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之所向
毛不易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歌手,他的歌有一些孤獨,有一些感傷,有一些包容。
他的歌寫的是自己,也是很多人。
你總可以在他的歌里找到一些影子,自己的或者是別人的。
當他唱《消愁》時,你很難想像一個20歲的年輕人,何以能寫出這樣的歌詞?
給我的感覺是現實中有孤獨,孤獨中有憂傷,憂傷中又有通透。
我就在想,他究竟經歷了哪些?可以讓他的文字如此的精彩。
後來,慢慢的知道,他的父母是老來得子,所以對他的要求也是簡簡單單。
可也許正因為是老來得子,家裡也缺少玩伴,所以他的性格是內斂的。
同時,他的父母也過了年輕人的那種沖動期,所以你在毛不易身上總是看不到焦急,他總是不驕不躁。
其實從他的歌聲 裡面也能聽得出來,他的歌聲有非常強的包容性,這是我在很多其他歌手聲音里沒有聽出來的。
我羨慕這種沉著的性格,彷彿小溪流水一般,總是波瀾不驚。
《壇經行由品》中有一段: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心動」才是根本。
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總是讓人覺得躁動不已。 大家都走在追求名和利的道路上,彷彿一刻也不能停下,總是被眼前的一些虛無攪的眼花繚亂,以至於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
究其根本,心,已經亂了。
前段時間,我陷入到一種孤僻和閉塞之中,被一種絕望的心情籠罩,彷彿有無數只螞蟻在啃噬,總也找不到解救的方法。
現在想來,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多了。
因為,心,徹底亂了。
回想一下,這樣的時刻總是常有,想要做到平靜無波,實在太難了。
《誡子書》中,諸葛亮寫給兒子垂髫時期的諸葛瞻之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認為人必須恬淡寡慾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寂寞清凈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我想,這和我追求的內心平靜是一樣的。
如何才能達到如此境界?
找到目標並且堅定不已,一步一個腳印,一點點積累,踏踏實實朝著目標出發。
有些人一輩子也找不到目標,有些人找到了目標卻左右搖擺,大多都是缺少一顆安靜且堅定的「心」。
「心」在哪?將去往何方?找一找這個答案,也許會豁然開朗。
ps: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貳』 心之所向
--讀《解憂雜貨店》有感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家廢棄的雜貨店,一扇破舊的鐵卷門,一個蓋的緊緊的牛奶箱……
合上《解憂雜貨店》,我長長舒了一口氣,幸好,一切都很好。整個人都好像很輕很輕,像迷路的羽毛一樣,不知皈依何處......
那就悄悄落在角落裡,畢竟故事很暖,感受很深,深到我需要靜靜地靜靜地想一想。
解憂,何為憂?
就像因男友身患絕症,月兔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就像松岡克郎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實中寸步難行;就像少年浩介面臨家庭巨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
站在這人生的岔路口,他們又或許是我們,迷茫無助,面對前路坎坷,面對人生的茫茫大霧,背負著理想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未來不成樣子。
憂,有何解法?
《阿甘正傳》里經典台詞如是道:
我就不能成為我自己嗎?我就不能堅定自己的信念和夢想嗎?我就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嗎?
他們亦是我們曾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吶喊、咆哮,像小怪獸一樣膽小又孤勇。
他們懷著忐忑的心將自己的憂愁毫無保留地展現給這牛奶箱。
他們又懷著期待的心悄悄地鄭重地打開這牛奶箱,像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像送走了冬季迎來春天。
花開了,窗亦開了,雨過天晴,天上有一處雲開了眼,雲開處皆成為桃紅顏色。
那麼你呢,你還好嗎?
「我很好。」收到回信的他們步履不停,依舊奔波,依舊披荊斬棘,但眼神里卻透露出一股子孤勇和熱血。
月兔最終選擇堅定自己的夢想同時也給予男友新的希望;松崗克朗堅定自己的音樂路,在火災中為救一個小男孩而喪生卻帶給他人重生的力量;浩介堅定自己的幸福之路最後明白了親情的美好……
如果你現在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不要輕易相信對與錯,如若你堅定心之所向,任何的選擇都是正確的。
『叄』 眼之所見心之所向是什麼意思
眼之所見,心之所向的意思是說:我們眼中所看到的,就是我們內心所嚮往的。這句話引申為,我們要用眼睛去發現這個世界的善與惡,同時還要有用心去感受這個世間的善與惡。眼睛是用分辨、發現,而心是感受和指引。
眼,即眼睛,這里引申為發現,分辨;見,見到的內容,見聞,具體的事物;心,心靈;向,嚮往,指引內心所需要的精神世界。
「心之所向」一詞出自清代文學家沈復創作的散文《童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白話即是:夏天蚊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裡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
(3)心之所向可以把圖片發給我嗎擴展閱讀:
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我們肉眼所見的,並不一定是事實,可能會被誤導,可能會有偏差,與事實不相符。所謂的事實,很有可能是別人捏造的假象,或者是製造出來給你看,誤導你的行為。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用眼睛去發現真假善惡,還要用心去感受,去分辨真假善惡。
眼之所見,心之所向,這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價值觀,具有正能量,能引導人們走向積極、健康生活,開拓美好未來的精神導向。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不受其他人和事物的影響以及干擾,做最有益他人,有益社會的正確決定。
『肆』 「心之所向」是什麼意思
意思:心裡這么想的。
出處:《童趣》清代·沈復
節選: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翻譯:夏天蚊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裡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我抬著頭看它們,脖頸都為此僵硬了。
我又將幾只蚊子留在素帳中,用煙慢慢地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我把它當做一幅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像仙鶴在青雲中鳴叫,我為這景象高興地拍手叫好。
(4)心之所向可以把圖片發給我嗎擴展閱讀
背景:《童趣》節選自《浮生六記》,是沈復的一部自傳體散文作品,是一篇帶有抒情性的回憶錄和記敘性的散文,寫作此文時作者已46歲。
賞析:
本文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這同時也是本文畫龍點睛之語。「物外之趣」雖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於物的結果,也可以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伍』 有人對我說心之所想才是心之所向怎麼回復
有人對你說心之所想才是心之所向
你可以這樣回他,只要你認為是對的,那你就堅持
『陸』 如何評價2021年賓士攜手王家衛的短片《心之所向》
我很喜歡文藝的句子,因為感覺起來很養心!因為獨鍾於它,所以也常給人一種文靜的感覺!近段時間,,2021賓士攜手王家衛的短片《心之所向》,即將於2月7日傾情獻映,短片讓我如痴如醉,恨不得把裡面的話都記在心裡!
這個短片,最大的好處就是集中了中國年的特色,集中了中國人的內心,傾其所有也要為家努力!中國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想念家的味道!都有一年團圓的心思,亘古不變!這個短片,抓住了人心,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傾注了家的味道更讓我們為止迷戀!回看了好多遍,感覺它更多的不是一個短片,更多的像一部小電影,把每個人感覺獨特的內心都描述出來了!記得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嗎?他獨到的把每個人的心思都描述出來,每次的出品都值得我們期待不是嗎?
期待!!!
『柒』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荊棘滿路,風雨同舟;心之所向,無往不至!朋友給我發的,不太理解。你們怎麼理解這
如果想要帶上王冠,就需要承受它的重量!道路上充滿了多刺的灌木。形容這條路非常難走,路上充滿困難,十分坎坷、艱險。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心裡所嚮往的地方,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前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果想要帶上王冠,就需要承受它的重量!
荊棘滿路:道路上充滿了多刺的灌木。形容這條路非常難走,路上充滿困難,十分坎坷、艱險。
風雨同舟: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心之所向,無往不至:心裡所嚮往的地方,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前進!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這句話出自
這句話來自外國,原話是:The one trying to wear the crown must withstand/bear the weight。
是來自李敏鎬,朴信惠主演的韓劇《繼承者們》,劇的全名就是《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繼承者們》!
完整的話是:欲達高峰,必忍其痛;欲予動容,必入其中;欲安思命,必避其凶;欲情難縱,必舍其空;欲心若怡,必展其宏;欲想成功,必有其夢;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字面上的意思是如果想要帶上王冠,就需要承受它的重量!
引申義:其意思為如果你想要做到有王一樣的權利,就必須要能承擔做一個王所應該做到的事情。簡略說就是想要獲得的權利和地位越大,就必須承受更多的責任。
『捌』 目之所及,心之所向 什麼意思
意思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就是內心所嚮往的。言外之意是說,把眼睛能看到的都想像成愛的人,心有所屬,有想念的人。
目之所及:指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出自老舍 《林海》。
心之所向:心裡所想的。出自清代文學家沈復創作的散文《童趣》:「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譯文:夏天蚊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裡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
(8)心之所向可以把圖片發給我嗎擴展閱讀:
與「目之所及,心之所向」類似的句子有:
1、心之說見,目之所及。
出處:《論語》
解釋:心靈所看到的地方,眼睛所能到達的地方。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2、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出處:現代作家七堇年(原名趙勤)的《塵曲》。
原文: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解釋:凡是心所嚮往的地方,即便穿著草鞋也要前往。生命猶如逆行之旅,即便一葉扁舟也要向前起航。
3、心嚮往之,行必能至。
出處:西漢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贊》。
原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
解釋: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寬廣的大道可以循著前進。我雖然不能到達那裡,但是心中一直嚮往它。
『玖』 心之所向,求下句
「心之所向」的下一句是:「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原句:「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譯文:夏天蚊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裡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
《童趣》
朝代:清代
作者:沈復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譯文:
我回憶兒童時,可以張開眼睛看著太陽,能看清最細微的東西。我看見細小的東西,一定會去仔細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天蚊子發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裡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我抬著頭看它們,脖頸都為此僵硬了。我又將幾只蚊子留在素帳中,用煙慢慢地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我把它當做一幅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像仙鶴在青雲中鳴叫;我為這景象高興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相平;聚精會神地觀察,把草叢當做樹林,把蟲子、螞蟻當做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做山丘,凹陷的部分當做山谷,我在其中遊玩,覺得非常安閑舒適。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蹲下來觀察它們,興趣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的傢伙,掀翻山壓倒樹而來了,原來是一隻癩蛤蟆,舌頭一吐,兩只蟲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情安定下來,捉住癩蛤蟆,鞭打了幾十下,把它驅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9)心之所向可以把圖片發給我嗎擴展閱讀:
《童趣》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段為第一部分,總寫童年視覺敏銳,喜歡細致地觀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樂趣。第二段至篇末為第二部分,具體寫童年觀察景物的奇趣。這篇散文表現了作者兒時富於想像、幻想的一段趣事,文字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語言生動。
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童年視覺敏銳,喜歡細致地觀察事物,常有意想不到的樂趣。「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既反映小孩子視覺敏銳,又表現出孩子的稚氣、天真。「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說明作者小時候善於細致地觀察細小事物,看到細微的事物中那些別人所不能看到的妙處,產生超然物外的樂趣。
第二部分(第2段至篇末),具體寫童年觀察景物的奇趣。先寫夏天觀察蚊飛的樂趣。「夏蚊成雷」是誇張又是比喻,這里則是「我」從蚊群嗡嗡的聲音與悶雷聲相似的特點聯想到雷聲。而把蚊比作鶴,也是蚊子的體形、長足與鶴相像,這是孩子們的聯想。
這些聯想不但照應了第一部分的「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同時也為下文作了鋪墊。「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心裡這樣想,眼前就果然出現了群鶴飛舞的景觀。這是在前文聯想基礎上的想像,這正是「物外之趣」。
而「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又是「我」創造性的聯想和想像,進一步體現了物外之趣。同時也反映了「我」的知識豐富,但活動范圍狹小,沒有機會和條件接觸「青雲白鶴」的實景,靠著豐富的想像仍然可以領略到書本上圖畫上所描繪的「青雲白鶴」的實景。
再寫「我」觀察土牆、花台和小蟲爭斗的樂趣。這里寫「我」觀察花台草木,「以叢草為林,以蟲蚊為獸」神遊其中,仍是表現「物外之趣」的。而觀蟲斗、驅蝦蟆的故事,不但緊扣「趣」字,說明「我」觀察入神,而且還能表現「我」的真正可愛,天真無邪。
『拾』 心之所向,夢之所願,是什麼意思
“心之所歸,吾之所願”,這句話在我們學習時候,經常能夠聽到,也是一種最為理想的狀態和結果。意思是自己內心所想的事情,最終也符合自己的願望和期盼,這是一種比較圓滿的結局。
以上便是我個人,對於“心之所歸,吾之所願”,這句話的理解。如果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斧正指導!