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不能一起吃的中葯都有哪些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吃中葯的朋友都知道中葯有一些是不能一起吃的,一起吃會產生不良的後果。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不能一起吃的中葯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不能一起吃的中葯
1、感冒中葯和補益中葯不宜一起服用,或者是,感冒時不宜服用滋補性中葯。這是為什麼呢?簡單來說,感冒在中醫理論中稱為表證,根據寒熱性質不同,還可以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等類型。但不管是哪種類型,發散解表是治療感冒的主要 措施 。如果此時服用滋補性中葯的話,就會阻礙病邪被“發散”出去,阻礙感冒的恢復。此外,滋補性中葯本身可能還會“助邪”,通俗的說就是補了邪氣而不是正氣。所以,兩者不宜一起服用。
2、十八反
2-1、十八反最早見於張子和《儒門事親》,列述了三組相反葯,分別: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川烏、附子、草烏)反半夏、瓜蔞(全瓜蔞、瓜蔞皮、瓜蔞仁、天花粉)、貝母(川貝、浙貝)、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南、北)、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葯(赤芍、白芍)。
2-2、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蔞貝蘞及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
第一句:本草明確的指出了十八種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蔞(瓜蔞與天花粉)貝(貝母)蘞(白蘞)及(白及)[1]與烏(川烏、草烏和附子)相對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與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諸參(人參、沙參、玄參、苦參、丹參)辛(細辛)芍(赤芍白芍)與藜蘆相背古今中醫在開方用葯時都沿用上述禁忌原則,也是學習中醫中葯必須要弄懂的。諸參究竟應該包括哪些?《本草綱目》中記載為人參、沙參、丹參、苦參、玄參。而黨參、太子參、西洋參雖也名為參,但植物來源、成分及功效均與人參不同,又無任何臨床依據,不可以其有參名就認定反藜蘆。
3、十九畏
3-1、十九畏最早見於明朝劉純《醫經小學》列述了九組十九味相反葯,具體是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十九畏是一種配伍禁忌說法,指某些葯物合用會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壞葯效,另還有十八反。“十九畏”和“十八反”諸葯,有一部分同實際應用有些出入,歷代醫家也有所論及,引古方為據,證明某些葯物仍然可以合用。
3-2、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3-3、《神農本草經·序例》指出“勿用相惡、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者爾,勿合用也”。自宋代以後,將“相畏”關系也列為配伍禁忌,與“相惡”混淆不清。因此,“十九畏”的概念,與“配伍”一節中所談的“七情”之一的“相畏”,涵義並不相同。
“十九畏”和“十八反”諸葯,有一部分同實際應用有些出入,歷代醫家也有所論及,引古方為據,證明某些葯物仍然可以合用。如感應丸中的巴豆與牽牛同用;甘遂半夏湯以甘草同甘遂並列;散腫潰堅湯、海藻玉壺湯等均合用甘草和海藻;十香返魂丹是將丁香、鬱金同用;大活絡丹烏頭與犀角同用等等。現代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有些實驗研究初步表明,如甘草、甘遂兩種葯合用時,毒性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甘草的用量比例,甘草的劑量若相等或大於甘遂,毒性較大;又如貝母和半夏分別與烏頭配伍,未見明顯的增強毒性。而細辛配伍藜蘆,則可導致實驗動物中毒死亡。由於對“十九畏”和“十八反”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作較深入的實驗和觀察,並研究其機理,因此,目前應採取慎重態度。一般說來,對於其中一些葯物,若無充分根據和應用 經驗 ,仍須避免盲目配合應用。
中葯的歷史起源
中葯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是我國古代優秀 文化 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記載,古代有“神農嘗百草”的 傳說 ,“神農時代”大約相當於新石器時代。那時候,人們已經有了原始農業,對各種農作物和天然之物的性能逐步有所了解,對它們的葯用性能也開始有所認識。所謂“嘗”,指的就是當時的用葯都是通過人體自身的試驗來了解其治療作用的。
本草的含義古人謂“諸葯草類最多,諸葯以草為本”。由於中葯的來源以植物性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來相沿把葯學稱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獻十分豐富,記錄著我國人民發明和發展醫葯學的智慧創造和卓越貢獻,並較完整地保存和流傳下來,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神農本草經》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中國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全書共三卷,收載葯物包括動、植、礦三類,共365種,每葯項下載有性味、功能與主治,另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葯的基本理論,如有毒無毒、四氣五味、配伍法度、服葯 方法 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說是漢以前我國葯物知識的 總結 ,並為以後的葯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將《神農本草經》整理補充,著成《本草經集注》一書,其中增加了漢魏以下名醫所用葯物365種,稱為《名醫別錄》。
隋唐時期,由於政治統一,經濟文化繁榮,內外交通發達,外來葯物日益增多,用葯經驗不斷豐富,對葯物學成就進一步總結已成為當時的客觀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組織蘇敬等二十餘人集體編修本草,於公元659年完稿,名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這是中國古代由政府頒行的第一部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葯典。
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公元1518~1593)親自上山采葯,廣泛地到各地調查,搞清了許多葯用植物的生長形態,並對某些動物葯進行解剖或追蹤觀察,對葯用礦物進行比較和煉制,參考文獻800餘種,歷時27年之久,寫成了《本草綱目》,收載葯物1,892種,附方10,000多個,對中國和世界葯物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華民國的建立後,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湧入的情況下,出現了中西葯並存的局面。與此相應,社會和醫葯界對傳統的中國醫葯逐漸有了“中醫”、“中葯”之稱,對現代西方醫葯也因此逐漸稱為“西醫”、“西葯”。
中醫葯學歷數千年而不衰,顯示了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它與現代醫葯共同構成了我國衛生事業,是中國醫葯衛生事業所具有的特色和優勢。
中葯的著作
①.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等編寫的《中葯志》,原書分四冊,修訂後全書分六冊,其中一、二冊為根與根莖類,收載葯物206種;三冊為種子果實類,收載葯物138種;四冊為全草類,收載葯物135種;五冊為葉、花、皮、藤木、樹脂、藻菌、其他類,收載葯物148種;六冊為動物、礦物類,待出。每冊葯物均附有墨線圖、照片及彩色圖照。每一葯物介紹了歷史、原植(動)物、採制、葯材及產銷、化學成分、葯材鑒別、性味及功效、葯理作用及臨床應用、附註等內容。
②.70年代由《全國中草葯匯編)編寫組編寫的《全國中草葯匯編》共收載中草葯2288種,附墨線圖2100餘幅。各葯介紹了來源、形態特徵、生境分布、栽培或 飼養 要點、採集加工、炮製、化學成分、葯理作用、性味功能、主治用法、處方等,內容全面、簡要。比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全國中草葯資源與應用。
③.經過長期努力由江蘇新醫學院編寫的《中葯大辭典》,共收載中葯5767種。每一葯物分葯名、性味、歸經、功能主治、選方”、臨床報道、各家論述等到19項加以記述。它包含了所載中葯古今有關內容。
④.由原色中國本草圖鑒編纂委員會編著的《原色中國本草圖鑒》,全書共25冊,收載 彩繪 中葯的5000種,並附文字解說,包括基原、植物(動物)形態、採集加工、化學成分、葯理、性味效能、主治用法、用量、附註等內容。
⑤.由衛生部葯品生物製品檢定所、雲南省葯品檢驗所等編纂的《中國民族葯志》首次介紹了中國多民族葯物1200多種。每一葯物分民族葯名、來源、民族葯用經驗、葯材檢驗、科研資料等項,具體介紹了葯物的基原、學名、葯用部分、形態及附圖、歷史現狀、功用,以及成分、葯理、臨床應用等。此外,徐國鈞《生葯學》、謝宗萬《中葯材品種論述》、劉壽山《中葯研究文獻摘要》等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中葯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新中國成立以來,政府先後多次組織力量資源進行了大規模調查和資料的搜集。這些成果大部分都反映在全國和各地中葯志或葯用植物志、動物志等著作中。現已知中葯資源總數有12807種,其中用植物11146種,葯用動物1581種,葯用礦物80種。在中葯資源調查基礎上,一些進口葯材國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如蘿芙木、安息香、沉香等已在國內生產。中葯資源保護、植物葯異地引種、葯用動物和葯用動物的馴化及中葯的綜合利用也頗見成效。西洋參、天麻、鹿茸、熊膽和人參、鉤藤等就分別是這些方面的典型事例。
『貳』 葯物和食物會相剋,哪些葯和食物不能一起吃呢
當患者使用葯物治療時,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雖然大多數性能沒有影響或基本沒有任何影響,但可能存在不良反應甚至中毒。特別是,有必要學習「嘴管」。這7種葯物和食物不能同時使用。一定要記住,為健康收藏!
1,抗高血壓葯物脾氣。
因為塞馬柚木植物影響了肝臟中某些酶(CYP3A4)的功能,所以該酶與抗高血壓葯物的代謝有關,尤其是非毒性平等二氫鈉,會引起血液。中國葯物的濃度太高,降壓效果增加,副作用增加,較低的血壓均易於引起。
7.黃林吉茶。
茶含有Tannampet,易於分解成體內的單寧酸,並單寧酸會沉澱木質中的生物鹼並降低其功效。因此,不建議在黃色前後喝茶。阿司匹林哈格爾。葡萄酒首先被氧化成體內的乙醛,然後成為乙酸,而阿司匹林會阻礙乙醛氧化成乙酸,導致體內乙醛等症狀,增加熱量和全身疼痛,而且易於引起肝臟損傷。
『叄』 用葯禁忌:哪些葯不能一起用
人生病之後需要依靠葯物治療才能康復,但是在吃葯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要聽醫生的建議或者是按說明說進行服葯,千萬不能隨便的自己開葯吃,因為有很多葯品是不能混合在一起吃的,會對患者的 健康 產生更大的危害,什麼葯不能同時服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1、磺胺葯和維生素C不能一起用
磺胺葯與維生素C磺胺葯的種類比較多,包括常見的雙嘧啶(SD)、百炎凈等,如果與維生素C一起吃,可能導致在酸性尿中有結晶,形成尿結石。
2、阿司匹林和消炎痛不能一起用
阿司匹林與消炎痛雖然都是屬於抗風濕、退熱止痛的葯,它們一起用不僅不能增加效果,還可能對胃腸道產生副作用,使胃出血、胃穿孔的機會增加。
3、磺胺葯與酵母片不能一起用
如果將這兩種葯一起用,就等於是給細菌提供了很多的養分,這樣也會抵消磺胺的葯效。除此之外,磺胺類葯物也不能與烏洛托品、普魯卡因一起用。
4、貝母枇杷糖漿、香連片、活絡丹不能與咖啡因、氨茶鹼、阿托品等一起用,如果把它們混合在一起用可能會導致葯物中毒。
5、利福平、異煙肼和安眠葯不能一起用
這幾種葯物一起用的話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毒性反應,還可能導致葯物性肝炎,嚴重者甚至還可能導致肝細胞壞死。
6.感冒葯、退燒葯和鎮痛葯不能一起用
這三種葯物裡面都有撲熱息痛,如果兩種感冒葯物同時服用,或者說退燒葯和吃止痛葯一起吃,引起撲熱息痛過量,這樣就會引起肝急性損傷,比較厲害的,甚至會造成肝衰竭或者死亡。
7.頭孢與喝藿香正氣水不能一起用
會造成乙醛中毒,因為藿香正氣水的裡面有酒精的成分,在身體消化完以後會產生乙醛,頭孢這類的葯物會阻止以前在身體裡面的代謝,從而引起中毒,比較嚴重,可以引發呼吸暫停有死亡的危險。
8.塗抹碘酒和塗紅葯水不能一起用
有可能會造成碘化汞中毒,因為碘酒裡面還有的點和紅葯水裡面的汞,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成為一種新的物質碘化汞,會吸附在皮膚上,因為汞本來就是一種有毒的物質,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9.阿司匹林和銀杏葉類葯不能一起用
會導致傷口出血的症狀,因為銀杏葉葯物裡面含有黃酮以及銀杏內酯的成分,當他們和阿司匹林一起遇到的時候,就會引起傷口出血。
關於用葯再分享兩個注意事項:
1.感冒葯與喝蜂蜜,會引起葯效減退
一些感冒葯裡面含有一種叫做乙醯氨基酚的東西,當他們碰到蜂蜜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化合物,使葯效減弱,同樣的道理,只要是含有蜂蜜的葯物,比如一些止咳糖漿,這樣的葯物,都不適合與感冒葯一起服用。
2.在服葯的時候,飲水量也一定要控制一下
要通過看服用葯物的性質來判斷喝水多少,一般情況下,服葯的時候喝水能保證將葯物咽下去就可以了,還有就是要注意的是吃葯的時候最好是用溫水,不要用一些茶水果汁,這樣會對葯效造成影響。
二毛有話說:以上就是關於「葯不能同時服用」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看完之後能夠有所了解。俗話說,是葯三分毒,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需要到醫院讓醫生開葯,不能自己隨便去買葯吃。葯物還是有很多禁忌的,大家一定要注意。
『肆』 什麼葯不能在一起吃
不能同時服用的常用西葯:(1)磺胺葯與酵母片,合用會影響效果。(2)異煙肼、利福平與安眠葯,合用時可引起嚴重毒性反應,還可引起葯物性肝炎,甚至可引起肝細胞壞死。(3)四環素族葯物與補血葯物,兩類葯合用,將使治療失敗。(4)紅黴素與維生素C,合用會降低療效。(5)磺胺葯與維生素C,合用容易形成尿結石。(6)麻黃素與痢特靈,合用會使血壓大幅度升高,甚至可產生血管意外而死亡。(7)胃復安與胃瘍平、普魯本辛、阿托品,合用會降低葯效。(8)阿司匹林與消炎痛,合用會使胃穿孔的機會明顯增加。(9)氯黴素與磺脲類降血糖葯,合用會引起低血糖。不能同時服用中西葯:(1)中成葯舒肝丸不宜與西葯胃復安合用,合用會降低效果。(2)中成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風通聖丸與西葯復方降壓片、優降寧不能同服,合用會降低效果。(3)中成葯蛇膽川貝液與西葯嗎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兩者同服易導致呼吸衰竭。(4)中成葯益心丹、香蓮丸、川貝枇杷含有生物鹼,與西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會增加毒性,引起葯物中毒。(5)中成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黃丸不宜與西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導致心臟驟停。(6)中葯虎骨酒、人參酒、舒筋活絡酒與西葯魯米那等鎮靜止痛葯同服可加強對中樞神經的抑製作用而發生危險。(7)丹參片不宜與胃舒平合用,合用會降低效果。(8)昆布片不宜與異煙肼合用,合用可能失去抗結核桿菌功能。(9)活絡丹、香連片、貝母枇杷糖漿不宜與阿托品、咖啡因、氨茶鹼合用,合用可能造成葯物中毒。(10)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寧片不宜與地高辛合用,易引起心律失常。(11)國公酒、壯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與阿司匹林同服,嚴重時可導致消化道出血。(12)黃連上清丸不宜與乳酶生合用,因黃連素可明顯抑制乳酶生中乳酶菌的活力,使它失去消化能力。(13)保和丸、烏梅丸、五味子丸不宜與碳酸氫鈉、氫氧化鋁、胃舒平、氨茶鹼同服,合用會降低效果。(14)解暑片、牛黃解毒片不宜與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同服,合用會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伍』 什麼東西不能和葯一起吃
不能與葯同吃的有很多,比如:抗生素、止瀉葯和牛奶不能同吃,布洛芬和咖啡不能同吃,鈣不能同菠菜同吃等。平時我們有點小感冒或者身體不適時,都會吃葯打針,一般醫生在開處方葯時,都會叮囑不能吃“生冷辛辣”,但是少有醫生囑咐我們不能同什麼食物一起吃,於是我們有時候越吃葯,反而還越難受,難道真的是葯力不行嗎?其實不是,那多半是因為你吃到相剋的食物了。
吃過布洛芬的人都知道,吃了布洛芬以後,胃部會有所不適,那是因為布洛芬讓我們的胃黏膜受到了刺激,因此才會出現不適。而咖啡裡面含有古柯鹼,這種成分還會刺激胃酸,因此會讓胃部更不適。如果情況嚴重還有可能導致胃穿孔或者是胃出血。所以只要含古柯鹼飲品和食物,最好都不要和布洛芬同服。
『陸』 生活常識,什麼葯千萬不能一起吃
藿香正氣水+頭孢=乙醛中毒
藿香正氣水中含有酒精,在體內消化產生乙醛,而頭孢類葯物會抑制乙醛在體內的代謝,造成乙醛蓄積,引起中毒,嚴重時可誘發急性肝損害、呼吸暫停甚至死亡。
且通常名字中含有「酊」字的葯物,都含有酒精,不可與頭孢、甲硝唑等同時服用。即使停葯後一兩周內,也要遠離酒精。
感冒葯+退燒葯+鎮痛葯=肝損傷
許多感冒葯、退燒葯和止痛葯中都含有撲熱息痛。如果同時使用兩種感冒葯,或同時吃退燒葯和止痛葯,造成撲熱息痛攝入過量,會造成急性肝損傷,嚴重會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碘酒+紅葯水=碘化汞中毒
碘酒中含有的碘會與紅葯水中的汞發生反應,形成碘化汞,會沉著在皮膚表面,汞本身就具有毒性,對身體有害。
磺胺類葯物+維生素C=泌尿系統結石
磺胺葯的種類不少,包括常用的白炎凈、雙嘧啶,與維生素C合用,在酸性尿中易結出結晶,形成尿結石,不易排出可損傷腎臟。
紅黴素+維生素C=降低療效
因為紅黴素在酸性環境中作用明顯降低,故不宜與偏酸性葯物維生素C合用,否則會降低療效。
阿司匹林+銀杏葉類葯=出血
在銀杏葉膠囊、銀杏含片等葯物中,黃酮及銀杏內酯類成分含量較高,與阿司匹林同服會產生葯效增強反應,可能引起出血。如果剛做完手術,出血的風險更高。
布洛芬+萘普生+阿司匹林=胃腸道出血
這類葯物被稱為非甾體類抗炎葯。由於它們作用機理相似,同時服多種此類葯,可能加重副作用,輕則引起惡心、嘔吐,重則引起胃腸道出血。
抗過敏葯+暈車葯=加重嗜睡
抗過敏葯苯海拉明與暈車葯茶苯海明(乘暈寧)合用時要格外小心。它們相似的活性成分會加重嗜睡等副作用。如果您已經服用了抗過敏葯,最好選擇配方中不含嗜睡成分的暈車葯,比如氯苯甲嗪。
蜂蜜+感冒葯=葯效減退
感冒葯,如泰諾、快克、感立克、感冒清等都含有對乙醯氨基酚,遇到蜂蜜會形成一種復合物,減弱退燒作用。同理,凡是含蜂蜜的中成葯,如止咳糖漿、川貝枇杷膏等都不宜和上述感冒葯同服。
『柒』 什麼葯和什麼葯不能混吃,這裡面有規律嗎
1.感冒葯和退燒葯或者是鎮痛葯一起使用的話,會損傷肝臟的,尤其是小孩子,抵抗力本來就很弱,生病了也不是那麼容易扛過去,成年人在生病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來判斷使用哪種葯,如果是小孩子還是去醫院看下:
2.藿香正氣水和頭孢類葯物不能一起使用,一起使用的話可能會有像喝醉酒的感覺,每當夏天,我們感覺中暑的時候都會喝點藿香正氣水,這是因為藿香正氣水中含有酒精,可以快速揮發從而起到降溫的作用,頭孢類葯物中的化學成分會影響酒精代謝,所以不可以一起使用!
3.一般喝葯我們不要用茶水來代替白開水,因為茶水的成分會影響葯物作用,使葯物中的成分不能被很好的利用和吸收,從而影響效果,如果沒有特別的說明,我們就用溫開水喝葯!
4.氯雷他定和阿奇黴素一起使用會使血葯濃度升高,到春秋季時,很多人都會過敏,而氯雷他定是一種抗過敏葯,同時這種葯也不能吃的太多了;
5.補鈣和補鐵不能同時進行,一起的服用的話會導致吸收不良,從而影響正常的營養補充,尤其是孕媽,都會需要補鈣和補鐵,我們可以把這兩種分開,比如早上補鐵,晚上補鈣,這樣就可以滿足孕媽鈣鐵的需求!
6.止咳葯和化痰葯一起使用會導致呼吸道阻塞,咳嗽的時候我們會排除痰,而化痰葯只是將痰稀釋了,而不是使痰消失,一起使用的話,咳嗽會減少,稀釋的痰不能及時排除,從而引起呼吸道阻塞!
『捌』 什麼葯不能混合吃,吃了有什麼反應的
不能同時服用的常用西葯:(1)磺胺葯與酵母片,合用會影響效果。(2)異煙肼、利福平與安眠葯,合用時可引起嚴重毒性反應,還可引起葯物性肝炎,甚至可引起肝細胞壞死。(3)四環素族葯物與補血葯物,兩類葯合用,將使治療失敗。(4)紅黴素與維生素C,合用會降低療效。(5)磺胺葯與維生素C,合用容易形成尿結石。(6)麻黃素與痢特靈,合用會使血壓大幅度升高,甚至可產生血管意外而死亡。(7)胃復安與胃瘍平、普魯本辛、阿托品,合用會降低葯效。(8)阿司匹林與消炎痛,合用會使胃穿孔的機會明顯增加。(9)氯黴素與磺脲類降血糖葯,合用會引起低血糖。不能同時服用中西葯:(1)中成葯舒肝丸不宜與西葯胃復安合用,合用會降低效果。(2)中成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風通聖丸與西葯復方降壓片、優降寧不能同服,合用會降低效果。(3)中成葯蛇膽川貝液與西葯嗎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兩者同服易導致呼吸衰竭。(4)中成葯益心丹、香蓮丸、川貝枇杷含有生物鹼,與西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會增加毒性,引起葯物中毒。(5)中成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黃丸不宜與西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導致心臟驟停。(6)中葯虎骨酒、人參酒、舒筋活絡酒與西葯魯米那等鎮靜止痛葯同服可加強對中樞神經的抑製作用而發生危險。(7)丹參片不宜與胃舒平合用,合用會降低效果。(8)昆布片不宜與異煙肼合用,合用可能失去抗結核桿菌功能。(9)活絡丹、香連片、貝母枇杷糖漿不宜與阿托品、咖啡因、氨茶鹼合用,合用可能造成葯物中毒。(10)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寧片不宜與地高辛合用,易引起心律失常。(11)國公酒、壯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與阿司匹林同服,嚴重時可導致消化道出血。(12)黃連上清丸不宜與乳酶生合用,因黃連素可明顯抑制乳酶生中乳酶菌的活力,使它失去消化能力。(13)保和丸、烏梅丸、五味子丸不宜與碳酸氫鈉、氫氧化鋁、胃舒平、氨茶鹼同服,合用會降低效果。(14)解暑片、牛黃解毒片不宜與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同服,合用會抑制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1、磺胺葯和維生素C不能一起吃:磺胺葯與維生素C磺胺葯的種類比較多,包括常見的雙嘧啶(SD)、百炎凈等,如果與維生素C一起吃,可能導致在酸性尿中有結晶,形成尿結石。
『玖』 哪些葯物不能搭配一起吃
不能同時服用的常用西葯:(1)磺胺葯與酵母片,合用會影響效果。(2)異煙肼、利福平與安眠葯,合用時可引起嚴重毒性反應,還可引起葯物性肝炎,甚至可引起肝細胞壞死。(3)四環素族葯物與補血葯物,兩類葯合用,將使治療失敗。(4)紅黴素與維生素C,合用會降低療效。(5)磺胺葯與維生素C,合用容易形成尿結石。(6)麻黃素與痢特靈,合用會使血壓大幅度升高,甚至可產生血管意外而死亡。(7)胃復安與胃瘍平、普魯本辛、阿托品,合用會降低葯效。(8)阿司匹林與消炎痛,合用會使胃穿孔的機會明顯增加。(9)氯黴素與磺脲類降血糖葯,合用會引起低血糖。不能同時服用中西葯:(1)中成葯舒肝丸不宜與西葯胃復安合用,合用會降低效果。
『拾』 阿莫西林跟什麼東西不能一起吃
阿莫西林膠囊常見的、不能一起吃的葯物有:氯黴素、大環內酯類葯物、磺胺類葯物、四環素類葯物等,這些葯物會干擾阿莫西林的抗菌效果,從而影響葯物療效,還可能引起其它不良反應。
1.阿莫西林膠囊不能和丙磺舒同服,丙磺舒會減少腎小管分泌,阿莫西林膠囊同丙磺舒一起服用,就會引起阿莫西林血葯濃度升高,導致葯物半衰期延長。
2.阿莫西林不能與別嘌呤類尿酸合成抑制劑、別嘌醇等同時服用,會增加阿莫西林皮膚不良反應的危險性。
3.正在服用甲氨蝶呤的患者也不建議使用阿莫西林,因為阿莫西林會使甲氨蝶呤腎清除率降低,從而增加甲氨蝶呤的毒性反應。
4.再有就是服用避孕葯物的同時,也不建議與阿莫西林膠囊一起服用。
阿莫西林膠囊不能同服的食物:
在服用阿莫西林膠囊時,有些食物也不能同阿莫西林膠囊一起吃。常見的食物有:粗纖維的食物,比如茄子、韭菜、芹菜、菠菜、海帶、紫菜等。這些蔬菜類同阿莫西林膠囊一起吃後,會導致阿莫西林膠囊被粗纖維食物吸收,引起葯物在胃腸道中濃度下降,達不到葯物應有的療效,導致用葯效果降低或者是沒有用葯療效,白白浪費葯物,耽誤治療。
日常注意:
平時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防止發生急性扁桃體炎、感冒等。平時多飲水促進排泄,保持呼吸道濕潤,減輕不適症狀。按時就寢,避免熬夜,保證睡眠,作息規律,增強體質,有利於疾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