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排除體內濕寒
5/6 分步閱讀
適當出汗是祛寒濕的最好方法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後出汗,吃了溫熱食物而出汗,還是泡腳後微微出汗,都可以達到祛寒濕的效果。
2/6
飲食祛寒濕 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濕。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驅寒飲食習慣。比如北方喜歡吃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高熱量的食物排寒濕;四川人喜歡吃麻辣;湖南人喜歡炸辣;還有人喜歡喝驅寒的葯酒等。雖然各不相同,但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3/6
熱療祛寒濕 可以用熱水袋,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熱敷;也可以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還可以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或是刮痧、火罐等祛寒濕。
查看剩餘1張圖
4/6
自製外用祛寒葯酒 取花椒50克,放入250毫升白酒中浸泡。整粒的花椒要浸泡一周後再用,如果把花椒放入粉碎機里打成粉狀,泡1—2天就可以用了。花椒性溫,能除六腑寒氣。把花椒酒擦在疼痛部位,上下來回搓就可祛寒。
查看剩餘1張圖
5/6
補足血液 經常食用一些補血的食物去補足血液也是祛寒濕的根本。
6/6
最後推薦一款祛寒濕的食療粥:紅豆薏米粥。做法就是紅豆和薏米按1:1熬粥就行
B. 體內寒氣過重,日常生活能通過什麼途徑排寒氣呢
身體感冒是不利的,寒冷是冬天的冬天。如果不及時避免寒冷,很容易導致身體被寒冷入侵,最終會損害身體的楊,誘發腹瀉,寒冷等小疾病,這種情況是溫和的條件。如果是嚴重的話,發生中風和血液閉塞。總而言之,身體中有一個寒冷才能及時清除。因此,人們必須做冬季冷措施。
在體內,應該及時清除寒冷以避免寒冷
4,不要吃冷食物
冬季天氣很冷,一切都充滿了寒冷,如果你想避免寒冷,請帶人控制口,避免冷食。因為冷食有很多寒冷,所以吃飯後會直接進入腹部。其中,冷食品是指冰箱中的冷凍。它一直冷,冷水果,我不能吃,以防止寒冷。
5,正確衣服
在冬天,每天都不是一個大陽光。有時在雨前很長一段時間很長一段時間。當你浸泡後,洗衣服後,它不易乾燥。觸摸衣服後,它總是感到黏稠。這是因為衣服上會有一小部分水分,如果你想防止寒冷,這些衣服不能穿。
C. 運動過後可不可以吹風扇、喝冰水、洗冷水
不可以。會嚴重的損傷身體健康。要喝熱水,最好是淡鹽水。想吹風扇洗冷水需要等到汗全部落下以後才可以。因為運動過後,全身的汗毛細孔都會張開,這時候吹風扇洗冷水最容易使寒氣入侵,如果寒氣滯留體內,勢必會慢性的積累對身體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喝冰水更不可以,因為運動過後喝冰水極易傷害到脾胃、腎臟。我見過一例因為大量運動出汗以後洗冷水、喝冰水造成腎衰竭的。
D. 寒濕重有哪些表現
寒濕重的表現,首先是看舌頭,和大便的表現,,還有就是平時的精力狀態,無精打采,無精神,身體發涼。
身體有以下症狀或特徵,代表體內有寒濕:
1、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濕越重。
2、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濕。
3、反復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
4、口臭時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
5、咳嗽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
6、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
7、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
8、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
9、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
10、經常腹痛、腹瀉,代表體內有寒。
11、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
12、長濕疹、牛皮癬、白癜風,代表體內有寒。
13、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
14、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
15、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狀,代表體內有寒濕。疼痛的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iknow-pic.cdn.bcebos.com/5fdf8db1cb13495470eec7135b4e9258d0094ad0"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fdf8db1cb13495470eec7135b4e9258d0094ad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yourecards.net/pic_5fdf8db1cb13495470eec7135b4e9258d0094ad0"/>
(4)運動後可以祛寒氣嗎擴展閱讀:
祛寒濕的方法:
1、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
只有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寒濕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了寒濕,就不會出現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
2、運動後全身感到溫暖
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後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濕會乘虛而入,身體仍會虛弱多病。
3、適當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後出汗,吃了溫熱食物而出汗,還是泡腳後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祛寒的效果。
4、飲食祛寒
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如北方喜歡吃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高熱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湖南人喜歡炸辣;還有的人喜歡喝祛寒的葯酒等。雖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5、熱療祛寒
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薑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葯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可以說在醫院、民間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濕引發的各類疾病。
E. 醫生說我體內有寒,做運動導致出汗能不能有助於把寒氣給去掉
當然可以,不過要堅持,寒就是體內由於寒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每天都運動的人,可以使氣血運行暢,就可使寒證有很大的改善
F. 身體內寒氣重怎麼調理
問題一:體內有寒氣怎麼調理 以下症狀是有寒氣是表現
手腳冰涼、怕風怕冷;病症以腫脹、疼痛為特徵;腹痛、腹瀉、分泌物清稀、色白;口乾渴,面色青白、舌苔白;背部酸楚不舒;嘔吐、咳嗽、吐痰、鼻塞、噴嚏等。
這知識寒氣的一些變現,我們每個人的體內多多少少都會有寒氣,特別在夏季,特別容易被寒氣入侵,因為我們長時間的使用空調、吃冷飲冰水等消暑食品等。
你知道寒氣會給人體帶來哪些疾病嗎?常見疾病包括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風濕免疫系統、肌肉骨骼系統的許多疾病,例如慢支、肺氣腫、過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結腸炎、高血壓、冠心病、腦梗塞、脂肪肝、肩周炎、腫瘤、風濕類風濕等等,大多數都與寒氣有關!
1、吃薑
中醫認為,姜是助陽之品,於是自古以來中醫素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語。姜含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濕、發汗之功特別是姜具有利膽、健胃止嘔、辟腥臭、消水腫的作用,與蜂蜜合用對肝病恢復有益。
若然常感胃寒、食慾不振,可以經常含服鮮薑片, *** 胃液分泌,促進消化。鮮姜滋潤而不傷陰,每天切四五薄片鮮生薑,早上起來飲一杯溫開水,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
2、熱水泡腳
我們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都能夠泡出大汗,這樣能夠驅寒。我們用熱水泡腳卻是是非常不錯的驅寒養生的好方法,而且沒有季節上的限制,而且每年都適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泡腳的時間不要太長,十幾分鍾就好了,只要感到後背有熱烘烘感覺就好了。
泡腳不能泡到出大汗,中醫上認為,汗液由部分津液轉化而來,津血同源,出汗太多傷氣血,正所謂「大汗亡陽」。因此,夏季泡腳最好用40℃左右的溫熱水,具體以不出汗為原則。
3、吃羊肉
中醫認為,大暑天氣雖熱,但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營養學家也對此進行過深入研究,結果顯示,羊肉在伏天吃營養程度最高。三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喝羊湯,同時把辣椒油、醋、蒜喝進肚裡,必然全身大汗淋漓,這汗可帶走五臟積熱,同時排出體內毒素,極有益健康。
不過,「吃伏羊」並非人人適合。熱性體質、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癰疽疔癤」的人,並不適合包括「三伏補」在內的「冬病夏治」,別隨意嘗試。
4、三伏貼
「三伏貼」是根據中醫「天人相應」、「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觀念,通過中葯穴位敷貼,由中葯對穴位產生熱性 *** ,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達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貼敷一般適合體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體關節疾病、宮寒痛經等,能起到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特別是經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慮此法。
5、三伏灸
所謂灸法,是一種傳統中醫的外治療法,就是用艾絨等葯物在人的體表穴位上灼燙、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藉助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葯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的目的。
雖然天灸療法簡單方便,但在臨床應用時也有禁忌。一是病情禁忌:灸能益陽,也能傷陰,所以對陰虛陽亢及邪熱內熾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陽頭痛、中風閉證、高熱神昏、抽風,或極度衰竭呈惡病質狀態之人,均應慎用灸法;二是部位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燙傷形成瘢痕,重要臟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6、刮痧
刮痧療法起源於舊石器時代,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療上,刮痧有著活血化瘀、調整內臟陰陽平衡、疏通人體筋絡、排除體內毒素、行氣活血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後最好能喝一大杯溫開水以幫助排毒,對刮痧部位要進行適當的保護,不要受......>>
問題二:體內寒氣重怎麼調理 祛寒濕的方法
・ 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
只有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寒濕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了寒濕,就不會出現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
・ 運動後全身感到溫暖
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濕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注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後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濕會乘虛而入,身體仍會虛弱多病。
・ 適當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後出汗,吃了溫熱食物而出汗,還是泡腳後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祛寒的效果。
・ 飲食祛寒
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如北方喜歡吃蔥、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高熱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湖南人喜歡炸辣;還有的人喜歡喝祛寒的葯酒等。雖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 熱療祛寒
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薑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葯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可以說在醫院、民間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濕引發的各類疾病。
・ 自製外用祛寒葯酒
取花椒50克,放入250毫升白酒(55度)中浸泡。整粒的花椒要浸泡一周後再使用,如果把花椒放入粉碎機里打成粉狀,泡1~2天就可以用了。(花椒要到超市買質量好一些的,不要買路邊小攤位上出售的花椒粉,以防假冒偽劣,影響療效。)
花椒性溫,溫中散寒能除六腑寒冷,並能通血脈、調關節、暖腰膝。用花椒酒擦在疼痛的部位,上下來回搓,搓熱後可以直接用青艾條熏,也可以焐上熱水袋,注意不要燙傷,可隔著衣服焐,這種方法對治療腰痛p膝關節腫痛p肩周炎等效果不錯。
・ 自做祛寒棉墊
民間有一種偏方:在夏季的伏天,將生薑擠榨成汁,取棉花放在其中浸泡,稍稍擠壓一下,不要擰,直接到太陽下晾曬,曬干為止。然後用布將棉花包好,縫成小棉墊。到了冬季,哪個部位疼痛,就將小布墊縫在貼身衣服裡面相應疼痛的部位,一直穿在身上,一般使用半個月後,再換一個新的。使用的時候,如果在這個薑汁棉花墊的外面再焐上熱水袋,效果就更好了。(註:小棉墊不一定要在夏天做,其實冬天也一樣可以。)
生薑性溫,有溫經散寒、溫胃止嘔等作用。這種方法除了能治療頸、肩、腰、腿等部位疼痛,還可以治療老年人冬季最易犯的老慢支p哮喘。老慢支、哮喘有可能是腎虛、腎寒造成,患有老慢支及哮喘的老人,背及腰部一定要注意保暖。可以將薑汁墊放在背後及腰部,再放上熱水袋焐,還可以給熱水袋做個袋子,背在背上或系在腰上更方便。
・ 快速祛寒濕法
這是我用得最多的,祛寒濕最快的方法,只限成人使用。
方法如下:
1、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熱、蒸軟後待用。
2、夏季用6~8根青艾條(冬天用8~10根),到文具商店買一個大夾子,夾住艾條,或用膠帶將艾條捆成一排,點燃。
3、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當感到疼痛時可試著離遠一些。在初熏時,有的人會感到很明顯的燙、痛,那是因為經絡不通,大量的熱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後的經絡是暢通的,即便整排艾條離後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會有溫暖舒適的感覺。熏完後拿掉薑片,如果是薑片下的皮膚上是濕的,而且生薑片也是濕的,就說明......>>
問題三:身體上寒氣很重怎麼辦? 寒氣重,最明顯的特徵是舌苔發白。可以選擇熬生薑水泡腳,水要沒過小腿肚,水溫40℃,泡二十分鍾左右。
――徐氏中醫
問題四:體質寒氣較重的人,怎麼樣調理身體。 建議:
1、冬天是溫補的季節,多吃補氣生血的食浮;
2、盡可能的喝自製勾芡、紅棗、西洋參等等,根據自己每段時間身體變化調配的茶水;(如:感覺沒有食慾、舌苔厚、舌寬大,就加山查片、橙皮等)
3、晚上泡腳,或者用溫熱水沖腳心,那時人體百穴反射之區;
4、按子午流注養生法:A、9點-11點,有利於營養吸收、生血,進補比較好; B、夜裡1-5點,肝血新陳代謝,並將血液輸送到百脈,一定要睡眠! 到葯房買東阿阿膠250g,加黃酒250g泡兩天,在配桂元肉.核桃仁.黑芝麻.各250g,冰糖適量,溫火煎熬.早晚兩次,一至兩勺.效果很好。
多鍛煉身體,吃點山腰,於頭,棗,核桃等等煮 的粥。
服當歸四逆湯試試。
當歸12克 桂枝12克 芍葯12克 細辛6克 甘草9克 通草6克 大棗4枚
功用:養血溫經,散寒通脈。
問題五:身體濕氣寒氣重該怎麼辦? 1.寒氣重也就是臨床所說的內寒症、里寒症。根據寒邪所犯臟器部位不同,常見的有寒邪克肺證、寒滯胃腸證、寒滯肝脈證、寒滯心脈證、寒滯胞宮證。其癥候有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腰背寒涼冷痛、容易感冒、咳嗽聲重。咳吐白痰或清稀液體、喜溫和喜熱飲、胃脘喜溫喜按或胃脘冷痛,嘔吐腹瀉。大便溏泄、小便清長或夜尿頻。女性可見月經不調、經期腹痛、經質紫暗夾有血塊。
2.濕氣重可見身體困重、頭重如裹、胸悶脘痞、口膩不渴或口中粘膩、飲食不香、甚至惡心欲嘔,大便稀薄、小便渾濁。女性可見帶下量多,清稀如涕。
3.治療方案:胃脘冷痛可服用附子理中丸;手足冰冷、腰背冷痛、小便清長、肢體沉重等寒濕夾雜的病症可用金貴腎氣丸或濟生腎功丸等溫陽利水。女性可用艾附暖宮丸。
4.飲食上可多吃些羊肉(當歸15g、生薑5片,和羊肉一起燉煮)桂圓肉(適量,1天吃3或4個)大棗、或是生薑大棗紅糖水。嚴格禁吃寒涼食物,如冷麵、冷飲、冰鎮水或啤酒。
5.生活習慣上建議每天晚上用熱水燙腳,女性在月經期間忌用冷水。增加體育鍛煉,如晨起做些體操或是有氧健身操。
祝你有個健康美麗的人生!
問題六:體內寒氣重是怎麼回事?怎麼辦? 存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寒氣排出時,症狀都不一樣,當然應變的對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氣的原因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正確的處理並了解寒氣排出的症狀。如感冒,感冒的症狀出現並不是由於身體變弱了,相反的卻是身體由弱轉強時才會出現的症狀。許多從來不感冒的人,並不是身體真的很強健,反而是身體根本沒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氣,才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產生。許多臉色黑而干,明顯肺虛症狀的人,都是很多年沒有感冒的經驗,這種人叮外表的症狀顯現出身上的寒氣很重,卻沒有能力排除。這種沒有能力排除寒氣的人,使用任何葯物都無法將經絡中或深藏肺臟的寒氣排出。這種情況的人要想排除體內的寒氣,只有先養足血氣,通過日常保養(經絡鍛煉以及改善生活習慣)來調養自已,血氣得到提升後,才有可能將體內的寒氣排出。 一般來說女孩子血熱得較多一些 血的病大概有以上所講的三種,第一種是血虛,造血功能不足,對身體的滋養、濡養的功能也就不好。第二種是血瘀,通道不順暢所造成的。第三種是血熱,環境的溫度太高,以致熱毒入侵血液裡面。 臟腑火熱熾盛,熱迫血分所表現的證候。臨床以血液妄行,發熱,甚者則神昏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多因煩勞,恣食辛熱,惱怒傷肝,房事過度等因素引起。血之運行,有其常道,臟腑火熱,內迫血分,絡脈受傷 ,血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血熱證以出血和熱象為主要特徵。肺絡傷則咳血,胃絡傷則吐血,膀胱絡傷則尿血,大腸絡傷則便血;體表出血可見鼻衄、齒衄、舌衄,肌衄等。婦女月經前期,經量過多也是血熱的表現。伴見心煩,面赤,口渴喜冷飲,舌紅,脈弦數有力等熱象見證。血分火熱熾盛,有內傷外感之別,以上論述的為內傷雜病中所見的血熱證,外感病熱入血分,見衛氣營血辨證。血熱證治宜清熱涼血,方如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 我個人認為,平日里還是應該多多注意才是!
問題七:寒氣太重怎麼辦 拔火罐試試,關鍵是多運動,特別是腰部,冬天四腳冰冷的人,就屬於偏寒體質。
不要吃,螃蟹啊,蝦子,梨,馬蹄等等偏寒的食物,
多喝開水,晚上睡覺一定要泡腳,泡的時候盆里加幾片生薑。
我腳凍了,泡了幾個星期已經好了哦,
建議你去蒸桑拿,把寒氣蒸出來,流身汗再洗個熱水澡,
我想蒸幾次就好了,
要記得多穿點,注意保暖,多喝湯,祝你早日變「熱」呵呵
人體不同深度或部位排出的寒氣,會形成不同的症狀。因此就症狀和體內寒氣的原因可分為:身體背後經絡排除寒氣,身體前面經絡寒氣和肺臟寒氣排除的三大類。
身體背後的經絡主要是膀胱經,由於膀胱經所在的背部面積很大,而且是在人體最容易受寒的部位,因此許多人都有大量的寒氣存在這個部位。膀胱經的寒氣排除時會出現整個肩膀酸軟或酸痛。由於膀胱經貫穿整個頭部,因此會出現後腦部位腫脹頭痛或偏頭痛的感覺,眉頭附近的印堂部位會隱隱作痛, *** 耳後的風池穴會有強烈的疼痛感。喉嚨也會出現不適的症狀或咳嗽,這些都是膀胱經寒氣排除時的症狀。
排除膀胱經寒氣出現不舒服症狀時,最簡單的應對方法就是刮痧,由於背部是膀胱經主要是穴位所在,幾乎整個背部的左右兩側又是膀胱經分布的部位。因此,只要刮痧在頸後、背部和前額刮痧,使經絡通暢,刮完痧睡個覺,大概不適合的感覺就不見了。
另外,當剛開始出現頭痛時,可以多喝點沙士,然後出去曬曬太陽,所謂太陽,在冬天可以直射,夏天就只要在樹蔭下光線較強的地方即可,通常半小時後症狀就會自然消除。另外,喝杯桂圓紅棗茶再睡個好覺,也能將症狀消除一部分。
身體前面經絡的體內出現寒氣排除時,最典型的症狀就是鼻塞、打噴嚏、流鼻水,有時候還會出現水瀉。這些症狀和肺里寒氣排除時相同,分辨的方法是用手觸摸額頭和鼻尖,再和臉部其他部位溫度比較。如果額頭的溫度低,則這些症狀是身體前面經絡中的寒氣排出,如果是鼻尖的溫度較低,則是肺裡面的寒氣排出。經絡中的寒氣排出造成咳嗽也不容易造成發燒,肺里寒氣排出時則很容易出現咳嗽及發燒。
身體前面存放寒氣的經絡主要是胃經和大腸經。因此,在體內寒氣排出的同時,腸胃也會出現不適的症狀。最常出現的是脹氣,有時也會出現不停的想吃零食的狀況,但是大便卻不通暢,直到大便通暢時感冒就快好了。和排出膀胱經的寒氣相同,這時最好的策略是休養生息,讓身體集中能量將寒氣排出體外,可以適當的喝些桂圓紅棗茶提升身體能量,協助身體排出體內寒氣。
鼻尖的溫度變低,是體內寒氣從肺里出來最明顯的症狀。這種低溫會早於各種感覺的症狀之前出現。有些人的眼白這時也會出現淡淡的藍色,看到眼白變藍時,就應該摸摸鼻尖,如果也變冰了,那麼就要做好即將感冒的准備。可以提前預備退燒葯以防身體受到傷害。鼻尖低溫或眼白變藍的症狀出現1、2天,就會出現感冒的症狀。如果前期低溫的時間很長(3天~一星期),才出現症狀,則這次的感冒必定很嚴重,很可能出現持續高燒不退。似乎是人體醞釀了很長時間才將寒氣驅出,因此特別嚴重。通常是身體越強的人被驅趕的寒氣力度越猛,感冒的程度也越嚴重。
肺里寒氣出現的咳嗽所呼出的氣體,總是涼涼的。這種咳嗽應該視之為一種深度的呼吸,並不是疾病。是人體正常的功能,用來將深藏在肺臟深處的寒氣排出去的手段。
人體不同深度或部位排出的寒氣,會形成不同的症狀。因此就症狀和體內寒氣的原因可分為:身體背後經絡排除寒氣,身體前面經絡寒氣和肺臟寒氣排除的三大類。
身體背後的經絡主要是膀胱經,由於膀胱經所在的背部面積很大,而且是在人體最容易受寒的部位,因此許多人都有大量的寒氣存在這個部位。膀胱經的寒氣排除時會出現整個肩膀酸軟或酸痛。由於膀胱經貫穿整個頭部,因......>>
問題八:身體內的寒氣重,怎麼辦? 、寒濕之邪停留在經絡,關節部位,要用祛風濕通絡的葯物。中葯藤類多
具有此種功效;還要根據身體上下肢的不同選用不同的中葯,如羌活一般用於
上肢,獨活多用於下肢。寒濕之邪停留於臟腑,要選用入臟腑的化濕或者燥濕葯。如藿香、陳
皮、半夏、厚朴等。寒濕之邪用葯,還要看引起寒濕的具體病因。寒濕分為外濕和內濕,外
濕多由於外感六淫之寒濕;內濕多由於臟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導致的
內濕。外濕宜祛邪,內濕要溫補臟腑之陽氣。若要解決濕寒之邪,便需祛濕溫中。在飲食上不要食用生冷食物,以免傷
脾加重濕寒。
、生薑大棗茶
大棗
25
~
30
克,生薑
10
克,紅茶
0.5
~
1.5
克。
將大棗
加水煮熟晾乾。生薑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黃。再將大棗、生薑和紅茶葉
用沸水沖泡
5
分鍾即成。每日
1
劑,分
3
次溫飲食棗。生薑驅寒,紅棗補血。
2
、薏米紅豆粥
一是薏米,一是紅豆。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
把,洗干凈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後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切忌放大米)
祛除體內的濕寒,方法非常簡單,這兩個能當茶喝,能當飯
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
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食物的性味與體質的寒熱有著密切的關系,食物
的性
味須與體質屬性相適應,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為不同的
癥候有不同的飲食禁忌。
因地制宜。
冬吃羊肉、牛肉、火鍋較好,而開著暖氣吃冰淇淋、喝涼飲料不好;
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
靜它;
晚上少喝啤酒,因為啤酒屬寒性的,喝到胃裡,中樞神經會把冷的信息傳
遞到脊柱,容易出現腰酸背痛。
因人制宜。
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它們具有溫中,補虛,助陽、驅寒的作
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等症狀。
另外,適量食用辣味食物,
散寒且 *** 內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斂、生津益陰,防止濕氣聚集體
內。
問題九:身體內寒氣過重怎麼辦? 病情分析:意見建議:寒氣重,是陽虛寒侵所致,血熱則是陽氣妄行於血分的表現 二者不可能同時出現,美容師說的話是矛盾的 你可以專門去看一下中醫,不要被庸人所誤 嚴格的說,寒氣侵入人體時,人體只有外表緩慢的變化,並沒有不舒服的症狀或感覺,多數不舒服的感覺來自寒氣排除的過程.存在身體不同部位的寒氣排出時,症狀都不一樣,當然應變的對策也就不同.因此,明白了寒氣的原因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正確的處理並了解寒氣排出的症狀.如感冒,感冒的症狀出現並不是由於身體變弱了,相反的卻是身體由弱轉強時才會出現的症狀.許多從來不感冒的人,並不是身體真的很強健,反而是身體根本沒有能力排除任何寒氣,才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產生.許多臉色黑而干,明顯肺虛症狀的人,都是很多年沒有感冒的經驗,這種人從外表的症狀顯現出身上的寒氣很重,卻沒有能力排除.這種沒有能力排除寒氣的人,使用任何葯物都無法將經絡中或深藏肺臟的寒氣排出.這種情況的人要想排除體內的寒氣,只有先養足血氣通過日常保養(經絡鍛煉以及改善生活習慣)來調養自已,血氣得到提升後,才有可能將體內的寒氣排出.
G. 怎麼去身體的體寒呢
體內寒氣重是指外邪入侵體內,並滯留其中。如果身體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要想自己祛除體內寒氣,可採用食療加鍛煉的方法。進食辛辣食品,如姜、辣椒、酒精飲料,參加有氧運動鍛煉,運動量控制在出汗後稍覺疲勞。
俗語說,寒從腳起,要想祛寒最好的辦法就是用熱水泡腳。每晚在入睡前用40-50度左右的水泡腳,不僅可以祛除體內的寒氣,而且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熱水泡腳,艾葉泡腳確實能明顯地增加血液循環,驅寒濕,但用多了人會氣虛,所以一般每周加2次艾葉就可以了。
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後,吃生薑就能及時排除寒氣,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因為長年吃生薑,身體內的寒濕就無法立足,經絡也就一直暢通,自然就沒有明顯的衰老和多病的情況出現。食療:其實想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醫生還是建議要多喝水,還有保持充足的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除了運動之外還可以配合嘗試一些食補及健康輔助食品的方法。譬如可以在食物或是湯裡面加一些薑片或像堅果類的核桃仁、松子、芝麻,蔬菜類的胡蘿卜、韭菜、甘藍,水果類的桃、杏、木瓜、紅棗,以及牛肉、羊肉、糯米、紅糖等都是暖熱性的食物。也可以多服食像蛋、肝、腦、海產、四神、糙米、黃豆,並培養吃辛辣食物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