉、紅鯉、荷包鯉等地方品種及豐鯉、穎鯉、建鯉、全雌鯉等優良品種。
ⅰ 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特徵
魚體呈梭形而略扁,背部灰黑,腹部淺白或淡灰,側線下方及近尾柄處金黃色(體色也依品種而異,有金黃色、桔紅色、粉紅色等)。口端位,馬蹄形,觸須2對,頜須約為吻須的2倍長。鱗片較大。個體較大,常見的有0.5~2.5kg,最大可達15kg以上。
二、食性與生長
鯉魚為雜食性底層魚類,體長3厘米以下的魚苗主要吃食輪蟲和小型枝角類,3厘米以上主食枝角類、橈角類、搖紋幼蟲和其它昆蟲幼蟲,體長20厘米以上就以搖紋蟲和纖毛類為主要食物,一齡以上則以底棲物如昆蟲螺蜆以及水生維束植物碎片為食,其它如藻類同樣常在腸中發現。因食性雜、食物廣,生活條件要求不高,生長快,一般二齡可達商品規格,若用配合飼料飼養,一齡便可達商品規格。
三、生活習性
鯉魚喜居水體下層,最適生長水溫25-32℃,高於32℃或低於15℃生長明顯減緩,低於10℃停食。適宜的溶氧量為4.5mg/l以上,低於2mg/l則少吃,1mg/l就停食並浮頭。
四、繁殖特性
一般二齡性成熟,有些個體一齡亦可成熟。產卵季節隨地區而異,3-8月均可產卵(以4-6月為盛產期),為分批產卵型。產卵場多在淺水湖灣或河灣水草叢生地帶,卵粘性很強,產完後即牢固粘附在水草上,懷卵量因年齡和個體大小而異,15-80萬粒不等,卵子產出後,在15-20℃水溫下經4-6天即可孵化出苗。
ⅱ繁殖
一、親鯉選擇與飼養
1選擇標准:體型好,活動力強而無傷,體長與體高之比為3:1,具有典型的品種特徵。雌魚至少2冬齡,體重1.5kg,雄魚2冬齡1kg以上為好,初次性成熟和衰老期的鯉魚,其懷卵量和卵的品質均較差,故不宜作親魚。
2、性別鑒定
非生殖季節:雌魚體寬,背高,頭小,腹部較大而柔軟,胸腹鰭小而園寬,泄殖腔扁平或稍突出,有輻射折;雄魚體狹長,頭較大, 腹部小而硬,胸腹鰭大而尖長,肛門略向內凹,無平行皺折。
生殖季節:雌魚腹柔軟呈園囊形,肛門和生殖孔較大,略紅而突出;雄魚腹部較小,鰓蓋、胸、腹鰭具有明顯的副性徵"追星",肛門和生殖孔內凹,不紅腫,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3、飼養管理
(1)飼養:親魚培育池塘1-2畝,水深1.2米左右,避風向陽,注排水方便,每畝放150-200kg.人工繁殖時,為防止其自行交配產卵應將雌雄分開。放前用生大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消毒。
(2)管理:強化親鯉培育,可投喂豆餅、蠶蛹、魚粉等高蛋白飼料。近年來,有些廠家開發有親魚飼料,該料富含ve及其它維生素,可促進發育和提高抗應激能力,效果良好。同時,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調節水質,常加註新鮮水,保持微流水,以刺激性腺發育。
二、催產和孵化
1、催產時機:當水溫上升並穩定在16℃以上便可催產。通常在清明至穀雨期間,寒潮過後,氣溫回升並穩定時即可催產。
2、催產方式
(1)自然產卵型因其投資與規模均較小,是一種很普遍的方式。
a產卵池:面積0.5-1畝,水深1.2米,注排水方便的池塘即可。用生石灰消毒後一周即可放魚。
b人工魚巢:用以粘附魚卵。選擇質地柔軟、韌性好、無毒、不易腐爛的材料製作,如松樹枝、棕片、聚乙烯片(編織袋)、楊樹根等,使用前要清洗、扎把、消毒(0.3‰甲醛或孔雀石綠)。稻草因易腐爛不宜作魚巢。
c孵化池:又可作魚苗培育池,面積宜小(1-2畝),淤泥少、水深1米經消毒的池塘。進出水口均需加密眼網片過濾,防止雜質入池和魚苗逃出。
d並池產卵:按雌雄之比為1:1-1.5把35-30組成熟度好的親鯉並池,緩緩加入新水。同時在水面上拉細鐵絲1-8根,鐵絲上懸掛人工魚巢(或者用竹子一破為二將其夾在中間放於水面)。通常每組親魚應配備4-6隻魚巢。
e 管理:一般在22:00-9:00產卵,延續2-3天,故應每天下午檢查並清洗魚巢,將粘有卵的魚巢移入孵化池,同時補充新魚巢。若並池後產卵不好,則可降低水位讓陽光照曬,飼料中也可多加些ve,或用微流水刺激。為保證魚苗整齊度,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入孵,這樣也可防止因魚卵粘結成塊而增加瞎卵數。
(2)人工催產:多見於魚種場
a催產劑的注射: 每kg雌魚用人工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hcg)600-1000iu或促黃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30-50微克,或者將其減量混合使用,雄魚劑量減半。一般在晴天下午6時按預定劑量在胸鰭基部一次注射到胸腔,隨即移入產卵池中,並加註新鮮水半小時,水溫18℃6-15小時後即可發情產卵(水溫越高,效應時間越短,反之相反)。
b產卵和受精:催產後的親魚可在池中自行產卵,辦法同(1)。若行人工采卵,可在魚發情高潮前撈起,用毛巾擦去魚體水分,將卵擠入干瓷盆中,並迅速擠入精液,用羽毛攪拌,讓其充分受精,然後將受精卵均勻塗抹在魚巢上,放到孵化池孵化。或者用滑石粉溶液脫粘後行流水孵化。水溫16-22℃時3-5天即可出苗。
3 管理:
(1)自然孵化:每畝池塘放30-50萬粒受精卵,應將同一天的卵一齊放入方可保證魚苗規格整齊。特別應注意防止水霉病,可用0.3‰甲醛或孔雀石綠事先浸洗粘有卵的魚巢。(2)脫粘孵化:關鍵是調整水流流速,以魚卵不下沉而懸浮於水中為度。同時要防沙窗堵塞。在有魚苗孵出時就略微降低流速,防止水流過急對魚苗的體力消耗。
提高孵化率是人工繁殖的關鍵,影響孵化率的原因主要產卵期天氣突變,水質不好,溶氧低,魚卵被黴菌寄生等,應設法防止其危害。
ⅲ苗 種 培 育
分夏花和規格魚種的培育。
一、夏花培育
1池塘准備:選擇1-2畝,水深0.8-1.2米,少淤泥,東西向魚池,按常規方法清整、消毒.
2施肥(又稱肥水下塘):魚苗下塘前7-10天,可將已發酵的糞肥施入,如豬牛糞便150-300kg/畝(5挑左右),也可施5-10kg/畝的無機肥料(化肥、磷肥等),同時進行生石灰消毒(用量150kg/畝),一周後魚苗下池正好是輪蟲高峰期,魚苗適口餌料充足,生長健壯。
3放苗:放魚苗前先用密眼網拉空網除野雜,還可放廉價的花白鰱苗種50-80尾進行試水,證明一切安全後即可放魚,10-25萬尾/畝。
4清水下塘:不施基肥,直接將魚苗放入,此法因水中適口餌料輪蟲較少,不夠吃,因此魚苗體弱,成活率也低。

5管理:
(1) 適時補料:魚苗入池後,在前幾天生長特別快,往往會出現天然餌料不足,因此要注意補料。常用黃豆加熟雞蛋黃打漿潑灑投喂。每天每畝用2-4kg黃豆加3-5個熟蛋黃磨成漿立即潑灑投喂,重點喂池邊附近幾米的水面。也可每三天潑一次過濾後的新鮮豬血。豆漿既可直接被苗種吃掉一些,也可以培肥水質,豐富天然餌料。目前,市場上也有魚苗料流通,形似微囊或粉料,可從6-8分開始投喂,既可補食,又可誘使魚苗搶食,從而促進消化道發育,有利於提高成活率和壯苗。
(2) 追肥和管水:每三天一次施追肥,讓水中輪蟲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也可每天從較肥的成魚池中抽部分水加到魚苗池既能為魚苗增加天然餌料,又能防止加機井水過多而導致氣泡病的發生。每周應換水1/3-1/2。
(3) 仔細觀察:魚苗培育過程中應加強巡視。觀其活動、吃食、生長、水質變化,有無敵害、病害等情況。同時應對魚苗適時分池,防止過密導致規格參差不齊。必要時還需拉網鍛煉魚苗增強耐力。
二規格魚種培育:經夏花培育,魚苗體長與體重均增長許多倍,適應能力也增強許多,食性變化已具有了品種的特徵,開始喜好精料,故應盡早平穩過渡到吃配合飼料。飼養方法有:
1單養法:選2-4畝,水深1-1.5畝,經消毒的地塘,放夏花魚種3000-6000尾/畝,投喂配合飼料或豆餅、蠶蛹、魚粉混合物,要求飼料蛋白質35%以上,每天8-12次,投餌率5-8%。

2混養法:將鯉魚夏花與其它魚種混養,可以鯉魚為主或為輔。若以鯉魚為主,則應加強飼料投喂,若以花白鰱為主時可適當培育水質,若以草魚為主,則鯉魚宜少放。
3飼養管理
(1)早開食魚苗開口越早,生長起點越早,生長就越好。應力求盡早平穩過渡到用全價配合飼料投喂。
(2)狠抓旺食魚種前期(特加是寸片到25-30時間內)生長特別快,體長體重增長均快,需要的飼料也較多,此時應加強投喂,有些漁民此期投餌率超過10%。
(3)投料堅持定質、定時、定位、定量"四定",按魚種採食節律予以投喂。
(4)日常管理做好早、中、晚"三巡四查",掌握氣候、魚情、病情,保持魚快速生長,同時還要定期注水和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ⅳ成 魚 養 殖
鯉魚分布廣,養殖方式也較多,如池塘、網箱、流水、圍欄、稻田、山坪塘等養殖形式,此處介紹池塘養殖,其餘養殖方式請讀者參閱有關書籍。
一、以鯉魚為主的養殖模式
魚池大小不限,不過大池塘餌料系數會偏高,水深1.2-1.5米,也可將不同大小的鯉魚種分期分批放入,便於輪捕輪放。
這種模式以投喂配合飼料為主,粗蛋白質30%以上,投4-6次/日,投餌率3-8%,其管理要點除傳統的"水、種、餌、密、混、輪、防、管"八字精髓外,還有新"十字"方針:種優、料精、水好、管理精細。雖然新"十字"方針前六字與老"八字"經驗相似,但新時期應包含新內容,或是強化或是補充,此處重點強調精細管理,就是要求飼養管理人員不能疏忽任何一個環節。哪怕是一分錢的投入,也要計算其產出怎樣,只有如此,才會有高效益的保證。
二、以鯉魚作配養的放養模式
1.草魚或團頭魴為主的模式:草魚或團頭魴60%、鯉魚15%、花白鰱、鯽魚共25%,適宜於水源好,草料較多的地區。
2.花白鰱為主的模式,花白鰱50%、鯉15%、草、魴、鯽30%,適合較肥的水體。
3.斑點又尾鮰為主的模式叉尾鮰60%、鯉魚10%、花白鰱、魴30%。
4.鯽魚為主的模式:鯽魚60%,鯉魚10%,草魚10%,花白鰱20%
ⅴ魚 病 防 治
一、痘瘡病:症狀:病魚早期體表有乳白色小斑點,病情加劇此斑點蔓延至全身。患部表皮存有乳白色的石蠟狀增生物,當增生物長大後即自行脫落,不久又長出新增生物,輕則影響生長,重則至魚死亡。病源:由皰疹病毒引起。流行病學:主要危害一齡以上鯉,秋委多發,不易導致死魚,主要影響生長。防治:①魚池徹底消毒,魚種入池前嚴格消毒。②採用氰黴素水溶液浸洗,連用3天。
二、癤瘡病:症狀:背部皮膚與肌肉組織發炎,後潰爛成膿瘡,手摸有浮腫之感。膿瘡周圍發炎、充血、充血,鰭條糜爛成刷狀(漁民又叫掃帚鰭),嚴重者腸道出血發炎。病源:癤型氣單孢菌。流行病學:多見於以花白鰱為主的混養魚池。無典型發病季節。常年均可發生。防治:①魚種、水體、池塘徹底消毒;②操作小心,防止魚體受傷;③用環丙沙星80mg/kg飼料製成葯餌內服,結合1ppm漂白粉水體消毒,連用3天。

三、爛鰓病(俗稱烏頭瘟):症狀:離群獨游,少食,體色發黑,特別是頭部烏黑。鰓絲腐爛,帶有淤泥,鰓蓋內表皮充血,中間部分表皮被腐蝕成一個園形或不規則透明小窗(又稱開天窗),鰓絲腐爛。病源:魚害粘球菌。流行病學:危害多種魚類,水溫20-32℃最易暴發,冬季此病少見,常與赤皮、腸類病並發。防治:①平時發病前水體用漂白粉消毒,特別是高溫季節;②用紅黴素100mg/kg飼料或恩諾沙星80mg/kg飼料拌料內服;③用土黴素0.1ppm潑灑消毒池水。
四、豎鱗病:症狀:病魚體表粗糙,部分鱗片(多數在魚體後部)向外張開象松球,故有松球病之稱;鱗囊內積聚著半透明或含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故又稱鱗立病。用手指在鱗片上稍加壓力,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鱗片也隨著脫落。脫鱗處形成紅色潰瘍,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狀。2-3天後終於死亡。病原水型點狀極毛桿菌。流行病學此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草魚、白鰱。疾病有兩個流行期:一為鯉魚產卵期,二為鯉魚越冬期;但一般以4月下旬至7月上旬為主要流行季節。死亡率達45%,最高的可達85%。防治:① 魚體受傷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在拉網等操作時一定要仔細,防止魚受傷。② 魚體、水質、池塘消毒。③ 用50-80mg/kg飼料土黴素或金黴素製成葯鉺投喂。

五、腸炎病:症狀:俗稱爛腸瘟。病魚腹部膨大、呈現紅斑、肛門紅腫突出似火山,嚴重時鰭條亦蛀蝕破爛。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壁充血發炎,輕者僅前腸或後腸呈現紅色,嚴重時則全腸呈紫紅色;腸內一般無食物,含有許多淡黃色的粘液或血膿。病原:腸型點狀產氣單孢菌。流行病學草、青、鯉魚中非常普遍,死亡率很高,一般死亡率在50%左右;此病在一年中可表現出兩個明顯的流行季節,5~6月和8~9月多發。此病往往和細菌性爛鰓病同時並發。防治:①磺胺胍治療:每10公斤吃食魚第一天用葯1克,第2~6天的用葯量減半。②治療腸炎與爛鰓病並發時,全池遍灑2-3ppm五倍子,同時連續6天投喂呋喃唑酮葯餌,葯量為每天10公斤魚用葯100毫克;病情嚴重時,呋喃唑酮的首次用量加倍。③按每10公斤魚用大蒜50克拌料投喂,每天一次,連喂3天。

六、膚霉病:症狀:黴菌最初寄生時,肉眼看不到病魚有什麼異常,當肉眼看到時,菌絲已在魚體傷口侵入,向內外生長,當受傷較深時,黴菌可向內深入肌肉,蔓延到組織細胞間隙,向外長成的菌絲,似灰白色棉毛狀,故稱"長毛或白毛病"。魚體受刺激後分泌大量粘液,病魚焦躁不安,運動不正常,產生與其它物體磨擦現象,以後魚負擔過重,患處肌肉腐爛,病魚行動緩慢,食慾下降,終歸死亡。在魚卵孵化過程中,此病也常發生。受害的魚卵上,可見至菌絲侵附在卵膜內,卵膜外的菌絲叢生在水中,故有"卵絲病"之稱。被寄生的魚卵,因其菌絲呈放射狀,故又有"太陽籽"之稱。病原:水霉和綿霉屬真菌。流行病學:一年四季都有此病出現,全國各養魚地區均有流行。此類黴菌對寄主無嚴格的選擇性,各種飼養魚類,從卵至各種年齡的魚都可感染。魚卵孵化季節,一般在春季水溫上升到18℃左右開始,此時的水溫最適宜於水黴菌的生長繁殖。在親魚產卵後,水黴菌先在未受精的魚卵上生長、繁殖,在適宜條件下,連續用無性繁殖形成動孢子囊的方式。放出大量動孢子感染受精的魚卵,因此在受精的魚卵上常可鏡檢到萌發的菌絲體。此種已感染的魚卵,在開始感染的初期,其胚胎發育尚能正常進行,但在後期,當菌絲進入內部,或卵膜外部全被包圍,加之受到臨近死卵嚴重感染水霉的影響,使魚卵胚胎發育中途死亡。特別在陰雨天,水溫低(15~20℃)時,極易發生並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魚卵因感染水霉而死亡。防治:①魚池用生石灰清塘,可以減少此病發生。②在捕撈、搬運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同時注意合理的放養密度,能預防此病發生。③勿收集魚體受傷的魚作親魚;親魚進池前,用不著%孔雀石綠軟膏或適量的磺胺葯物軟膏塗抹魚體。④發病時,可採用0.15~0.2ppm的亞甲基藍全池遍灑。⑤對魚卵水霉病的預防:首先應設法提高受精率,控制在良好的天氣條件下產卵;其次,對魚巢上的卵進行淋水孵化,可以減少或中斷水霉動孢子對魚卵的感染機會,能獲得較高的孵化率。⑥對粘性魚卵在池塘孵化時,可用法7ppm的孔雀石綠浸洗10~15分鍾,連用2天,以後每天早晨和傍晚用70~100ppm的溶液10~15公斤在孵化架附近水面遍灑一次,直到魚苗孵出時為止。⑦採用流水孵化的魚卵,每隔6~8小時加孔雀石綠溶液一次。直到魚苗孵出時為止。
七、鯉蠢病:症狀:輕度感染時無明顯變化。嚴重時可見腸道被堵塞,並能引起腸粘膜發炎和貧血,偶爾能見到死亡。病原:鯉蠢絛蟲。流行病學:主要危害鯉魚、鯽魚成魚,以4~8月多見。防治:敵百蟲拌料內服。
八、鯉嗜子宮線蟲病(又稱紅細線蟲病):症狀:鱗鬆散,鱗片周圍肌肉充血、發炎、潰爛。易引起水霉病並發。蟲體寄生的鱗片下呈現出紅紫色不規則的花紋,掀起鱗片便可見紅色的蟲體。病原:鯉嗜子宮線蟲。流行病學:多危害鯉魚成魚,冬季蟲體就寄生在鱗片下,只是蟲體較小而不表出疾病,到春季水溫變暖時,蟲體生長加速而致魚發病。防治:① 生石灰嚴格消毒,殺死幼蟲。②用碘灑或1%高錳酸鉀擦洗患處,或用2%的食鹽水浸洗10~20分鍾。

㈧ 去公園路上偶然買了一對染色小雞,回家後發現不怎麼吃東西,糞便似乎有點稀,能養活嗎要注意些什麼

白色稀糞
多由於腸粘膜分泌大量的腸液及尿酸鹽增多造成。引起腎損害的營養性因素或傳染病都可使尿酸排泄障礙,致使尿酸鹽增多,導致雞排白色稀糞。
1、雛雞白痢:發病高峰期多為7~14天齡,患病的小雞精神抑鬱,惡寒,顫抖,毛松,翅垂,食慾,渴欲下降。最為典型的症狀是拉白色糊狀如濃稠石灰乳狀的糞便(白痢),此種糞便一排出即凝固為石灰石狀物,堵塞肛門,小雞常因全身性敗血症而大批死亡。剖檢卵黃吸收不全,肝臟表面有白色壞死小點,稍大的病雛肺有灰黃色結節和灰色肝變。
2、傳染性法氏囊病:3~6周齡的雞最易感,雞畏寒,縮頭,排白色粘稠和水樣稀便。剖檢病變: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法氏囊水腫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處見有條狀出血點。
3、禽霍亂:一般在成年雞群中發生,病雞常有劇烈腹瀉,排灰白色稀便。剖檢:心外膜、心冠脂肪密布出血點,心包有少量積液,肝臟表面散布許多灰白色壞死點,腸道出血顯著。
4、雛雞大腸桿菌病:出殼後幾天即可大批急性死亡,慢性者呈劇烈腹瀉,糞便為灰白色,死前有抽搐和轉圈運動。剖檢見卵黃膨大,日齡稍大的雛雞剖見可見肝臟、心臟上包有白色纖維素滲出物。
5、尿酸鹽沉積:雞飲水量加大,剖檢見內臟表面有白色尿酸鹽沉積。
綠色稀糞
重病末期現象,由於食慾廢絕,腸道中無內無內容物,腸粘膜發炎腸蠕動加快,粘膜液分泌增多,綠色為膽汁或腸液混和物。
1、強毒新城疫:拉腥臭綠色糞便,倒提雞只嗉囊流出酸臭粘液,雞只出現扭頭,轉圈等神經症狀。剖檢腺胃乳頭出血,腸道可見紅黃色潰瘍灶和出血點,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泄殖腔呈刷狀出血。
2、低致病力禽流感:拉白色、綠色稀糞,呼吸道症狀明顯。剖檢可見氣管發紅、發紫,腺胃乳頭出血,腸道彌漫性出血,蛋雞卵池充血、出血。
3、傳染性滑膜炎:雞只漸進性消瘦,生長發育不良,關節腫脹,行走困難。剖檢見附關節有膠凍樣滲出物。
4、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雞咳嗉時帶有血液的粘液,雞只伸頸張口呼吸。剖檢可見到喉、氣管粘膜有出血性粘液。
5、急性傷寒:拉綠色或白色糞便,雞不願活動,呈直立企鵝樣姿勢。剖檢肝腫大呈紫色。

水樣稀便
飼料中含鹽量過高,例如添加成魚粉,或在使用某種抗球蟲葯時提高飼料中含鹽量,而更換使用另一種抗球蟲末能將含鹽量及時調低等。在這些情況下,雞只會因攝入多量水分而造成水樣糞便。一些急性傳染病也可導致水樣稀便。
l、食鹽中毒:拉稀的時候拌有飲水量增加,口流粘液,嚴重者出現轉圈、抽搐,死亡很快,成堆死亡。
2、腎型傳染性支氣管炎:20~35日齡的雞多發,排水樣稀便或白色稀便,飲水量增加。剖檢可見腫大的花斑腎,有尿酸鹽沉積。
3、雞副傷寒:開始為粥樣,後呈水樣,肛門有糞便污染。剖檢見肝脾淤血腫大,肝呈銅綠色盲腸有干烙樣芯子,小腸出血。
棕色或黑褐色稀糞
主要見於腸道出血性疾病。腸後段出血呈棕紅色稀便,主要見於盲腸球蟲。腸前段出血糞便呈黑褐色,常見於青年雞小腸球蟲病或一些急性傳染病和慢性中毒病。
1、盲腸球蟲:主要發生於有地面墊料飼養的雞群,雞逐漸消瘦,生長發育不良。剖檢盲腸腫脹,拉血便是本病特徵的症狀。
2小腸球蟲:糞便初期為糖漿樣稀便,即逐漸消瘦。剖檢可見十二指腸,小腸壁有小圓點樣出血。
3、組織滴蟲病:又04黑頭病或盲腸肝炎。除拉血便外,剖檢肝臟腫大,肝表面有圓形或不規則少有凹陷的壞死灶,盲腸肥厚出血,內有乾酪樣滲出物,成栓塞狀。
4、黃麴黴中毒:雞採食下降,發育不良,產蛋下降。剖檢可見肝臟呈上黃色且有出血斑、腎臟腫脹。
5、砷中毒:主要表現為食慾不振,雙翅下垂,羽毛蓬亂,頸部肌肉震顫,頭偏向一側,口流粘液,冠發組,體溫下降,排帶血稀便。剖檢:胃腸道出血,肝、腎脂肪變性。
泡沫狀稀糞
糞便呈粘液狀,中雜小水泡,由於雞舍過於潮濕,受寒感冒或核黃素缺乏症引起,其腸內容物發酵產生氣體混入糞便。
帶水軟糞便
糞便多而清,周圍帶水,常見於消化不良。多由於飼料配給不當或難以消化等原因造成。
以上是我們根據生產實踐和調查分析,就引起雞群拉稀疾病的概括及其鑒別要點,供養雞生產者參考,以便於養雞戶快速掌握確診雞病的要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雞拉稀預防治療方法
預防方法
1、雞舍內要保持清潔衛生,通風良好,溫、濕度、密度要適當。
2、改平養為籠養或網上養。
3、發現病雞立即隔離治療,對病雞用過的飼具及雞舍內外,要徹底消毒。

治療方法
1、青黴素
大群治療時,可按每隻雞3000~6000單位劑量溶於飲用水中飲服。也可以100萬單位青黴素溶於1公斤水中給雞飲用,或以一半拌料一半當飲水,每日3次,3夫即可治癒。
2、抗生素
抗生素對促進雛雞生長也有明顯效果,據試驗,在幼雞日糧中拌入適量的劑量,連喂7天,在整個育雛期內,無有因球蟲病死亡,而蹦葯雛雞體重比不用葯的健康雛雞增加。
4、球痢靈
是國外近年來廣泛使用的防治球蟲葯品,預防劑最為0.0125 %,即10公斤飼料中加入1.25克,充分拌入混合料內或配成飲水中飲服。雛雞從1 5日齡開始喂葯,連續喂葯30~45天;治療量為O.03%,即1O公斤飼料葉1加入3克。連續喂用12~l 5天。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5、中葯塢痢平
治療雞紅痢(球蟲病)、白痢,青痢均有效,一般用葯1~2次可治癒,對晚期球蟲病患雞治癒率可高達70%以上。
養殖戶在充分了解小雞拉稀可能的疾病,以及相應的預防治療措施之後,相信對於小雞拉稀怎麼辦的問題一定有了更好的應對措施。另外,希望養殖戶們在養殖過程中能夠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自身養殖水平。

㈨ 小雞生病了

雛雞指雞成長0天-50天時,此時小雞身體還沒有好好發育。如果小雞水便拉稀,要及時對照本文以下內容,根據雞所拉水便的形狀,來判斷雞所生病症,並及時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6)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咳嗽時帶有血液的粘液,雞只伸頸張口呼吸。剖檢可見到喉、氣管粘膜有出血性粘液。防治:止咳散+福歡飲水,連用3-4天。雞群兩天後呼吸道症狀會明顯減輕。

防治:萬呼寧+呼獨康+板清顆粒進行治療;同時控制繼發感染;

(7)食鹽中毒

拉稀的時候拌有飲水量增加,口流粘液,嚴重者出現轉圈、抽搐,死亡很快,成堆死亡。

防治:葡萄糖飲水。

(8)盲腸球蟲

主要發生於有地面墊料飼養的雞群,雞逐漸消瘦,生長發育不良。剖檢盲腸腫脹,拉血便是本病特徵的症狀。

防治:使用「白球痢康」按每袋飲水400斤,全天集中一次使用,連用3天,首次量加倍。

(9)小腸球蟲

糞便初期為糖漿樣稀便,即逐漸消瘦。剖檢可見十二指腸,小腸壁有小圓點樣出血。

防治:選用小腸球蟲葯磺胺氯吡嗪鈉兌水400斤連用3天,首次量加倍,經過臨床驗證,效果滿意。

㈩ 狗狗腸胃炎怎麼辦

1、加強護理是關鍵:狗狗需安置在溫度適宜的地方,待嘔吐有所緩解後,適當的喂給糖鹽水,腹部施行溫敷,多喂無刺激的流食食物。

2、清理腸胃:對於胃腸脹滿且拉稀便的狗狗,應禁食,必要時用植物油等緩瀉劑清腸。

3、鎮定止吐:對於嚴重嘔吐者,需要及時止吐。

4、狗必須配置在適當溫度的地方,嘔吐減輕後適當地給予糖鹽水,暖的腹部濕敷,給予很多像流質食品一樣沒有刺激的食物。

狗狗喂養注意事項

狗胃腸炎需要注意飲食。發病期間嘔吐拉稀嚴重,應該禁食禁水。給狗狗對症治療,進行止瀉止吐。症狀消失後,給狗狗吃一些肉湯補充體能。平日里需要少食多餐,遛狗牽繩不要亂吃東西。做好體內驅蟲,吃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建議寵主一天給狗狗餵食兩次,每次7-8分飽即可。最好是以清淡、營養的狗糧為主,平常還可以給狗狗餵食一些蔬果,如南瓜、胡蘿卜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犬腸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