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資訊 » 炮可以吃什麼
擴展閱讀
可以馴化動物原始人游戲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圖片 2025-05-18 03:53:44

炮可以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23 07:46:36

A. 象棋中,兵能吃什麼,車能吃什麼,象能吃什

吃子的規則比較復雜,每一個子等級不一樣,有的子可以吃,有的子就不可以吃:

兵(卒):兵(卒)是等級最低的棋子,但是可以吃對方的將(帥)。

炮:可以吃除了馬以外的任何棋子,但中間必須隔一個棋子(這里跟象棋很相似呢)。

車:可以吃除象(相)、士(仕)、將(帥)以外的棋子。

馬:可以吃兵(卒)、炮。

象(相):可以吃除士(仕)、將(帥)以外的棋子。

士(仕):可以吃除將(帥)以外的棋子。

將(帥):將(帥)是等級最高的棋子,可以吃任何棋子,但不可吃兵(卒)。

7種吃子方法

1、邊線打吃:在2線下子將邊線打壓吃掉。

2、抱吃:將子圍住抱死,然後吃掉。

3、雙吃:同時打吃對方兩邊的棋,下一步必得其一。

4、征子:俗稱「扭頭羊」。斜線折回攻擊,即使對方逃走,也只有兩口氣,一直追到邊,直至提掉。追方稱為「征」,被追方稱為「被征」。

征子涉及六條斜線,包括圍子四線及周邊兩線,如該六線無被征方的棋子,則可征,直至征掉。但六線有被征方的棋子,則被征方最終可逃掉,並利用征方斷點,雙吃返撲。

所以一般來說,被征方如六線無子,就不必再逃,因為最後一定被征掉;不過可在六線上下一子,如對方不急吃的話,即可逃掉。征方如發現對方六線有子,就不必再征。

5、枷吃:如古之「木枷」。也是在對方棋子對角位將其子控住,對方往那邊逃就追那邊,必圍其子。尤其在征子六線上對方有子,是不宜征的,就更應用枷吃,枷吃相當於控一步,再殺,而不是追殺。實戰中最常用。

6、接不歸:就是吃對方的子時,讓對方連接不起來。

7、撲吃:棄子反吃的方法,一般先放一子至對方虎口,然後在對方吃後,再反放該位置反吃對方幾子。

8、挖吃:在對方斷點位置放子,相當於挖斷對方連子,而成吃。

B. 象棋中的「炮」可以吃什麼

不管吃什麼都可以,但是要必須符合規則。

C. 象棋中炮可以吃什麼

炮可以吃兵(卒),炮可以吃車,炮可以吃馬,炮可以吃炮,炮可以吃象(相),炮可以吃士

D. 象棋炮可以吃什麼

可以,象棋所有棋子都可以互吃。

象棋的基本下法:

1、帥(將):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力爭奪的目標。它只能在九宮之內活動,可上可下,可左可右,每次走動只能按豎線或橫線走動一格。帥與將不能在同一直線上直接對面,否則走方判負。

2、仕(士):仕(士)是將(帥)的貼身保鏢,它也只能在九宮內走動。它的行棋路徑只有九宮內的四條斜線。

3、相(象):相(象)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將)。它的走法是每次循對角線走兩格,俗稱「象飛田」。相(象)的活動范圍限於河界以內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個棋子,就不能走,俗稱「塞象眼」。

4、車:車在象棋中威力最大,無論橫線、豎線均可行走,只要無子阻攔,步數不受限制。因此,一車可以控制十七個點,故有「一車十子寒」之稱。

5、炮:炮在不吃子的時候,移動與車完全相同。當吃子時,己方和對方的棋子中間必須間隔1個棋子(無論對方或己方棋子),炮是象棋中唯一可以越子的棋種。

6、馬:馬走動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橫著或直著走一格,然後再斜著走一個對角線,俗稱「馬走日」。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別的棋子擋住,馬就無法走過去,俗稱「蹩馬腿」。

7、兵(卒):兵(卒)在未過河前,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過河以後,除不能後退外,允許左右移動,但也只能一次一步,即使這樣,兵(卒)的威力也大大增強,故有「過河的卒子頂半個車」之說。

(4)炮可以吃什麼擴展閱讀

象棋的起源是一個非常復雜難解的問題,原因是象棋在定型之前,經歷過多次演變的過程。象棋曾被稱為「象戲」。

根據出土文物與文獻,恰圖蘭卡在波斯庫思老一世時發展成沙特蘭茲,經絲路傳入中國成北周象戲、在唐代成為寶應象棋,最後中國人在宋代改造成的中國象棋。有蘇聯學者發表文章,試圖批駁印度起源說。

1972年南斯拉夫歷史學家比吉夫的專著《象棋-宇宙的象徵》斷定象棋首先出公元569年的中國(象戲),然後才逐漸傳播開來。但後來證實比吉夫此說錯誤,因為印度文獻記載與出土實物三世紀前就有最早的象棋游戲恰圖蘭卡。

晏殊的《類要》記載象棋是在三國魏黃初年間傳入中國。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國際仍以印度起源說為主。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

古代《易》原有《象經》,或以《卦下易經》當之,惜已不傳;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見其傳承的軌跡。

南北朝時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經》(象棋經),文學家庾信曾賦《象棋經賦》及《進象棋經賦》。說明當時象棋已經在社會各界產生了普遍的影響。

「象戲」一詞最早出現於北周武帝天和四年,據《周書·本紀》記載:「天和四年,五月乙丑,帝制《象經》成,集百寮講說。」這在北周的朝廷上被視為一件盛事,著實熱鬧了一番。許多學者認為,據古籍可靠記載,象棋在戰國時期已經流行了。

除上引《潛確居類書外》,漢劉向《說苑·善說》也記載了戰國孟嘗君下象棋的事:「雍門周調孟嘗君,足下燕則斗象棋,亦戰斗之事乎,」戰國時的作品《楚辭·招魂》中也有「蓖蔽象棋,有六薄些」的句子。所有這些,說明在戰國時代「象棋」已經成為一項經常的活動了。

因此,有的學者認為,象棋產生的時間,當在戰國之前。但「前」到什麼時候?有人認為可上推到春秋時期,並認為象棋是模仿當時兵制而產生的。他們的依據,是,象棋的「象」,是「象徵」的意思,而與動物象無關。

比如,以舞蹈象徵戰斗,則名「象舞」,而以著棋象徵戰斗,則名為「象棋」。象棋各子的得名,也是由象徵不同兵種而來的。

這種情況正好與春秋時期的兵制,即將、帥、車、馬、士、兵、卒等相吻合。因此,象棋產生於春秋時期是合乎當時歷史情況的。但對於此種說法,有的學者則不以為然,認為這畢競還是一種推論。

象棋的發展分為七個時期,即孕育期、童年期、爭鳴期、高潮期、中落潮、鼎盛期和穩步期。傳說其鼻祖是博藝該象棋,有六博些。

分曹並進,遒相追些。成梟而牟,呼五日些。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象棋一詞指六博始見於此。當然象棋與六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種擲採行棋角勝的局戲,象棋則是一種靠智謀、技術、修養等較量的競技運動。

由於六博與後來的象戲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象棋一詞的誕生,孕育著日後象棋的產生,故將象棋名詞誕生之時至南北前周武帝字文邕制《象經》前,這一段時間稱為象棋的孕育期。



E. 炮可以吃什麼 簡介炮可以吃什麼

1、象棋只要符合行棋規則,無論對方是什麼棋子都可以吃掉。

2、炮在不吃子的時候,走直線,但炮在吃子時,必須跳過一個棋子,我方的和敵方的都可以,俗稱「炮打隔子」、「翻山」。

3、所以,只要炮與被吃的棋子中間隔著一個棋子,不管對方被吃的棋子是什麼都可以吃掉。

F. 象棋中,兵能吃什麼、車能吃什麼,象能吃什麼……一直寫下去

吃子的規則比較復雜,每一個子等級不一樣,有的子可以吃,有的子就不可以吃:

兵(卒):兵(卒)是等級最低的棋子,但是可以吃對方的將(帥)。

炮:可以吃除了馬以外的任何棋子,但中間必須隔一個棋子(這里跟象棋很相似呢)。

車:可以吃除象(相)、士(仕)、將(帥)以外的棋子。

馬:可以吃兵(卒)、炮。

象(相):可以吃除士(仕)、將(帥)以外的棋子。

士(仕):可以吃除將(帥)以外的棋子。

將(帥):將(帥)是等級最高的棋子,可以吃任何棋子,但不可吃兵(卒)。

(6)炮可以吃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

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現在,則被視為是怡神益智的一種有益身心的活動。象棋集文化、科學、藝術、競技於一身,不但可以開發智力,啟迪思維,鍛煉辨證分析能力和培養頑強的意志,而且可以修心養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古今中外男女老少皆宜,由於用具簡單,趣味性強,大街小巷常常可見紋枰對弈的中國象棋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